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379条记录
榛新品种‘晋榛1号’的选育

果树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晋榛1号’是由‘平欧28号’实生播种选育而成的抗寒性较强的平欧杂种榛新品种。雄花发育良好,果实近圆形,果面光洁,黄白色,果壳较薄,为1.48 mm,果个大,平均单果质量2.6 g,最大单果质量3.4 g,果仁饱满,味香甜;出仁率高达42%,脂肪含量(ω,后同)56.9%,蛋白质含量18.4%,含碳水化合物8.7%,品质上乘。果实生育期95~100 d,在山西太谷地区果实成熟期为8月下旬;花序花朵数4~15朵,每朵花有2枚柱头,萌芽率为44.6%,成枝力为3.6。抗寒性强,比母本树的雄花序多,开花物候期晚有利于避开晚霜危害。果实在5~18℃通风干燥的室内可存放1 a(年)。适宜山西忻州以南地区栽植发展,其他地区推广需进一步开展区试。第3年开始结果,第5年达初盛果期,每666.7 m2产量超过145.7 kg,第7年达盛果期,每666.7 m2产量超过224.7 kg,丰产性强。

关键词: 平欧杂种榛 新品种 ‘晋榛1号’ 抗寒 雄花序 丰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4份山西花生资源芽期和苗期耐寒性鉴定

核农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不同山西花生资源芽期和苗期的耐寒性差异,本研究以24份山西花生资源为试验材料,在常温(25℃)和低温(2℃处理花生种子、10℃处理花生幼苗)胁迫下分别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以及苗期的逆境生理指标,并以低温与常温测定值的比值作为耐寒性的评价指标,最终将各性状比值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芽期相对发芽率>0.90,相对发芽指数>0.80的花生资源有4份;耐寒性强的花生资源的脯氨酸含量,SOD、POD活性的增幅均大于耐寒性弱的资源;通过聚类分析将24份花生资源分为3类,第一类为耐寒性,包括4份,第二类为中间型,包括8份,第三类为敏感性,包括12份,芽期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综合比较筛选出3份耐寒性品种,分别为汾西小粒、文水花生、临县多粒。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不同花生资源在不同时间段低温逆境下的苗期生理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 花生资源 耐寒性 生理指标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降水年型下旱地深翻时间和施肥方式对小麦产量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旱地小麦自然降水和肥料利用效果以实现稳产高产栽培,通过3个不同降水年型田间试验,研究了晋南旱地麦田休闲期深翻时间和氮、磷施用方式对小麦群体、产量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休闲期降水量及其分布、深翻时间和施肥方式共同影响旱地小麦播前0~200cm土壤蓄水量、产量、水肥利用效率。休闲期丰水年较平水年和枯水年分别增产75.29%和170.39%,播前0~200cm土壤贮水量分别多42.77mm和116.91mm,水分利用效率分别高2.94和8.77kg·mm-1·hm-2,氮、磷利用效率也较高。8月中上旬深翻蓄水效果较好,可促进小麦植株和籽粒对氮、磷的吸收,增加冬前茎数和穗数,8月中旬深翻较7月中旬深翻增产5.43%~18.15%,播前0~200cm土壤贮水量增加12.12~18.45mm,水分利用效率和磷素利用率也较高。与播种前配施氮、磷肥相比,8月中上旬深翻时配施磷肥,播种前施入氮肥,可提高冬前和拔节期茎数、穗数和穗粒数,促进氮、磷积累和转运,从而增产,同时提高收获期0~200cm土壤贮水量和水分利用率。在当前气候、栽培条件下,晋南丘陵旱地不同降水年型下均以8月中上旬深翻配施磷肥,播种前施入氮肥可提高土壤渗水特性,最大限度纳秋雨蓄墒,增加小麦冬前和拔节期茎数和穗数,提高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

