科研产出
苹果属观赏新品种‘红满堂’
《北方果树 》 2015
摘要:2005年,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以‘舞美’作母本、山定子作父本进行杂交。其实生后代中05-9-103的植株性状突出,不仅嫩枝、幼叶均为红色。枝条形成层、木质部也表现为红色。2009年开花结果,定名‘红满堂’。2014年12月通过山西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品种特征特性树冠长圆锥形,幼叶亮紫色,老叶绿色带红晕;花序簇状,每花序3~6朵花,以四五朵为多,花蕾、花冠紫


枣园土壤中几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
《安徽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目的]针对枣园土壤矿质元素含量及变化规律的研究,为枣树优质生产、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土壤中有效钙、镁、铁、锌、锰、铜的含量进行测定,用碱扩散法对土壤中有效氮进行测定,用钼锑抗比色法对土壤中有效磷进行测定,用NH4OAC浸提火焰光度计法对速效钾进行测定。[结果]不同土层土壤内矿质元素含量有所不同,枣园20~40 cm土层中矿质元素含量变化较0~20 cm的相对平稳、幅度小。枣园土壤中N含量峰变时期主要在7~9月,此时土壤内N含量表现为下降状态;P、Ca元素含量峰变时期主要在8、9月,在这段时间土壤中的P、Ca含量表现为上升趋势;K、Mg、Cu含量基本不变;Zn、Fe、Mn含量呈现出有峰有谷的变化趋势。[结论]根据需求合理的进行肥料配置,有针对性地进行施肥,才能真正达到平衡施肥,保证树体营养供应的目的。


微孔深松耕降低土壤紧实度提高棉花产量与种籽品质
《农业工程学报 》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长期传统耕作导致土壤紧实形成犁底层是影响农田土壤质量和作物生长的关键障碍因子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于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在山西运城南花农场开展为期1 a的大田试验,对比研究微孔深松耕技术和旋耕机旋耕15~20 cm的传统耕作方法对土壤紧实度以及棉籽品质性状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孔深松耕技术较传统耕作方式,棉花苗期犁底层40 cm处土壤紧实度由9 069.70降低到558.80 k Pa,吐絮期犁底层40 cm处的土壤紧实度由8 089.70降低到1 174.20 k Pa,吐絮期0~40 cm土层中微孔深松耕土壤容重最大为1.05 g/cm3,传统耕作最大为1.56 g/cm3;在>30 cm土层中,微孔深松耕的总根量比传统耕作方式多187.03%;微孔深松耕处理棉株棉铃的5室铃率较传统耕作增加15.00%,每个棉瓤的种子数平均增加1~2粒;棉籽的籽指、密度、绒长均明显增加,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P<0.05),单株铃数比传统耕作增加6.34%,铃质量增加5.75%,皮棉产量增加10.12%。效益分析表明,采用微孔穴深松耕作种植棉花,每公顷净收益增加3 338.00元。该研究揭示了微孔深松耕作可有效打破犁底层,具有疏松土壤紧实度,并提高棉籽品质增加棉花产量,为该项技术应用于生产提供试验依据。


