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2124条记录
内蒙古自治区向日葵小核盘菌的菌丝亲和组类型及其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致病力和交配型

植物保护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内蒙古自治区阴山北麓地区向日葵小核盘菌Sclerotinia minor的遗传变异,对自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包头市和呼和浩特市向日葵上分离纯化的110株向日葵小核盘菌菌株进行菌丝亲和组(mycelium compatibility group,MCG)划分,并对5个主要MCG组间和组内各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致病力和交配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110株菌株被划分为14个亲合组,其中MCG1为主要类型,包含32株菌株,占总菌株的29.1%;MCG2包含来自7个地点的25株菌株;5个MCG仅包含1株菌株;在这14个MCG中,MCG1~MCG5包含92株菌株,占总菌株数的83.6%。MCG1~MCG5组间各菌株在菌落直径和草酸分泌量上存在差异,但在菌核形成量、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和致病力上无显著差异;而MCG1~MCG5组内各菌株在菌落直径、草酸分泌量、菌核形成量、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和致病力上均有一定差异。在MCG1~MCG5各菌株的交配型中,除MCG2中菌株的负反转型与正反转型比例接近1∶1外,其它4个MCG中菌株的负反转型与正反转型比例均偏离1∶1,表明内蒙古自治区向日葵小核盘菌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程度。

关键词: 向日葵 小核盘菌 菌丝亲和组 致病力 交配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NaCl胁迫对不同苗龄甜菜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阐明甜菜对盐胁迫的适应性及其生理响应,采用盆栽试验,研究NaCl胁迫对不同苗龄甜菜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苗龄甜菜随NaCl浓度递增,保苗率在NaCl质量分数0.6%时开始下降,株高逐渐降低;干质量呈单峰曲线变化,低盐胁迫有利于甜菜生物量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升高,叶片质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增加,细胞膜系统受损严重;SOD活性和POD活性升高,抗氧化酶活力增强。依苗龄的推进,不同盐胁迫处理间,甜菜保苗率、株高、干质量、叶绿素含量和叶片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的差异逐渐减小,而SOD活性和POD活性的差异逐渐增大,甜菜的耐盐能力提高。总体来看,随着NaCl质量分数的增加,甜菜的SOD和POD活性增强,叶片质膜透性增加,丙二醛含量升高,甜菜保苗率、株高和干质量降低,叶绿素含量升高,且随着苗龄的推进,对甜菜生长的抑制作用减弱。

关键词: 甜菜 苗龄 NaCl胁迫 生长 生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蒙古冷凉地区草莓苗的~(15)N吸收和分配特性

北方园艺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以"红颜"草莓苗为试材,采用~(15)N同位素示踪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等级草莓苗以及草莓苗母株和子苗间的~(15)N吸收、分配规律,以期为内蒙古冷凉地区草莓苗氮素营养管理措施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草莓苗地上部的~(15)N征调能力强于根系。草莓苗对~(15)N征调能力的强弱顺序为母株>一级子苗>二级子苗>三级子苗。切断匍匐茎后,母株地上部、根系和整个植株的~(15)N分配率显著升高,需分配到子苗中的氮素转而分配至母株本身各器官中,子苗对~(15)N的征调能力减弱,尤其是一级子苗的干物质质量、Ndff、~(15)N分配率和~(15)N利用率均显著降低。氮素营养通过匍匐茎在母株和子苗间可相互转运分配,母株转运至子苗的氮素供应量高于子苗转运至母株的氮素供应量。

