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孔雀石绿磁性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分离应用研究

分析试验室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Fe3O4作为磁性载体包覆二氧化硅,并通过表面修饰引入碳碳双键,然后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孔雀石绿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和4-乙烯基吡啶作为双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脂为交联剂,通过偶氮二异丁腈引发制备孔雀石绿的磁性印迹聚合物(MMIPs)并对单体和模板分子比例进行优化;分别采用红外光谱(FTIR)、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仪器分析手段,对MMIPs的物理性质及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平衡吸附、动力学吸附和选择性吸附实验考察了材料对孔雀石绿的特异性识别能力;运用Scatchard分析,模拟得出磁性印迹聚合物具有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其解离常数分别为1.469 mg/L和8.518 mg/L,对孔雀石绿的最大表观吸附量分别为2.97 mg/g和6.02 mg/g;将该材料应用在鱼肉样品中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隐色孔雀石绿的分离富集,经过对提取液的磁性固相萃取,在低浓度下(2,5,10μg/kg),孔雀石绿和隐色孔雀石绿的样品加标回收率都在合理范围内。

关键词: 孔雀石绿 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 磁性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尼罗罗非鱼补体C9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抗无乳链球菌感染的关联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与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链球菌病抗性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phisms,SNPs)标记,本研究克隆了尼罗罗非鱼补体C9基因(On C9)的基因组DNA序列,通过直接测序法从20个家系的39条尼罗罗非鱼On C9的测序序列中分析得到22个SNPs位点,其中S1(C483T)、S3(G954A)、S4(T1180C)、S5(G1539A)、S6(G1627T)、S7(A2590T)、S10(T2876G)、S11(C2915G)、S12(T2939G)、S13(A2942C)、S14(A3544C)、S15(T3604C)、S16(T3670C)、S17(T3841C)、S18(T4339C)、S19(G4494C)、S20(A4678G)、S21(T5790A)、S22(T5816G)等19个SNPs位点在内含子中,S2(C644T)、S8(C2660T)和S9(A2751T)等3个SNPs位点位于外显子中,其中S2、S9属于非同义突变,S8为同义突变。此外,本研究获得的On C9 SNPs位点中有一半为碱基转换产生,另一半为碱基颠换产生。通过snapshot分型法对易感群体(susceptible group,SG)(84尾)和抗病群体(resistance group,RG)(81尾)进行了分型,并利用Popgen32软件统计分析了尼罗罗非鱼On C9各个SNPs位点在两个群体的多态性和遗传参数,结果显示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值为0.09~0.37,表明所有SNPs位点均为中度或低度多态。采用SPSS 20软件分析了22个SNPs位点在两个群体中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并采用卡方检验其显著性,分析其与抗病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发现S8和S21两个位点与抗病性状显著相关。通过Haploview 4.2软件分析了On C9中的22个SNPs位点所形成的单倍块和连锁不平衡状态。结果表明,22个位点可构成4个单倍块和11个单倍型。其中GTTAG和ATGA两个单倍型与尼罗罗非鱼链球菌病易感性显著相关(P<0.05)。本研究显示,筛选到的尼罗罗非鱼On C9的两个SNPs位点和两个单倍型具有用于尼罗罗非鱼抗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病性状的分子辅助育种的潜力。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补体C9 SNPs 无乳链球菌 关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极磷虾渔业科学观察覆盖率管理策略和中国履约

极地研究 2017 CSCD

摘要:回顾了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管理体系中科学观察覆盖的主要要素,以及在过去的6年中中国南极磷虾渔业执行科学观察计划的主要成果,旨在帮助中国磷虾渔船更好地理解和执行相关的政策、规定。国际科学观察制度是CCAMLR管理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监管组成部分。它是由观察员指派、职责和方法标准、执行效果评估等组成的相对独立管理机制。科学观察员覆盖率是其实施策略的核心评价指标,它在渔船、网次以及具体观察任务3个层次都有不同的管理规定。南极磷虾渔业必须接受CCAMLR严格监管并实施科学观察。2009—2015年6个渔季,中国渔船在贯穿所有渔业活动中,按照CCAMLR要求执行最大可能全面、系统的观察覆盖。已有的23船次中,19船次执行科学观察,聘用科学观察员近30人。各渔季的观察天数覆盖率介于81%—100%(平均覆盖率为94%);渔船覆盖率介于66%—100%,6个渔季平均覆盖率为82%,超过CCAMLR的50%的要求。为应对南极磷虾渔业科学观察管理可能的调整,建议我国建立开放的科学观察培训机制,积极储备极地渔业国家科学观察员人力资源,开拓灵活简便的多重委派途径。

关键词: 南极磷虾渔业 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 科学观察制度 科学观察员覆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文蛤的底质选择性及潜沙能力研究

海洋渔业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底质是底栖贝类完成生活史的主要生境,文蛤(Meretrix meretrix)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海洋双壳贝类,为了进一步了解文蛤的生态行为学,揭示文蛤对不同类型底质的选择及其潜沙能力,在室内实验条件下,研究了大[(4.90±0.18)cm]、中[(2.72±0.12)cm]、小[(1.13±0.13)cm]3种规格的文蛤对4种底质类型(纯沙质底、3/4沙+1/4泥、1/2沙+1/2泥、1/4沙+3/4泥)的选择性并量化了其潜沙能力。结果表明:实验过程中未出现文蛤死亡,说明3种规格的文蛤在各个底质组合方式实验组中对底质均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沙质含量高的底质是各个规格文蛤的优先选择,且其选择能力随着个体规格的增加而增强;文蛤的潜沙率、下潜深度随着文蛤规格的减小而减小,且随着沙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潜沙时间则随着文蛤规格的减小而增加,且随着沙质含量的增加而减小。综合分析认为,文蛤虽然能在不同沙质含量的底质中生存,但沙质含量高的底质是适宜文蛤生存的生境,可为更科学的文蛤增养殖提供数据支撑。