关键词: 旱地 深翻时间 施肥方式 小麦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氮磷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运旱系列小麦品种HMW-GS组成和品质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山西南部旱地小麦品种品质,研究了13个运旱系列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及品质性状。结果表明,13个小麦品种中共检测出7种HMW-GS,Glu-A1位点上有3种亚基,Null占84. 62%,1和2*各占7. 69%; Glu-B1位点上有2种亚基,7+8、7+9出现频率相当; Glu-D1位点上有2种亚基,5+10占76. 92%,2+12占23. 08%。亚基组合类型共5种,其中优势亚基组合为N、7+8、5+10和N、7+9、5+10,分别占38. 46%和23. 08%。运旱系列小麦主要携带优质亚基5+10,缺少优质亚基17+18。因此,在该区域旱地小麦品质育种中,在保持原有优质亚基的同时应该引进优质亚基2*、17+18和14+15。品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13个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介于11. 60%~13. 82%,湿面筋含量介于24. 2%~32. 3%,容重介于789~810 g/L,沉降值介于30. 2~50. 1 m L,形成时间介于1. 8~4. 5 min,稳定时间介于3. 0~11. 5 min,形成时间以晋麦57最高,其他指标均以运旱618最高。

关键词: 小麦 运旱系列小麦品种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富硒农产品与土壤标准研究

土壤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硒是人和动物生命活动必需的微量元素,缺硒可影响人体健康并导致诸多疾病。通过富硒农产品补硒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本文从硒对人体的健康功效、居民硒的摄入量状况、土壤硒分布与作物硒吸收特征、富硒土壤研究现状、富硒农产品标准、富硒农产品中硒摄入量安全性评估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阐述了研制富硒土壤分类标准的必要性。

关键词: 土壤 作物 农产品 标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LEA_1基因家族鉴定及其渗透胁迫响应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胚胎发育晚期丰富(late embryogenesis abundant,LEA)蛋白在植物响应多种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表达谱测序数据我们分析了抗旱谷子品种(GG)和干旱敏感品种(JF)在PEG胁迫0.5 h前后LEA基因的表达变化,发现谷子LEA_1家族的Seita.6G114000基因在抗旱性不同的谷子品种中胁迫响应模式不同;利用同源序列比对和保守结构域分析我们系统鉴定得到5个谷子LEA_1家族蛋白(PF03760),该家族基因序列短,启动子区皆含多个ABRE元件,蛋白质N端序列高度保守;通过分析NCBI数据库中谷子转录组测序数据(SRA062640),发现谷子LEA_1家族基因在‘豫谷1号’中PEG胁迫7 h前后转录本丰度变化显著,表明LEA_1家族蛋白在谷子应对干旱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上述结果为深入研究LEA_1基因在逆境应答中的功能提供参考。

关键词: 谷子 LEA蛋白 渗透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磷钾配施对红芸豆养分吸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氮磷钾配施对红芸豆养分吸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可为红芸豆合理施肥和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英国红红芸豆为试材,设置氮磷钾缺素处理的大田肥料试验,采用全生育期采集植株样本,测定养分含量、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构成因子。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对红芸豆具有显著增产作用,产量构成因子中百粒质量对产量的形成影响最大;影响产量的养分限制因子大小为氮>磷>钾。各器官中含氮量依次为豆荚>叶>籽粒>茎>根>荚皮,含磷量依次为豆荚>籽粒>叶>茎>根>荚皮,含钾量依次为豆荚>荚皮>茎>籽粒>叶>根;根、茎、叶这3个器官氮含量在R8的回升可能与氮在成熟期的回流有关。红芸豆植株在整个生育期氮、磷、钾积累量均呈增加趋势,积累量分别达到161. 15,38. 27,126. 70 kg/hm2,比例为4. 21∶1. 00∶3. 31;氮积累量的顶点出现在初花到盛花期,而磷、钾出现在盛花到结荚期。红芸豆生育前期营养器官是干物质积累分配中心,其干物质占总量比例达到72. 22%,生育后期生殖器官是干物质积累分配中心,其干物质占总量比例达到70. 26%;整个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速率呈抛物线形状,盛花到结荚期达到积累高峰,单株积累量达0. 952 g/d;各器官积累速率的高峰不同,根系和叶片在初花期,茎秆和豆荚在盛花期,荚皮和籽粒在结荚期。红芸豆干物质积累量与氮积累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在结荚期到成熟期分别达到0. 95和0. 96,且呈极显著水平(P <0. 01);磷积累量与干物质积累量之间在结荚期为0. 93,且呈极显著水平(P <0. 01);钾积累量与干物质积累量之间的相关性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红芸豆干物质积累量与养分积累量具有相关性,氮积累量与干物质积累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在结荚期到成熟期分别为0. 95和0. 96,且呈极显著水平(P <0. 01);磷积累量与干物质积累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在结荚期为0. 93,且呈极显著水平(P <0. 01);钾积累量与干物质积累量之间的相关性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红芸豆每荚粒数与干物质积累量的相关系数在初花期为0. 95,且达到极显著水平(P <0. 01),百粒质量与干物质积累量在结荚期的相关系数为0. 94,且呈极显著水平(P <0. 01),产量与干物质积累量的相关系数在盛花期为0. 86,且达到显著水平(P <0. 05),在结荚期为0. 98,达到极显著水平(P <0. 01),生殖生长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红芸豆 氮磷钾配施 养分吸收 吸收速率 干物质积累 产量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SR标记的葡萄品种鉴别和指纹图谱构建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基于SSR标记技术,对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自育葡萄品种及其亲本进行分子鉴别,并建立其对应的指纹图谱。供试材料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9个自育葡萄品种及其7个亲本,采用国际通用的SSR荧光标记引物进行扩增,毛细管电泳进行基因分型,品种鉴别及构建指纹图谱。从44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5对特异性引物用于随后的SSR扩增,共扩增出56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1条,多态性百分率为94.4%。SSR扩增结果分析表明,16份葡萄种质遗传距离的变异范围为0.068 7~0.919 1。UPGMA聚类分析表明,15对SSR标记不仅可用于不同亲本、不同种群、不同亚属间的亲缘关系鉴定,更可用于相同亲本近缘姊妹系品种及其亲本间的鉴别。该SSR指纹图谱的建立,可为中国葡萄品种的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完善,近缘品种鉴别以及品种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葡萄 SSR标记 亲缘关系 SSR指纹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蛋白对樱桃酒的澄清效果

