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000条记录
桑椹成熟过程中部分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

蚕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0个果桑品种为材料,检测成熟桑椹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桑椹中的3种活性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选择活性成分含量较高的红果2号和蜀椹1号为材料,自盛花期后采样检测桑椹发育成熟过程鲜果肉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红果2号和蜀椹1号盛花期后第3天的果肉中,DNJ质量分数分别为0.074 1%和0.072 5%,随着桑椹的发育成熟,DNJ含量逐渐降低,2个品种盛花期后第31天果肉中的DNJ含量比第3天的样品分别下降了49.80%和58.90%;随着桑椹的发育成熟,红果2号和蜀椹1号果肉中的总多糖含量逐渐增加,至盛花期后第27天达到最大,总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9.572%和10.276%;随着桑椹的发育成熟,红果2号和蜀椹1号果肉中的总黄酮含量呈现双峰变化,盛花期后第11天和第27天,果肉中总黄酮的含量达到峰值,质量分数分别为0.313%、0.444%和0.264%、0.326%。另检测红果2号和蜀椹1号成熟桑子中的DNJ含量远远高于果肉中的含量,但总黄酮含量却远远低于果肉中的含量,且未检测到多糖。依据检测结果初步认为,盛花期后第27天的桑椹是生产药食两用桑椹食品的优质原料。

关键词: 桑椹 1-脱氧野尻霉素 多糖 黄酮类化合物 动态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田土壤食物网管理的原理与方法

生态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食物网在维持生态系统生产力和健康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现代农业中,化肥农药等外部投入已经改变或部分替代了土壤食物网的功能,由此也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为了协调作物高产与环境保护的利益,需要对土壤食物网进行管理,使土壤食物网符合作物生长的需要,即建立健康土壤食物网。管理土壤食物网有两种方式:(1)直接方式,即通过调节食物网各个功能群的组成来管理土壤食物网;(2)间接方式,即根据农田土壤食物网以自下而上调控方式为主、强调低营养阶层的资源限制的原理,通过调节碎屑的数量和质量来管理食物网。在这两种调控方式中,都需要对被管理的食物网进行监测,监测的方式也分两种,一种是直接测定食物网各功能群的数量和生物量,另外一种方式即以线虫为工具来反应土壤食物网的结构。

关键词: 土壤生物 健康土壤食物网 堆肥茶 自下而上管理方式 线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阿米西达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技术。[方法]采用小株喷雾法、叶盘沾药漂浮法、叶盘漂浮法、叶盘沾药法和海绵垫叶盘漂浮法研究了瓜类白粉病菌对阿米西达的敏感性。[结果]测得小株喷雾法、叶盘沾药漂浮法、叶盘漂浮法、叶盘沾药法和海绵垫叶盘漂浮法的EC50分别为0.020 00、0.004 67、0.007 56、0.070 90和0.167 50μg/ml,表明叶盘沾药漂浮法最灵敏,叶盘漂浮法次之。叶盘漂浮法3次重复的EC50分别为0.007 75、0.007 56和0.007 80μg/ml,说明叶盘漂浮法的重复性好。叶盘漂浮法测定结果表明,阿米西达对瓜类白粉病的毒力比腈菌唑更强。25%阿米西达90和120μg/ml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对照药剂17%腈菌唑30μg/ml。[结论]阿米西达作为防治瓜类白粉病的高效药剂,可与腈菌唑等其他药剂交替使用。

关键词: 瓜类白粉病菌 阿米西达 监测方法 腈菌唑 防治效果 差异显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项湖北省地方标准通过审定

农家顾问 2011

摘要:2011年3月18日,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委托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在武昌组织召开了湖北省地方标准专家审定会。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喻大昭研究员主持起草的《无公害食品小麦主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朱文达研究员主持起草的《无公害食品小麦主要草害综合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鄂茶5号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总结报告

湖北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6年的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鄂茶5号[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 cv.E-ChaNo.5]具有特早生、制绿茶品质优良、生长势旺、芽叶持嫩性强、平均公顷产量比福鼎大白茶[C.sinensis(L.)O.Kuntze cv.Fuding Dabaicha]增产70.9%、抗性强等优点。

