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UHMWPE/SiO_2渔用纳米复合单丝的力学性能与动态力学行为研究

材料导报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熔融纺丝法制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二氧化硅(SiO_2)渔用纳米复合单丝,并研究了牵伸倍数和纳米粒子含量对UHMWPE单丝结构、热性能、力学性能及动态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SiO_2在UHMWPE单丝基体中的分散为纳米级分散,且分布均匀。当纳米SiO_2含量增加时,熔点和结晶度基本不变,而UHMWPE/SiO_2纳米复合单丝的取向度增大,断裂强度和结节强度增大。动态力学分析表明,当纳米SiO_2含量增加时,纳米粒子与聚乙烯链段相互作用力增强,晶区附近受限的非晶区链段增多,α转变峰逐渐增强增宽。通过纳米改性技术,能够显著改变聚乙烯单丝的粘弹性能,并使聚乙烯单丝的力学性能提高,为实现渔用聚乙烯纤维材料的改性与高性能化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纳米复合 渔用单丝 结构 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产品中的盐酸氯苯胍及其代谢产物

分析试验室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水产品肌肉组织中盐酸氯苯胍及其代谢物4-氯苯甲酰胺基乙酸、4-氯苯甲酸和4-氯苯甲醛同时测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双波长分析法。样品经乙酸乙酯(含1%甲酸)提取,无水硫酸钠除水,正己烷除脂后在ACQUIT UPLC BEH C_(18)色谱柱上分离,250 nm和313 nm双波长测定。盐酸氯苯胍及其3种代谢产物在0.05~5.0 mg/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0.9982。在空白黄颡鱼、中华鳖、罗非鱼和团头鲂组织中进行0.10,0.50,1.0 mg/kg 3个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4种待测物平均回收率为61.7%~104.6%,相对标准偏差为0.97%~9.8%。盐酸氯苯胍、4-氯苯甲酰氨基乙酸和4-氯苯甲酸的检出限(LOD)均为0.025 mg/kg,定量限(LOQ)均为0.05 mg/kg,4-氯苯甲醛的检出限(LOD)为0.05 mg/kg,定量下限(LOQ)为0.10 mg/kg。应用该方法研究了盐酸氯苯胍在团头鲂体内组织分布和消除规律。

关键词: 水产品 盐酸氯苯胍 代谢物 双波长 超高效液相色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水泥类型混凝土人工鱼礁的生物附着效果

渔业科学进展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水泥类型混凝土人工鱼礁对生物附着效果的影响,本研究在青岛薛家岛海域进行礁体挂板实验,水泥类型包括复合硅酸盐水泥(P.C)、矿渣硅酸盐水泥(P.S)、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P.P)、粉煤灰硅酸盐水泥(P.F)和铝酸盐水泥(CA),2015年9月完成海上挂板。结果显示,2015年11月第1次取样,不同材质人工鱼礁上的附着生物量从大到小依次为P.P、P.S、CA、P.F和P.C,生物量分别为888.29、755.43、752.07、620.11和402.01 g/m~2;生物种类分别为P.S上7种,P.F、P.P和CA上各5种,P.C上3种。2016年3月,CA、P.P、P.F、P.C和P.S上的生物量分别为1956.94、1601.44、1453.06、1254.63和1072.43 g/m~2;生物种类由多到少为P.F、CA、P.S、P.P、P.C,种类分别为17、15、12、11、8。2015年11月,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CA>P.P>P.F>P.C>P.S;2016年3月为P.S>P.F>P.P>CA>P.C。2015年11月,附着生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CA>P.P>P.F>P.C>P.S;2016年3月依次为P.S>P.F>P.P>CA>P.C。研究表明,5种混凝土鱼礁中,铝酸盐水泥(CA)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P.F)人工鱼礁生物附着效果好,复合硅酸盐水泥(P.C)生物附着效果较差。

