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番茄设施栽培专用新品种‘丽红’
《园艺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丽红’番茄是用自交系‘D65-62’作母本,‘L60-168’作父本配制的新品种。植株生长势较强,无限生长,叶色深绿,叶量中等,第7~8节着生第1花序,单式花序为主,节间中等。成熟果实大红色,果实圆形,果脐小,单果质量160~230 g,果实硬度高,耐贮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2%。中熟,产量90 t·hm~(-2)以上。抗番茄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叶霉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强。适合在北京、山西、辽宁、山东、河南、江苏、广西、重庆和四川等适宜地区春季温室大棚种植。


绿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绿豆亲本性状的遗传特点并提高杂交后代的选择效率,选择某些性状代表产量性状,从而提高单株选择的有效性,为今后的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普通绿豆晋绿豆1号做母本和裂叶绿豆FLD08-4做父本构建F2,对F2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系数、广义遗传力、相关分析、偏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F2中质量性状叶形为多基因控制,数量性状的变异非常丰富,具有广泛的分离和超亲现象,其中单株产量和单株荚数的变异系数达到50%以上,荚长的变异系数最低,并且各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高,其中单株荚数表现最高为99. 51,百粒质量表现最低为62. 61;相关性分析发现,单株产量与单株荚数和荚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株高和百粒质量无显著相关关系;进行偏相关分析得到单株产量与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和百粒质量的正偏相关均为极显著,而这3个变量对于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中单株荚数>百粒质量>单荚粒数。因此,在高产育种过程中对F2进行单株选择时首先关注单株荚数,在此基础上应选择百粒质量高、单荚粒数多的单株,可提高绿豆育种的选择效率,以期为高产优质绿豆新品种的选择提供指导。


新嫁接枣树对枣黏虫越冬场所和虫态的影响
《植物保护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枣树嫁接对枣黏虫越冬场所和虫态的影响,调查了枣树主干、主枝、侧枝嫁接部位、主干绑缚防虫带部位枣黏虫的越冬情况。结果表明,在10~15年生枣树(尚未形成老翘皮)的新嫁接区,枣黏虫已向新越冬场所转移,在4个调查部位均有越冬蛹,以主干防虫带处越冬蛹数最高,平均达16头左右,其次为主干和主枝嫁接部位,平均达6~8头,越冬蛹存活率均在60%以上。另发现枣黏虫除以蛹越冬外,在新嫁接处还有越冬幼虫存在,这些幼虫可能会对枣树的新愈伤组织造成危害。本研究表明枣树栽培模式的改变对枣黏虫的越冬场所和越冬虫态均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谷子长刚毛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谷子(Setaria italic)是中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谷子种植面积逐年下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鸟害。谷子长刚毛有减轻和防止鸟害的作用,因此谷子长刚毛基因的研究,对提高谷子产量,扩大谷子的生产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长刚毛的谷子品种‘毛毛谷’、短刚毛的‘晋谷21’及其杂交一代为研究材料,对长刚毛基因进行克隆和表达分析。RT-PCR结果显示,控制谷子长刚毛的基因bHLH转录因子(Seita.1G316900),在毛毛谷和杂交一代幼穗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在‘晋谷21’中的表达量。该研究为全面解析调控谷子刚毛发育的机制提供基础,为提高谷子产量和防治鸟害发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云南省普通小麦育成品种(系)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了解云南省建国以来普通小麦育成品种(系)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情况,利用SDS-PAGE电泳技术对152份云南省1950s以来普通小麦育成品种(系)HMW-GS组成和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省普通小麦在Glu-A1位点具有N(56.58%)和1(43.42%)2种亚基类型,在Glu-B1位点具有7+8(42.11%)、7+9(34.87%)、6+8(0.66%)、14+15(7.24%)、17+18(13.16%)和13+16(1.97%)6种亚基类型,在Glu-D1位点具有2+10(5.26%)、2+12(54.61%)、5+10(24.34%)和5+12(15.79%)4种亚基类型;(2)云南省普通小麦HMW-GS组合类型比较丰富,共出现27种亚基组合类型,其中"N,7+8,2+12"、"N,7+9,2+12"、"1,7+8,2+12"与"1,7+9,5+10"较多,出现频率分别为20.39%、9.87%、7.89%和7.89%;(3)云南省各个时期育成品种(系)的HMW-GS品质评分基本维持在4.50左右,1990s以后育成的品种(系)中优质亚基5+10出现的频率随普通小麦育成时期的推移而逐渐增加.由此可见,云南省普通小麦的HMW-GS在Glu-A1、Glu-B1、Glu-D1位点上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共有12种HMWGS等位变异,包括13+16、2+10和5+12三种稀有亚基类型和27种亚基组合类型;对加工品质具有正效应的优质亚基17+18和5+10频率较小,缺乏优质亚基2*.因此,在云南省普通小麦的品质改良中应加强优质亚基2*、17+18和5+10引入及合理应用.
关键词: 小麦 云南 品质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堆肥提取液诱导草莓对黄萎病抗性及抑菌机理研究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菌糠堆肥提取液的生物防治效果,进一步探讨其抑菌防病机理,以便于有针对性地利用堆肥提取液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采用体内和体外2种试验方法,以草莓黄萎病菌为靶标病原菌,研究了堆肥提取液原液、高温灭菌液和过滤除菌液对大丽轮枝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通过温室盆栽试验验证其对草莓黄萎病的防病促生效果,并测定根施堆肥提取液对草莓叶片内防御酶系的影响。研究表明,堆肥提取液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92.43%和82.94%,经高温灭菌和过滤除菌后抑制效果显著降低。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预先用堆肥提取液灌根处理对草莓黄萎病的防治效果高达42.23%,且能诱导草莓叶片内防御酶活性显著增强,接病原菌后第6 d该处理下的POD和PPO活性分别比施清水对照提高了45.45%和39.47%,而MDA含量则下降了14.83%。说明微生物对病原菌的直接抑制作用以及诱导系统抗性是菌糠堆肥提取液发挥抑菌防病功效的主要因素。


