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转枣树金属硫蛋白基因拟南芥对镉的耐受性研究
《环境工程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转枣树金属硫蛋白(MT)基因拟南芥植株与非转基因对照组拟南芥对重金属镉的耐受性进行了研究,为实现用转基因生物法治理环境中重金属污染提供依据。采用水培实验,比较了转基因拟南芥与对照组拟南芥对镉的吸收情况。实验表明:经0.1 mol/L镉处理24 h和48 h时,转枣树MT基因拟南芥根部对镉的吸收量分别为22,323 mg/L,地上部分为513,667 mg/L,明显超过对照组(根部93,107 mg/L;地上部分323,437 mg/L);0.001 mol/L镉浓度处理下,转MT基因拟南芥对镉的富集系数为92.0%,而对照组仅为47.3%;转枣树MT基因拟南芥对镉的转移系数为1.053~3.473,因此转MT基因拟南芥属于镉超富集植物,转枣树MT基因显著地提高了拟南芥对重金属镉的耐受性。


密度-氮肥互作对糜子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晋黍9号为材料,探讨种植密度和氮肥互作对糜子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为糜子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生育时期推进,糜子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均表现先升后降趋势,在开花期达到最大值。同一种植密度下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在密度60万株·hm-2下,各处理在不同生育时期的旗叶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有显著差异,说明氮肥对糜子的影响效应在60万株·hm-2密度下效果最好。在施氮量为0、75、150和225kg·hm-2下,单株干物质积累均为30万株·hm-2>60万株·hm-2>90万株·hm-2,密度越大氮肥对单株干物质积累影响越小。


玉米无叶舌种质与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试验以新发现的隐性X178/lg无叶舌自交系为供体,以昌7-2、郑58自交系为轮回亲本,进行多株杂交和连续多代饱和回交,在较短时间内育成综58/lg、郑58/lg、昌7-2/lg共3个优良无叶舌自交系。产量配合力测验结果表明,郑58/lg无叶舌自交系一般配合力较高,郑58/lg×昌7-2、郑58×昌7-2/lg这2个组合特殊配合力较高。测交种试验结果表明,父母本同为无叶舌自交系杂交的杂交种,叶片直立、抗倒性差,杂种优势弱;一个非无叶舌与一个无叶舌自交系杂交的杂交种,穗上叶茎叶夹角和雄穗分枝夹角小,株高、穗位高、雄穗分枝适中,叶片窄而直立,群体通风透光性好,抗倒伏,杂种优势强,产量高。因此,在杂种优势模式指导下,采用非无叶舌×无叶舌自交系杂交方法是利用无叶舌种质选育紧凑型、耐密植玉米新品种的有效途径之一。


不同生态区糜子种质间叶片及光合特性的多样性分析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4
摘要:气孔大小和密度是植物体对水分胁迫耐受程度、光合作用强度的相关特征,在种间和基因型间存在较大差异,在植物遗传和生态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气孔密度在物种间和品种间具有特异性。选取来自6个糜子栽培生态区的18个糜子种质资源,在叶片成熟期调查其光合生理特性及叶脉、气孔密度等叶片性状特征。结果表明:(1)净光合速率(Pn)与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Ci)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不同糜子种质旗叶叶绿素含量(CF)和倒二叶叶绿素含量(CS)呈极显著正相关,上表皮气孔密度(USD)和下表皮气孔密度(LSD)呈显著正相关。(2)18个糜子种质的叶片特征中,叶脉密度介于4.36±0.0752~6.10±0.0578条·mm-1;气孔属于双面型,上表皮气孔密度介于55.73±6.6789~146.53±8.0087个·mm-2,下表皮气孔密度介于49.10±2.2984~120.83±3.6084个·mm-2。(3)18个糜子种质中,来自宁夏的1号材料(八升半)上、下表皮的气孔密度均为最小,蒸腾小,Tr最小、水分利用率(WUE)最大,Pn较高,是较耐旱的种质;来自山西的16号材料(黄粮黍)上、下表皮气孔密度最大,蒸腾大,Pn最小、WUE最低,是较不耐旱的种质。


盐胁迫对转TaNHX2基因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Hoagland营养液水培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条件下,转TaNHX2基因玉米自交系昌7-2和非转基因对照的幼苗生长情况、植株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差异。结果显示,转基因玉米植株表现出一定的抗逆性,生长状况明显优于对照;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玉米植株株高、根长、鲜质量、干质量和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丙二醛含量逐渐上升,但是转基因玉米的变化幅度较小;在几乎所有胁迫浓度下,转基因玉米植株的株高、根长、鲜质量、干质量、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非转基因植株,丙二醛含量均比非转基因植株低。以上结果说明,转TaNHX2基因玉米幼苗的耐盐性明显优于非转基因对照。
关键词: 转基因玉米 TaNHX2基因 盐胁迫 幼苗生长 生理指标


气孔对环境因子的感知及趋适应答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4
摘要:作为气体(主要为CO2和水蒸气)进出植物体的门户,气孔分布于植物茎、叶、果实和种子等器官的表皮上。气孔感知外界环境的时限可以短至几分钟,也可以长达上百万年,可以适应局部或全球的气候变化。近年来,对气孔在形态、解剖、生理、遗传进化、分子调控机制及全球生态等众多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气孔的形态、分布及其行为是对小到胞内信号、大到全球气候变化一系列信号系统的响应结果。以上一系列适应策略的调控系统是一张无尺度的网络,将现有的有关气孔的各个层面的研究整合起来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个网络。文章从气孔对光合作用及蒸腾作用的影响、气孔的进化、气孔发育的环境调控、气孔孔径对环境信号的趋适响应等方面阐述气孔的研究进展。


拮抗细菌XM2的鉴定及其对梨采后黑斑病的生防作用
《微生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从西梅(Prunus domestica L.)果实表面分离到拮抗细菌XM2进行鉴定,研究其对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引起的梨采后黑斑病的生防作用。【方法】根据形态特征、理化性质及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鉴定XM2的种类;在梨果伤口上进行活体(in vivo)的抑菌试验;在显微镜下观察XM2对病原菌丝的影响。【结果】XM2鉴定为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XM2各种处理液对梨黑斑病防效均显著好于对照,效果由强到弱依次是:菌悬液、发酵液、过滤液和热杀死液,其中,菌悬液防效达97.73%;XM2使用浓度越大、病原菌接种浓度越低,防效越好;XM2接种时间相对早的处理防效显著优于相对时间晚的处理,即预防效果优于治疗效果。菌株XM2可以较好的定殖于梨果伤口;显微镜观察发现,XM2可使病原菌丝部分断裂,细胞内含物外溢,扭曲变形。【结论】本文首次报道成团泛菌菌株XM2,其活菌体和代谢产物对梨采后黑斑病均有生防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