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微生态制剂对重茬甜菜根腐病防控及产质量水平提升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不同重茬年限下微生态制剂对病害的防治效果及产质量提升水平,明确适宜内蒙古重茬田微生态制剂的最佳施用量,2015-2017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开展了微生态制剂不同施用量(0、30、60、90、120 kg/hm2)对不同重茬年限甜菜根腐病防治和产质量提升的研究.结果表明,随重茬年限的增加,重茬年限负效应逐渐增加,造成微生态制剂的防效逐年降低,甜菜的发病率、死株率呈大幅度增加,产质量水平显著降低,年际间以重茬3 a的改善效果最佳,处理间以施用量为90 kg/hm2和120 kg/hm22个处理较好.重茬3 a施用量30 kg/hm2、60 kg/hm2、90 kg/hm2、120 kg/hm2分别较0 kg/hm2甜菜死株率降低7.76% 、17.15% 、23.18% 和32.38%;发病率降低16.97% 、41.84% 、45.75% 和56.09%;产量提高10.12% 、12.51% 、18.12% 和19.19%;产糖量提高11.14% 、15.45% 、23.74% 和25.98%,且各处理间基本达到了显著性差异水平.因此甜菜根腐病的发病率与产质量水平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根腐病是重茬甜菜的主要障碍因子,开展对重茬甜菜根腐病防控研究,对内蒙古甜菜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蒙菊一号"对根结线虫杀线活性初步研究
《北方园艺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以万寿菊"蒙菊一号"植株及不同部位添加物为试材,采用离体毒力测定及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万寿菊对根结线虫的杀线活性,以期初步评估其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蒙菊一号"植株具有较强的杀线活性,1.400%的提取物处理线虫36 h校正死亡率为94.51%.毒力方程为y=-0.524+2.045x,r=0.986,LC50=1.803 mg·mL-1.不同部位植株添加物对根结线虫的抑杀作用不同,杀线活性依次为花、根、茎、叶(花、根抑杀效果差距不显著(P<0.05)).盆栽试验中1.400%的根粉碎物能显著降低土壤中虫口密度,根虫口抑制率为79.16%.表明万寿菊"蒙菊一号"植株添加物防治根结线虫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节律性日粮对鄂尔多斯细毛羊泌乳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家畜生态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节律性日粮对鄂尔多斯细毛羊母羊泌乳中后期泌乳量、乳成分和血液指标及羔羊生长发育的影响。选择体况良好,平均体重为(39.34±2.58)kg的泌乳中后期鄂尔多斯细毛羊母羊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高-低蛋白组和低-高蛋白组,进行为期60 d的节律性蛋白日粮饲喂试验。结果表明,泌乳期60 d高-低蛋白组试验母羊和90日龄高-低蛋白组羔羊的平均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整个试验期高-低蛋白组试验母羊和羔羊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泌乳期45 d高-低蛋白组试验母羊乳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泌乳期60 d高-低蛋白组试验母羊的平均泌乳量和乳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泌乳期60 d和90 d高-低蛋白组试验母羊血液中葡萄糖浓度显著高于低-高蛋白组和对照组(P<0.05)、总蛋白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泌乳期60 d高-低蛋白组试验母羊血液中胰高血糖素浓度显著高于低-高蛋白组和对照组(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节律性饲喂不同蛋白浓度日粮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细毛羊泌乳中后期母羊体重、日增重、泌乳量、乳脂肪和乳蛋白的含量,而且促进羔羊的快速生长和发育,泌乳中后期鄂尔多斯细毛羊更适合高-低蛋白节律性饲喂方式。


巴林右旗干草原主要牧草的营养成分季节动态与饱和链烷烃组成结构的研究
《草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测定10种牧草5月至翌年1月的7种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及其中8种牧草7和10月的8种饱和链烷烃浓度,对巴林右旗典型干草原的主要牧草的营养成分季节变化规律和同一季节饱和链烷烃组成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数草样的粗蛋白含量5月到翌年1月逐季显著降低(P<0.05),Ca含量10月最高(P<0.01),总磷(TP)含量5月最高(P<0.01),中性洗涤纤维与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Ca与TP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7、10月,多数草样的C_(29)、C_(31)饱和链烷烃浓度极显著(P<0.01)高于其余的6种饱和链烷烃,其饱和链烷烃组成结构的主成分值Z_1、Z_2的差异显著(P<0.05)。上述研究表明,巴林右旗干草原的主要牧草的蛋白质逐季减少且钙磷含量彼此反向变化,需对家畜及时补饲,其饱和链烷烃组成差异明显,通过链烷烃技术估测放牧家畜采食结构可行。