飞蝗几丁质酶5-1抗体制备及表达特性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制备飞蝗(Locusta migratoria)几丁质酶5-1(LmCht5-1)的多克隆抗体,建立飞蝗体内LmCht5-1蛋白水平检测方法,分析LmCht5-1在4龄飞蝗的表达特性及组织定位。【方法】采用MEGA软件对LmCht5-1和LmCht5-2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利用Expression网站对LmCht5-1氨基酸序列进行抗原表位预测分析,获得LmCht5-1抗原结构区域;以飞蝗c 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LmCht5-1的抗原片段;同时通过酶切连接构建含有鸡血清白蛋白OVA的载体p ET32a-OVA;然后通过酶切连接将LmCht5-1插入到p ET32a-OVA载体构建p ET32a-OVA-LmCht5-1;将p ET32a-OVA-LmCht5-1转入表达菌株BL21(DE3)中,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OVA-LmCht5-1;利用Ni-NTA纯化后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通过ELISA方法检测抗体效价;利用Western blot检测抗体特异性。提取4龄飞蝗不同日龄表皮,采用Western blot分析LmCht5-1蛋白表达模式。对4龄飞蝗注射ds LmCht5-1,检测蛋白水平LmCht5-1表达量,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对LmCht5-1进行定位及功能分析。【结果】通过LmCht5-1和LmCht5-2序列比对和抗原表位预测分析,获得LmCht5-1的471—533AA可作为抗原区域;通过酶切连接分别获得p ET32a-OVA和p ET32a-OVA-LmCht5-1。经诱导表达和纯化后获得重组蛋白OVA-LmCht5-1,分子量为71.34 k D;免疫后制备多克隆抗体OVA-LmCht5-1,ELISA检测效价为1﹕102 400。多克隆抗体OVA-LmCht5-1用于Western blot检测时可特异性识别LmCht5-1,与LmCht5-2蛋白无交叉反应。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4龄若虫各日龄表皮中LmCht5-1蛋白的表达,发现LmCht5-1蛋白随发育日龄其表达量逐渐增加,在蜕皮当天达到峰值,蜕皮后快速降至最低点。对飞蝗若虫N4D2注射ds LmCht5-1,检测到在N4D5时,LmCht5-1的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均被显著抑制,抑制率分别为70.0%和73.6%。选取注射ds LmCht5-1和ds GFP的4龄飞蝗表皮,进行免疫组化实验显示LmCht5-1定位于表皮细胞和旧表皮中,其功能失活引起旧表皮中几丁质不降解。【结论】获得飞蝗LmCht5-1多克隆抗体可特异性识别LmCht5-1,可用于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明确LmCht5-1在飞蝗4龄若虫蜕皮当天表达最高,定位于表皮细胞和旧表皮中。ds LmCht5-1可减少表皮细胞和旧表皮中LmCht5-1的表达,阻碍旧表皮中几丁质的降解。
关键词: 飞蝗 几丁质酶5-1 抗体制备 表达分析 Western blot


