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薇甘菊提取物对红脉穗螟的产卵忌避及杀卵作用

昆虫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入侵杂草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对棕榈害虫红脉穗螟Tirathaba rufivena的产卵忌避活性。【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薇甘菊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红脉穗螟的产卵忌避作用和杀卵活性。【结果】产卵忌避试验结果表明,薇甘菊各提取物中,以正己烷和三氯甲烷提取物对红脉穗螟的产卵忌避效果最好,两者的选择性忌避率分别为43.64%和44.20%,非选择性忌避率分别为51.60%和59.20%。对卵孵化率的影响显示,各溶剂提取物均对红脉穗螟具有一定的杀卵活性,其中三氯甲烷提取物对卵孵化率的影响最大,校正孵化率最低,仅为53.39%,而且三氯甲烷提取物引起的1龄幼虫的死亡率最高,可达42.64%。在薇甘菊三氯甲烷提取物的不同溶剂萃取物中,正丁醇萃取物对红脉穗螟的产卵忌避和杀卵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溶剂萃取物。【结论】薇甘菊提取物具有一定的产卵忌避和杀卵活性,具有用于红脉穗螟的生态防控的潜力。

关键词: 红脉穗螟 薇甘菊 提取物 产卵忌避 杀卵活性 忌避率 卵孵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铝水平胁迫对橡胶树幼苗若干生理指标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不同铝水平胁迫(0、50、100、200、400 mmol/L)对橡胶树幼苗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叶绿素含量、叶片相对电导率及幼苗地上部与地下部铝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铝胁迫均使橡胶树幼苗生理指标产生一定的变化。在200 mmol/L和400 mmol/L铝水平下橡胶苗叶片POD活性和S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至胁迫前甚至为0;MDA含量则大量增加,而且越来越高;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和叶绿素b随胁迫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且铝浓度越大下降趋势越明显;相对电导率随胁迫时间的推移均呈现上升趋势,介于60%~100%之间,超过细胞质膜死亡的阈值;橡胶苗地下部铝含量分别约为地上部铝含量的3倍、2倍、1.3倍。不同铝水平胁迫处理中,随着铝浓度越高、胁迫时间越长对橡胶树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越大。其中在200 mmol/L铝水平下叶片相对电导率大于50%,达到叶片细胞膜透性阈值,MDA则大量增加,SOD和POD急速上升后下降,叶绿素含量极少。因而认为橡胶树幼苗的最高铝耐受浓度为200 mmol/L,地下部铝含量的耐受量为6.2 mg/g,地上部的耐受量为2.9 mg/g。

关键词: 铝水平 橡胶树幼苗 叶绿素含量 抗氧化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线粒体DNA研究应用进展

家畜生态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线粒体DNA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分子标记之一,目前在进化遗传学、动物生产性能及医学等多个领域展开研究并取得相关成果。论文简要阐述了猪线粒体DNA的基本组成和特征、研究方法及研究进展概况,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期望对猪线粒体DNA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线粒体DNA 分子标记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棕病害调查及叶部病害的病原真菌初步鉴定

广东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海南省海口、儋州、文昌、陵水和定安以及广东省江门油棕病害的调查,结果表明,发生最为常见的病害为叶斑病,不同品种受害程度表现不同;发生严重时,可导致叶片30%以上枯死。对从热科院橡胶所引种到广东江门的12个油棕新品种田间叶斑病的病害严重度进行调查,其危害等级为1~3级,分离纯化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有6种病原物,分别为叶点霉属(Phyllosticta)、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链隔孢属(Alternaria)、拟茎点霉属(Phomopsis)、茎点霉属(Phoma)和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对6种病原物进行田间活体致病性测定,发现炭疽菌属和链隔孢属引起的病斑较小,致病力较弱,推测可能是腐生菌;叶点霉属、拟茎点霉属、茎点霉属和拟盘多毛孢属可同时侵染RYL31,其中叶点霉属还可侵染RYL14、RYL33,推测此病原物寄生性较强。

关键词: 油棕 病害调查 致病性测定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八门湾红树林土壤芽胞杆菌分离与多样性分析

微生物学通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八门湾红树林海漆林区土壤中可培养芽胞杆菌资源的多样性。【方法】采用水浴处理与直接涂布相结合的方法选择性分离土壤中的芽胞杆菌;利用16S rDNA PCR-RFLP与16S rDNA序列分析技术研究可培养芽胞杆菌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关系。【结果】16S rDNA PCR-RFLP酶切图谱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100%的相似性水平上,分离的155株芽胞杆菌分属21个遗传类群,显示了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由21种遗传类型代表菌株的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得知,这些芽胞杆菌主要分布在Bacillaceae和Paenibacillaceae科下的Bacillus、Halobacillus、Virgibacillus和Paenibacillus 4个属,其中Bacillus为优势属;有8株芽胞杆菌的16S rDNA序列与数据库中相应模式菌株的最大相似性在95.1%-99.0%之间。【结论】八门湾红树林土壤可培养芽胞杆菌有着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并存在新的芽胞杆菌物种资源。

