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圆口铜鱼精浆的理化性质分析

淡水渔业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精浆离子和氨基酸成分及精液生理特性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圆口铜鱼精液pH值为7.3,呈弱碱性;精液浓度为39.7%,精子密度为5.3×10~9个/mL;精浆离子以Na~+含量88.7 mmol/L最高,其次是K~+,之后为Ca~(2+)、Mg~(2+)、Zn~(2+)、Cu~(2+);精浆水解氨基酸总量为2 872.69μmol/100mL,其中以脯氨酸含量最高,蛋氨酸、酪氨酸和组氨酸含量最低。该结果填补了圆口铜鱼繁殖生物学的相关数据,为圆口铜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提供了基础资料。

关键词: 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 精液浓度 精子密度 精浆离子 水解氨基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上游江津段寡鳞飘鱼早期资源研究

水生态学杂志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寡鳞飘鱼(Pseudolaubuca engraulis)作为许多肉食性鱼类重要的饵料来源,长期以来缺乏对其早期生活史阶段特别是重要产卵场资源量变动、早期发育方面的研究。为探究寡鳞飘鱼早期资源量在金沙江一期工程蓄水前后的变化情况,并了解其早期发育状况,于2011-2015年的每年5月5日至7月10日在长江上游江津断面进行鱼类早期资源调查的同时,对采集到的鱼卵早期发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1-2015年,寡鳞飘鱼卵苗总径流量分别为2.964×10~8粒(尾)、2.759×10~8粒(尾)、1.335×10~8粒(尾)、1.758×10~8粒(尾)、3.926×10~8粒(尾);金沙江一期工程蓄水后,江津断面寡鳞飘鱼卵苗总径流量和卵苗日均密度均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产卵量占采样期间总产卵量的比例(相对多度)也呈波动上升趋势,已成为蓄水后长江上游宜宾至江津干流江段产卵规模最大的产漂流性卵鱼类;根据鱼类早期发育结果,寡鳞飘鱼的平均卵膜径为(5.44±0.05)mm,平均卵径为(1.61±0.03)mm,初孵仔鱼平均全长(5.07±0.07)mm。

关键词: 寡鳞飘鱼 长江上游 早期资源 早期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尼罗罗非鱼TRIM16和TRIM25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泛素连接酶E3家族在脊椎动物的先天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RING finger结构域的存在,三重基序(tripartite motif,TRIM)蛋白家族的很多成员被报道具有泛素连接酶活性。为了研究TRIM16和TRIM25基因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免疫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逆转录PCR和RACE获得了尼罗罗非鱼TRIM16和TRIM25基因的cDNA及基因组序列,并进行了基因结构和蛋白二级结构分析,qRT-PCR检测基因的组织分布、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表达变化及其对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感染的响应。结果表明,TRIM16基因的cDNA(GenBank登录号:KY746714)全长2 314 bp,ORF 1 677 bp,编码558个氨基酸;TRIM25基因的cDNA(GenBank登录号:KY968697)全长2 748 bp,ORF1 677 bp,编码558个氨基酸,二者基因组序列均无内含子。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TRIM16和TRIM25均具有TRIM家族的RING finger结构域、B-box结构域等保守结构。组织分析表明,在所检测的11个组织和器官中,TRIM16和TRIM25基因均有表达,血液中表达最高,肝脏中表达最低,血液中的表达量分别为肝脏(对照组)的60.46和274.07倍。这两个基因在尼罗罗非鱼胚胎发育过程中均有表达。人工感染无乳链球菌后,TRIM16和TRIM25基因在所检测的5个组织和器官中的表达量均存在升高的阶段,TRIM16基因在肠、脾、鳃、肾脏和血液中的最高表达量分别为0 h(对照组)的1.30、2.09、1.61、7.81和6.05倍,TRIM25基因在肠、脾、鳃、肾脏和血液中的最高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1.13、1.22、1.26、61.41和77.80倍。上述结果表明,TRIM16和TRIM25基因在尼罗罗非鱼抗无乳链球菌感染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罗非鱼的抗感染免疫机制、探索病害防治新途径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三重基序(TRIM)蛋白家族 基因克隆 无乳链球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壳色文蛤壳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的影响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文蛤Meretrix meretrix壳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的影响,获得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群体,以经过7年群体选育的F_4代黑斑文蛤和红色文蛤为试验对象,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等统计方法,对两种文蛤进行了壳长(X_1)、壳高(X_2)、壳宽(X_3)对活体质量(Y)的影响分析,建立了壳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影响的最优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两种文蛤表型性状差异不大(P>0.05),但壳性状对活体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不同,壳高和壳宽是决定黑斑文蛤活体质量的主要因素,而壳长是决定红色文蛤活体质量的主要因素(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到最优回归方程Y_(黑斑)=-8.308+0.361X_2+0.391X_3,Y_(红色)=-8.389+0.500X_1,回归关系和偏回归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本研究结果对生产实践中两种文蛤的选育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文蛤 壳性状 活体质量 通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族馆不同年龄与发育状况的中华鲟呼吸频率及自发游速的观察

