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46条记录
山西省冬性大麦育种策略探讨

山西农业科学 2014

摘要:大麦作为早期驯化的谷类作物,因其早熟和高度抗逆性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种植。作为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谷类作物,其新品种的选育对人们生活的改善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大麦育种与栽培的回顾,结合多年的大麦育种实践,对山西省冬性大麦育种技术和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展望了未来冬大麦的发展趋势,旨在对山西省冬大麦育种与栽培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山西省 冬大麦 育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艺机一体化”的实践与思考

山西农业科学 2014

摘要: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环节。基于6 a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艺机一体化"的概念。"艺机一体化"既是山西省情、农情的特殊要求,也是现阶段我国国情、农情的普遍需求,它不仅使先进农艺技术有了载体,而且作为一个关键环节,还进一步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科学化、机械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规模化、商品化乃至产业化;同时也推动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是与时俱进的机械化。其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更广范围的障碍因素、发人深思的诸多问题,则需要在新一轮的改革中突破。

关键词: 农艺 农机 艺机一体化 实践 思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农业信息学科的发展与创新研究

农业网络信息 2014

摘要:分析了山西农业信息学科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农业信息学科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结合山西省情,提出了加强山西农业信息学科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业信息 学科建设 山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线辣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国线辣椒(C.annuumvar.annuum)是一种特有的辣椒类型,具有丰富的种质资源,但目前对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甚少.本研究采用RAPD和SSR分子标记,对20份辣椒种质资源(其中线辣椒13份,其他辣椒资源7份)的遗传多样性进行鉴定分析,并比较分析了形态特征.结果表明:2种标记均能有效鉴定材料间遗传多样性,其中SSR标记优于RAPD标记.RAPD标记共扩增出218条DNA片段,每个引物平均可扩增出3~10条DNA片段,多态性比率(PPB)为77.1%;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GS)为0.615~0.905.SSR标记共扩增出153条DNA片段,每对引物平均扩增出2~8条DNA片段,多态性比率(PPB)为82.3%;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GS)为0.632~0.886.相关性分析表明,RAPD和SSR标记与形态标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43和0.710,2种标记与形态标记的相关系数为0.658,均达到了显著水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具有亲缘关系的资源及形态学、生物学特征相近的资源聚在一类,说明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与形态学分类结果具有较好的相符性.

关键词: 线辣椒 RAPD SSR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六个黄淮麦区优质小麦品种在晋中麦区晚播的产量与品质性状研究

激光生物学报 2014 CSCD

摘要:目的:为拓宽山西优质小麦品种资源,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来自黄淮麦区的6个优质小麦品种在晋中晚熟冬麦区的籽粒产量及品质性状表现。方法:供试小麦品种分别是:来自河南省国家小麦工程中心的豫农416(编号Y-1)、豫麦34(Y-2)、豫麦70(Y-3)和豫麦18(Y-4),来自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科学研究所的舜麦紫秆(S-1)和舜麦1718D(S-2),以山西农业大学育成品种山农129为对照(CK)。试验于2010年10月15日在山西农业大学实验农场进行,收获后测定籽粒产量与产量结构及籽粒品质。结果:引进的6个黄淮麦区育成小麦品种在晋中晚熟冬麦区晚播种植,其籽粒品质均优于当地品种山农129,但产量不足。6个引进品种在晋中晚播种植后,其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等相关的籽粒品质亦明显高于原品种。相对而言,豫麦34、豫农416和舜麦紫秆均为高蛋白(>17%)强筋(≥32%)品种,但前者高产(>5 800 kg·hm-2),后两者中产(>4 300 kg·hm-2);豫麦70和舜麦1 718D均为高蛋白中筋(30%-32%)品种,但前者中产,后者低产(<4 000 kg·hm-2);豫麦18则为中等蛋白(>16%)中筋的高产品种,当地品种山农129为低蛋白(<16%)低湿面筋(<30%)的高产品种。结论:豫麦34和豫麦18对改良山西小麦品种籽粒品质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小麦品种 晋中麦区 晚播 农艺性状 产量性状 品质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炒制方式及贮藏时间对苦荞茶滋味影响的智舌辨识研究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2014

