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46条记录
长期耕作与长期定位施肥对农田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2003年8月至2004年9月,选取撂荒、耕作10年、50年与100年的吉林黑土、新疆灰漠土和撂荒、耕作20年与100年江西红壤及其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中的撂荒、CK、N、NP、NK、NPK、MNPK和1.5MNPK处理,研究长期耕作、定位施肥与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关系。【方法】采用改良干漏斗(Modified Tullgren)法分离土壤0-20cm的土壤动物。【结果】共采集农田土壤动物26571只,其中大型土壤动物1632只、中小型土壤动物24939只,隶属4门5纲26目。弹尾目、膜翅目、蜱螨目为农田土壤动物中的优势类群。Kruskal-Wallis方差分析显示,长期耕作条件下不同土壤类型间仅农田土壤动物群落均匀性差异显著(x均匀性(2)=6.045,P<0.05);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不同土壤类型间农田土壤动物个体数、类群数以及群落多样性差异性(x个体数(2)=17.26,x类群数(2)=14.03,x多样性(2)=15.61,P<0.001)。长期耕作条件下,土壤动物类群一般在撂荒处理中数量最多、耕作早期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最少;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农田土壤动物个体和类群数在撂荒、有机肥配施处理中最高。长期耕作与长期定位施肥对农田土壤动物群落影响不均衡,其中对农田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影响最大,对均匀性影响最小。研究时段,长期耕作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和全氮与农田主要土壤动物群落之间典型相关关系不显著(P>0.05);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和全氮与农田主要土壤动物群落之间存在显著典型相关关系(P<0.01),其中土壤全氮对蜱螨目、弹尾目、膜翅目和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影响最大,而土壤有机质对蜱螨目、弹尾目、膜翅目、土壤动物个体总数、类群数和群落多样性影响最大。土壤动物主要类群因素对由长期定位施肥引起的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变化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结论】农田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改变与长期耕作与长期定位施肥有关。农田主要类群因素能够较好地预测长期定位施肥引起的土壤主要养分变化。

关键词: 优势类群 土壤养分 主成成分分析 典型相关关系

吉林省水稻主栽品种抗稻瘟病基因型鉴定

吉林农业科学 2010 CSCD

摘要:利用一套具有不同致病性的22个鉴别菌株,对我省115个水稻主栽品种采用叶片离体接种法鉴定各水稻品种的抗瘟性,鉴定结果表明:98.26%的水稻品种均能够被稻瘟菌侵染,只是有的品种被多个稻瘟菌菌株侵染,而有的是被一个或者几个稻瘟菌菌株侵染;仅有2个品种未被侵染,占整个参试品种的1.74%。22个菌株的致病能力大多控制在40%以内。

关键词: 水稻品种 鉴定 吉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乳杆菌C21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结构修饰

食品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结构和性质,采用乙醇沉淀、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层析和Sepharose CL-6B凝胶过滤层析方法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C21SDM液体培养基中分离纯化得到一种均一组分的胞外多糖,命名为PCPc。采用离子色谱和红外光谱法对其单糖组成和结构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PCPc主要由半乳糖和葡萄糖两种单糖组成,其物质的量比为1:2。并对PCPc多糖进行化学修饰,获得了其硫酸化和磷酸化衍生物。

关键词: 乳酸菌 植物乳杆菌 胞外多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板蓝根垄作栽培技术

中国园艺文摘 2010

摘要:根据吉林省气候土壤特点,介绍板蓝根垄作栽培新技术,包括选地施肥、种子处理及播种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晾晒,为本地区板蓝根的大面积种植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吉林省 板蓝根 垄作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主要食味品质性状影响的研究

