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30条记录
贵州百香果果实炭疽病病原菌分离及鉴定

中国南方果树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炭疽病是贵州百香果果实重要病害之一。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贵州百香果炭疽病病果中分离到疑似炭疽菌株B10、ZB3,根据分离纯化菌株的形态特征、柯赫氏法则验证,以及基于ITS-TUB2-ACT-CHS-1多基因序列系统发育树分析,明确引起贵州产区百香果果实炭疽病病原主要为巴西炭疽菌Colletotrichum brasiliense和喀斯特炭疽菌C.karstii。

关键词: 百香果 炭疽菌 形态特征 多基因序列 巴西炭疽菌Colletotrichum brasiliense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叶勾儿茶叶绿体基因组比较分析及系统发育研究

中草药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研究勾儿茶属药用植物多叶勾儿茶Berchemia polyphylla及变种光枝勾儿茶B. polyphylla var. leioclada叶绿体基因组成及结构特征,同时为勾儿茶属系统发育及进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Illumina平台对勾儿茶属药用植物多叶勾儿茶及变种光枝勾儿茶进行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对其序列进行组装、注释和特征分析,与同科小勾儿茶属、枣属、枳椇属、鼠李属、冀核果属等的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其在鼠李科植物中系统发育位置。结果 多叶勾儿茶和光枝勾儿茶叶绿体基因组具有典型环状四分体结构,全长分别为161 185、161 210 bp,注释得到131个基因,其中蛋白质编码基因86个,37个tRNA基因和8个rRNA基因。勾儿茶属与鼠李科其它药用植物比较基因组学分析表明,勾儿茶属叶绿体基因组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叶绿体基因组之间没有重排或倒置,IR区序列变异最低,LSC区的变异程度最高,其中ndhA、ycf1、ycf3、rpl16、clpP以及atpF等基因的编码区存在差异,这些位点为勾儿茶分子鉴定提供新位点。系统发育树表明勾儿茶属与鼠李属及翼核果属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且多叶勾儿茶和光枝勾儿茶互为姊妹类群。结论 解析了勾儿茶属多叶勾儿茶和光枝勾儿茶叶绿体基因组结构,探讨了勾儿茶属系统发育关系,为勾儿茶属药用植物分类鉴定、系统进化及资源开发利用等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勾儿茶属 多叶勾儿茶 光枝勾儿茶 叶绿体基因组 系统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肥对黄壤性水稻土综合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价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西南地区黄壤性水稻土综合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为西南稻区土壤培肥和作物产能提升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依托农业农村部贵州耕地保育与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选取10个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施氮磷肥(NP)、施氮钾肥(NK)、施磷钾肥(PK)、平衡化肥(NPK)、25%有机肥替代化肥(3/4NP+1/4M)、50%有机肥替代化肥(1/2NP+1/2M)、单施有机肥(M)、有机肥化肥配施(NPK+M),测试各处理2016—2020年作物产量和耕层土壤养分,运用改进的内梅罗指数法对土壤综合肥力进行估算,采用随机森林回归评估土壤性质对综合肥力的影响,基于稳定性指数和可持续性指数评估不同施肥管理下水稻产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特征,通过路径分析明确施肥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黄壤性水稻土综合肥力有明显影响,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以N处理最低,NPK+M处理最高;长期施用有机肥各处理(3/4NP+1/4M、1/2NP+1/2M、M、NPK+M)的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显著高于CK和施化肥处理(N、NP、NK、NPK)(P<0.05,下同)。随机森林回归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综合肥力指数的重要影响因素,相对重要性分别为32.1%和25.0%。水稻产量结果表明,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3/4NP+1/4M和1/2NP+1/2M)和NPK+M处理的水稻产量显著高于CK、N和NK处理。施用有机肥各处理(3/4NP+1/4M、1/2NP+1/2M、M、NPK+M)在获得水稻高产的同时,水稻产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也较高;CK、N和NK处理水稻产量较低,且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低。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与水稻产量密切相关,路径分析结果表明,长期施用磷肥和有机肥促进了黄壤性水稻土综合肥力提升,并促进作物增产;当季施用氮肥和磷肥促进水稻增产。【结论】长期施用有机肥和磷肥可提升黄壤性水稻土综合肥力,并维持水稻高产、稳产和可持续性。土壤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黄壤性水稻土综合肥力高低的重要养分指标。