摘要:利用智舌对不同炒制温度、时间以及不同贮藏期的苦荞茶进行品质辨识,采用铂、金、钯、钨、钛和银电极作为工作电极,分别在1,10,100 Hz三个脉冲频率下进行品质检测;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结果表明炒制温度及储藏时间对苦荞茶的滋味品质影响较大,样品之间差异显著.相比之下炒制时间对苦荞茶滋味品质的影响不显著.主成分分析能够区分炒制温度差异较大的苦荞茶,而对于同一炒制温度不同炒制时间的茶样以及不同储期的茶样区分效果不佳.线性判别分析能够有效地区分不同炒制温度和时间制备的12组苦荞茶以及不同储期的7组苦荞茶,其区分指数分别达到99.8%和99.7%.

关键词: 苦荞茶 智舌 品质辨识 主成分分析 线性判别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丰产甜樱桃叶片养分调查研究

果树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我国甜樱桃营养现状,为甜樱桃种植者提供叶片养分分析参考。【方法】2010—2012年在我国甜樱桃主产区,选优质丰产、无生理病害症状、无大小年的7~15 a生植株,于7月中旬至8月中旬,取树体外围新梢中部叶片,测定氮、磷、钾、钙、镁、铁、锰、锌、硼、铜10个元素,统计分析各元素养分含量范围,以及年度、品种、砧木、地区间差异。【结果】钾、硼年度间差异不显著,其他元素有一定差异,但变幅不大;‘萨米脱’、‘红灯’、‘美早’、‘拉宾斯’4个品种间无显著差异;‘大青叶’与‘吉塞拉5’2个砧木间镁、氮、钾、钙、锌差异显著,铁、锰、硼、铜差异不显著;不同地区间铁、锰2个元素变化较大,其他元素差异不大。将3年数据综合统计分析,得出优质丰产甜樱桃叶片氮、磷、钾、钙、镁、铁、锰、锌、硼、铜养分含量范围分别为(17.35±3.14)g·kg-1、(3.19±0.69)g·kg-1、(10.36±2.81)g·kg-1、(10.15±3.84)g·kg-1、(3.50±0.50)g·kg-1、(133.24±47.35)mg·kg-1、(138.93±59.83)mg·kg-1、(24.86±7.93)mg·kg-1、(36.50±5.29mg·kg-1、(20.81±12.58)mg·kg-1。氮磷钾比例为1∶0.2∶0.6,钙镁钾比例为1∶0.3∶1,磷/锌为126,铁/锰为1,钾/镁为3。【结论】甜樱桃叶片养分组成受砧木影响最大,也因年份、地区不同出现差异,但受品种影响较小。

关键词: 甜樱桃 优质丰产 叶片养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中间偃麦草代换系中233的分子细胞学鉴定

麦类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从小麦-中间偃麦草衍生后代中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种质,利用细胞学和分子标记技术对中间偃麦草衍生系中233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中233的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2n=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的染色体通常配成21个二价体。以中间偃麦草基因组DNA为探针、中国春基因组DNA为封阻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分析发现,中233含有2条中间偃麦草染色体和40条小麦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期I,两条中间偃麦草染色体可以正常配对。利用D基因组特异探针pAs1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发现,中233缺少了一对小麦的2D染色体。分子标记鉴定进一步表明,中233的1对小麦2D染色体被中间偃麦草染色体所代换。说明中233是一个细胞学稳定的小麦-中间偃麦草二体代换系,初步推断其可能携带有中间偃麦草的优异基因。

关键词: 小麦 中间偃麦草 代换系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燕麦育种技术基础研究及新品种选育

中国科技成果 201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燕麦深加工技术研发与新产品研制

中国科技成果 201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