晋西沿黄枣区新引入制干品种的试验研究
《西北林学院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改变晋西沿黄枣区制干枣品种单一、品质较差的状况,筛选出适宜该枣区栽培的优良制干枣品种,以引入到该枣区的12个制干枣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各品种的主要物候特性、树体生长结果表现、单株产量、抗裂性、抗缩果病性和果实品质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临黄1号、圆铃枣、相枣、赞皇大枣、陕北长枣、方木枣和木枣抗裂1号等7个品种能较好地适应该枣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丰产性较好,制干品质优良,并且具有较强的抗裂性和抗缩果病性,与该枣区主栽品种中阳木枣和保德油枣相比,具有明显的综合优势,可以作为替代品种进行栽培推广。


恒山仿野生黄芪绝对生长年限鉴别及黄酮和皂苷积累规律研究
《药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目前黄芪商品规格等级无法准确反应生长年限,本研究通过鉴定1~6年恒山仿野生黄芪药材上、下段生长轮数目,获得不同绝对生长年限的黄芪根段,探明其黄酮与皂苷的含量积累规律,为黄芪品质评价奠定基础。采用徒手切片与石蜡切片技术对1~6年生黄芪根中的生长轮现象进行观察研究,分析不同年限黄芪生长轮数目以及同一条根上、下段生长轮数目的差异。利用HPLC-UV-ELSD同时测定方法,对绝对生长2~6年的恒山黄芪样本中12种指标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限黄芪根去掉空心部分处生长轮数目与黄芪实际种植年限一致,且同一黄芪根从顶端无空心部分开始至根尖生长轮数目逐渐递减。HPLC-UV-ELSD测定结果表明,3年生皂苷含量最高,4年生黄酮含量达到最大值。研究结果为恒山黄芪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的划分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依据。


水肥一体化对矮砧密植富士果实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8 CSCD
摘要:研究探讨水肥一体化不同水氮耦合配比时矮砧密植富士苹果果实品质变化,探索最佳水氮耦合配比方案,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矮砧密植富士果树水肥一体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SH6为中间砧嫁接的矮砧密植富士苹果果实为试材,通过测定其外观品质(单果重、果形指数)、内在品质(果皮硬度、果皮脆性、果肉硬度、果肉细度)和风味指标(酸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大田普通管理果实品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水肥一体化不同水氮耦合配比处理下矮砧密植富士果实质地变化存在一定差异.当高水高肥、高水低肥、低水高肥等处理时,果实品质不仅没有明显改善,甚至有所降低.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W2N2、W3N2、W2N1等处理在各个品质影响因子排序位居前三.以60%田间持水率为灌水下限,将氮肥施用量降低50% (W2N2)处理下矮砧密植富士果实单果质量高且果形高桩,果皮硬度适中,果肉致密细脆,果实风味可口,优果率高.所以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矮砧密植富士果园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时,最佳水氮耦合配比:以60%田间持水量为灌水下限,中等施氮肥水平可显著提高果实综合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