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正交实验设计的磺胺甲恶唑在渔业水体中的消解动态规律
《中国农学通报 》 2019 CSCD
摘要:为了探究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 SMZ)在渔业水体中的自然降解规律,本试验选取养殖水环境中常见的因素(温度、pH值、敞蔽条件),通过正交实验探究这3个因素对SMZ在自然养殖水体中消解动态的影响.试验初期各处理SMZ浓度保持一致,实验周期内定期取水样检测水体中SMZ的浓度变化,SMZ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计算各处理中SMZ药物的半衰期和消除率.结果表明:18个处理组SMZ的半衰期及其消除率变化范围分别为4.88~12.89天、28%~77%.方差分析得出:在实验水平范围内,温度、pH值因素对SMZ的消解结果有显著影响,但敞蔽的影响较小.因此,适当提高养殖水体温度、调节水体pH值等条件均有利于促进SMZ的降解.
关键词: 磺胺甲恶唑 养殖水体 环境因素 半衰期 消除率 消解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动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进展
《水产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介绍了水产动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的发展。获得与经济性状连锁的标记是开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基础,因此,本文重点介绍了获得基因/标记技术的进步,探讨了基因/标记与性状间相互关系的复杂性,论述了准确鉴定性状紧密连锁的基因/标记的难度,指出难点主要源于基因组对性状的形成具有非常复杂的影响。近十年来,已有多个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培育的品种在产业上应用,表明这项新技术具有推动产业技术进步的作用;同时指出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包括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的不足之处,其根本原因在于鱼类性状的形成机制极其复杂、多变,从而决定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具有发展阶段论的特征。
关键词: 水产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数量性状基因座(QT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对虾甘氨酸脱羧酶的基因克隆、表达及其与抗WSSV的关联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chinensis)甘氨酸脱羧酶基因(Fc GLDC)的全长cDNA及DNA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FcGLDC基因的cDNA全长为3481 bp,其中,ORF为2829 bp,5¢UTR长17 bp,3¢UTR长86 bp。完整的阅读框编码942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04.66 kDa,预测的理论等电点为6.51。FcGLDC基因DNA序列全长共4964bp,包含12个外显子和11个内含子。同源性及系统进化分析显示,FcGLDC基因与节肢动物的GLDC基因聚为一类;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Fc GLDC基因的蛋白序列与节肢动物的相似度最高,与内华达白蚁(Zootermopsis nevadensis)、体虱(Pediculus humanus corporis)和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的相似度分别为71%、68%和68%。在鳃、肝胰腺和肌肉中的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FcGLDC在肌肉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鳃中最低。WSSV感染后,该基因在鳃、肝胰腺和肌肉中呈现出了不同的时空表达特点。使用直接测序法结合质谱法,在该基因内部发现4个SNP位点,但是各位点与抗WSSV性状均不相关(P>0.05)。本研究表明,FcGLDC基因在对虾感染WSSV后的应答反应中或起一定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冰鲜鱼和配合饲料养殖河蟹的效益分析
《科学养鱼 》 2019
摘要:近年河蟹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产量也不断增加,养殖模式也多种多样。目前养殖模式有围网养殖、池塘精养、鱼蟹混养和稻蟹共作等模式。饲料来源有栽种水草、投放天然饲料和人工饲料,天然饲料主要有伊乐藻、水花生、苦草、螺、蚌等,人工饲料主要有冰鲜鱼、豆饼、玉米、麦子、配合饲料等。为了解池塘种植水草条件下,投喂冰鲜鱼和配合饲料对河蟹生长及养殖效益情况,2018年在苏州阳澄湖镇进行了河蟹投喂冰鲜鱼和配合饲料池塘养殖试验,结果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浮床虎杖对不同浓度铵盐的降解效果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9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浮床虎杖对不同浓度氨氮的降解效果。通过室内大桶构建浮床虎杖,添加不同浓度组铵盐(0,1,5,10 mg/L)测定TN、NH_4~+-N、NO_3--N、NO_2--N、TP等水质指标。结果表明第5~13天4种不同浓度铵盐TN浓度下降,第17天升高;10 mg/L铵盐组NH_4~+-N浓度第5~13天下降;敞水区5和10 mg/L铵盐组NO_3--N浓度先升高后降低,根系区分别在第5天和第9天达到峰值;10 mg/L铵盐组NO_2--N浓度第5天升高至峰值第13天降至0;对照组TP浓度高于其他铵盐浓度组。浮床虎杖可在第9~13天内能造成TN、NH_4~+-N、NO_3--N、NO_2--N浓度下降,但TP浓度降至0需要更长时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珠江河网淡水鱼、虾和河蚬重金属污染特性及安全性评价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19
摘要:为了全面评价珠江河网水产品重金属残留及食用安全风险,对鱼、虾和河蚬重金属的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同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i)、综合污染指数(MPI)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其污染程度、食用致癌和非致癌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水产品中重金属的含量(以鲜质量计)范围(均值)分别为Cr 0.031~0.264(0.131)mg·kg-1、Ni 0.077~0.742(0.170)mg·kg-1、Cu 0.199~22.575(2.318)mg·kg-1、Zn 3.422~36.764(7.939)mg·kg-1、As 0.112~4.192(0.339)mg·kg-1、Cd 0.004~1.269(0.095)mg·kg-1、Hg 0.012~0.048(0.026)mg·kg-1、Pb 0.028~0.253(0.096)mg·kg-1.鱼类和虾样品重金属残留均在安全值以内,但河蚬As和Cd残留略超标准值.水产品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结果表明,单因子污染指数排序为Cd>As>Pb>Hg>Cr>Zn>Cu.MPI值表明,不同水产品的污染程度依次为贝类(1.038)>虾类(0.353)>鱼类(0.101~0.292).不同水产品重金属残留量的差异主要与它们不同的摄食习性、生活环境和对特定重金属的富集能力有关.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水产品复合重金属总目标危害系数(TTHQ)的高低顺序依次为河蚬>虾>鳢>鲶鱼>鲫鱼>翘嘴红鲌>鲈鱼>麦鲮>鲤鱼>餐条>罗非鱼>鲢鱼>广东鲂>鲮鱼>草鱼>赤眼鳟>鳙鱼.复合重金属TTHQ大于1,其中As的贡献比例最高,平均贡献率为51.7%.研究表明,当地居民若长期食用河蚬存在一定致癌风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CFturbo的离心式吸鱼泵设计
《渔业现代化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传统的离心式吸鱼泵设计基本上是根据设计经验与相似泵推导设计,导致设计周期长且性能参数无法确定.为了更加快速、精确地设计出不同尺寸类型的吸鱼泵,并估算出离心式吸鱼泵的流量、扬程等性能参数,运用CFturbo设计软件进行参数化设计吸鱼泵,通过CFturbo软件建立吸鱼泵的三维模型,并通过软件内置经验函数优化设计,然后通过CFD流体动力学软件进行数值模拟仿真验证,最终设计出符合性能参数要求的离心式吸鱼泵,实现离心式吸鱼泵的快速研发.