关键词: 红树林 芽胞杆菌 多样性 16S rDNA PCR-RFLP 系统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系橡胶人工林养分循环比较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RRIM600和热研7-33-97橡胶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积累、生物循环以及土壤养分平衡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热研7-33-97橡胶人工林总养分积累量与养分归还量都低于RRIM600,而养分吸收量、存留量以及胶乳中养分流失量却高于RRIM600;(2)两品系橡胶人工林各营养元素积累量大小顺序为K>P>N,橡胶林各养分元素循环量(吸收、存留、归还及胶乳流失)大小顺序为N>K>P,并且热研7-33-97比RRIM600养分消耗更多,养分流通量更大;(3)随着林龄的增长,两个品系橡胶人工林养分循环流通量都逐年增加,而橡胶林土壤中养分失衡状况也在逐渐加剧。

关键词: 品系 橡胶人工林 养分循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橡胶树与胶乳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橡胶树株产干胶等与胶乳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QTL分析。以热研88-13×IAN873杂交授粉子代F1群体为材料,测定其株产干胶、干胶含量、乳管列数、乳管个数和乳管大小等与橡胶树胶乳产量相关的性状,利用FsQtlMap 1.0软件,复合区间作图法(CIM,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以已构建的SSR连锁图谱为基础进行QTL分析。结果显示,各性状偏度和峰度符合正态分布,除乳管大小外,各性状的平均值和方差有较大变化;株产干胶的变异系数最大,各因子的变异系数顺序为株产干胶>乳管个数>乳管列数>乳管大小>干胶含量;LOD阈值大于2.5,检测到与株产干胶相关的QTL 5个,分别可解释71.3%、69.1%、68.3%、64.4%和62.9%的群体变异,与乳管大小相关的QTL 3个,分别可解释84.5%、81.3%和15.4%的群体变异,未检测到与其他性状相关的QTL。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F1群体 胶乳产量相关性状 QTL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束顶病毒cp和mp酵母双杂交诱饵质粒的构建及自激活验证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用两对引物PCR扩增BBTV cp、BBTV mp片段,混合各自PCR产物进行熔化退火可得到1/4两端含有Eco R玉和Bam H玉的PCR产物,分别克隆到酵母双杂交系统的p GBKT7诱饵载体中,并成功获得p GBKT7-cp和p GBKT7-mp。将重组质粒导入酵母Y2H菌株,转化成功后进行诱饵载体的自激活验证及毒性验证。结果表明,获得了正确的BBTV-cp和BBTV-mp基因片段,并成功克隆到p GBKT7诱饵载体中,同时在SD/-Trp营养缺陷平板上转化有诱饵载体的Y2H生长良好,说明诱饵载体的表达产物对酵母细胞无毒性,对报告基因也无自激活作用,最后自激活验证确定了p GBKT7-cp和p GBKT7-mp可用于该系统的互作蛋白筛选,为下一步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检测与CP、MP蛋白相互作用的寄主蛋白奠定基础。

关键词: 香蕉束顶病毒 酵母双杂交 诱饵载体 构建 自激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柱花草炭疽菌突变体库致病缺陷转化子筛选及T-DNA插入位点侧翼序列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比较了接种病原菌侵染柱花草的几种方法的效果,选定出最佳的初筛和复筛方法,进而对1 230个转化子进行筛选,得到致病力缺陷菌23株,其中致病力减弱的菌株18株,致病力完全丧失的5株。利用TAIL-PCR扩增致病力丧失突变子t-2430的T-DNA插入位点侧翼序列,得到大小为476 bp的一段序列,BLAST比对已测序炭疽菌基因组,发现401nt和数据库的Contig464的部分序列完全一致,进一步对该段序列的功能进行预测,表明T-DNA插入在一预测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并且这个预测基因与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的天冬氨酸转氨酶(XP_003719674.1)同源性为79%。

关键词: 炭疽菌 突变体 致病缺陷 筛选 侧翼序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省可可黑果病病原鉴定及其发生规律

热带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形态特征鉴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南可可黑果病病原进行鉴定,并通过定点连续调查研究该病在海南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该病病原为柑橘褐腐疫霉(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降雨量对该病的发生有着显著的影响,在海南发病高峰期一般在9~11月份。

关键词: 可可黑果病 病原鉴定 核糖体DNA-ITS 发病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