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山西主栽小麦品种对世玛和阔世玛的耐药性
《山西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采用温室盆栽茎叶喷雾处理方法,研究了不同小麦品种植株对世玛(甲基二磺隆油悬浮剂30 g/L+280 g/L烷基乙基磺酸盐)和阔世玛(1.2%二磺·甲碘隆可分散油悬浮剂)的耐药性。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植株对世玛和阔世玛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在10个供试小麦品种中,对世玛耐药性最好的是良星99,最敏感的是临丰3号,其余品种位于二者之间;对阔世玛耐药性最好的是尧麦16,最敏感的是临丰3号。在对除草剂敏感的麦田选用世玛、阔世玛防除节节麦杂草时,一定要先小面积试验确定无危害后再进行大面积推广。


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机理研究进展
《山西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是一种不能产生有活力或可育花粉的母性遗传现象,是农作物杂交育种的重要工具,也是研究花粉发育、细胞质遗传、核质互作以及时序性表达的理想材料。所以,对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机制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有关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从细胞学角度和分子生物学角度对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机理研究近况进行了综述。


樱桃番茄新品种红玉的选育
《山西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红玉是北京樱桃番茄自交系与从英国引进后分离的樱桃番茄自交系杂交,后经多代自交分离,常规系选而成的优良中晚熟樱桃番茄品种。该品种为无限生长类型,株高160~180 cm,植株生长势强,主茎第7~8节上着生第一花序,花序间隔3片叶,每花序坐果16~20个,6~7层果;果实近圆形,果面光滑,均匀整齐;果脐小,成熟果实鲜红色;不易裂果,口感甜脆,风味浓郁;单果质量18~20 g;抗病性强、耐贮存、品质好、产量高,适宜山西省各地春露地栽培。


晋东南地区粟芒蝇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
《中国农技推广 》 2015
摘要:粟芒蝇又名粟秆蝇,俗称谷蛆,是晋东南地区谷子生产上发生的主要害虫之一。随着套种复播谷子面积的扩大,粟芒蝇的为害日趋严重,给谷子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控制其为害。笔者对粟芒蝇在当地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越冬代成虫进行了防治试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总结如下。1发生规律粟芒蝇以幼虫为害谷苗,可造成枯心,谷子成株期被害可造成白穗。直接影响谷子产量。该虫在晋东


缺磷胁迫下41%草甘膦异丙铵盐水剂对抗草甘膦大豆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缺磷胁迫下草甘膦对抗草甘膦大豆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为缺磷条件下抗草甘膦大豆种植时合理使用草甘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RR1为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法,在RR1长出真叶时进行缺磷胁迫,第二复叶完全展开时进行4.98 m L/L的41%草甘膦异丙铵盐水剂处理,5 d后测定各生理指标,10 d后测量农艺性状。【结果】正常供磷条件下,草甘膦处理会降低RR1大豆的叶面积、总根长、主根长、地上鲜重、根鲜重、根冠比、根系活力、根系磷含量和叶片磷含量,而株高、叶片SOD活性和MDA含量增加,但与清水处理差异均不显著(P>0.05)。缺磷胁迫下草甘膦处理的RR1大豆的叶面积、总根长、地上鲜重、根系活力、叶片磷含量和根系磷含量降低,而株高、根鲜重、根冠比、叶片SOD活性和MDA含量增加,其中SOD活性变化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缺磷胁迫下喷施草甘膦,大豆的根鲜重、根冠比、叶片MAD含量和SOD活性增加,叶面积、地上鲜重、根系含磷量和叶片含磷量减少。
关键词: 缺磷胁迫 抗草甘膦大豆 草甘膦 农艺性状 生理指标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绿豆农艺性状对其产量的影响
《农学学报 》 2015
摘要:为达到绿豆高产、优质、高效育种目的,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0个绿豆品种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绿豆不同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单株荚数>百粒重>主茎节数>株高>荚粒数>生育期>开花期>主茎分枝>荚长。单株荚数对绿豆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百粒重,荚长对产量的影响最小。在高产绿豆新品种的选育中,应首先注重单株荚数和百粒重,然后再考虑其他性状。


大豆育种中常用的遗传标记概述
《农业开发与装备 》 2015
摘要:遗传标记是指可以明确反映遗传多态性的生物特征。在经典遗传学中,遗传多态性是指等位基因的变异。在现代遗传学中,遗传多态性是指基因组中任何座位上的相对差异。遗传标记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研究生物的变异规律。在遗传学研究中遗传标记主要应用于连锁分析、基因定位、遗传作图及基因转移等;在作物育种中通常将与育种目标性状紧密连锁的遗传标记用来对目标性状进行追踪选择;在现代分子育种研究中,遗传标记的应用已成为基因定位和


晋北高寒区豌豆种植适宜密度研究
《农业科技通讯 》 2015
摘要:以晋豌5号、DMW0306为材料进行不同密度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其株高、主茎节数、分枝、单株结荚、单荚粒数均产生影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晋豌5号最佳密度以8万株/亩左右为最适,DMW0306最佳密度以7万株/亩左右为最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