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蓝莓花青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表达与分子进化分析
《食品科学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测定8个品种的蓝莓(包括6个高丛蓝莓:绿宝石、蓝美1号、海岸、莱格西、比洛克西、奥尼尔;2个兔眼蓝莓:括灿烂、园蓝)花青素合成途径中的VcCHS、VcCHI、VcF3H、VcDFR、VcANS结构基因及转录因子MYB基因相对表达量,分析其对花青素合成的调控作用.结果 表明:VcCHS、VcCHI、VcF3H、VcDFR和VcANS基因对花青素的合成有调控作用,能够促进花青素的生成;但VcANR基因对花青素的合成有负调控作用,可使蓝莓花青素含量显著降低.MYB转录因子对花青素合成的调控作用相对复杂,与MYB转录因子的表达量有关.本研究对不同品种蓝莓花青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和分子进化分析,以此研究优质的蓝莓品种在花青素方面的优势,为开发蓝莓花青素类功能性食品提供理论支撑.


PBAT/PLA全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性能及对石河子垦区棉花生长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PBAT/PLA全生物降解地膜在新疆棉花上的应用效果,以PE地膜为对照,在新疆石河子垦区开展PBAT/PLA全生物降解地膜应用试验,系统分析了PBAT/PLA地膜的降解性能及其对土壤温湿度、棉花长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BAT/PLA地膜降解较快,在覆膜43 d即进入诱导期;红外、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测试也表征出PBAT/PLA地膜田间降解后分子链、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等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在棉花生育前期,PBAT/PLA地膜膜面保持完整,增温保墒效果良好,两组出苗率一致;但随着PBAT/PLA地膜逐渐裂解,其应用效果开始下降,棉花进入盛蕾期后,PBAT/PLA地膜覆盖下土壤温度和含水率比PE地膜覆盖分别低0.30~1.15℃和2.31~3.46个百分点,最终导致PBAT/PLA地膜组的株高和茎粗较PE地膜组分别降低22.08%和12.82%,籽棉减产20.24%。因此,PBAT/PLA全生物降解地膜还需从材料分子链结构层面进行配方改良、推迟降解诱导期、提高棉田覆盖应用潜力,使其能更好在新疆棉花生产中进行试用推广。
关键词: 棉花 地膜 降解 PBAT/PLA 石河子垦区 土壤温湿度


6-苄氨基嘌呤处理对鲜切西兰花硫代葡萄糖苷代谢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6-苄氨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6-BA)处理对鲜切西兰花中硫代葡萄糖苷(简称硫苷)代谢的作用机理,该研究首先鉴定得出西兰花花球中分别以萝卜硫苷和萝卜硫素为主的12种硫苷和6种水解产物,然后以30 mg/L的6-BA溶液对鲜切西兰花进行处理,研究外源6-BA处理对其硫苷含量、黑芥子酶活性、硫苷水解产物及其代谢途径关键基因表达水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6-BA处理通过延缓西兰花花球叶绿素含量下降从而延迟其黄化进程;同时,显著提高了脂肪族硫苷合成相关基因MYB28、CYP79F1、CYP83A1、ST5b、FMOGS-OX1,和吲哚族硫苷合成关键基因MYB51、CYP79B2及CYP83B1的表达水平(P<0.05),其中6-BA处理组FMOGS-OX1的表达量在贮藏第6天时为对照组的1.93倍,MYB51的表达量为对照组1.41~1.91倍,CYP79B2的表达量在4 d后高出对照组41.90%~93.75%;由此,6-BA处理保持了其组织较高的萝卜硫苷、3-甲基亚磺酰丙基硫苷、吲哚甲基硫苷和4-甲氧基吲哚甲基硫苷的含量,总硫苷含量为对照组的2.46~4.79倍;此外,6-BA处理的西兰花花球组织黑芥子酶活性和其基因MYR的表达水平在4~8 d期间分别高出对照组15.32%~90.22%和25.86%~33.73%,并显著提高了其组织萝卜硫素等异硫氰酸酯水解产物的含量(P<0.05),其中萝卜硫素含量高于对照组17.58%~25.39%,但对硫苷水解关键基因ESP的表达量并无显著影响(P>0.05).因此,6-BA处理可通过提高硫苷合成相关基因和水解关键基因来保持鲜切西兰花花球中硫苷的含量和异硫氰酸酯的水平,为西兰花功能活性成分的保持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 贮藏 品质控制 西兰花 6-苄氨基嘌呤 硫苷代谢 基因表达


