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黄海南部蓝点马鲛耳石微量元素
《水产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激光剥蚀(LA)-ICPMS技术对采集于黄海南部吕泗产卵场的产卵期蓝点马鲛耳石横截面从核心到边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耳石微结构分析比较各测定元素与钙的比值在不同生活史阶段的变化。结果显示,测定的Li、Na、Mg、Fe、Co、Sr和Ba含量在耳石上均呈非均匀分布,但Ba∶Ca比值从核心到边缘波动较大(2.13~5.05μmol/mol),总体为核心(0~40μm)部分高,核心向外(40~320μm)部分快速下降,其余部分(320~1 440μm)低。Ba∶Ca比值在不同生活史阶段间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孵化阶段明显高于越冬和产卵阶段。相较其他元素,Ba元素更适合作为标志性元素重建蓝点马鲛生境履历。根据Ba∶Ca比值重建了黄海南部蓝点马鲛的生境履历,结果发现它们在胚胎发育和孵化阶段生活在高Ba浓度生境,早期发育阶段游离近岸高Ba浓度生境,随后的生长发育阶段则会长期处于Ba浓度稍低的生境进行越冬和产卵洄游。
关键词: 蓝点马鲛 生境履历 耳石微化学 LA-ICPMS 黄海南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藏浪错兰格湖裸鲤的年龄与生长
《四川动物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2017年7月—2018年5月,于西藏自治区昂仁县浪错采集268尾兰格湖裸鲤Gymnocypris chui开展种群年龄结构和生长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雌、雄鱼体长与体质量的关系式分别为W_♀=2.03×10~(-2)L~(2.822)(n=134,R~2=0.969)、W__♂_=2.52×10~(-2)L~(2.738)(n=105,R~2=0.966)。通过观察微耳石,发现样本由1~23龄组成;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雌、雄鱼体长、体质量生长方程:L_(t♀)=34.239[1-e~(-0.136()~(t+)~(0.11))]、W_(t♀)=434.42[1-e~(-0.136()~(t+)~(0.11))]~(2.822);L_t_♂_=32.201[1-e~(-0.136()~(t+)~(0.287))]、W_t_♂_=338.8[1-e~(-0.136(t+0.287))]~(2.738);拐点年龄分别为7.52龄和7.12龄,对应体长分别为22.12 cm和20.45 cm,体质量分别为126.59 g和97.71 g。初步研究表明,兰格湖裸鲤生长慢、体型小,种群被破坏后不易恢复,亟待开展资源评估及保护工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株草鱼源维氏气单胞菌菌株的主要表型特征及致病力比较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维氏气单胞菌(A.veronii)是严重危害草鱼的一种病原。本研究从电镜观察、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仪鉴定、细菌游动能力、胞外产物活性、细胞黏附性、对草鱼致病力和毒力基因等方面,比较草鱼源A.veronii菌株GZ09007和FS12001的表型特征和致病性差异。结果显示,两株细菌菌体均呈短杆状或弧形、两端钝圆,在透射电镜下可见单鞭毛。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仪鉴定结果显示菌株均为A.veronii,两株细菌均具有游动能力,胞外产物具有溶血活性、溶蛋白活性和脂肪酶活性,但GZ09007的游动能力、溶血活性、蛋白酶活性均显著强于FS12001 (p<0.05)。GZ09007对EPC、CIK细胞黏附性弱,FS12001的细胞黏附性强,两株细菌的细胞黏附性差异显著(p<0.05)。菌株GZ09007具有aerA、act、lip、ser、exu、fla毒力基因,但未检测到ast、alt、gcaT、ahyB等毒力基因;菌株FS12001具有aerA、act、alt、ast、lip、ser、ahyB、exu毒力基因,但未检测到gcaT、fla毒力基因。两株细菌均可以造成草鱼发病死亡,GZ09007对草鱼的LD_(50)为5.6×10~6cfu,而FS12001的LD_(50)则高于1.5×10~8cfu。表明GZ09007为强毒株,FS12001为弱毒株。推测A.veronii胞外产物的溶血活性和溶蛋白活性在其感染和致死草鱼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A.veronii菌株的致病机理提供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南极磷虾捕捞与加工装备科技发展研究
《中国工程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南极磷虾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和利用潜力,积极参与南极磷虾渔业开发,可有效促进我国远洋渔业的发展。专业性的捕捞和加工装备技术成为现代南极磷虾渔业的基本特征,是南极磷虾高效开发利用的重要保障。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外先进磷虾船装备的发展和应用现状,以及我国在南极磷虾捕捞装备和虾粉、虾油设备研发方面取得的进展,分析了国内在南极磷虾开发专业装备方面存在的差距和原因。