关键词: 草莓苗 ~(15)N 吸收特性 分配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膜下滴灌定额对土壤水热效应及甜菜产质量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内蒙古半干旱区膜下滴灌甜菜土壤水热高效利用与甜菜提质增效的协同效应,为内蒙古半干旱区甜菜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8个不同滴灌定额和滴灌频次(A处理滴灌定额450 m~3/hm~2、滴灌1次;B处理滴灌定额900 m~3/hm~2、滴灌2次;C处理滴灌定额1 350 m~3/hm~2、滴灌3次;D处理滴灌定额1 800 m~3/hm~2、滴灌4次;E处理滴灌定额2 250 m~3/hm~2、滴灌5次;F处理滴灌定额2 700 m~3/hm~2、滴灌6次;G处理滴灌定额3 150 m~3/hm~2、滴灌7次;H处理滴灌定额3 600 m~3/hm~2、滴灌8次),动态监测甜菜全生育时期土壤水分和温度,分析行上、行间土壤水热变化,结合甜菜产质量研究膜下不同滴灌定额的水热效应。【结果】各处理出苗稳定后72 h内土壤温度从17:00—次日11:00表现为行上>行间;从12:00—18:00表现为行间>行上,行上和行间最大土壤温差点分别在06:00—07:00和14:00—15:00;3 a内土壤有效积温变化规律与日平均土壤含水率变化规律相反,即随土壤积温增加,含水率逐渐降低。以2016年甜菜块根及糖分增长期为例,B、C、D、E、F、G、H处理行上土壤有效积温分别较A处理提高了5.61、29.11、-23.10、42.68、-10.85、-4.46、-22.79℃,B、C、D、E、F、G、H处理行上日平均土壤含水率分别较A处理提高6.96%、11.73%、-1.01%、11.76%、5.19%、22.14%、13.62%;随滴灌定额的增加,甜菜产量增加,含糖率降低,产糖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以2016年为例,B、C、D、E、F、G、H处理分别较A处理产量提高4.73%、13.82%、26.38%、29.33%、31.48%、27.43%、25.78%,产糖量提高5.90%、10.61%、18.07%、20.01%、15.73%、9.78%、4.14%。【结论】在甜菜生长关键期进行适宜的滴灌可有效地提高土壤水热效应,最佳滴灌定额为1 800~2 250 m~3/hm~2,滴灌次数为4~5次,促进滴灌条件下甜菜产质量水平提升。

关键词: 甜菜 滴灌频次 滴灌量 水热效应 产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伊维菌素与丙硫咪唑对内蒙古两地区放牧绵羊胃肠道线虫驱杀效果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内蒙古地区放牧绵羊胃肠道线虫对常用驱虫药物的耐药情况,选取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地区和包头萨拉齐地区自然状态下,感染胃肠道线虫的放牧绵羊各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其中2个试验组分别采用伊维菌素或丙硫咪唑进行驱虫,对照组则不做处理,采用粪便虫卵减少试验方法,对其驱虫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和林格尔地区绵羊胃肠道线虫使用伊维菌素或丙硫咪唑处理72 h后,粪便虫卵减少率分别是28%和77%;萨拉齐地区绵羊粪便虫卵减少率分别是40%和100%。研究发现:两地区放牧绵羊胃肠道线虫对伊维菌素有着较高的耐药性;和林格尔地区绵羊对丙硫咪唑耐药性程度较轻;在萨拉齐地区,丙硫咪唑驱虫效果较好。

关键词: 绵羊 内蒙古 伊维菌素 丙硫咪唑 胃肠道线虫 耐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默川平原盐渍化土地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质量评价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盐渍化土地经不同利用方式后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土默川平原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针对区域内的5种土地利用方式(盐荒地、改良地、牧草地、农田地、林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32项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指标中选取关键指标,计算土壤质量综合指数以评价土壤质量,为该地区建立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模式和区域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性状存在一定差异。总体来看,林地、牧草地、农田地和改良地均能有效降低土壤盐渍化程度,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表征土默川平原土壤质量的关键指标包括2~5 mm团聚体的有机碳、全盐量、饱和含水量、细菌、铵态氮和氯离子,其权重分别为0.35、0.23、0.17、0.10、0.08和0.06;4个土壤质量指数的结果表明,农田地、林地和牧草地的土壤质量指数均高于盐荒地、改良地。

