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马蹄真空冷冻干燥实验的研究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1
摘要:利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对马蹄进行保鲜加工研究.利用电阻法测量了马蹄的共晶点和共熔点,采用L12(35)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影响冻干产品质量和设备生产能力的主要参数,评定了冻干产品的含水量、外观、复水性等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马蹄冻干的最佳工艺为:速冻温度-36℃,速冻时间20h,干燥升华时仓压(120±10)Pa;干燥解析时仓压(40±10)Pa,解析时的搁板温度50℃,干燥时间14h.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豆酱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析
《食品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工厂化生产的豆酱SPM04和传统酿制的豆酱SPS06样品进行了初步的感官评价,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吸附并结合气质联用(GC-MS)的方法对两种样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共鉴定出化合物61种,SPM04与SPS06豆酱分别为39种和38种,这些化合物包括醇2种、酸1种、醛7种、酮4种、酯13种、酚7种、烷烃8种、含氮杂环化合物5种、呋喃7种、以及其他化合物7种等10类;其中苯甲酸乙酯、苯乙酸乙酯、安息香醛、风信子醛、苯乙醇、麦芽酚、2-乙酰基吡咯和对乙烯基愈创木酚8种化合物在两个样品同时检出,且含量相对比较高,分别占总的风味物质含量的43.1%和48.49%,对豆酱的风味起着重要作用。传统豆酱在色泽、气味和体态方面均优于工业化生产的豆酱。
关键词: 豆酱 感官评价 挥发性化合物 HS-SPME GC-M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小麦种质资源的分布及农艺性状和抗病性评价
《麦类作物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湖北省小麦种质资源特性并发掘可供育种利用的优良基因资源,对保存的874份湖北省小麦种质资源从地理分布、农艺性状、品质及抗病性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湖北省小麦种质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区,江汉平原麦区分布数量最多,而鄂西北山地麦区小麦资源最为富集,除东经112°74′至114°15′之间、北纬31°18′至32°09′之间和北纬29°37′以南地区分布较少外,其他地区分布较为均匀;(2)供试小麦种质以具有长芒、白壳、红粒、弱冬性和中熟等性状为主,4个产量性状(株高、穗长、千粒重和穗粒数)和4个品质性状(硬度、沉淀值、粗蛋白和赖氨酸含量)的变异幅度大,多样性指数高;(3)抗病性以对根腐病、黄矮病和条锈病抗性最强,而对赤霉、叶锈、秆锈及白粉病的抗性较差;(4)各性状多样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千粒重>粗蛋白含量=赖氨酸含量>株高>穗粒数>沉淀值>穗长>硬度>条锈病抗性=黄矮病抗性>根腐叶病抗性>成熟期>赤霉病抗性>根腐穗病抗性>冬春性>芒>壳色>白粉病抗性>粒色>叶锈病抗性>秆锈病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叶用作家畜饲料研究进展
《北方蚕业 》 2011
摘要:桑叶作为饲料具有产量高、营养物质丰富的优点。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将桑叶用作饲料,在养鸡、养牛、养羊、养猪业中的研究情况,以及加工调制方法的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在巴西菇多糖提纯中的应用
《湖北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在考察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对巴西菇多糖提纯工艺影响的过程中,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提取原液稀释倍数、澄清剂用量、澄清剂絮凝温度对多糖损失率和蛋白脱除率的影响,进一步以多糖纯度为考察指标,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各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后获得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原液稀释倍数7.20,澄清剂用量7.44%,澄清剂絮凝温度57.23℃,此时,巴西菇多糖纯度为62.78%。
关键词: 巴西菇 多糖 II型ZTC1+1天然澄清剂 脱蛋白 提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肥对杂交水稻广两优476生长性状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氮磷钾肥的施用对杂交水稻广两优476生长性状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氮对广两优476的分蘖能力影响十分明显,尤其在前期生长,对株高的影响则表现在中后期;磷对分蘖有促进作用,但对株高影响并不明显;施钾能明显促进分蘖和增加株高,但与施钾水平没有直接关系。在产量构成因子方面,氮和钾的影响比磷要大,主要是通过影响有效穗数和结实率来影响产量。适宜的施肥量为N 120~240、P2O5 60~90、K2O 105~150 kg/hm2。
关键词: 杂交水稻广两优476 施肥 生长性状 产量构成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园复合经营技术探讨
《蚕桑通报 》 2011
摘要:我国是茧丝绸生产和出口大国,蚕茧产量占世界总量的70%以上,这一产业的传承和拓展,为人类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和中国传统文明的传播以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自古以来,蚕桑生产的主要产品是蚕茧,目的产物是生丝",种好桑、养好蚕、产好丝"是传统蚕业的固有思维模式和生产习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中稻展示品种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通径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对湖北省中稻展示品种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进行了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的重要性依次为每穗实粒数、有效穗数、千粒重、全生育期和每穗总粒数,各性状间又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对产量形成方向、大小不同的间接效应。因此在中稻生产中应注意各个性状间的平衡和协调发展,通过合理密植、肥水运筹保证有效穗数和穗子的适当大小,中后期巧施穗粒肥促进灌浆顺畅,保证粒重和增加结实率。在品种选育时应选择结实率高、每穗实粒数和有效穗数较多、粒重偏大的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菜用甘薯的特征特性与研究现状
《湖北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菜用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的特点进行分析,比较了菜用甘薯的栽培技术与育种工作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菜用甘薯的栽培技术措施和发展方向,从而为有效地提高菜用甘薯的种植效益提供技术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溴联苯醚在我国主要食物中的污染状况
《湖北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多溴联苯醚(PBDEs)作为一种新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日益受到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关注。PBDEs具有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高毒性等特点,除具有肝脏毒性、神经毒性、生殖毒性、发育毒性、内分泌干扰毒性等外,PBDEs还能诱导芳香烃受体,具有类二英毒性。国际上的研究表明饮食摄入是PB-DEs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对已有研究中食品中PBDEs的污染浓度和指纹特征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以探讨我国主要食品中的PBDEs污染状况,并为政府对食品中PBDEs的污染状况管理提供一定的支持。
关键词: 多溴联苯醚(PBDEs) 中国 食物污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