关键词: 土壤综合肥力指数 稳定性指数 可持续性指数 随机森林回归 路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多目标重金属元素低积累大豆品种筛选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适宜黔西北地区多目标重金属元素低积累的大豆品种,明确不同品种大豆籽粒重金属积累能力的差异及基因型与环境的作用效应,以黔西北主栽的 9 个大豆品种为研究对象,在 L,Y 两地不同土壤环境种植,测定各品种大豆籽粒产量与镉(Cd)、砷(As)、铅(Pb)、铬(Cr)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环境效应对大豆籽粒产量影响不显著,在 L,Y两地不同环境种植同一大豆品种,其产量稳定性较好;大豆籽粒 Cd,As,Pb,Cr质量分数均受基因型、环境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极显著影响;大豆籽粒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Cd,As,Pb,Cr,9 个品种大豆籽粒重金属质量分数均为安全水平;根据大豆不同品种对同一重金属元素的积累差异,可筛选出重金属低积累品种,'理想M-7'在不同环境下具有稳定性,为Cd,As,Pb,Cr复合低积累大豆品种,且其产量可达 2 768.1~2 911.9 kg/hm2.因此,9 个大豆品种均可作为黔西北 Cd污染区的推荐品种,其中,'理想M-7'可作为 Cd,As,Pb,Cr复合低积累大豆品种推荐.

关键词: 大豆 基因型 环境效应 黔西北 重金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啶虫脒和吡丙醚在茶叶中的残留行为与膳食风险评估

农药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茶叶中啶虫脒和吡丙醚的残留行为和可能存在的膳食摄入风险.[方法]以27%啶虫脒·吡丙醚可分散液剂按32.55 ga.i./hm2进行叶面均匀喷雾施药1次,进行8个地域的规范残留试验.采用QuEChERS方法进行样品前处理,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茶叶中的啶虫脒和吡丙醚残留量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啶虫脒和吡丙醚农药的最终残留和消解动态,评价啶虫脒和吡丙醚对中国人群的急性和慢性膳食摄入风险.[结果]田间试验表明:啶虫脒和吡丙醚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啶虫脒在重庆和安徽2地茶鲜叶中的降解半衰期为5.00、5.91 d,吡丙醚在2地的半衰期为1.26、5.48 d;末次施药后14、21 d,啶虫脒在茶鲜叶和茶干叶中的残留量为

关键词: 啶虫脒 吡丙醚 茶叶 残留 膳食风险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芹雄性不育材料的鉴定及营养品质分析

植物科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芹(Oenanthe javanica(Blume)DC.)雄性不育材料在水芹杂交育种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描述了一种雄蕊退化的水芹雄性不育材料(OJBY001).该材料的特征为:侧枝多、叶片及叶柄深绿色,花丝萎缩和花药干瘪、柱头伸长、能够分泌蜜液及接收外来水芹花粉,隶属于水芹种.相较于可育水芹(OJKY002),OJBY001在茎和叶柄中的干物质极显著高于OJKY002,以及走茎中的维生素C、可溶性糖及类黄酮含量显著或者极显著高于OJKY002中的含量.

关键词: 水芹 雄性不育 特征 营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鰤诺卡氏菌灭活疫苗对大口黑鲈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水生态学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对鰤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灭活疫苗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变化过程,为预防鰤诺卡氏菌病提供理论依据,可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大口黑鲈平均体长(10±2)cm、平均体重(30±2)g,鰤诺卡氏菌从患病大口黑鲈身上分离鉴定获得。600尾大口黑鲈随机分为免疫组和对照组,每组300尾,免疫组通过腹腔注射菌浓度为1.0×10~9CFU/mL的鰤诺卡氏菌灭活疫苗0.5 mL/尾,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磷酸盐缓冲液。免疫后的第1、7、14、21、28和35天采集血液样品,测定血细胞数量、吞噬细胞吞噬活性、溶菌酶活力、酸性磷酸酶活力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等非特异性指标。免疫接种第35天后进行攻毒试验,计算相对免疫保护率。结果表明:免疫组血细胞数量显著增加,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均于第7天达峰值,分别为(4.49±0.23)×10~6个/mm~3和(3.88±0.24)×10~3个/mm~3;免疫组吞噬指数和吞噬百分比均在第7天达到最高值,分别为2.65和29.85%;血清中溶菌酶活力和酸性磷酸酶活力均于免疫后第7天达到峰值,分别为199.98 U/mL和29.88 U/mL,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于免疫后第14天达到峰值,为37.59 U/mL,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大口黑鲈的相对免疫保护率为61.54%。鰤诺卡氏菌灭活疫苗能显著诱导大口黑鲈产生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主要通过增加血细胞数量,提高吞噬细胞活性和免疫相关酶活性等增强机体抵抗鰤诺卡氏菌的能力。