动物学杂志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北京海洋馆长期驯养的40尾不同年龄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的自发游泳速度和呼吸频率逐尾监测,比较性腺发育进入快速发育阶段(发育至Ⅱ期末至Ⅲ期)9尾的行为变化,为中华鲟安全驯养和健康评价建立依据。40尾个体均≥3龄,其中,3龄个体全长(122±12)cm,体重(8±2)kg(n=8),30龄以上的个体全长(335±8)cm,体重(220±15)kg(n=4)。所有40尾被测中华鲟的平均游泳速度(44.46±5.62)cm/s(范围30~60 cm/s),不同年龄组无显著差异(P>0.05);呼吸频率随年龄增长显著下降(P<0.05),接近性成熟年龄(17龄)后多处于10~20次/min,低龄组(3~7龄)多处于30~40次/min。性腺进入快速发育阶段个体的游泳速度与呼吸频率显著升高,平均增幅分别达到50%和60%。结果表明,可以按照年龄及发育阶段对中华鲟的游泳速度和呼吸频率分别制定参数值,为健康判断提供评价基础。

关键词: 中华鲟 年龄 性腺发育 呼吸频率 游泳速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淡水养殖环境中有机氯农药及重金属残留情况分析

环境化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气相色谱(GC-ECD)、ICP-MS和原子荧光法,对海南五市淡水区表层水体和沉积物样品中14种有机氯农药和9种重金属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表明,水样和表层沉积物有机氯农药含量分别为5.02—60.75 ng·L~(-1)和2.30—22.67 ng·g~(-1),其中水样中含量较高的化合物有β-HCH(6.67 ng·L~(-1))、p,p'-DDT(4.01 ng·L~(-1))、o,p'-DDT(3.35 ng·L~(-1))和p,p'-DDE(3.05 ng·L~(-1)),表层沉积物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为异狄氏剂(3.09 ng·g~(-1))、β-硫丹(2.40 ng·g~(-1))、p,p'-DDD(1.82 ng·g~(-1))、β-HCH(1.63 ng·g~(-1))、α-硫丹(1.59 ng·g~(-1))和p,p'-DDE(1.04 ng·g~(-1)).海南养殖水体中HCHs和DDTs污染程度与其他水域比较属中低水平.重金属检测水样中Cr、Fe、Ni、Cu、Zn、As、Cd、Hg和Pb含量分别为nd—26.58、346.7—5310、0.28—14.81、nd—9.46、3.02—15.05、132.96—186.6、nd—0.11、0.01—0.11、1.15—21.60μg·L~(-1),底泥中Cr、Fe、Ni、Cu、Zn、As、Cd、Hg和Pb含量分别为4.04—71.28、6530—37040、1.06—29.34、nd—19.26、nd—111.04、1.04—5.68、nd—0.22、0.01—0.15、3.17—61.38 mg·kg~(-1),养殖鱼塘底泥中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综合指数(RI)为10.37—51.80,平均为25.45,综合污染指数评价该区域除个别样点外重金属污染程度较低,7种重金属的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生态风险均值排列顺序为:Hg>Cd>As>Pb>Cu>Zn>Cr.

