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应用ISSR技术分析杧果畸形病病原菌的遗传多样性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我国杧果畸形病病原菌的遗传多样性,运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采自四川攀枝花市和云南华坪县的38个杧果畸形病病原菌的遗传多样性。供试的38个菌株经14条特异性引物共扩增出72条带,其中52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72.22%。38个菌株的相似系数值为0.5972~0.9862,变幅为0.3889,平均为0.7885。其中菌株MG16与MG17的相似系数最大、为0.9862;菌株MG07和MG33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小、为0.5972。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38株菌株在相似系数为0.76水平上分为5类,菌株MG33、MG07和MG36分别形成单一分支,MG25和MG35聚合在一起;其余菌株分布在第Ⅴ类中。我国杧果畸形病病原菌Fusarium mangiferae存在丰富的种资资源,且F.mangiferae与采集地点、杧果品种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淀粉合酶SSⅠ结构与功能的分析及预测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是重要的工业淀粉原料和生物质能源作物,贮藏根富含淀粉。淀粉合酶是淀粉合成的关键酶,在淀粉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以木薯淀粉合酶I为研究对象,对其氨基酸序列、甲基化、导肽、跨膜拓朴结构、疏水性亲水性、磷酸化位点、亚细胞定位、蛋白质二级结构与功能域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淀粉合酶SS在不同植物中的氨基酸序列差异性较大,但仍然具有一定的保守性氨基酸残基,其氨基酸序列的功能结构域是一致的,表明淀粉合酶在植物中具有一定的保守性,与其在植物中的重要作用密切相关,为木薯淀粉合酶深入研究提供生物信息学的参考数据。
关键词: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 淀粉合酶Ⅰ 结构与功能 生物信息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甘蔗病毒病的调查及其病原分子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南是我国重要的甘蔗生产省份之一,但其甘蔗主要种植区感染病毒的种类和数量尚不十分清楚,且海南甘蔗花叶病病原病毒缺乏分子水平的系统鉴定。为明确海南甘蔗病毒病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危害情况,本研究拟建立较为完整的甘蔗病毒病检测技术体系,对海南甘蔗病毒病展开调査,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蚯蚓处理热带农业固体废弃物木薯渣的适宜条件初探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室内模拟培养的方法,利用蚯蚓处理热带农业固体废弃物木薯渣,研究处理过程中蚯蚓生长繁殖状况及处理前后混合废弃物的理化性质,探讨蚯蚓处理热带农业废弃物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热带农业废弃物木薯渣和砖红壤的不同配比基质中赤子爱胜蚓的生长繁殖良好,各试验组蚯蚓的生长繁殖与基质性质及环境条件之间存在明显关系,其在30%砖红壤+70%木薯渣的处理中繁殖情况最好,产茧数量最多。蚯蚓在温度25℃、含水率70%、pH 7.9、接种密度10条/60g干重基质时具有最好的生长繁殖效率,同时赤子爱胜蚓对此类热带农业废弃物也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不同配比基质经蚯蚓处理后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明显增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掌基因工程育种进展、问题与对策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红掌是极具观赏性和商业开发价值的盆栽植物和切花花卉,品种改良是推动其产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周期较长、生殖障碍、遗传基础不明晰等限制了红掌常规育种的发展,而基因工程具有高效、定向、打破种属隔离的优势,在红掌育种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二十年来,红掌基因工程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本文回顾了该领域技术体系的发展历程,综述了转基因在红掌抗病害、虫害、低温等胁迫及花色、花期等多个性状改良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予以评析,为加快具有我国自主产权的红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橡胶RRIM600的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发挥巴西橡胶品种RRIM600的增产潜力,利用相关、通径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割龄(9、15、17、18、19、20、21、23、29、33年)下,RRIM600作为长期作物栽培的割株数、每割次株产干胶量、割胶刀数等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RRIM600不同割龄的干胶产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以17年割龄的产量为最高,达1 273.94 kg/hm2,18年的产量最低,仅为471.06 kg/hm2;5个产量性状中,对产量的直接贡献由大到小的性状依次为每公顷有效割株数、年均割次株产干胶量、存树率、年割胶刀数、在割率,提高每公顷有效割株数可最有效提高RRIM600的产量,其次是提高年均割次株产干胶量;不同割龄间,每公顷有效割株数的变异系数最大(25.71%),其次为年均割次株产干胶量的(23.45%),年割胶刀数的变异系数最小(9.67%)。综合上述结果,海南省植胶地区应在适宜的年割胶刀数基础上,以增加每公顷有效割株数和年均割次株产干胶量为突破口,充分协调三者的关系,力争实现产量和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 巴西橡胶 RRIM600 产量构成 通径分析 变异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树植物角果木内生真菌J62生物活性成分研究
《中国海洋药物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红树植物角果木内生真菌J62的活性次生代谢产物。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与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化合物抗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活性,利用MTT法测定各化合物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从角果木内生真菌J62发酵液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反式桂皮酸(1),3,4-二甲氧基苯甲醇(2),2-[(3,4-dimethoxyphenyl)methyl]-4,5-dimethoxy-benzenemethanol(3),尿嘧啶核苷(4),similin B(5),coibanol C(6),hymatoxin C(7),5,8-epidioxy-5α,8α-ergosta-6,22E-dien-3β-ol(8),豆甾-7,22-二烯-3β,5α,6α-三醇(9)和crispin A(10)。化合物1,2和7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化合物1和2具有抗白色念珠菌的活性;化合物2和5对肿瘤细胞株K-562显示有生长抑制活性。结论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内生真菌J62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7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和化合物5对慢性髓原白血病K562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均为首次报道。
关键词: 角果木 内生真菌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抗菌活性 细胞毒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豆天蛾2个种群生命表参数比较
《热带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豆天蛾是大豆生产上的暴发性害虫,但其本身也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蛋白资源。通过对比在不同温度影响下豆天蛾2个地理种群的发育历期和生命参数,并应用Jackknife技术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种群蛹的发育历期为18.60~32.67 d,江苏种群蛹的发育历期为126.46~318.33 d,造成2个种群全世代的发育历期相差数倍;豆天蛾2个种群的存活率都在25℃时达到最高值,海南种群为71.42%,江苏种群为90.00%;在28℃条件下饲养豆天蛾海南种群具有最高的rm值为1.083 5。本研究找出适合人工饲养的最佳种群及人工饲养的最佳温度,这将对解决供不应求的市场难题提供理论支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