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46条记录
燕麦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对提高生产水平的作用

中国科技成果 201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葫芦农园1号营养品质分析

农技服务 2014

摘要:试验以圆形西葫芦农园1号为材料,对照为圆形西葫芦"碧澄",比较其在含水量、干物质含量、总糖含量、蛋白质含量、Vc含量、Ca含量六项营养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农园1号鲜嫩果实平均含水量为96.40%,水分含量高,更好地保持蔬菜正常生理机能以及新鲜状态;平均总糖含量为2.66%,总糖含量高,风味和口感好;平均Vc含量为5.07mg/100g,可更多的为机体补充Vc,食用价值较高;平均Ca含量为0.50%,含Ca量高,更好的为人体增加Ca量,提高机体各项生理机能;平均蛋白质含量为0.85 mg/100g。

关键词: 西葫芦 水分 总糖 Vc C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技术

吉林农业 2014

摘要:最近几年,随着我国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的不断开展,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然而马铃薯晚疫病作为马铃薯种植常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着马铃薯的生长和产量。笔者首先从马铃薯期疫病的主要症状入手分析了其发病原因;最后针对如何防治该疫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够为广大马铃薯种植户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马铃薯 晚期 疫病 防治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寒区SF型日光温室结构特性及建造技术

中国农技推广 2014

摘要:在我国高纬度的严寒地区,目前建造的日光温室普遍存在光照弱,棚内温度过低等问题,如不进行辅助加温,在元旦前不能生产出喜温性蔬菜,所以有必要对其结构进行改造优化。2011~2013年,在山西省的太原、朔州、忻州、大同、晋中,黑龙江的大庆及蒙古国的乌兰巴托等地推广SF型日光温室的实践证明,高寒区SF型日光温室的采光性、蓄热性、保温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明显优于普通日光温室,在寒冷季节的凌晨棚温平均可达到12℃,实现了高寒地区在不进行人工加温条件下元旦前就能生产出喜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谷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种业 2014

摘要:通过对我国谷子生产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未来我国谷子生产的发展要从谷子育种、谷子简化栽培技术、谷子深加工方面着手。

关键词: 谷子 发展方向 育种 栽培技术 深加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北方果区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山西果树 2014

摘要:我国苹果树腐烂病广泛分布于全国各苹果产区,尤以北方果区发生最为严重。虽然在长期的腐烂病防控过程中,人们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截止到目前,腐烂病依然是各苹果产区造成毁园的最严重的病害。调查发现,大部分树龄较高的果园病株率在30%以上,粗放管理的重病果园甚至高达90%,只有少数小面积果园或精细管理的果园发病株率不到1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以农业科研事业单位为例分析科研项目结余资金的管理

财经界(学术版) 2014

摘要:本文主要以农业科研事业单位为例,分析了新形势下科研项目在结余资金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可行性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 科研项目结余资金 经费管理监督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1年7月29日山西大暴雨过程的多尺度特征

干旱气象 2014

摘要:利用1°×1°的NCEP再分析资料、红外辐射亮温(TBB)、多普勒雷达和气柱水汽总量等资料,对2011年7月28~29日发生在山西境内的区域性暴雨进行多尺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乌拉尔山阻高崩溃,西风槽东移、副高进退是此次暴雨发生的环流特征;(2)850 hPa低涡切变和700 hPa暖式切变线及地面冷锋是暴雨发生的中α尺度触发系统;(3)>30 dBZ的雷达回波呈南北向位于地面冷锋与700 hPa切变线之间,雷达回波随地面冷锋和700 hPa切变线的东移而东移;(4)低空低涡切变受500 hPa强盛西南气流的引导向东北移动,暴雨落区始终与低涡切变相伴随;(5)暴雨过程山西境内共有9个中β尺度对流云团活动,山西西南部的暴雨主要由5个中β尺度对流云团的相继移入并在自动站极大风速风场切变线附近触发对流发展所致;山西东南部的大暴雨则是3个中β尺度对流云团合并发展的结果,中γ尺度气旋是导致局地大暴雨发生的直接影响系统;(6)暴雨发生在气柱水汽总量空间分布图中水汽锋的南部和东部及靠近气柱水汽总量的大值区一侧,水汽锋的形成比降水开始提前17 h,比暴雨发生提前24 h以上,对暴雨的短期、短时预报有指示意义。

关键词: 大暴雨 多尺度特征 中γ尺度气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贮藏温度下1-MCP处理对凯特杏采后色泽及品质的影响

保鲜与加工 2014

摘要:采用浓度为1.0μL·L-1的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凯特杏果实16 h后,将其分别于(20±0.5)℃和(8±0.5)℃条件下贮藏15 d,研究1-MCP处理对杏果实采后生理、品质及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种贮藏温度下,与对照相比,1-MCP处理可显著抑制凯特杏果实的呼吸强度及乙烯释放量,有效延迟果实软化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提高果面色泽亮度,抑制果实转黄,提高好果率,8℃贮藏条件下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经1-MCP处理后,(20±0.5)℃下凯特杏果实具有商品性的时间可达7~10 d,(8±0.5)℃下凯特杏果实具有商品性的时间可达15 d。

关键词: 凯特杏 贮藏温度 1-甲基环丙烯 果实色泽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