外源脱落酸对发芽玉米籽粒中类胡萝卜素合成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及抑制剂钨酸钠(Na2WoO4)处理对发芽玉米中类胡萝卜素合成的影响,以'苏玉29'黄色玉米为材料,将其进行不同质量浓度外源ABA浸泡处理后进行发芽,测定发芽玉米中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脯氨酸、VC、总酚、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能力、类胡萝卜素含量及类胡萝卜素合成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BA处理能提高发芽玉米中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脯氨酸、VC、总酚的含量和内源ABA含量;5mg/LABA条件下,类胡萝卜素含量达到最高,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27.6%和20.1%,而Na2WoO4会抑制内源ABA的合成,同时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结果表明,ABA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发芽玉米类胡萝卜素合成基因的表达量.同时,发芽玉米籽粒中抗氧化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明显增强.综上,外源ABA处理能够促进发芽玉米内源ABA合成,提高发芽玉米类胡萝卜素合成基因的表达,促进发芽玉米中类胡萝卜素的合成,增强发芽玉米抗氧化能力,提高发芽玉米籽粒的营养品质.


真空预冷与雾化ε-聚赖氨酸共处理对采后上海青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真空预冷与ε-聚赖氨酸(ε-polylysine,ε-PL)共处理对上海青品质的影响,分析了真空预冷、真空预冷结合喷雾补水、真空预冷与雾化ε-PL共处理对低温流通过程和货架期间上海青外观品质、抗氧化物质、营养成分及有害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单独真空预冷能够保持上海青较好的品质,但会导致叶片表面严重失水萎蔫,预冷后失水率达到4.45%;而真空预冷结合喷雾补水能改善组织的失水问题,失水率较单独真空预冷低了61.27%;相比之下,真空预冷与雾化ε-PL共处理不仅能降低单独真空预冷导致的失水问题,而且明显延缓了上海青的黄化程度。在货架期结束时,真空预冷与雾化ε-PL共处理组的总叶绿素质量比为0.74 g/kg,分别是对照组、真空预冷及真空预冷结合喷雾补水组的2.87、2.00、1.56倍;真空预冷与雾化ε-PL共处理还显著减缓了抗氧化物质类胡萝卜素、抗坏血酸、叶酸和总酚含量的下降,维持了营养物质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较高含量,同时还有效抑制了亚硝酸盐及丙二醛的积累。真空预冷与雾化ε-PL共处理可有效延缓采后上海青的黄化衰老进程,维持其较好的营养品质。


外源蔗糖处理对采后桃果皮色泽形成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外源蔗糖处理对采后桃果皮着色的影响,本研究以套袋采收的'春美'桃为试材,采后用200 mmol/L的蔗糖浸泡处理后于常温((20±1)℃)条件下贮藏,并测定采后蔗糖处理桃的品质指标、果皮花色苷含量、内源糖含量和花色苷代谢相关酶活力.结果 表明,外源蔗糖处理对桃果实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速率、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和硬度无显著影响(P>0.05),但促进了桃果皮花色苷和蔗糖含量的提升.蔗糖处理可使采后桃果皮维持相对较高的查耳酮合成酶(chalcone synthase,CHS)、黄烷酮3-羟化酶(flavonoid 3-hydroxylase,F3H)、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ihytroflavonol 4-reductase,DFR)和类黄酮-3-O-葡萄糖基转移酶(UDP-glucose:flavonoid 3-O-glucosyltransferase,UFGT)等花色苷合成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因此,外源蔗糖处理可能通过调控花色苷代谢相关酶活性促进桃果皮花色苷的合成,本研究可为采后桃果皮色泽提升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桃;蔗糖;花色苷合成;机理


