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腹水病的病原多样性及其耐药性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引起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腹水病的病原多样性及其耐药性情况,针对2002–2010年由不同地区病样分离的27株细菌性病原进行了16S r DNA鉴定,并采用K-B法测定了27株细菌对2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了病原菌的耐药谱及耐药率变化。结果显示,大菱鲆腹水病病原菌主要有大菱鲆弧菌(Vibrio scophthalmi)、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espejiana)。山东青岛地区以大菱鲆弧菌为主,威海地区以迟钝爱德华氏菌为主,烟台地区菌株种类分布平均。5类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复方新诺明耐药率高于50%。只有1株迟钝爱德华氏菌对氟苯尼考产生了耐药,其余菌株对其均没有耐药性,且在长期使用中不易产生耐药性,证实氟苯尼考为当前防治腹水病的一种良好抗菌药物。27株病原菌的耐药谱数量为27个,每个菌株具备自己独特的耐药谱,74.1%的菌株对10种以上的抗菌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均有多重耐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渔业统计数据的南海区渔业资源可捕量评估
《海洋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科学确定海洋渔业可捕量是开展捕捞限额管理的前提和关键。南海区渔业资源种类繁多,无明显大宗经济鱼种,且产量统计不够完善,使得可捕量的量化评估较为困难。根据渔业产量统计数据,利用一种简化的产量模型对南海区渔业资源总可捕量以及11个重要经济类群的可捕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南海区渔业资源最大可持续产量为308.6万t,总可捕量为246.9万~277.8万t。从11个重要经济类群的评估结果来看,这些类群在20世纪90年代后均遭受过不同程度的过度捕捞。目前状态较好,未处于过度捕捞状态的有蓝圆鲹和竹荚鱼、沙丁鱼类、马面鲀类、鲷类、鳓类和鲐类等6个恢复力较高的类群;而其他5个恢复力较低的类群,尤其是海鳗类和石斑鱼类,目前处于过度捕捞状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带无须鲃透明品系的海分枝杆菌感染模型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海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rinum对四带无须鲃Puntius tetrazona透明品系的感染特性,构建感染模型。【方法】分别采用腹腔注射、肌肉注射及与感染鱼共居的感染方式,研究海分枝杆菌对四带无须鲃透明品系的感染特性;组织切片和压片观察细菌在四带无须鲃体内不同组织的分布及其引起的特征病理变化。【结果】2种注射方式均在感染部位周围观察到病变,并导致鱼体死亡;共居感染鱼病程发展较为缓慢,并出现消瘦、体色苍白等症状。感染鱼均可分离到病原菌,主要器官观察到典型肉芽肿结构,且抗酸染色能将其中细菌特异染色;各器官有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形成,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结论】四带无须鲃透明品系对海分枝杆菌敏感,症状便于观测,病理变化典型,可作为感染模型系统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除草剂氟乐灵及其降解过程对斑马鱼氧化应激状况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氟乐灵是一种在水产养殖中应用广泛的除草剂。该农药的使用不仅对鱼类具有毒性作用,也可以在水产品的体内残留蓄积,已经日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在氟乐灵使用过程中,农药原体可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得到一定程度的降解。因此,了解水产养殖水体环境中氟乐灵降解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毒性风险,对保护水产养殖生物和人类健康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研究了氟乐灵在降解过程中(化学降解、生物降解及化学-微生物协同降解)对鱼体内反映氧化应激状况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简称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简称MDA)两种指标的影响,对氟乐灵降解过程可能产生的毒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化学、微生物以及化学-微生物协同作用等3种方式对养殖水体中一定浓度的氟乐灵(0.05 mg·L~(-1))进行降解,降解过程未引起受试鱼类的死亡,鱼类未表现出行为异常或形态改变。在对照组中,鱼类SOD活性和MDA含量范围分别维持在41.87~42.54 U·mg~(-1)和1.85~1.89 nmol·mg~(-1),而在降解组中鱼类SOD活性和MDA含量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即没有对鱼类造成显著的氧化损伤。结果表明,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应注意氟乐灵的使用剂量,以低于0.05mg·L~(-1)为佳,也应通过后续的氧化剂和微生物降解及时去除残留在水体中的过量的氟乐灵,以有效避免养殖生物产生氧化损伤。该研究可为氟乐灵降解过程中的风险隐患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罗非鱼源蜡样芽孢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研究
《淡水渔业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福建漳州某养殖场患出血病死亡的罗非鱼肝脏、肾脏及脾脏分离到一株致病性菌株FJLF。对该菌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理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序列分子鉴定。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到的FJLF株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人工感染该菌后发病鱼出现与自然发病类似症状,且从病灶中分离到与原感染菌一致菌株。腹腔注射后该菌株对罗非鱼的半致死剂量LD_(50)=2.30×10~6CFU/g。FJLF株对诺氟沙星、头孢噻肟、新霉素及卡那霉素等8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环丙沙星、痢特灵、红霉素及链霉素中度敏感;对苯唑西林、青霉素、头孢拉定及阿莫西林等10种抗生素耐药。