NaCl胁迫对黑果枸杞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以15个种源的黑果枸杞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NaCl盐溶液梯度(0、55 mmol/L、125 mmol/L、200 mmol/L、260 mmol/L)处理对黑果枸杞种子发芽率,发芽势,胚根长,胚轴长,相对盐害率和耐盐半致死浓度等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对黑果枸杞种子的萌发抑制作用表现为发芽率和发芽势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胚根胚轴长和根轴比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先增后降。根据耐盐性综合评价及聚类分析结果评定,耐盐材料有2份,为1号和9号;中等耐盐材料3份,为5号、10号和12号;盐敏感材料10份,分别是2号、3号、4号、6号、7号、8号、11号、13号、14号和15号。上述试验结果,可为今后黑果枸杞资源引种栽培以及优良性状品种选育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关键词: 黑果枸杞 种源,种子 NaCl胁迫 萌发特性 聚类分析


牛上皮细胞中有效表面标记物的筛选
《动物医学进展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动物上皮细胞容易被多种病毒感染,上皮细胞表面标记物的检测可以作为表征上皮细胞状态的一种手段,但是大多数上皮细胞表面标记物也会在上皮来源的肿瘤细胞中表达。为了选择高效、独特的上皮标记物,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在牛肾上皮细胞(KE)、舌上皮细胞(TE)、甲状腺上皮细胞(TYE)以及A549细胞和SW480细胞中,检测了AE3(basic cytokeratin)、AE5(CK 3/2p)、CK7、LH1(CK1/10)、EMA(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DesmoplakinⅠ/Ⅱ(DSPⅠ/Ⅱ)、E-cadherin和ZO1(zona occludens-1)等8种上皮标记物的表达。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相比,AE3、AE5、CK7、EMA及DSPⅠ/Ⅱ在上皮细胞和上皮细胞来源的A549、SW480肿瘤细胞中表达良好;E-cadherin仅在上皮细胞中表达;LH1(CK1/10)和ZO1在所有被检测的细胞中都没有表达。结果表明,AE3、AE5、CK7、EMA及DSPⅠ/Ⅱ可以作为有效的上皮细胞及上皮来源的肿瘤细胞标记物,E-cadherin可以作为特异性的上皮细胞标记物。
关键词: 上皮细胞 肿瘤细胞 表面标记物 间接免疫荧光 细胞角蛋白 细胞紧密连接


内蒙古呼和浩特生鲜乳质量分级评价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分析季节及养殖模式(奶罐奶和散卖奶)对内蒙古呼和浩特生鲜乳质量的影响,并根据中国生鲜乳质量分级标准对呼和浩特奶罐奶进行质量分级,为内蒙古生鲜乳营养品质提升及质量安全评定提供参考依据。于2017~2018年每个季度分别采集呼和浩特不同地区奶牛养殖场生鲜乳30批次,两年共计240批次。根据NY/T 2659-2014、NY/T 800-2004、GB 4789.2-2016方法测定生鲜乳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菌落总数,并对其差异进行比较。结果显示,2017和2018年呼和浩特生鲜乳乳脂率总体表现为第4季度较高;乳蛋白率最高值均出现在第4季度,分别为3.46%和3.47%,显著高于其他季度(P<0.05);菌落总数最高值均出现在第3季度,分别为2.50×10~4和6.00×10~4 CFU/mL,显著高于其他季度(P<0.05);2017年生鲜乳体细胞数在第1季度最高(39.90×10~4个/mL),显著高于其他季度(P<0.05),2018年生鲜乳体细胞数未表现出明显季节性差异(P>0.05)。2017~2018年呼和浩特家庭式散卖奶乳脂率显著低于规模化牧场的奶罐奶(P<0.05),体细胞数及菌落总数均显著高于奶罐奶(P<0.05)。2017年奶罐奶乳脂率、乳蛋白率与2018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体细胞数显著高于2018年(P<0.05),菌落总数显著低于2018年(P<0.05)。综上所述,季节对2017和2018年内蒙古呼和浩特生鲜乳乳脂率、乳蛋白率和菌落总数影响较大,对体细胞影响不明显。2017和2018年呼和浩特家庭式散卖奶质量安全水平明显低于规模化牧场奶罐奶,奶罐奶质量安全水平较高,达到特优级标准,规模化养殖方式及优质乳生产将成为必然趋势。


不同品种紫花苜蓿转录组分析及营养品质差异的探讨
《草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丰富紫花苜蓿转录组数据信息,找出不同品种紫花苜蓿的差异基因及代谢通路。通过Illumina HiSeq 4000平台对准格尔和WL319HQ的苜蓿叶片的RNA文库进行de novo组装。得到了约39G总的核苷酸,2亿多个reads,组装得到66734个Unigenes,平均长度为869 bp。将所得到的Unigenes与NCBI nonredundant protein(Nr),A manually annotated and reviewed protein sequence database(Swissprot),Clusters of eukaryotic orthologous groups(KOG)和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数据库比对,分别获得44888(67.26%),29190(43.74%),24844(37.23%)和15647(23.45%)条序列的注释信息。在2个紫花苜蓿叶片中找到1098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有706个上调,392个下调(准格尔-vs-WL319HQ)。对其差异基因做了Gene ontology(GO)功能分析和KEGG途径分析,初步分析了2个品种营养品质差异的内在原因。极大地丰富了紫花苜蓿转录组数据信息,为今后紫花苜蓿的转录组测序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紫花苜蓿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转录组测序 营养品质 de novo组装 差异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