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发育中棉纤维硫酸木质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新疆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发育中棉纤维硫酸木质素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硫酸法测定发育中棉纤维木质素含量。[结果]单位棉铃硫酸木质素含量随棉纤维次生壁的增厚呈递增趋势,海岛棉硫酸木质素含量总体低于陆地棉。棉纤维硫酸木质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呈"S"型曲线,棉纤维硫酸木质素含量变化符合Logistic函数,陆地棉硫酸木质素含量快速累积时期持续的时间长于海岛棉,但单位棉铃硫酸木质素含量最大累积速率出现的时间要晚于海岛棉,而陆地棉单位棉铃硫酸木质素最大累积速率(V_(max))与海岛棉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海岛棉与陆地棉相同发育时期内的硫酸木质素含量差异显著。


入侵生物苹果蠹蛾监测与防控技术研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903042)进展
《应用昆虫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是世界著名的严重危害苹果的重要入侵害虫,常造成20%~30%的产量损失,现已传入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黑龙江和吉林等省区,对我国全国苹果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2009年农业部科教司批准设立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入侵生物苹果蠹蛾监测与防控技术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主持,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和郑州果树所、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以及相关省区植保部门等16单位参加。本文对该项目执行3年中在苹果蠹蛾关键生物学特性、实用监测和防治技术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进行了总结,详细情况可通过苹果蠹蛾信息网(www.codlingmoth.net)获得。
关键词: 苹果蠹蛾 监测 防治 公益性(农业)行业专项
基于因子分析的生态旅游者环境意识研究——以新疆喀纳斯景区为例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 2012
摘要:文章选择新疆喀纳斯景区的生态旅游者为实证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对生态旅游者的环境意识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实证对象的环境意识主要表现在环境责任意识、生态旅游环境认知、环境意识自我认知、生态旅游体验意识、旅游基本需求意识、旅游生态环境偏好、生态旅游消费意识7个层面,其中生态旅游体验意识水平偏低,环境责任意识和旅游基本需求意识较强。旅游产业发展中游客环境意识提高机制的建立健全是新疆旅游发展面对的现实挑战。


干旱胁迫条件下加工番茄对喷施甜菜碱的生理响应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疆广泛种植的加工番茄屯河8号为材料,通过盆栽和田间试验,测定了加工番茄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以及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加工番茄产量,研究了干旱胁迫下加工番茄对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甜菜碱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喷施低浓度甜菜碱对加工番茄抵御干旱有一定的作用。干旱胁迫下喷施甜菜碱后,有效抑制了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下降,协同增加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也显著增强,膜脂过氧化程度减弱即丙二醛含量下降,田间试验各生理指标的含量变化与盆栽结果相类似,干旱胁迫下喷施甜菜碱促进了加工番茄产量的增加。


多菌灵对加工番茄农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土壤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0、5、10、20、50和100 mg kg-1六种浓度多菌灵对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蛋白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和脲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农药的安全使用和对生态的风险性评估提供基础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多菌灵对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则为先抑制后恢复。多菌灵施用28 d内,多菌灵对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和蛋白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其EC25分别为42.3 mg kg-1、60 mg kg-1和8.74 mg kg-1。综合分析认为,施用多菌灵影响了土壤酶的活性,可考虑用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和蛋白酶活性指示土壤中多菌灵的污染状况。


4KM-1800牵引式棉秸秆收获打捆机关键参数设计及试验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棉花秸秆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研制回收率高,一次作业就可以完成棉秸秆收获及打捆机具。【方法】研究借鉴目前所采用的牧草打捆机理,对机具关键工作部件的结构及参数设计进行理论分析计算,通过正交试验初步确定牵引式棉秸秆收获打捆机的结构及其关键部件的形状和尺寸参数。【结果】机具工作速度≥2 km/h,秸秆回收率≥95%,工作幅宽1 400~1 800 mm;生产率8~10捆/h;作业可靠性≥90%。【结论】该种机型的研制有效解决了棉秆收获打捆的技术难题,直接提升棉秆资源利用水平,降低棉秸秆的回收成本,减少农田作业次数,能合理有效地将棉花秸秆开发利用成可再生能源,有利于棉秸秆打捆技术的推广。


冬小麦新品种农大211在南疆地区的引种示范
《新疆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引进的冬小麦新品种农大211在南疆地区的综合表现进行研究,探讨该品种的适应性及丰产性,旨在为南疆冬小麦提供可替代的储备品种。【方法】以冬小麦新品种农大211、喀什地区新冬20号、阿克苏地区新冬22号为试验材料,对生育期和产量等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冬小麦新品种农大211生育期比新冬20号晚熟2~3 d,比新冬22号早熟3 d,产量比新冬20号和新冬22号分别增产7.95%和10.56%。【结论】冬小麦新品种农大211可作为搭配品种在南疆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诺氟沙星对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诺氟沙星在环境中的残留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借助BIOLOG法对诺氟沙星作用下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及代谢功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用药后d 7、d 21、d 35,用药组(诺氟沙星含量1μg g-1、10μg g-1、100μgg-1)BIOLOG微平板上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均低于对照组;用药d 7,1μg g-1、10μg g-1、100μg g-1组土壤微生物丰富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P<0.05)对照组,d 21,10μg g-1、100μg g-1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d 35仅100μg g-1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果表明,诺氟沙星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代谢功能,包括代谢强度和代谢多样性,但不同浓度的诺氟沙星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的影响也不相同.100μg g-1的诺氟沙星在用药的前期和后期均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代谢功能,土壤中诺氟沙星积累到该浓度可能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功能产生难以逆转的长期影响.
关键词: 诺氟沙星 土壤微生物群落 碳代谢 功能多样性 生态毒性 BIOLOG检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