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阿拉伯海鲐鱼渔场时空分布及其与海洋环境的关系
《热带海洋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2016-2017年中国印度洋围拖网生产数据和同期的海表温度、叶绿素、表层海流和海面高度数据,绘制了阿拉伯海鲐鱼Scomber australasicus围网月平均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和环境因子空间叠加图,分析鲐鱼渔场与海洋环境因子之间关系,采用频次分析和经验累积分布函数计算鲐鱼渔场最适宜的海洋环境区间.结果 表明,该海域月平均CPUE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围网渔场渔汛主要在东北季风期间,从10月到翌年3月;作业渔场重心分布在59°-62°E、13°-17°N,具有明显的月变化,基本呈现西南移动趋势.空间上,CPUE分布在西边界流速较大的海域右侧,在海流最大值和最低值中间区域.在印度洋东北季风期间,阿拉伯海围网鲐鱼渔场适宜海表温度在25~28℃;叶绿素浓度在0.2~0.5mg·m-3;表层海流在0.05~0.25m·s-1;海表高度0.2~0.35m.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鱼铜绿假单胞菌灭活疫苗发酵条件的优化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优化铜绿假单胞菌JP802灭活疫苗菌液发酵及灭活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铜绿假单胞菌JP802摇瓶培养温度、pH、接种量、转速4因素进行了优化筛选,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发酵条件的参数进行了优化,并进行了验证试验及5 L发酵罐生长曲线;同时对铜绿假单胞菌JP802灭活疫苗发酵菌液灭活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JP802株最适发酵条件为28℃,pH7.5,以10%接种量,转速270 r/min,通气量4 L/min,发酵培养12~14 h.灭活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在灭活温度为37℃条件下,福尔马林终浓度在0.40%,灭活48 h即能完全灭活.通过对发酵条件的优化,可以获得更高产量的铜绿假单胞菌JP802发酵菌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渔业政策与渔民收入增长关系研究
《渔业信息与战略 》 2019
摘要:渔民持续增收是检验渔业发展政策适应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探讨渔业政策对于促进渔民收入增长的影响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借助1978—2017年渔民收入、水产品产量以及国家级渔业政策等指标,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国家级渔业政策对渔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水产品产量对渔民收入增长呈现正向影响作用,其弹性为1. 385;1985年、1997年和2013年发布的国家级渔业政策对于渔民收入增长也呈现正向影响作用,其弹性依次为0. 491、0. 456和0. 902,可见2013年发布的国家级渔业政策对渔民收入影响力最大。在渔业倡导"减量增收"的背景下,国家级渔业政策的支持效应对于促进渔民增收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 渔民收入 渔业政策 水产品产量 减量增收 绿色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池塘种植鱼腥草对罗非鱼链球菌抗病力影响及机理研究
《淡水渔业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鱼腥草种植对罗非鱼(Oreochromis spp)抗病力的影响机理,在罗非鱼养殖池塘中分别种植池塘面积0% 、5% 、10% 、15% 比例的鱼腥草,养殖90 d后进行无乳链球菌人工感染,连续72 h统计累计死亡率,同时取人工感染0、24、48、72 h采集尾静脉血进行生化指标分析.结果显示:10% 鱼腥草种植面积的罗非鱼死亡率显著性低于其他3组;10% 鱼腥草种植面积的罗非鱼血清谷丙转氨酶(ALT)、 谷草转氨酶(AST)和葡萄糖(GLU)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感染后72 h恢复到感染前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5% 和10% 鱼腥草种植面积的罗非鱼血清白蛋白/球蛋白(A/G)在感染前后没有显著性差异;10% 鱼腥草种植面积的罗非鱼感染后血清胆固醇(TC)显著性降低,其余3组的罗非鱼的血清TC在感染前后没有显著性变化;5% 、10% 、15% 鱼腥草种植面积的罗非鱼在感染前血清TG显著性低于0% 种植面积;10% 鱼腥草种植面积的罗非鱼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在感染前和感染后24 h和72 h都要显著性低于其他3组;10% 鱼腥草种植面积的罗非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在感染前、 感染后48 h和72 h均显著低于其他3组.结果表明,10% 种植面积鱼腥草可提高罗非鱼对链球菌病的抵抗力,初步认为罗非鱼—鱼腥草共培养殖模式中鱼腥草的最佳种植比例为10%.