关键词: 水泥类型 混凝土人工鱼礁 附着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崇明东滩南部大弹涂鱼食源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海洋渔业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崇明东滩南部湿地4、5月份采集到的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的食源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大弹涂鱼δ13C和δ15N值分别为-19.28‰~-14.59‰,7.96‰~10.13‰。利用同位素混合模型(Iso Source)计算包括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糙叶苔草(Carex scabrifolia)、底栖微藻、颗粒有机物和沉积质在内的7种初级生产者对大弹涂鱼碳源食源贡献的可能范围及分布频率,结果表明白茅、芦苇、互花米草、糙叶苔草、底栖微藻、颗粒有机物和沉积质对大弹涂鱼食源的可能贡献范围分别为0%~69%、0%~30%、0%~72%、0%~30%、0%~76%、0%~44%和0%~47%。利用后整合方法计算得到C_3植物(芦苇和糙叶苔草)、藻类及有机质(底栖微藻、颗粒有机物和沉积质)和C4植物(白茅和互花米草)三大类生产者对大弹涂鱼食源的贡献情况,结果表明C_3植物、藻类及有机质和C_4植物对大弹涂鱼春季食物贡献范围分别为0%~30%、0%~76%和24%~72%,中值分别为15%、38%和48%,表明C_4植物是大弹涂鱼不可缺少的食源。同时,根据大弹涂鱼的δ15N值,得出大弹涂鱼属于2.07~2.65级营养级,为次级消费者。

关键词: 大弹涂鱼 崇明东滩 食源 δ13C δ15N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磷浓度与氮磷比对蛋白核小球藻氮磷吸收效应的影响

生态科学 2017 CSCD

摘要:为明确在不同磷浓度及氮磷比(N/P)的协同影响下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的生长和氮磷吸收特性,文章将微藻培养液中的磷酸盐浓度设为0.50 mg·L–1、0.25 mg·L–1、0.05 mg·L–1,并将N/P分别设为32、16、8,每2 d取样测定藻细胞数量和氮磷指标,实验设9个组,每组3平行,周期12 d.结果显示,在低氮磷浓度组藻细胞数量明显低于高氮磷组(P<0.05),氮磷浓度对藻细胞生长的影响远大于N/P(P<0.05);在高氮磷浓度组,当N/P低于8时,藻细胞生长受到限制,当其高于16时,N/P不再成为限制性因子;不同N/P下初始氮磷浓度的影响大于N/P.由藻细胞与氮磷指标的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藻细胞数量与氮磷浓度,以及不同取样时间的氮磷浓度等多个因子存在显著线性关系,其中初始氮磷浓度影响较大.上述结果表明,蛋白核小球藻数量与氮磷的消耗呈正相关,以期仅通过调整N/P的方式影响其对水环境中氮磷的吸收,恐难达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 氮磷比 蛋白核小球藻 吸收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氟苯尼考对三疣梭子蟹不同组织中ABC转运蛋白基因(ABCG)表达量的影响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氟苯尼考(FLR)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不同组织中ABC转运蛋白基因(ABCG)表达量的影响,采用RACE法进行了三疣梭子蟹ABCG基因克隆并对其生物学进行了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了不同浓度(20、40、80 mg/kg)氟苯尼考对三疣梭子蟹肝胰腺、鳃和肌肉中ABCG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ABCG基因全长c DNA序列为2473 bp,共编码578个氨基酸;三疣梭子蟹ABCG不含信号肽,具ABC转运家族蛋白的典型结构域,包括1个高度保守的核苷酸结构域(NBD)和1个疏水性跨膜区(TMD),为半转运子;同源性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三疣梭子蟹ABCG与中国对虾、凡纳滨对虾的ABCG聚为一支,具有较高的亲缘关系;不同浓度的氟苯尼考对三疣梭子蟹肝胰腺、鳃、肌肉中ABCG表达均具有诱导作用,且呈时间剂量效应,由此推测,三疣梭子蟹ABCG蛋白参与氟苯尼考的代谢转运过程。本研究结果可为揭示甲壳动物ABCG转运蛋白对抗生素的转运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ABC转运蛋白 基因克隆 氟苯尼考 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海水养殖外排水脱氮效率的研究