Mg-La-Fe/沸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处理低浓度含磷废水的性能
《环境科学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沸石为载体,选用镁、镧和铁为改性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种新型高效且易于磁性分离回用的载镧磁性沸石吸附剂(MLFZ).等温吸附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其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MLFZ饱和吸附量为13.46 mg·g-1;MLFZ在pH为3~9范围内均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共存离子条件下对磷酸根具有特异吸附能力,通过磁性吸附重复使用5次后,MLFZ对磷酸盐去除率维持在90%左右,突显了其易于回收再利用的优点;FTIR、XPS和Zeta电位表征显示,表面沉积、静电吸附作用和镧与磷酸盐通过配体交换形成内层络合物在吸附过程中为主要作用.将MLFZ用于处理自然池塘污水,结果显示磷酸盐浓度由0.86 mg·L-1降低到0.013 mg·L-1,表明该吸附剂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高功率脉冲微波协同丁香酚对河蟹肉的保鲜作用
《中国食品学报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高功率脉冲微波冷杀菌技术以及天然植物源抑菌剂丁香酚对河蟹肉样品进行保鲜处理,贮藏后进行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含量测定,并利用高通量测序对不同处理方式样品进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河蟹肉初始样品的菌群多样性较高,芽孢杆菌属丰度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明显升高,成为优势腐败菌.添加丁香酚(2μL/g)后进行高功率脉冲微波(峰值功率900 kW,工作频率200 Hz,作用时间5 min)处理,对河蟹肉样品中的优势腐败菌芽孢杆菌属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显著延缓贮藏过程中菌落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的升高,起到较好的保鲜作用.


肌红蛋白血红素辅基氧化修饰对肌球蛋白功能特性及凝胶特性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血红素辅基氧化修饰对肌球蛋白溶解度、粒径、乳化活性及乳化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分析氧化修饰后肌球蛋白凝胶动态流变学特性、凝胶强度、保水性、水分分布变化、分子作用力以及微观结构变化,揭示氧化修饰对肌球蛋白凝胶保水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低浓度血红素辅基处理肌球蛋白,蛋白溶解度无显著差异,乳化稳定性、热诱导凝胶的凝胶强度以及持水力有所提高,蛋白凝胶网络致密均匀,血红素辅基通过提高肌球蛋白凝胶分子间作用力(二硫键)使凝胶结构更加均匀有序、致密、孔洞尺寸小;同时提高了凝胶的表面亲水性和凝胶持水力,增强了凝胶中蛋白-水分子相互作用,进而增加了凝胶中不易流动水的比例,使更多水分保持在凝胶网络结构中.高浓度血红素辅基处理造成肌球蛋白溶解度降低、粒径增加、乳化活性及乳化稳定性降低同时凝胶网络结构被破坏、流变曲线趋于平坦,持水力降低.


设施内PBAT/秸秆基地膜降解特性及对番茄生长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降解地膜在设施内的应用效果,该研究选取PBAT/秸秆基全生物降解地膜为研究对象,同时设立PE地膜组和不覆膜组进行对比,将其应用于江苏地区设施番茄生产。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热分析仪、接触角测量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万能材料试验机探究地膜在降解过程中微观结构与形貌、力学强度的变化特性,同时测定地膜在应用过程中对番茄植株株高、茎粗和产量的影响,并进行地膜产品的综合效益分析。结果表明,PBAT/秸秆基全生物降解地膜在120d覆膜期内物理化学性质发生一系列变化,逐步发生了降解。PE地膜在120d覆膜期内表征和力学性能均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无降解行为发生。降解地膜对番茄生长的促进效果与PE地膜相当,且均优于不覆膜组。降解地膜组和PE地膜组的番茄果实折合667 m~2产量,分别比不覆膜组高出13.5%和15.0%。地膜综合效益分析表明,PBAT/秸秆基全生物降解地膜的综合效益较佳。因此,PBAT/秸秆基全生物降解地膜应用于江苏地区设施番茄栽培的效果良好,后续可在设施内外其他作物上进行推广试用。
关键词: 秸秆 降解 地膜 设施番茄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