关键词: 罗非鱼(Oreochromis spp) 鱼腥草 种植面积 无乳链球菌 抗病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砷形态在水产品中的毒理及转化研究进展
《农学学报 》 2019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砷形态化合物在水产品体内的毒力大小、毒理效应和转化机制,笔者综述了国内外近20年几种常见砷化合物在水产品中蓄积规律的研究,发现在所有砷化合物中,无机砷的毒性往往大于有机砷,但也有研究发现三价态的有机砷MMA毒性比无机砷高数几倍;在对水产品体内不同砷化合物含量测定的研究中可以得出有机砷是主要的存在形式。但研究也还存在不足,对水产品的砷含量研究多集中于沿海地区的海产品类,今后还需要加大对淡水性水产品类砷含量以及蓄积规律的研究力度。
关键词: 水产品 无机砷 有机砷 毒性效应 蓄积规律 转化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开背大黄鱼去脏用鱼体仿形料槽设计研究
《中国农机化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机械化去除大黄鱼的内脏,需要研制将其开背鱼体和脏腔定位的仿形料槽。通过测量大黄鱼外形尺寸得到体长和体质量的拟合关系式;根据拟合关系式,对其胸腔关键参数进行测量,利用Proe软件对其中的关键部件仿形槽体进行曲面造型设计,并利用激光加工技术,将其三维模型实体制作出来;最后再利用开背大黄鱼鱼体放入(或置入)仿形料槽进行比对和误差分析验证,验证该建模料槽的精准度和实用性。试验研究表明:该建模仿形料槽使用效果优良,这对于大黄鱼前处理和去脏加工技术推广具有现实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对大黄鱼受精卵及仔鱼的急性毒性效应
《海洋渔业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inoctyl phthalate,DOP)是一类重要的工业用有机化合物,在水环境中广泛分布,对水生生物具有一定的毒性效应。为了研究DBP和DOP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受精卵及初孵仔鱼的急性毒性效应,开展大黄鱼幼鱼在DBP和DOP中的暴露实验。结果显示,随着DBP和DOP浓度的升高,大黄鱼受精卵孵化率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死亡率、畸形率则呈现逐步升高的趋势。DBP和DOP暴露对大黄鱼初孵仔鱼均产生一定的致死效应,DBP和DOP对大黄鱼仔鱼的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 23 mg·L-1和6. 57 mg·L-1。结果表明,DBP和DOP对大黄鱼鱼卵及初孵仔鱼均具有高毒毒性。DBP和DOP对水生生物的慢性毒性需要进一步关注。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大黄鱼 受精卵及仔鱼 毒性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转录组分析筛选凡纳滨对虾低温胁迫下的差异表达基因
《中国水产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是中国主要的对虾养殖品种之一,对低温的耐受性较差,低于18℃就会停止摄食。为了探究凡纳滨对虾耐低温性状相关基因,选用凡纳滨对虾低温胁迫组(18℃)和常温组(24℃)肝胰腺组织为实验材料,进行Illumina HiSeq 2500测序,对测序原始数据进行拼接、注释,以及筛选分析低温胁迫下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显示,测序共获得50921条基因(unigene),平均长度为828 bp, N50为1589 bp,其中28.13%为已知基因。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共筛选得到243个低温胁迫相关基因,其中89个上调表达, 154个下调表达。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多富集在生物结合和催化过程、过氧化物酶、溶酶体、精氨酸和脯氨酸的代谢以及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途径中。进一步根据Q-值共筛选出10个差异表达最显著的基因,其中ATP结合盒B亚家族6转运蛋白基因(ATP-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B member 6, ABCB6)、C型凝集素基因(C type lectin)、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glutamine synthetase, GS)在低温胁迫下均呈下调表达,推测可能参与了凡纳滨对虾低温应答反应。利用Real time RT-PCR验证转录组数据,结果证明基于转录组测序筛选低温胁迫下的差异表达基因是可行的。本研究为揭示凡纳滨对虾耐低温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极磷虾酶解液特性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利用复合蛋白酶、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及木瓜蛋白酶对南极磷虾蛋白进行水解,对所得4种南极磷虾酶解液(krill protein enzyme-hydrolysate,KPEH,分别标记为PKPEH、AKPEH、FKPEH、MKPEH)特性进行比较分析。4种KPEH中均鉴定出18种常见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FAA),Leu、Arg、Val、Ala和Glu是优势氨基酸种类,疏水性氨基酸含量丰富。KPEH中18种常见FAA总含量(∑TFAA)为21.77~24.94 mg/mL,其中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EAA) 8种,EAA含量(∑EAA)在∑TFAA的百分比(∑EAA/∑TFAA)为48.39%~49.74%,高于WHO/FAO标准(35.3%);支芳比(F值)为2.03~3.49。AKPEH中∑TFAA、∑EAA、∑EAA/∑TFAA均最高,其F值为3.28,营养价值最高,而MKPEH营养价值相对最低。4种KPEH中,鲜甜味氨基酸组分含量丰富,Glu对KPEH鲜味的贡献大于Asp,Ala和Gly对KPEH的甜味贡献高,而Arg、His对KPEH海鲜风味贡献较大。KPEH中肽的相对分子质量呈不连续分布,AKPEH中8肽以下的寡肽占比高于其余3种酶解液。以上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对南极磷虾蛋白的酶解效率最高,AKPEH营养及风味最佳,生物学功能性高于其余3种酶解液,AKPEH可进一步开发为海鲜基料和寡肽的功能食品原料。
关键词: 南极磷虾 酶解液 游离氨基酸 味道强度值 分子量分布 寡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