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6636条记录
基于短视频的智慧农业科普创新手段研究

天津农业科学 2021

摘要:随着2021年的到来,"两个百年目标"即将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动力不断加强,民生福祉显著改善。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目标逐步实现,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逐步完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服务,农业科技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建设更符合时代与地域要求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势在必行。在信息传播方式多元丰富的今天,传统传播渠道已经无法满足农民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创新传播方式,传播农民易懂、实用有效的农业科技信息迫在眉睫。本研究以农业科技短视频为例,探究新媒体时代农业科普的创新发展策略。面对日新月异的媒介环境,探索如何实现农业科普信息的有效传播,对农民增收、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对整个国家而言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智慧农业 农业科普 短视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γ-聚谷氨酸对番茄穴盘苗生长的影响

天津农业科学 2021

摘要:为研究γ-聚谷氨酸配施水溶肥后对基质化学性质及番茄穴盘苗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顶部喷施含γ-聚谷氨酸的水溶性肥料溶液(20-20-20),其中γ-聚谷氨酸设置0,2,6,10,14 mL·L-1处理,水溶性肥料浓度为2 g·L-1,施用量为1 L·盘-1,分别测定基质理化指标及播种后29,36 d番茄幼苗生长发育参数。结果表明,随着γ-聚谷氨酸浓度的增加,基质电导率波动增加,其中6~14 mL·L-1处理增幅(31.8%~48.4%)显著(P<0.05),pH值降低,其中6~14 mL·L-1处理降幅(2.4%~3.2%)显著(P<0.05);番茄苗生长发育的变化因剂量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γ-聚谷氨酸浓度6 mL·L-1处理显著提高了29 d时的株高和茎叶干样质量、36 d时的根干样质量及2个时间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综之,番茄穴盘苗顶部喷施γ-聚谷氨酸水溶肥溶液,能有效改善基质保水性和提高矿质养分供应能力,促进番茄穴盘苗的生长发育,其喷施浓度以6 mL·L-1为宜。

关键词: 番茄 穴盘苗 γ-聚谷氨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方冬季绿肥适宜种植作物的筛选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CSCD

摘要:为了筛选出北方地区秋冬季适宜种植、越冬与翌年返青的覆盖作物(绿肥作物)品种,在天津春玉米区连续2年进行20个冬绿肥品种田间种植试验,以生物量及越冬稳定性作为指标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毛叶苕子、黑麦草、二月兰、黑麦4个品种资源,连续2年表现为冬前均有较好覆盖,冬后成功返青,翻压前生物产量平均在3400 kg/hm2以上,是相对早发的冬绿肥作物;4月末最适宜翻压时期,二月兰处于盛花期,毛叶苕子处于初花期,而黑麦和黑麦草处于孕穗期。

关键词: 冬绿肥 轮作 生物产量 越冬稳定性 北方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养猪业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猪业科学 2021

摘要:畜牧兽医学是农业学科门类中的一个重要学科,我国众多农业大学或专科学校通过规范的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为畜牧业培养和输送着大量各类人才,有力地支撑着与种植业及其他农业产业三分天下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养猪业从业者的主要职业包括牧场主、养猪企业职业经理人、畜牧师或兽医师及饲养工、牧场勤杂工等种类,与从事教育和科学研究及相关管理工作的从业者不同,面向养猪企业的职业养猪人更需要"一专多能"或"多面手"式的人才,然而现实的教育方式和教学目标尚不能很好地满足这样的需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芹菜叶斑病抗性杂种优势及亲子相关分析

天津农业科学 2021

摘要:以对叶斑病具有抗感差异的4个芹菜CMS不育系和6个自交系以及利用它们杂交配制获得的17个杂种F1为试材,对其叶斑病田间发病情况进行实地调查,计算相应病情指数和相对抗病性指数,分析芹菜叶斑病抗性杂种优势与亲子相关性。结果表明:芹菜对叶斑病抗性存在一定的杂种优势,其中超中优势表现多一些,超亲优势相对较少。F1抗病性与高亲和双亲均值存在显著相关,母本对F1的影响力强于父本。

关键词: 芹菜 叶斑病 抗病性 杂种优势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芒果叶提取液生物合成纳米TiO2工艺优化及其抗菌性能