关键词: 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 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分离 鉴定 药敏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草-鱼高效生态综合种养模式
《当代水产 》 2017 CSCD
摘要:"猪-草-鱼"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是以猪、草、鱼三项生产系统结合的池塘高效综合养殖技术,发展生态系统水平的水产养殖渔业。即塘基构建猪舍,饲养优质肉猪,猪粪尿经无害化处理后作为有机肥料,种植名优牧草(皇竹草),以草(皇竹草)饲养"四大家鱼"(草鱼为主),生产高价格的有机优质草鱼,同时收割的牧草还可配合饲料饲养高价格的优质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免疫诱导型鲤启动子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水产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发掘适用于基因工程抗病育种的鱼类启动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对鲤Rab GTP酶(Ras-associated binding-GTPases 1a3,Rab1a3)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证实该基因在鳃、头肾等与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密切相关的组织内转录水平较高,且免疫激活后转录显著增强,符合基因工程抗病育种所需的外源免疫基因转录模式。从鲤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中,使用Rab1a3基因特异引物筛选获得包含该基因区域的文库克隆,测序获得该基因完整序列,以及上下游调控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预测到长度为1014 bp的鲤Rab1a3基因启动子序列,该启动子不具有典型的TATA盒或CpG岛特征,存在多个免疫相关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在草鱼肾组织细胞系内验证该启动子活性,结果显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和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因都能够在该启动子驱动下表达,证实该片段具有启动子活性,且启动子活性在受到免疫诱导后增强,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启动子活性在免疫刺激后增强至免疫刺激前的8.67倍。研究表明,鲤Rab1a3基因启动子有望被开发成为免疫诱导型的基因工程元件,驱动外源免疫基因在鱼体内适时表达,抵御外界病原感染,同时避免非必要条件下的过度表达形成生长负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深远海线性内波条件下声场时间相关性的空间分布
《声学学报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深海声场特定的干涉结构导致其时间相关性的空间起伏,研究这种空间特性可以为水声信号的探测与处理提供重要参考。利用抛物方程声场仿真模型,联合Monte-Carlo数值方法计算分析了深远海线性内波条件下声场时间相关性的空间分布特性。与现有的研究相比,给出了时间相关性的距离和深度起伏特征。结果表明,当接收达到一定距离,声场时间相关性的空间分布具有与声场干涉条纹类似的结构,声场干涉越强,时间相关性越好。此外,声源频率和声速标准差的变化会引起时间相关性空间分布规律的改变,且会聚区传播模式下的改变强于深海声道传播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露胁迫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呼吸代谢相关酶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离水干露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呼吸代谢能力的影响,以常温干露(22–24℃)、低温干露(4℃)2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进行脊尾白虾干露胁迫实验,于胁迫后60、90、120、180 min取组织,测定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氧化酶(CCO)、延胡索酸还原酶(FRD)、乳酸脱氢酶(LDH)4种呼吸代谢酶活力和乳酸含量。结果显示,常温干露组肝胰腺、鳃、肌肉SDH和CCO活力随干露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RD、LDH活力和肌肉乳酸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温干露组在胁迫60 min时,各组织呼吸代谢酶活力和肌肉乳酸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之后的变化趋势和常温干露组相同。常温干露组和低温干露组中肝胰腺和鳃SDH/FRD比值的变化幅度大于肌肉。研究表明,脊尾白虾通过提高无氧代谢来应对干露胁迫;低温干露下的脊尾白虾在胁迫早期可以维持有氧呼吸,肝胰腺和鳃比肌肉对干露胁迫更加敏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斑节对虾幼虾不同家系的耐低盐能力比较
《水产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选育斑节对虾耐低盐新品系,以11个不同品系亲本的斑节对虾家系作为材料,使用0、0.5以及1三个盐度对其进行急性胁迫实验。结果显示,盐度1对斑节对虾的存活率影响不大,各家系都能良好适应,所以不适合作为评估家系耐低盐能力的胁迫浓度。盐度0.5与盐度0对斑节对虾的胁迫作用较强,各家系最终全部死亡,半致死时间的存活率在各家系间存在显著差异,而且盐度0与盐度0.5胁迫的结果具有一定一致性,所以盐度0与盐度0.5都可以作为评估斑节对虾家系耐低盐能力的胁迫浓度。研究表明,J(♀61619×♂61548非×泰)、I(♀61173×♂61615泰×非)、H(♀61116×♂61625泰×非)和K(♀61689×♂61504非×泰)4个家系的耐低盐能力较强,可以作为候选家系应用于耐低盐家系的选育工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