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46条记录
吉林省高粱育种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种业 2010

摘要:吉林省的高粱育种工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已取得了跨越式进步。中熟中矮秆的吉杂90通过审定并在生产中推广,中晚熟的吉杂83、吉杂97、四杂25也已通过审定并开始投产。其中四杂25从90年代末至今一直是吉林省的主栽品种,单品种面积占吉林省高粱栽培总面积的70%左右。进入21世纪,吉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开放实验室仪器预约系统设计

农业网络信息 2010

摘要:采用动态网页编程PHP技术和MySQL数据库建立了基于Web的开放实验室仪器预约系统,使开放实验室的仪器的利用率得到提高,管理也更加科学化,重点介绍了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和数据库建设。

关键词: 仪器 预约 设计 开放实验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米资源深加工产品国内外研究进展

现代农业科技 2010

摘要:针对稻米主副产品,包括传统米制品、米糠、稻壳、稻草等的开发利用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提高稻米资源的综合利用途径,以促进稻米的消费,提升稻米及其副产品的附加值,增加稻米加工企业及农民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稻米 资源 深加工产品 国内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的技术特征值及其量化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当前中国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模式类型多样,缺乏统一的界定标准问题,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三少两高"(即少动土、少裸露、少污染、高保蓄、高效益)的基本原理出发,确定了保护性耕作模式的共性技术特征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吉林省粮食主产区4种玉米保护性耕作模式进行案例研究。结果表明,4种模式的与传统的生产方式对比,均表现出一定的"保护性"效果,但综合保护度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其中玉米留茬直播种植技术模式的综合保护度最高,为26.65;其次是玉米留茬垄侧种植技术,为25.37;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技术的综合保护性显著低于前两种模式,为16.01;玉米灭高茬深松整地种植技术模式的综合保护度最低,为13.45。因此,在技术推广示范的选择上应该优先选择综合保护度相对高的模式,对于综合保护度较低的模式,应该进一步加强技术研究以完善该技术模式。

关键词: 保护 技术 耕作 保护性耕作 技术特征 评价指标 量化分析 吉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梅花鹿IGF-I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对吉林梅花鹿IGF-I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为梅花鹿产茸性状的分子育种提供新的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IGF-I基因在吉林左家梅花鹿群体中的多态性,并对IGF-I基因多态片段进行克隆、测序,确定多态位点的突变位置。[结果]P1引物扩增的群体出现了AA、BB、AB和CC4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00、0.300、0.433和0.167,等位基因频率为0.317、0.517和0.166;P2引物扩增的群体出现3种基因型,分别用GG、TT和G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00、0.333、0.167,等位基因频率为0.667和0.333。测序结果表明,在引物P1扩增片段中,在105~107处发生了AGT碱基的插入,在125和126处发生了T→A的突变,落在IGF-I基因的启动子区;引物P2扩增片段中,在236处有1个C→T的突变,落在IGF-I基因的启动子区。2个SNPs形成AG、AT、BG、BT、CG和CT6种单倍型,频率分别为0.239、0.077、0.311、0.206、0.117和0.050。[结论]IGF-I基因在吉林左家地区梅花鹿群体中具有遗传多态性,发现了多个突变位点,然而这些碱基的突变是否影响到IGF-I基因的生物活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梅花鹿 IGF-I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PCR-SSC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旱稻品种产量与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北方水稻 2010

摘要:为了明确旱稻品种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与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为旱稻育种与栽培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10个参试旱稻品种(系)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对旱稻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在不同性状间差异较大,尤其在有效穗数、穗实粒数等高产育种性状上存在较大差异。吉林省旱稻主栽品种粒数因子较为重要,贡献率为40.428%,并以穗粒数、每穗实粒数的分量值较高,而产量的提高应进一步提高株高,同时提高有效穗。因此,在旱稻高产育种中,应适度增加材料的株高和选择多穗的材料,可增加选育材料的单株产量。

关键词: 旱稻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酶改性大豆分离蛋白在冰淇淋生产中的应用

食品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转谷氨酰胺酶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特性及其在冰淇淋生产中的应用。确定改性大豆分离蛋白冰淇淋的配方为:白砂糖12%,奶粉8%,奶油3%,改性大豆分离蛋白3%,CMC0.1%,单甘酯0.1%,明胶0.2%。由此制得的冰淇淋膨胀率、融化率和感官指标均比较理想。较普通冰淇淋相比,减少了奶粉、乳化剂和稳定剂的用量,提高了冰淇淋的营养价值,降低了生产成本。

关键词: 转谷氨酰胺酶 大豆分离蛋白 冰淇淋 膨胀率 融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秸秆产品的瘤胃消失率的测定试验

饲料研究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选用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6只成年小尾寒羊羯羊,测定不同秸秆产品的瘤胃消失率,在6、12、24、36、48和72h测定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含量,计算相应营养物质的消失率。结果表明:不同秸秆产品的DM、NDF和ADF瘤胃消失率均高于未处理秸秆,其中,秸秆颗粒瘤胃消失率显著高于未处理秸秆,消失率的高低顺序:秸秆颗粒>秸秆饲料块>秸秆饲料圆柱>未处理秸秆。将秸秆制成产品可以有效提高秸秆的瘤胃消失率,提高秸秆的利用率。

关键词: 秸秆产品 干物质 中性洗涤纤维 酸性洗涤纤维 消失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玉米秸秆可利用资源评价分析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吉林省是我国玉米主产区,玉米秸秆资源丰富。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分析,选择玉米秸秆不同的评价指标,对其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吉林省玉米秸秆可利用资源量为2 639.76万t,空间分布呈现"两高一低"的特征,即中西部高和东部低。依据玉米秸秆空间分布特点,该文将吉林省分为秸秆资源富集区、一般区、较少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利用技术和产业发展方向。

关键词: 吉林省 玉米秸秆 可利用资源量 资源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产凝乳酶黑曲霉JG的微波诱变育种研究

中国酿造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微波辐照方法对产凝乳酶的黑曲霉JG进行诱变处理,在酪蛋白培养基上以凝乳圈直径为指标进行初筛,在基础固态发酵培养基上进行复筛,选育出具有遗传稳定性的突变株WB6-3、WB2-5,凝乳活力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5%和14%。

关键词: 凝乳酶 微波诱变 菌种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