关键词: 离心式吸鱼泵 参数化设计 数值模拟仿真 CFturbo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舒伯特气单胞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舒伯特气单胞菌(Aeromanas schubertii)检测方法.[方法]以舒伯特气单胞菌rpoD(RNA polymerase sigma-70 factor)为靶标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及TaqMan探针,建立舒伯特气单胞菌的Tag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同时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并用该方法对50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验证其应用效果.[结果]含舒伯特气单胞菌rpoD基因的质粒拷贝数与循环阈值(Ct)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1.000,扩增效率为94.7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只对舒伯特气单胞菌的靶基因检测结果呈阳性,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anas hydrophila)、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等其他14种致病菌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具有高度特异性;对舒伯特气单胞菌重组质粒和纯培养细菌的检出灵敏度分别为4.76拷贝/μL和15 CFU/mL;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分别为0.95%和1.05%.50份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阳性样品检出率为22%,高于传统细菌分离方法(10%)的检出率.[结论]建立的舒伯特气单胞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舒伯特气单胞菌的快速诊断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隐色孔雀石绿在水产品基质中的稳定性研究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 2019
摘要: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n,MG)是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风险隐患,其进入水生动物体内后,会代谢为隐色孔雀石绿(leucomalachite green,LMG),MG及其代谢物LMG在水产品中的稳定性又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为探究基质品种和保存条件对LMG稳定性的影响,本研究以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鲤(Cyprinus carpio)为研究对象,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LMG回收率,考察LMG回收率在不同基质品种(鲢和鲤)中随贮存时间(1~5个月)的变化,探究加标基质的LMG回收率在不同贮存温度(22~23℃室温、2~6℃冷藏、-12℃和-20℃冷冻)下随贮存时间的变化,同时考察了基质称样和加标时间间隔对LMG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基质品种是影响LMG测定结果的重要因素.在相同的冷冻贮存条件下,贮存1~5个月的鲤基质中,LMG的回收率基本稳定在90% ~110%之间,而冷冻贮存3个月的鲢基质,LMG添加回收率仅为30.7%.2)空白基质贮存时间和基质加标后的贮存温度和时间是影响LMG测定结果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新鲜的鲢和鲤基质对LMG测定结果影响较小,空白基质贮存时间越长和加标后基质样品的保存温度越高、保存时间越长,LMG的添加回收率越低.3)称样与加标间隔时间对LMG的回收率无显著影响.上述结果说明,在开展水产品中MG残留量检测的能力验证或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时,应尽可能选择新鲜的鲤基质样品,并尽快进行检测;如果样品不能及时检测,则需冷冻保存,并尽早安排检测.本研究可为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及以添加方式开展能力验证和数据比对提供参考.
关键词: 孔雀石绿 隐色孔雀石绿 水产品 稳定性 基质 回收率 贮存 质量控制样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中游宜昌至嘉鱼江段鳊食性研究
《水生态学杂志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鳊(Parabramispekinensis)的摄食特征,为长江中游鳊资源的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支撑.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在长江中游宜昌、荆州和嘉鱼江段使用三层流刺网进行了季度采样,对鳊肠含物的种类组成及时空差异进行分析.共采集鳊样本213尾,体长14.5~38.0 cm、体重67.0~978.1 g,其中肠道有食物的样本182尾.结果显示:在宜昌、荆州和嘉鱼江段,鳊全年摄食,且摄食强度存在明显季节变化.鳊充塞度以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其中夏季肠道充塞度最高为5级,2、3级占52.42%;冬季最高为3级,0、1级占58.82%;春季和秋季最高充塞度均为4级,分别以1级、2级为主;鳊夏季摄食率最高(92.23%),略高于秋季(88.37%),明显高于春季(78.79%)和冬季(67.65%).饵料生物主要为水生植物和浮游植物,其中浮游植物以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变异直链藻(Melosira varians)和粗壮双菱藻(Surirella robusta)为优势种群.饵料生物种类组成在不同江段无明显差异,但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以浮游植物出现率最高(100.00%),其他季节均以水生植物碎片出现率最高.建议在航道整治等涉水工程建设时,注重保护水生维管束植物及浮游植物,以保护鳊等草食性鱼类的饵料生物来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