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锦鲤Hepcidin基因的克隆及其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英文)

微生物学通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克隆锦鲤Hepcidin全长c DNA序列(k-hepc),并获得此基因在鱼体内的表达模式。【方法】利用RT-PCR和RACE PCR的方法,从锦鲤肝脏中克隆锦鲤Hepcidin的全长c DNA,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锦鲤经肌肉注射维氏气单胞菌0、4、8、12、24和48 h后,分别取其肝、脾、肾、肠、脑、心、肌肉和鳃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以β-actin为内参基因,检测k-hepc基因的表达量。【结果】锦鲤抗菌肽(Gen Bank登录号KC795559)全长755 bp,编码序列276 bp,编码91个氨基酸,包括信号肽、原肽和成熟肽,成熟肽C端含有8个半胱氨酸,可形成4个分子内二硫键。与已报道的普通鲤鱼Hepcidin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为93%,与其他鱼类Hepcidin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为29%-93%。在本研究所检测的正常锦鲤的组织中,k-hepc均有表达,其中在肝组织中表达量最高,鳃组织中表达量最低。经维氏气单胞菌感染后,k-hepc在肝和心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增加,在其余组织中变化不显著。【结论】k-hepc编码的蛋白是Hepcidin家族的成员之一。锦鲤Hepcidin的表达主要受内在调节因素影响。

关键词: Hepcidin 锦鲤 克隆 序列分析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雅鲁藏布江中游裂腹鱼类的分布及栖息地特征

生态学杂志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于2015年4月和10月对雅鲁藏布江中游裂腹鱼类的分布与栖息地环境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雅鲁藏布江中游现分布有裂腹鱼类6种,即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拉萨裸裂尻鱼(Schizothorax younghusbandi)、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巨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macropogon)和尖裸鲤(Oxygymnocypris stewarti);尖裸鲤仅在雅鲁藏布江仁布以上江段出现,异齿裂腹鱼和拉萨裸裂尻鱼在所有调查断面均有分布。RDA分析显示,河宽、流速和pH是影响裂腹鱼类栖息地选择的主要因子。针对当前雅鲁藏布江中游存在的过度捕捞、外来物种入侵和梯级水电开发等问题,建议管理部门采取划定保护区、禁捕、宣传放生土著鱼类等措施来维持裂腹鱼类栖息地的有效性。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 裂腹鱼类 栖息地 鱼类分布 鱼类保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虾Ran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在卵巢发育中的功能

中国水产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应用RACE技术克隆了青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is)Ran(Ras related nuclear protein,Ras相关核蛋白)基因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cDNA全长1191 bp,包括218 bp的5'UTR,648 bp的开放阅读框(ORF),405 bp的3'UTR,编码215个氨基酸。青虾Ran基因属于P-loop-NTPase超级家族,拥有PTZ00132跨结构域,多肽分子量约为24.57 kDa,理论等电点7.13。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在动物界进化中非常保守的青虾Ran多肽与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聚为一支,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使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Ran基因在成体青虾不同组织和卵巢不同发育期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Ran基因在青虾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表达量在卵巢中最高,是精巢表达量的7~8倍;随着卵巢的发育,Ran基因的表达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在卵巢消退期又恢复到较低水平。RNA干扰后,实验组Ran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卵巢发育关键基因Vg(vitellogenin)在卵巢中的表达量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推测Ran基因参与雌性卵巢发育过程并对Vg基因的表达起到调控作用。

关键词: 青虾 Ran基因 克隆 卵巢发育 RNA干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肌红蛋白构筑新型生物催化剂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计算机模拟与基因工程相结合的方法,对抹香鲸肌红蛋白活性中心疏水空穴进行设计,重点研究了肌红蛋白活性部位68、107位置的氨基酸(大小、疏水性)对肌红蛋白催化性能的影响。设计、制备、表达并纯化了H64D/I107V、H64D/I107A和H64D/I107G三种变体,测试了不同变体对吲哚羟基化反应的催化性能,并通过计算机模拟阐明肌红蛋白活性部位构筑与其催化性能之间的联系。研究表明:H64D/I107V、H64D/I107A和H64D/I107G三种变体均能催化吲哚的羟基化反应,kcat分别为10.6、9.2和25.2min~(-1);证明了107位置氨基酸的空间位阻效应和68位置氨基酸的疏水性能够显著影响底物在蛋白活性部位的空间构象,进而影响肌红蛋白的催化性能。研究结果为基于肌红蛋白新型生物催化剂的开发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与理论基础。

关键词: 生物催化剂 肌红蛋白 基因突变 催化性能 计算机模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急性胁迫对团头鲂铁稳态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水产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急性应激反应对鱼体铁含量及铁稳态相关基因的影响,以团头鲂为研究对象,通过腹腔注射皮质醇来模拟急性应激,在注射后不同时间点对团头鲂的血液、肠和肝脏进行取样,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和肝脏中的铁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铁稳态相关基因的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皮质醇注射后血浆皮质醇显著升高,血浆中铁含量在4、8、10和12 h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肝脏中的铁含量在4、8、10和12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团头鲂肝脏中铁调素(hep)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并分别在8和10 h达最大值,随后有所下降。肠道和肝脏中转铁蛋白基因(Tf)的表达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研究表明,急性应激下机体细胞内储存铁大量释放到体液中,造成病原感染和体内增殖风险增加;hep及Tf上调表达降低细胞内铁释放和促进体液铁向胞内蓄积,在鱼体内铁稳态的调控和固有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团头鲂 皮质醇 铁调素 转铁蛋白 急性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洋脂肪酶YS2071的固定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脂肪酶的利用效率,更好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研究了脂肪酶YS2071的固定化技术,筛选最优载体,通过单因素实验法对脂肪酶固定化的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采用MI-BSI伯胺功能基吸附树脂为载体,京尼平为交联剂,吸附-交联的方法,分析了加酶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初始pH、交联剂的浓度、交联时间等因素对脂肪酶固定化效果的影响,并通过PB实验和响应面实验,确定了最佳固定化条件:加酶量为8 mg,吸附时间8 h,吸附温度为20℃,初始pH 8.6,交联剂质量浓度为0.48 g/L,交联时间为1 h时,固定化效率最高,酶活回收率达到60%以上。