食品科学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制备的小麦澄清蛋白处理樱桃酒,通过测定澄清前、后理化性质和稳定性的变化来分析小麦澄清蛋白对樱桃酒的澄清效果。结果表明:用50 mg/L的小麦澄清蛋白处理樱桃酒后,其浊度与澄清前相比降低了71.64%;总酚质量浓度和黄酮质量浓度与澄清前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酒精体积分数、p H值、色价值、花色苷质量浓度、总糖质量分数和总酸质量浓度与澄清前相比变化不大。与明胶、聚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纤维素钠相比,经小麦澄清蛋白处理的樱桃酒先于其他3种澄清剂在139 h时达到最低浊度2.07 NTU并保持不变。用明胶作澄清剂,樱桃酒中总酚减少量最多,减少35.37 mg/L;用聚乙烯吡咯烷酮作澄清剂,色价值降低最高,降低0.30;用羧甲基纤维素钠作澄清剂,花色苷减少量最多,减少0.49 mg/L。小麦澄清蛋白处理樱桃酒的最佳条件为:小麦蛋白用量50 mg/L、搅拌速率800 r/min、搅拌时间120 min。小麦澄清蛋白具有澄清效果好、澄清速率快、安全无毒、成本低等优点,对樱桃酒的工业生产和延长货架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小麦蛋白 澄清剂 樱桃酒 致浊成因 澄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分蘖相关QTL定位及紧密连锁标记开发

华北农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蘖是与农作物产量相关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分蘖对于谷子产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谷子分蘖遗传分子机制还不清楚。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RAD-seq),以2个F2群体(命名为Cross AJ和Cross HC)为研究对象,分别对2个F2群体的543个和131个单株及其亲本进行RAD-seq,利用MSTmap和Win QTLCart 2. 5软件进行遗传图谱构建和QTL分析,结果共鉴定出8个控制分蘖相关的QTL。其中,利用Cross AJ共鉴定了6个QTL,分别为qAJTN1、qAJTN5、qAJTN7-1、qAJTN7-2、qAJTN7-3和qAJTN9,可解释表型变异0. 7%~9. 8%;利用Cross HC群体共鉴定了2个QTL,分别为qHCTN5和qHCTN7,可解释表型变异1. 4%~8. 3%。在这8个QTL中,qAJTN1、qAJTN5、qAJTN7-2、qAJTN9和qHCTN5为该研究新鉴定的位点,其余3个QTL(qAJTN7-1、qAJTN7-3和qHCTN7)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一致。另外,通过将亲本的测序结果与参考基因组进行比对,搜索插入缺失位点InDel(Insertion-deletion),新开发了谷子分蘖相关QTL(qAJTN7-3和qHCTN7)紧密相关的InDel标记。结果为谷子分蘖机制的研究奠定一定基础,所开发的分子标记对于分蘖型谷子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谷子 分蘖 QTL定位 连锁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