农业工程学报 202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将生物合成法制得的纳米粒子应用于果蔬保鲜中,该研究以芒果叶提取液和偏钛酸(TiO(OH)2)为原材料,采用生物合成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TiO2)粒子。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通过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了纳米TiO2生物合成工艺,研究了其抗菌性能。优化合成工艺为:TiO(OH)2添加量0.65 g,反应时间10.2 h,灼烧时间2 h,灼烧温度786℃。纳米TiO2的光诱导降解率为96.24%,与理论值标准偏差为0.6%。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结果显示,生物合成的纳米TiO2为锐钛矿型。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显示,生物合成后改性的纳米TiO2粒径分布在10~30 nm,无明显聚集体。紫外(Ultraviolet,UV)光诱导,生物合成改性的纳米TiO2(P<0.05)对青霉菌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该制备工艺可为光诱导抗菌性纳米TiO2的合成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贮藏 品质控制 纳米二氧化钛 光诱导 生物合成 抗菌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醋液与杀菌剂复配对番茄枯萎病和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木醋液对番茄枯萎病和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在杀菌剂减量施用方面的作用,通过抑菌圈法和室内盆栽试验,研究木醋液及其与苯甲·多菌灵、腐霉利等杀菌剂配施对番茄枯萎病和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木醋液小于500倍的稀释液对番茄枯萎病病菌、灰霉病病菌菌丝生长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100倍稀释液抑菌率分别达85.82%、90.97%;木醋液对番茄枯萎病菌的EC50、EC90分别为4.07、12.22μg/mL,对番茄灰霉病病菌的EC50、EC90分别为3.87、10.62μg/mL,木醋液对番茄灰霉病菌抑制效果好于对枯萎病菌的抑制效果;木醋液小于300倍的稀释液对盆栽番茄枯萎病、灰霉病均具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作用,预防效果好于治疗效果。木醋液与农药配施可提高杀菌剂对番茄枯萎病、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所选杀菌剂减量20%与木醋液300倍液配合使用,对番茄枯萎病菌、灰霉病菌抑菌率分别达91.43%、70.65%,对番茄枯萎病、灰霉病的预防性防治效果分别为69.62%、74.38%,治疗效果分别为64.67%、69.33%,均与农药不减量处理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木醋液对番茄枯萎病、灰霉病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并且与农药配施可降低农药使用量。

关键词: 木醋液 番茄枯萎病 番茄灰霉病 农药减量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30年中国农业源氮磷排放的格局特征与水环境影响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揭示农业源氮磷排放的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及其与水环境状况的关系,对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投入的合理配置以及区域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均至关重要。基于这种认识,建立参数化估算模型测算了1990—2017年中国省域尺度的农业源氮磷排放;从总排放量、单位面积排放量和排放重心迁移三个方面研究农业源氮磷排放的变化特征,并通过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揭示农业源氮磷排放与水环境状况的关系。研究发现:1990—2017年中国农业源氮磷排放整体上呈随机分布,表明氮磷排放在省际之间并无显著的相互依赖性,主要受省内因素影响。研究期内年均氮磷总排放量最高的省份依次是河南、山东、四川、湖北、河北、安徽和江苏省,格局特征相对稳定但排放重心经历了东西向的往复式转移并具有北偏西方向的总体转移趋势,其中,氮、磷排放的重心分别向北偏西33.52°和15.45°方向转移了33.94 km及52.31 km。在格局研究基础上,结合空间维的格局特征和时间维的变化特征,将31个省份的氮磷排放划分为高排放增长型、高排放平稳型、高排放倒"U"型、中排放增长型、中排放倒"U"型、低排放增长型、低排放倒"U"型和低排放近似"U"型八类,并利用2017年的自动监测站水质数据进一步验证了氮磷排放与水环境状况的关系。研究结果可作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重点区域瞄准的依据。

关键词: 农业源氮磷排放 参数化估算模型 变化特征 水环境状况 中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0.1%噻虫胺颗粒剂对麦蚜的防效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现代农业科技 2021

摘要:为了评价0.1%噻虫胺颗粒剂(药肥)不同剂量对小麦蚜虫的田间防效以及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明确其最适用量,于2019—2020年冬小麦播种前在天津市武清区农业科技创新基地进行撒施处理.结果表明,0.1%噻虫胺颗粒剂600~750 g/hm2对小麦蚜虫防效显著,3次调查防效分别达到91.17%~94.43%、91.59%~94.32%、93.12%~96.01%,收获期小麦产量达到7348~7900 kg/hm2.表明0.1%噻虫胺颗粒剂能有效防治小麦蚜虫并对小麦产量有提升作用,可作为高效低毒的药肥混剂进行推广.

关键词: 0.1 噻虫胺颗粒剂 麦蚜 防效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尾菜有机肥对土壤肥力及圆白菜和小茴香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1

摘要:目的研究尾菜有机肥对土壤肥力及圆白菜和小茴香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不同蔬菜的尾菜有机肥用量。方法将不同量尾菜有机肥和商品有机肥通过田间实验应用于圆白菜和小茴香2种蔬菜,研究尾菜有机肥对土壤及蔬菜的影响。结果尾菜有机肥能提升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CK差异达显著水平;与CK相比,施用尾菜有机肥后,圆白菜增产幅度为12.01%~43.02%,小茴香为12.88%~30.82%。结论尾菜有机肥可以明显提升土壤养分含量以及圆白菜和小茴香的产量,尾菜有机肥的适宜用量为45 t/hm2,为蔬菜尾菜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蔬菜尾菜 尾菜有机肥 圆白菜 小茴香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