关键词: 脂肪酶 固定化 酶学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入侵物种福寿螺卵斑性状在纬度间的变异

生态学杂志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15年6—10月采集了18°N—28°N共计11个纬度的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卵斑,调查基本覆盖福寿螺在中国的南北分布界限,对各纬度卵斑的长、宽、高、重量、体积、卵粒数量和卵粒直径进行了测量,对所测量的卵斑性状在纬度间的差异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纬度卵斑性状与卵粒数量进行了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跨所有纬度,卵斑的长度、宽、高、重量和体积分别为20~60 mm、10~26 mm、6.5~18 mm、0.6~5.1 g、1.0~7.0 cm~3,均值分别为35.94 mm、15.12 mm、10.53 mm、1.9 g、3.0 cm~3;每块卵斑的卵粒数量为81~621粒,卵粒数集中在110~400,平均卵粒数为279粒·块~(-1),卵粒直径在1.35~3.00mm,平均直径为2.16 mm;福寿螺卵斑长、宽、高和体积在纬度间无显著差异性;卵斑重量及卵粒数在纬度间存在显著差异,高纬度地区卵斑重量和卵粒直径相对较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不同纬度预测福寿螺卵粒数量需要不同的卵斑性状特征,19°N需要宽和体积两个表型性状;20°、21°N则只需要体积一个表型性状;25°、26°、27°N则只需要卵斑重量一个表型性状;跨所有纬度需要长(x_1)、宽(x_2)和体积(x_3)3个卵斑性状共同预测卵斑的卵粒数量(y),预测公式:y=3.897x_1+9.042x_2+46.152x_3-135.044。本研究能够为将来探讨福寿螺繁殖特性在空间上的变异特征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提供一定的借鉴,为针对性开展福寿螺的分布预测及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福寿螺 卵斑 纬度 生物入侵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鲁氏耶尔森菌q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中国水产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鲁氏耶尔森菌(Yersinia ruckeri)是导致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肠炎红嘴病的病原。本研究以鲁氏耶尔森菌毒力因子rup A基因为靶标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以含有rup A基因部分序列的重组质粒为标准品构建标准曲线,优化建立检测鲁氏耶尔森菌的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腹腔注射鲁氏耶尔森菌菌悬液的虹鳟肝、肾、脾、血液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设计的引物具有良好的种间特异性,标准曲线线性方程为y=–3.3766x+40.012(R~2=0.9958);最低检测限为57 copy/μL,较常规PCR的灵敏度高出约100倍。应用检测结果表明,本方法可准确检测被鲁氏耶尔森菌感染的虹鳟样品。研究表明,所建立的qPCR方法具有特异、灵敏、快速、定量的优点,可用于快速诊断虹鳟肠炎红嘴病早期病症及定量检测鲁氏耶尔森菌。

关键词: 鲁氏耶尔森菌 rupA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肠炎红嘴病 鲑科 虹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H调节法优化鸢乌贼分离蛋白制备的工艺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采用p H调节法对鸢乌贼分离蛋白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以溶解得率与蛋白浓度作为评价因子,分析p H、料液比、溶解时间与溶解温度等工艺条件对可溶性蛋白提取率的影响,从而优化其提取条件,并对不同溶解和沉淀p H条件下的蛋白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在p H12.0、料液比1∶9(g/m L)、溶解温度4℃与溶解时间10 min的条件下,制备得到的分离蛋白溶解得率最高(80%);在最佳酸、碱溶解p H前提下沉淀蛋白,p H5.5沉淀条件下回收蛋白的得率最高,且酸沉得到的分离蛋白沉淀得率达60%,大于碱沉;p H对鸢乌贼分离蛋白各组分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HC)、副肌球蛋白(Paramyosin,PM)在各p H条件下降解速率较快,酸性条件对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TM)降解效果影响较大,而肌动蛋白(Actin,A)在酸、碱性环境下变化较不明显。该工艺可用于工业化大规模制备鸢乌贼分离蛋白,为分离蛋白的制备及来源提供了新途径。

关键词: 鸢乌贼 提取 优化 分离蛋白 p H调节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法紫菜生物多样性及其栽培生物学基础

海洋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综述了重要经济红藻法紫菜属物种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修订了法紫菜属中文名称,回顾了紫菜生活史研究的历程,基本概括了法紫菜栽培生物学基础研究成果。根据文献报道及最新研究成果,认为紫菜属和法紫菜属共有138个物种,集中分布在北半球的温带、亚热带海域,其中我国是物种多样性较高的国家之一,其物种及变种数达到25个。法紫菜生活史的阐明对紫菜栽培产业的发展具有奠基性的作用,其中我国藻类学家曾呈奎和张德瑞在法紫菜生活史研究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提出了壳孢子的概念,被广泛接受并沿用至今。壳孢子采苗和丝状体培养技术是发展紫菜栽培业的重要基础,丝状体生长发育及壳孢子形成的分子机制将是未来法紫菜生物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尽管根据已发表的相关文献大致梳理了法紫菜相关生物学基础研究的成果,但限于篇幅对栽培生产中相关技术的优化、完善与推广以及新品种培育等均未作介绍。

关键词: 紫菜属/法紫菜属 地理分布 生活史 采苗技术 丝状体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