昼夜变温幅度对小菜蛾不同发育阶段生活史性状的影响
《昆虫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昼夜变温幅度对昆虫的发育、存活、寿命、繁殖等核心生命活动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以往研究主要以恒温为主,温度设置不符合自然界中昼夜温度波动变化,无法明确温度波动幅度与恒温之间的生物效应差别。【方法】本研究采用了二步变温,模拟了不同的昼夜温度波动幅度(25±2℃,25±4℃,25±6℃,25±8℃,25±10℃和25±12℃)与相应恒温25℃,研究了不同变温幅度对十字花科世界性害虫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不同生活史阶段中发育、存活、寿命与繁殖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变温幅度对小菜蛾不同阶段的发育、存活、寿命与繁殖影响存在显著差异。25±2℃,25±4℃和25±6℃对小菜蛾生活史性状的影响与恒温(25℃)相似,但25±10℃和25±12℃却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结论】我们发现,较大的昼夜变温幅度显著影响小菜蛾不同阶段的发育、存活、寿命与繁殖,而适宜夜低温在一定程度上修复了日高温胁迫对小菜蛾的不利影响;并且认为昼夜变温幅度作为影响昆虫核心生命活动一种重要决定因素,必需纳入到昆虫种群数量预测模型中,才能真实地反映自然界中复杂变温模式对昆虫生态学效应的影响,才能提高昆虫田间发生预测预报的准确性。
礼品西瓜新品种农丰8号的选育
《中国农业信息 》 2015
摘要:"农丰8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最新育成的优质、抗病黄瓤礼品西瓜新品种。全生育期88天左右,果实发育期28天左右。植株生长势较强,果实高圆形,果形指数1.1;果肉鲜黄色。果实中心含糖量12%,边糖10%。平均单果重2.3kg左右。果皮厚度0.5cm左右,韧度强,耐贮运,适合山西及周边地区设施早熟栽培种植。


耐盐碱能源甜高粱种质的鉴定与筛选
《山西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通过对232份能源甜高粱材料进行室内耐盐发芽试验,筛选出57份耐盐等级在2级以上的芽期耐盐性较好的材料,并对这57份材料进行了盐碱田鉴定,结合甜高粱材料的农艺性状调查指标,最终筛选出锤度高于16°及耐盐等级2级以上的材料4份,可在甜高粱育种工作中应用。


胡萝卜肉质根大小对种株抽薹开花的影响
《湖南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为了探索胡萝卜肉质根大小和种株抽薹开花之间的关系,以胡萝卜杂交新品种"甜红1号"的亲本为供试材料,通过设定不同的肉质根大小,调查统计了植株的每日主薹、侧薹的抽薹情况以及现蕾日数、开花日数、开花率和花盘直径,探讨胡萝卜肉根大小对种株抽薹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根种株和中根种株抽薹日期均比小根种株提早2~3 d,开花分别提早3~4和2~3 d,二者的抽薹开花率也显著提高。肉质根大的种株抽薹开花期较早,抽薹开花率较高,可缩短采种时间。胡萝卜种株的花盘直径随着肉质根的增大而增加,这利于种子优质高产。


水旱地冬小麦植株氮素含量的高光谱监测
《山西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作物氮素状况是评价作物长势的关键指标之一,利用高光谱技术对水旱地植株氮素含量进行监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研究闻喜县水旱地小麦植株氮含量与叶面积指数(LAI)的定量关系,探索建立以LAI为中间变量的水旱地冬小麦氮素含量的监测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水旱地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LAI特征波段不同,LAI与植被指数FDDVI,FDNDVI和FDMSAVI的相关性均好;冬小麦LAI与植株氮素含量在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3个主要的生育时期均达到较好的相关性;水地冬小麦以FDNDVI(770,688 nm)为自变量建立的植株氮素含量监测模型最优,R2=0.849 9,RE=0.220 8,RMSE=0.060 2,RE和RMSE最小,预测性最好;旱地冬小麦以FDDVI(771,685 nm)为自变量建立的植株氮素含量监测模型最优,R2=0.802 9,RMSE=0.032 6,RE=0.17。研究结果可为实现水旱地冬小麦氮素的准确、快速、大面积的监测提供新的途径。


有机柿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 2015
摘要:研究有机柿病虫害防治技术,结果表明:物理机械防治中,马来西亚杀虫灯的诱杀虫效果最好,能有效减少土壤蛴螬数量,达到防止柿树嫩头被害的目的;对于柿树刺蛾的防治,采用KM750倍液、90%晶体敌百虫500倍液、0.5%苦·内酯400~600倍液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于柿树叶部病害,采用波尔多夜、米醋4 995 m L/hm2、石榴生物碱12 000 m L/hm2的防治效果比较好;综合防治效果和施药成本,在防治柿树叶部病害时,喷2次波尔多液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有机柿 病虫害防治 马来西亚杀虫灯 柿树刺蛾 叶部病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