针对我国南极磷虾船装备存在专业化程度低、生产工艺落后、缺乏核心技术等问题,在磷虾生态高效捕捞、精深加工工艺和资源探测评估技术方面提出重点研究方向,为我国南极磷虾高效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对策和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采收期坛紫菜的风味比较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坛紫菜的采收有"分茬"的特点,为科学评价不同采收期的坛紫菜在风味方面的差异,采用电子舌、电子鼻和气相离子迁移谱仪对一水、二水、三水、四水和五水坛紫菜的滋味和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滋味方面,前期采收的坛紫菜鲜味和鲜味回味等令人愉悦的滋味更为强烈,随着采收期的延后,苦味、涩味等不愉快的滋味强度逐渐增强;在挥发性成分方面,不同采收期的坛紫菜差别明显,采收期邻近的样品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也较为接近,一水坛紫菜的挥发性成分以2-乙基呋喃和阈值相对较高的酮类、醇类为主,二水和三水坛紫菜中丁内酯、2-己烯-1-醇、1-辛烯-3-醇含量相对较高,四水和五水坛紫菜中壬醛(青草味)和苯甲醛(苦杏仁味)含量较高.采用电子舌和电子鼻可以快速、准确区别不同采收期坛紫菜的风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殖大黄鱼滋味和气味物质组成及评价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大黄鱼成鱼围网养殖过程风味进行研究,分析电子鼻与电子舌感应差异,测定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脂肪酸和挥发性物质组成,采用滋味强度值(taste activity values,TAV)、味精当量(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EUC)和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等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电子舌和电子鼻可有效区分不同养殖时间大黄鱼风味差异,第3个月时,游离氨基酸含量增高,对滋味呈现有积极作用;第6个月时,呈味核苷酸含量最高,肌苷酸TAV大于1,对鲜味贡献最大,EUC值(0. 907 2 g MSG/100 g)亦最大.第3个月时,大黄鱼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进行热处理或贮藏中可能会产生更多挥发性物质;鲜鱼挥发性物质以醛类为主,第6个月时,气味活性物质最多.随养殖时间增长,成鱼风味特征得到改善,可为养殖大黄鱼品质优化等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鲤稚鱼耳石锶标记效果
《应用生态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鲤稚鱼开展了不同浸泡浓度和不同标记时间梯度的SrCl_2·6H_2O暴露标记试验,以确认其耳石Sr标记的可行性及基本条件.首先,基于4个浓度(0、4、8、12 mg·L~(-1))水平的SrCl_2·6H_2O溶液,浸泡标记2 d来筛选基本浸泡标记浓度.然后,在SrCl_2·6H_2O为8 mg·L~(-1)浓度下,基于5个浸泡时间(1、2、3、4、5 d)来筛选基本浸泡标记时间.电子探针分布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0 mg·L~(-1))耳石Sr/Ca比值低且稳定,标记组均出现了高Sr/Ca比值区.对照组耳石剖面为均一的低Sr蓝色图谱,而标记组耳石上均有高Sr红色标记环带,且标记成功率为100%.试验期间,标记组和对照组的死亡率、平均全长和平均体质量无显著差异,表明Sr标记对供试鱼无不良影响.由于耳石上清晰、完整的高Sr红色标记环带出现在标记浓度为8 mg·L~(-1)及以上,标记时间为2 d及以上,故建议分别选择8 mg·L~(-1)和2 d为基本浸泡标记浓度和基本浸泡标记时间.本研究证实耳石Sr标记技术对鲤稚鱼具有很好的可行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暗色等刺参(Isostichopus fuscus)营养成分分析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19
摘要:目的测定暗色等刺参的主要营养成分,评价其营养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凯氏定氮法、高温灼烧法、亚甲基蓝比色法测定海参中的粗蛋白、灰分、海参多糖含量,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氨基酸组成,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常量、微量无机元素。结果暗色等刺参的海参多糖含量为8.04%,蛋白质含量高达83.35%,且氨基酸组成丰富,其中甘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含量相对较高。暗色等刺参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质元素,常量元素中Ca、Mg含量较高,微量元素中Fe、Zn的含量较高。结论暗色等刺参富含蛋白质、海参多糖以及人体所需的无机元素,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开发利用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东半岛沿岸颗石藻化石的长期记录及其对东亚冬季风的响应
《渔业科学进展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对南黄海西北部山东半岛沿岸的沉积柱140年的颗石藻(Coccolithophores)样品进行了种类组成和丰度分析.结果 显示,共发现颗石藻8种,平均丰度为9.76×106个/g,丰度范围为(5.07~14.21)× 106个/g.其中,大洋桥石藻(Gephyrocapsa oceanica)和赫氏艾密里藻(Emiliania huxleyi)是丰度较高的主要物种,平均丰度分别为4.96× 106、4.55×106个/g.通过比较沉积记录与气候参数发现,颗石藻丰度的长期变化与东亚冬季风的替代指标海平面气压(SLP)有一定相关性,黄海沿岸流受季风影响,随着东亚冬季风的增强而加强,沿岸流带来了物质输入,为研究区域的颗石藻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盐,从而支撑了较高的颗石藻丰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