关键词: 土默川平原 土地利用方式 盐渍化土壤 土壤质量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NaCl胁迫对黑果枸杞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以15个种源的黑果枸杞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NaCl盐溶液梯度(0、55 mmol/L、125 mmol/L、200 mmol/L、260 mmol/L)处理对黑果枸杞种子发芽率,发芽势,胚根长,胚轴长,相对盐害率和耐盐半致死浓度等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盐胁迫对黑果枸杞种子的萌发抑制作用表现为发芽率和发芽势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胚根胚轴长和根轴比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先增后降.根据耐盐性综合评价及聚类分析结果评定,耐盐材料有2份,为1号和9号;中等耐盐材料3份,为5号、10号和12号;盐敏感材料10份,分别是2号、3号、4号、6号、7号、8号、11号、13号、14号和15号.上述试验结果,可为今后黑果枸杞资源引种栽培以及优良性状品种选育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关键词: 黑果枸杞 种源,种子 NaCl胁迫 萌发特性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混合颗粒日粮对杜蒙羔羊增重效果的影响

饲料研究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验证全混合颗粒日粮在杜蒙羔羊育肥中的效果,按照性别一致、体重接近的原则,将杜蒙羔羊分为6组,其中公羔2组,母羔4组,每组约为50只,共计292只试验羔羊,开展育肥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前期、试验后期、试验全期公羔组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高于母羔组(P<0.01),日均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公羔组间和母羔组间平均日增重及日均采食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表明,采用全混合颗粒饲料育肥杜蒙羔羊,可以缩短羔羊的育肥周期,增加羔羊的采食量、提高养殖户的收益.

关键词: 杜蒙羔羊 日增重 性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覆膜方式对高粱生长发育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在全覆膜双垄沟播、半覆膜双垄沟播及清种3种不同处理下,对高粱土壤温度及水分含量动态变化、植株干物质积累程度、高粱农艺性状及产量、土壤微生物含量等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温度上,从播种期到成熟期的整个生育期,全覆膜处理的增温效应最大,在0~20 cm土层范围内,全覆膜处理比清种的日平均温度要高2.20℃(2015年)和1.78℃(2016年).从各土层的含水量来看,各处理土壤含水量的整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在不同生育阶段,不同土层深度的水分含量变化存在一定差异.0~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表现为全覆膜>半覆膜>清种,20~3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为半覆膜处理最高.从干物质积累上看,覆膜处理的高粱干物质积累量在不同生育期均明显高于清种处理,其中全覆膜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最大.从不同处理的高粱生育进程来看,全覆膜与半覆膜处理高粱的生育进程分别比清种早出苗3~5、2~3d;全覆膜、半覆膜处理高粱分别比清种高粱提前成熟8~9、5 d.从产量上看,在干旱年份(2015年),不同处理方式的产量差异显著,全覆膜处理的产量最高,其次是半覆膜、清种处理;而覆膜处理对于雨水充足的正常年份高粱产量的影响不大,但是缩短了作物的生育期.从全生育期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可知,3种处理下细菌、放线菌数量均呈抛物线形变化,最高值出现在抽穗期或者灌浆期.微生物的数量受生长环境的温、湿度影响较大,大环境的变化同时可以明显地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小环境,进而改变微生物数量.

关键词: 高粱 覆膜方式 温度 湿度 干物质 微生物 生长发育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蒙古黄土高原秸秆还田对玉米农田土壤水热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内蒙古清水河县地处黄土高原的边缘地带,沟壑纵横,是典型的北方干旱缺水地区。为明确秸秆翻耕还田对该区域玉米农田土壤蓄水保墒效果及产量形成特性的影响,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小区试验,探究0kg/hm~2(CK)、3 000kg/hm~2(SF1)、6 000kg/hm~2(SF2)和12 000kg/hm~2(SF3)4种秸秆还田量下玉米农田全生育期地温、土壤水分、植株生长发育、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促进了玉米叶面积指数提高和地上部生物量的积累,2018年,SF2处理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较CK分别提高13.17%和10.70%;玉米全生育期0~30cm土层土壤温度、0~80cm土层土壤含水率、生育期贮水量和农田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均表现为SF2>SF3>SF1>CK;2018年,SF1、SF2和SF3产量分别较CK提高了8.5%、11.4%和9.3%。秸秆翻耕还田措施能够显著改善玉米农田土壤水热状况、促进植株生长、提升子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其中6 000kg/hm~2还田处理效果最好,可作为节水保墒栽培模式在内蒙古黄土高原推广应用。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玉米 土壤温度 土壤含水率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