关键词: 鰤诺卡氏菌 灭活疫苗 大口黑鲈 非特异性免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抗坏血酸水剂与0.2%苯丙烯菌酮微乳剂在茶树上的应用效果

农药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6%抗坏血酸水剂与0.2%苯丙烯菌酮微乳剂共施在茶园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常规喷雾法,将6%抗坏血酸水剂45.00 g a.i./hm2和0.2%苯丙烯菌酮微乳剂32.14 g a.i./hm2应用于茶炭疽病和茶饼病防治.[结果]2种药剂共施对茶饼病和茶炭疽病的防效具有协同作用,防效分别达到70.23%、73.67%,与单施对照药剂25%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的效果无显著差异,但共施的增产效果是对照药剂的6倍.同时,2种药剂共施可提升茶叶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而酚氨比显著降低.[结论]6%抗坏血酸水剂与0.2%苯丙烯菌酮微乳剂共施可增强茶树抗病性,提升茶叶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 茶树 茶饼病 茶炭疽病 抗坏血酸 苯丙烯菌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正交试验优化七星瓢虫成虫人工饲料

应用昆虫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成虫人工饲料的最优配比.[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比较添加虾、花粉、猪油和蜂蜜的人工饲料对七星瓢虫成虫的体重、产卵前期、存活率、产卵量和孵化率的影响,筛选并优化人工饲料配方.[结果]添加饲料含量22.53%的虾仁能增加成虫体重增长、提高存活率和产卵量,3.76%的油菜花粉能缩短成虫产卵前期、提高存活率和增加产卵量,4.69%猪油能提高成虫存活率、产卵量和孵化率,6.89%的蜂蜜能促进成虫产卵量增加和提高孵化率.优化饲料饲养七星瓢虫与基础饲料饲养相比存活率和孵化率均提高,产卵前期缩短,差异性不显著(P>0.05),雌成虫体重增长和产卵量均显著提高(P<0.05),分别是基础饲料饲养的128.15%和122.15%.优化饲料饲养七星瓢虫与蚜虫饲养相比雌成虫体重增长,产卵前期缩短,差异性不显著(P>0.05);存活率、产卵量和孵化率降低,分别是蚜虫饲养的94.44%、63.97%和88.30%.[结论]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的人工饲料适合七星瓢虫成虫饲养,与基础饲料相比增加了体重,缩短了产卵前期,提高了存活率、产卵量和孵化率;与蚜虫饲养相比降低了存活率、产卵量和孵化率,该优化饲料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良.

关键词: 七星瓢虫 成虫 人工饲料 配方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尾菜来源酵素液对不结球白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瓜菜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利用尾菜制成的蔬菜酵素液在蔬菜种植中的应用效果,在制成酵素液的基础上,以不结球白菜为试材,采用盆栽方式浇入酵素液进行试验,以常规施肥为对照,设置瓜果酵素、叶菜酵素2个处理,研究了蔬菜酵素液对蔬菜生长与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瓜果酵素液对不结球白菜干质量与对照差异不大,而叶菜酵素相较于复合肥能显著提高不结球白菜干质量;在营养品质方面,用蔬菜酵素(瓜果酵素和叶菜酵素)代替复合肥施用时,均能有效促进维生素C、可溶性糖及蛋白质含量的积累,但对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无太大影响。可见,在不结球白菜种植中用蔬菜酵素液代替复合肥施用时,可提高部分营养物质含量,提高蔬菜品质,实现废弃物“变废为宝”。

关键词: 尾菜 蔬菜酵素液 不结球白菜 生长 营养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