水处理技术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复合垂直流芦苇人工湿地系统的脱氮效率,并将其运用于高效处理海水养殖外排水,构建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海水养殖外排水脱氮效率的研究实验。养殖外排水选择海水养殖大菱鲆外排水;水生植物选择芦苇,种植密度为64株/m2;湿地系统基质填料选择珊瑚石、蛭石和细砂。在系统未循环的情况下稳定运行一段时间,探究不同基质层与系统氮效率的关系。在系统循环条件下,探究添加硝化细菌和调节间歇进水方式对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硝化细菌可以提高系统对DIN的去除率,且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系统对NH_4~+-N去除率,添加硝化细菌可以作为提高系统对DIN的去除率和短时间内提高系统对NH_4~+-N去除效率的一种调控手段;选择不同的间歇进水方式表明,间歇进水可以提高系统对NO_3~--N和DIN的去除率,且连续进水、间歇6 h、间歇12 h进水时,系统对NH_4~+-N的去除率较其它调节方式高,综合考虑系统运行的合理性和高效脱氮性,间歇进水12 h较为合理,调节间歇进水时间可以作为调控系统脱氮效率的一种手段。

关键词: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 芦苇 海水养殖外排水 脱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用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新品系遗传多样性研究

渔业科学进展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取3个食用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新品系("海天1号"、"海天2号"、"海天3号")和"黄官1号"海带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信息,为海带种质保存及新品系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从2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8对扩增效果好的引物,对4个海带品系的120个样本进行了种群遗传分析。结果显示,8对引物共检测到28个具有多态性的等位基因,9个特异性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等位基因数为4.6250个。4个海带品系的Nei?s基因多样性(H)和香农指数(I)平均值分别为0.3809和0.6702,遗传多样性水平偏低,且亲缘关系较近。其中,"海天1号"海带的H、I值最高,多态性位点最多,遗传多样性优于其他3个海带品系。"海天2号"、"海天3号"和"黄官1号"海带遗传多样性水平依次降低。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海天1号"与"海天3号"海带亲缘关系最近,而与"黄官1号"海带亲缘关系最远。AMOVA分析显示,4个海带品系92.06%的变异来源于品系内部,7.94%的变异来源于品系间。"黄官1号"海带的遗传多样性在4个海带品系中最低,以其作为亲本培育新品种时,应注意提高子代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最高的是"海天1号",可充分利用其优点培育优良的新品系。

关键词: 海带 遗传多样性 SSR 聚类分析 AMOV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海金枪鱼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策略

海洋湖沼通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南海金枪鱼资源量较丰富,有记录的金枪鱼种类有10多种,是未来中国开发南海渔业资源的重要对象。文章扼要介绍了南海金枪鱼的渔场渔汛和资源量等资源状况,总结分析了南海金枪鱼渔业的发展历史和资源利用状况,分别探究中国台湾和越南在南海开发金枪鱼的成功经验,并提出了中国发展南海金枪鱼渔业的对策建议。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国对开发南海金枪鱼资源的重视程度,推动金枪鱼产业的迅速发展。

关键词: 南海金枪鱼渔业 资源状况 开发程度 渔业数据库 渔业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类循环水养殖系统DO变动及污染物去除

环境工程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优化工厂化循环水石斑鱼养殖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DO在线监测系统,跟踪监测了石斑鱼两次喂料期间(48 h内)养殖池DO的波动情况,考察了DO随养殖池内NH_4~+-N、NO_2~--N、溶解性COD的变化规律,并研究了该养殖条件下生物滤池对污染物的去除性能。结果表明:在该养殖条件下,NH_4~+-N、NO_2~--N和COD分别在28、36和44 h恢复至喂料前的水平,48 h内养殖池NH_4~+-N、NO_2~--N和COD维持在0.32、1.27和2.40 mg·L~(-1)以下;养殖池DO波动明显,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喂料2 h后DO低于安全浓度6 mg·L~(-1),养殖石斑鱼容易缺氧死亡;在该养殖系统中,弹性填料滤池对COD的去除能力较强,单个循环时间内最大去除率为61.84%;珊瑚砂滤池对NH_4~+-N、NO_2~--N去除能力较强,单个循环时间内最大去除率分别为38.17%、56.43%。可知,系统水处理效果良好,基本满足循环水养殖石斑鱼的相关水质要求;运用DO在线监控系统,跟踪监测DO变化情况,结合DO随污染物浓度变化的相关规律,可及时察觉养殖池水质变化,以便采取有效调控措施。

关键词: 循环水养殖 DO 在线监控 水处理 生物滤池 去除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