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SNP标记的玉米容重QTL分析
《玉米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40个DH系为作图群体,利用SNP芯片对DH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构建连锁图谱,对DH群体进行容重性状鉴定。结果表明,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定位分析,在4个环境下共检测到5个控制玉米容重的QTL,联合贡献率为23.61%;位于第1染色体的q Tw1-1介于SNP标记PZE-101032246与SYN13192之间,位于第9染色体的q Tw9-1介于SNP标记PZE-109011840和SYN6085之间,分别解释11.9%和7.8%的表型变异,表明这些区域可能包含调控玉米容重性状关键基因。
关键词: 玉米 容重 数量性状位点 单核苷酸多态性 加倍单倍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李明远断病手迹(六十二) 不是大白菜软腐病,而是干烧心病
《农业工程技术 》 2015
摘要:2015年9月下旬,笔者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新农村科技咨询办公室值班。电脑上显示出北京市大兴区一户姓郭的菜农提出的问题:"请问,大白菜烂心是什么病?如何防治?"这个季节正是大白菜软腐病发生较多的时候,常有问到这个问题的农户。我就没有多想,按照防治大白菜软腐病的方法回答了他。说:"烂心是大白菜软腐病的症状之一。通过根部及菜帮子引起的软腐病,一般表现为烂疙瘩。害虫在心叶取食被传播的软腐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京西山6种天然纯林枯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
《水土保持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北京西山6种天然纯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林下枯落物层和土壤水文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枯落物总储量变化范围为4.42~9.72t/hm2,大小排序为油松纯林>栓皮栎纯林>栾树纯林>杨树纯林>侧柏纯林>银杏纯林;最大持水量变化范围为10.95~25.79t/hm2,其大小排序为油松纯林>栓皮栎纯林>栾树纯林>杨树纯林>银杏纯林>侧柏纯林;(2)未分解层枯落物浸泡时间达到6h后,其持水量基本达到最大值,而半分解层出现在浸泡12h左右;在0.5h内吸水速率较高,之后急剧下降,4h后下降速度有所减缓,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3)土壤容重介于0.91~1.41g/cm3之间,总孔隙度介于43.47%~55.1%;(4)土壤有效持水量均值介于14.00~45.67t/hm2之间,最大为银杏纯林,最小为栓皮栎纯林;(5)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6种不同林地土壤稳渗大致在20~25min之间,其中侧柏纯林渗透性最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常温运输后甜樱桃不同温度贮藏品质变化研究
《包装工程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经物流运输后甜樱桃不同温度贮藏期间品质的损耗情况。方法以雷吉娜甜樱桃为实验材料,研究经常温运输以后甜樱桃在25,5,0℃下贮藏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在25,5,0℃贮藏温度下,甜樱桃果实分别在贮藏5,15,35 d时保持腐烂率低于5%。5℃和0℃贮藏均可以保持较高的果柄拉力。0℃贮藏维持了甜樱桃果实较高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延缓了果实VC含量的下降和花青素的积累。结论 25℃和5℃贮藏时,甜樱桃果实的贮藏期分别为5 d和15 d,甜樱桃在0℃贮藏35 d后仍具有较好的感官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洋葱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AcPAL2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园艺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简并PCR技术和RACE技术克隆得到了一条洋葱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基因全长cDNA序列。该cDNA序列全长2349 bp,编码长685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序列,命名为AcPAL2。Blast分析表明该序列与虎眼万年青Galtonia saundersiae、野蕉Musa balbisiana的相似性均较高。Real-time PCR表达及花青素含量分析表明,红皮洋葱该基因表达量最大,而黄皮和白皮洋葱表达量极低;在红皮洋葱中该基因在膨大初期大量表达,并迅速降低至一定程度后趋于相对平稳表达,且与花青素的积累过程相一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BADH基因转入玉米自交系的研究
《作物杂志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BADH)转入玉米自交系京24,以提高玉米的耐盐性。在玉米植株T0代喷洒200mg/L草铵膦除草剂进行抗性试验,获得4株抗性苗。在T0代进行PCR初步检测得到3株转基因植株。在T2代通过Southern blotting以及Northern blotting检测,表明外源BADH基因已经整合并表达。对T2代株系和京24自交系(CK)在高盐胁迫下进行相对含水量、叶片电解质外泄率、甜菜碱含量、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的生理指标明显好于对照,说明转入BADH基因能提高玉米的耐盐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脲酶/硝化抑制剂双控过程中硝化抑制尿素分解效应
《水土保持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脲酶/硝化(脲酶抑制剂硼酸B/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双控过程中不同浓度的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icyandiamide,DCD)对尿素分解转化的调控作用,采用室内恒温培养法,研究了脲酶抑制剂硼酸B和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配合施用过程中,DCD在2%,5%,8%和13%这4个浓度时对脲酶/硝化双控剂的影响。研究表明,各脲酶/硝化双控剂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减缓尿素水解,8%和13%DCD处理使尿素释放高峰期延迟7d,使NH4+-N含量从14d开始到培养结束保持较高水平,NH4+-N含量高达148.918和187.105mg/kg,有效抑制了NH4+-N向NO3--N的转化,减少硝酸盐的产生,培养结束时NO3--N含量为5.181~35.463mg/kg,作用时间可达到84d以上。其中DCD用量8%时土壤NH4+-N累积量最大,且变化平稳,NO3--N含量增幅最小,与其他处理相比缓控释效应十分理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