吉林农业科学 2010 CSCD

摘要:对20个水稻品种(系)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的主要食味品质性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品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稻米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上升,蛋白质含量上升的幅度大于直链淀粉含量,与此同时,米饭的硬度逐渐增加,米饭粘性、外观、平衡度、食味值逐渐下降,在高氮时下降尤为明显。但也有少数品种的表现趋势与此不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极显著正相关,在高氮时与米饭粘性显著负相关,米饭硬度与粘性、外观及食味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米饭粘性、外观均与食味极显著正相关。综合来看,蛋白质含量对稻米食味的影响明显大于直链淀粉含量,吉03-2843、吉06-43、吉粳95品种食味品质受施氮量影响小,适宜在中高氮条件下栽培。

关键词: 水稻 施氮量 食味 品质 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竹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10

摘要:采用80℃热水为溶剂,浸泡提取,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多糖含量为指标,筛选玉竹多糖的提取工艺。玉竹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6倍量80℃热水温浸提取3次,每次1h。

关键词: 玉竹 多糖 正交实验 提取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百脉根试管苗对NaCl的敏感性检测

吉林农业科学 2010 CSCD

摘要:各种植物对NaCl都具有一定的敏感性。本实验利用野生型百脉根组织培养再生苗为研究材料,在附加不同浓度NaCl的MS培养基上观察其生长及生根状态,确定百脉根试管苗对NaCl的临界耐受能力,目的是为筛选转耐盐基因百脉根抗盐性植株提供实验依据,同时也可以初步检测所克隆基因的耐盐效果。实验结果:NaCl浓度为0.7%以上的处理,试管苗叶片发白,长势弱,不生根或根停止伸长变褐;NaCl浓度为0.7%(不包括0.7%)以下的处理中,试管苗叶片绿色,长势旺盛,根系较多,与对照(NaCl浓度为0)试管苗状态接近。

关键词: 百脉根 NaCl浓度 生长及生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北地区玉米弯孢菌的致病性分化与RAPD分析

玉米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东北三省15个地区采集分离26个玉米弯孢菌菌株,通过鉴别寄主技术与RAPD分子标记技术进行致病性与遗传分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玉米弯孢菌在致病性与遗传上都存在明显的变异,二者有一定的相关性,未发现变异程度与菌株地理来源有明显的直接关系。26个菌株的致病性分为5种类型,其中中等致病类型分布遍及东北三省,为优势致病类群;强致病类型分布在吉林省的白城市;弱致病类型主要分布在吉林省的白山和梨树。用8个引物对供试菌株进行RAPD扩增,共获得77个RAPD标记,其中多态性标记71个,多态性比例92.2%。供试菌株在相似系数约0.71处共聚为4组,大多数致病性较强的菌株聚在一起,而弱致病株在相似系数相对较低时和其他菌株聚在一起。

关键词: 玉米弯孢菌 致病性分化 RAP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耐盐转基因研究进展

吉林农业科学 2010 CSCD

摘要:土壤盐渍化正吞噬着人类赖以生存的有限的土地资源,已经成为严重制约农业生产的另一个全球性问题。提高作物的耐盐能力是植物育种工作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随着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寄希望于基因工程培育耐盐品种。科研工作者已经鉴定和克隆出一批耐盐碱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的利用已成为培育耐盐水稻品种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耐盐相关基因转化,已经获得了一些耐盐性提高的转基因水稻。本文就植物耐盐机理、耐盐相关基因的克隆及转耐盐基因水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领域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水稻 耐盐 转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连作与轮作种植体系中土壤含水率生育期动态变化

吉林农业科学 2010 CSCD

摘要:通过对玉米连作与轮作制度下,不同时期及不同土层土壤含水率的定位采样测定,研究比较不同种植方式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和空间立体分布,揭示土壤含水率与种植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轮作区较连作区土壤含水率在玉米播种-拔节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0~20 cm及0~40 cm分别增加2~4.2 mm和2.6~6.7mm;各处理土壤含水率时间变化趋势相同,但变幅不同,均在拔节前及收获前最低,在土壤结冻前最高。

关键词: 玉米连作 玉米-大豆轮作 土壤含水率 种植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