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Extraintestinal pathogenic E.coli,ExPEC)是近年来出现的引起人和动物免疫系统受损的主要临床病原体,由不同血清型且不发生交叉反应的菌株引起,部分菌株具有高度耐药性是导致感染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对目前ExPEC的主要感染类型、毒力因子以及抵御感染的潜在手段进行了概述.


甲哌鎓打顶剂在棉花叶片和土壤中消解动态分析
《中国棉花 》 2022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甲哌鎓化学打顶剂在棉花叶片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及消解动态,以期为该药剂在棉花上的合理使用及制定其在棉花上的安全残留限量值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甲哌鎓在棉花叶片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方程;在棉花叶片中的半衰期为13.90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9.80 d;施药后60 d,在棉花叶片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分别为0.73 mg·kg-1和0.41 mg·kg-1.综上,甲哌鎓棉花打顶剂用于化学打顶时,药后60 d在棉花叶片及土壤中的残留量较低,安全性较好.


基于酶联适配体快速检测食品中葡萄球菌肠毒素A
《现代食品科技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该研究基于双适配体夹心原理,建立了一种酶联适配体检测葡萄球菌肠毒素A(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A,SEA)的新方法,并对适配体浓度、链霉亲和素-辣根过氧化物酶浓度、反应体系、封闭条件、反应时间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在适配体浓度40 nmol/L、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封闭浓度为1%、封闭时间4 h、反应体系为SEA适配体筛选缓冲液、链霉亲和素-辣根过氧化物酶稀释体积比1:40000、靶标与适配体反应时间30 min等优化条件下,SEA在5~500 n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R=0.996),方法检出限为0.18 ng/mL,加标回收率为91.22%~101.30%,批内和批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82%~7.50%.将建立的方法应用于食品样品中SEA检测,并与国标法(GB 4789.10-2016)对比验证,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具有高的相关性(R=0.994).以上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高的灵敏度、准确性和特异性性,该研究为食品中SEA检测提供一种简便、经济、高通量的快速检测新技术.


采用多基因联合方法鉴定新疆野生羊肚菌
《分子植物育种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23份来自新疆4个代表性地区的野生羊肚菌为研究对象,利用内转录间隔区(ITS)、翻译延伸因子-1α(EF-1a)、RNA聚合酶Ⅱ大亚基(RPB1)和小亚基(RPB2)联合分析技术进行分类鉴定,以期为新疆羊肚菌的科学分类提供基础资料.研究结果显示4个地区分布7种野生羊肚菌,包括黑色羊肚菌5种,分别是Mel-13、Morchella eohespera、Mel-33、Morchella pulehella 和 Morchella odonnellii(新种);黄色羊肚菌 2种,Mes-6和Morchella dunensis(新记录种).多基因联合分析法能够更明确地确定羊肚菌属种的分类地位,具有明显的优势.


不同施肥处理对枣树叶片生长及N、P含量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新疆阿拉尔市嫁接的四年生灰枣为试材,氮、磷肥均不施用为对照,通过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N(N1、N2、N3)、P(P1、P2、P3)水平组合施肥处理对枣树生育期内叶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叶片净光合速率、多年生与新生枝条上叶片全氮、全磷含量的影响,以期为当地枣树合理高效施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不同施氮、施磷处理下,叶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以及叶片净光合速率随着枣树叶龄增加呈现增加的趋势,N3P3、N3P1及N1P3施肥处理下的叶片叶绿素含量高于其它处理.从整体来看,N1P3及N2P2施肥处理下叶面积指数随着枣树生育进程的发展,整体增长较好;随着枣树不断生长,与枣树初花期相比,末花期叶片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初花期净光合速率,N1P3施肥处理下的净光合速率最高;全氮含量为多年生>新生,全磷含量为新生>多年生.
关键词: 枣树;全氮;全磷;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


绵羊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绵羊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是羊毛发育相关基因功能研究及分子育种研究的重要基础技术和手段,但是现有贴壁法和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所需时间长、效率低,双酶消化法与差速贴壁筛选法对绵羊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效果尚不清楚.该实验目的在于通过优化绵羊皮肤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过程,提高培养效率和细胞纯度.采集新生羔羊的耳皮肤组织,采用胰蛋白酶和I型胶原酶联合消化法进行绵羊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分离培养,培养2~3天后进行传代分离,直至获得高纯度的成纤维细胞,该过程用时约7天.免疫荧光鉴定结果表明,获得的绵羊皮肤成纤维细胞纯度达100%.该实验采用优化的双酶消化法与差速贴壁筛选分离成纤维细胞,提高了绵羊皮肤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效率,大大缩短了培养周期,提高了细胞纯度.


野生四川灵芝的生物学特性和抗氧化活性
《菌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灵芝是我国一类传统药用真菌的统称,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为了充分保护和利用该类野生药用真菌资源,本研究对采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的一株野生灵芝进行了菌株分离纯化培养,通过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的分子生物学分析鉴定为四川灵芝Ganoderma sichuanense.以此为实验菌株,对该种的生物学特性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探索了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pH、温度在固体培养条件下对野生四川灵芝菌丝生长速度的影响.对上述5因子进行单因子试验,从中筛选出4因子再进行正交试验.在试验范围内野生四川灵芝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氮源为牛肉膏,无机盐为KH2PO4,最适pH 7.0,温度30℃.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得到最佳因子组合为麦芽糖30.0 g/L、牛肉膏5.0 g/L、KH2PO41.0 g/L、pH6.0.针对液体培养过程中的多糖、三萜、多酚、抗坏血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变化进行了测定,发现该野生四川灵芝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新疆粮食主产区耕地土壤微量元素及肥力特征分析-以奇台农场为例
《新疆农机化 》 2022
摘要:微量元素和土壤肥力作为土壤的重要组成成分,是表征土壤质量的重要因子.2007年和2021年对奇台农场两次耕地土壤微量元素特征及土壤肥力研究,可以为北疆粮食主产区的科学施肥和土壤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奇台农场2007~2021年土壤微量元素发生了一些变化,土壤中有效锌降低、有效锰增加、有效铜增加、有效铁增加、有效硼降低、有效钼降低.奇台农场2021年耕地平均容重适中,盐分较低,有机质、全氮和有效锌处于中水平,有效磷、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铁和有效锰处于高水平,速效钾和有效硼处于极高水平.掌握土壤微量元素性状及土壤肥力特征,做到因缺补缺,平衡施肥.
关键词: 耕地;微量元素;土壤肥力;奇台农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