关键词: 品种 鄂茶5号 区域试验 总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细胞和个体水平沉默效应的差异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3种不同长度的四联shRNA载体及其在细胞与个体水平的沉默效应差异。[方法]以EGFP为靶标基因,用hU6、mU6、h7SK、hH1 4种启动子,构建21、27、29 bp的3种四联沉默载体,通过转染Vero细胞和注射小鼠肌肉,以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mRNA水平。[结果]3种载体都有很强的沉默效应,其在细胞水平上的沉默效应远高于个体水平上,可以通过未成年鼠的肌肉注射进行转基因。[结论]多位点串联表达shRNA是一种可以达到较好干扰效果的方法,肌肉注射将是一个简便的转基因途径。

关键词: 细胞 个体 沉默 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荔枝皮黄酮抑菌性能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1 CSCD

摘要:采用荧光分析法测定荔枝皮中总黄酮含量,并研究了荔枝皮黄酮对常见4种微生物的抑菌活性及机理。结果表明,其黄酮纯度与得率分别为48%和13.61%;同时,采用牛津杯法测得荔枝皮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1、14.0和13.8 mm;采用菌饼法测得对黑曲霉的抑菌率为28.75%。采用平板稀释法测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2.5 mg/mL,最低杀菌浓度MBC为5mg/mL,而酵母菌和黑曲霉的MIC为5 mg/mL,没有杀菌能力。扫描电镜实验结果表明,荔枝黄酮的抑菌性和杀菌功能与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和细胞壁结构的破坏直接相关。

关键词: 荔枝皮 原花青素 鉴定 抑菌活性 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陆地棉异质型ACCase基因的种子特异表达载体构建与遗传转化

分子植物育种 2011 CSCD

摘要:异质型ACCase催化乙酰CoA形成丙二酰辅酶A是植物脂肪酸合成途径中的第一个关键的步骤,也是限速步骤;植物体内过量表达ACCase能够增加脂肪酸合成的底物,有可能导致植株种子含油量的增加。本实验采用GUS基因瞬时表达检测棉花愈伤组织中种子特异性表达启动子AGP的活性;利用RT-PCR扩增,克隆了陆地棉异质型ACCase四个亚基编码基因(BCCP1,BC1,CTa2和CTb);利用基因融合等方法,分别构建种子特异表达的过量表达载体p2301MαBCCP1、p2301MαBC1、p2301MαCTa2和p2301MαCACtp-CTb,同时,用这些载体转化拟南芥获得抗性植株,经PCR检测均获得转基因阳性植株,为利用陆地棉异质型ACCase编码基因特异性提高植物种子油份含量等后续研究提供了工作基础。

关键词: ACCase 种子特异启动子 载体构建 遗传转化 陆地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桐饼粕有机-无机复混肥的生产工艺

湖北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设计产品配方生产油桐饼粕有机-无机复混肥,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得出最佳造粒参数,并对原料和产品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按发酵烟茎、发酵油桐饼柏、磷酸一铵质量比为64∶11∶25的配方生产油桐饼粕有机-无机复混肥,最佳造粒参数为原料粉碎成粒度为300目的粉末,黏合剂用量20 g/kg,加水量300 g/kg,生产的油桐饼粕有机-无机复混肥中氮、磷、钾总含量达16.90%。该产品肥效高,可改良土壤,还能够防治农田害虫,是有机-无机复混肥中的新品种。

关键词: 有机-无机复混肥 油桐饼粕 生产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3的分子标记优化及应用

湖北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结合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抗性基因Xa23的标记C189进行了改良和优化,获得了测序品种日本晴中C189电子克隆的序列,设计改良的分子标记,命名为P23。用P23扩增36个水稻亲本和200份中国栽培稻微核心种质材料,研究了该分子标记的稳定性和特异性。标记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在阳性亲本CBB23中扩增出大约474 bp的条带,其他35个常用水稻亲本中都是扩增出约600 bp的条带;中国栽培稻微核心种质中150个品种扩增出约600 bp的单一条带,50个品种扩增出约474 bp的单一条带。利用P23对含Xa23基因的114个F6代育种家系进行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获得了43个纯合的抗性株系。这些结果证明标记P23具有特异性强,共显性,PCR扩增产物差异大,利用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即可快速分清等位差异的特点,能广泛用于抗病基因Xa23的辅助选择;该研究中采用的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其他基因分子标记的设计或改良也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Xoo)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生物信息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