关键词: 有机氯农药(OCPs) 重金属 水体 残留特征 潜在生态风险 海南 淡水养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月龄斜带石斑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斜带石斑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互关系,对3月龄斜带石斑鱼体质量、头长、躯干长、体长、全长、体高、体宽、眼间距、眼径、吻长、尾柄高、尾柄长等12个性状的测量数据进行多元分析。结果显示,斜带石斑鱼各形态性状间的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体长、体高、体宽和眼间距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体长的直接作用最大,体高、体宽和眼间距主要通过体长间接影响体质量,这4个性状对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之和为0.954。可见,体长、体高、体宽和眼间距是影响3月龄斜带石斑鱼体质量的主要性状。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形态性状 体质量 多元回归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翘嘴鳜3个不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分析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3个群体,包括广东(GD)与安徽(AH)的养殖群体、湖南(HN)的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采用PCR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从源自Gen Bank的30对微卫星引物筛选出10对具有特异性和多态性的引物,用于上述3个群体共162个个体的PCR扩增。使用LED诱导荧光检测系统对扩增产物进行毛细管电泳,Q-ANALYZER软件对电泳结果进行分型,结果显示各微卫星位点均有较高的多态信息含量(PIC=0.445~0.895),各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期望杂合度He=0.689~0.730)。群体间存在较高的基因流(平均基因流N_m=6.040)。群体遗传分化指数(F_(ST))分析显示,总体遗传分化水平较低(F_(ST)=0.046 7),群体间遗传分化为中低水平(F_(ST)=0.034 5~0.060 4)。AMOVA分析显示群体间遗传变异仅占4.67%,群体内遗传变异占95.33%。群体间UPGMA系统进化分析显示,GD群体与HN群体聚为一支,AH群体单独聚为一支。个体间UPGMA系统进化树显示3个群体个体排列呈镶嵌式,未出现明显的地理群体分支,且STRUCTURE群体结构分析显示各群体均可被分为亚群Ⅰ和亚群Ⅱ(K=2),说明群体间的遗传关系较近。综上所述,所分析的广东、安徽与湖南3个翘嘴鳜群体间的遗传变异程度较低,群体内遗传变异程度较高,各群体均具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因此这3个群体均适合作为品种选育的基础群体。本研究结果为下一步翘嘴鳜优良品种选育方案的确立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翘嘴鳜 微卫星 LED诱导荧光检测系统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赤眼鳟形态特征及其两种同工酶的组织特异性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形态特征和生化遗传层面上丰富赤眼鳟种质资源研究数据,同时为筛选出鉴定赤眼鳟种群的生化遗传标记打下基础。【方法】采用形态学测量观察赤眼鳟的形态特征,并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其不同组织(心脏、眼睛晶状体、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分析两种同工酶表达的组织特异性。【结果】赤眼鳟的眼上缘可见一红斑,鳃耙短而疏,主要形态特征为背鳍D.iii-7,胸鳍P.i-14,臀鳍A.iii-7~8,腹鳍V.i-8,其齿式2·4·5/4·4·2或2·4·4/4·4·2。从赤眼鳟的心脏、眼睛晶状体、肌肉、肝脏和肾脏等5种组织中共检测到7条LDH酶带和6条MDH酶带,不同组织中的酶带数目和活性各不相同,呈明显的组织特异性,且同一组织不同个体间也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同工酶表达的组织特异性除了受遗传基因调控外,还与各组织的生化代谢活动相关,其中心脏LDH可作为鉴定赤眼鳟种质的生化遗传标记。

关键词: 赤眼鳟 形态特征 乳酸脱氢酶(LDH) 苹果酸脱氢酶(MDH) 组织特异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物质平衡的对虾高位池循环水养殖系统设计与试验

农业工程学报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一种高效、低成本的高位池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技术,采用物质平衡相关原理,结合水净化设施构建技术,精准设计确立水处理系统物理过滤设施体积、生物过滤设施体积、循环量及供氧量等关键参数,并优化系统结构,建立融斜管沉淀设施、流化床生物过滤设施、增氧于一体的设施型高位池循环水养殖系统。应用该系统开展凡纳滨对虾运行试验,结果表明:p H值7.43~8.03,溶解氧5.32~7.82 mg/L,氨氮值0.06~0.54 mg/L,水质调控良好;系统养殖负荷2.26 kg/m3,饲料系数1.17,成活率81.3%,取得高效养殖生长结果;单茬利润3.34万元,亩均年利润2.67万元(按1年3茬计),获得良好经济效益。该研究系统主要参数设定值(预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可为高位池养殖模式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养殖 设计 水处理 物质平衡 高位池 循环水养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