关键词: 文蛤 底质选择 潜沙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海南部不同体长鳀对食物粒级的选择

中国水产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2000年6月和2014年11月黄海南部采集的浮游动物和不同生长阶段鳀(Engraulis japonicus)的胃含物(饵料)组成分析资料,研究鳀的饵料粒级分布与摄食粒级选择性及其与环境生物组成的关系,旨在推进粒级在传统摄食生态分析中的应用。结果显示:黄海南部鳀的饵料种类组成与环境中生物种类组成有关;各体长组中,鳀的饵料粒级多样性与种类多样性分布趋势相似;体长为110 mm左右的鳀的饵料种类多样性和粒级多样性水平最高;鳀的饵料粒级均值随鱼体体长增加而增加;体长约为30 mm和≥70 mm的鳀有明显的饵料粒级转换。根据上述结果,认为在鳀胃含物分析过程中,整合环境中饵料生物的相对组成和粒级大小,可有效评价鱼类对饵料的粒级选择性。

关键词: 体长 食物粒级 食物选择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鲤疱疹病毒Ⅱ型ORF4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免疫学检测方法

淡水渔业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鲤疱疹病毒II型(Cyprinid herpesvirus Ⅱ,Cy HV-2)ORF 4基因序列(Gen Bank:JQ815364.1)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得到ORF 4基因编码框全长序列1 041 bp,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中,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ORF 4。将p ET-32a-ORF 4重组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得到融合表达的重组蛋白,融合表达的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其分子质量约为57 ku,与预期大小一致。将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日本大耳兔,制备了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抗体效价大于1∶50 000,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该抗体可以特异性识别重组蛋白。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该多克隆抗体可与由Cy HV-2感染引起细胞病变的异育银鲫脑组织细胞(GICB)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关键词: 鲤疱疹病毒Ⅱ型 ORF 4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免疫荧光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滑舌鳎溃疡病原杀鲑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海洋渔业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是广受我国消费者认可的名优鱼类,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然而,随着工厂化养殖模式的不断发展,疾病成为制约半滑舌鳎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其中,体表溃疡病为其常见病症。从严重溃疡病半滑舌鳎体内分离到1株优势菌株HX0416,该菌可在TCBS培养基上生长,并可在绵羊血平板上形成清晰的β-溶血环;经过16S rRNA和rpo D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并结合生化特性鉴定为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健康半滑舌鳎幼鱼感染试验表明,该菌对半滑舌鳎具有较强致病性,感染72 h(1.04×106cfu·m L-1)对攻毒鱼的致死率达91.7%。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诺氟沙星等喹诺酮类和头孢曲松、头孢吡肟等头孢菌素类药物比较敏感,而对硫酸新霉素、土霉素等氨基糖苷类和四环素类药物多重耐药,尤其是对磺胺甲噁唑、氨苄西林等磺胺类和β-内酰胺类药物严重耐药。

关键词: 半滑舌鳎 杀鲑气单胞菌 溃疡病 生化特征 药敏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海中南部鸢乌贼中型群群体结构

应用生态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12和2013年在南海中南部采集到的3177尾鸢乌贼中型群样品,对其胴长(ML)、右第一腕长(AL1)、右第二腕长(AL2)、右第三腕长(AL3)、右第四腕长(AL4)、右触腕长(TL)、鳍长(FL)和鳍宽(FW)等形态参数进行测定,并运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其个体的形态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海域的鸢乌贼中型群可分为Ⅰ和Ⅱ2个群体,分别占总数的69%和31%.2个群体的雌性比例均随胴长的增大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直至达到100%;群体Ⅰ雌性和雄性的初次性成熟胴长分别为164和112 mm,群体Ⅱ雌性和雄性初次性成熟胴长分别为157和108 mm.群体Ⅰ在西沙海域和南沙海域均有独立分布区域,而群体Ⅱ密集区主要分布于南沙海域.非参数检验表明:2个群体雌性和雄性个体的全部形态参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雌性鸢乌贼中,群体Ⅰ和群体Ⅱ的ML、AL1、AL2、AL4、TL和FW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雄性鸢乌贼中,群体Ⅰ和群体Ⅱ的ML、AL1、AL2、AL3、AL4和FL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通过计算差异系数表明,2个群体的形态差异处于种内水平.

关键词: 头足类 鸢乌贼 形态参数 群体划分 渔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组合填料对水质、罗非鱼生长及水体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组合填料(全塑性夹片和维纶醛化丝)作为生物膜载体,以土著微生物为生物膜菌源,研究其对水质、罗非鱼生长及水体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填料可促进水体中NO_2~-、DO、IC含量显著升高,使水体中pH、NO_3~-含量显著下降,同时有使水体中NH_4~+、TOC含量下降的趋势;和对照组相比,组合填料组罗非鱼增重量显著升高,饵料系数显著降低,填料悬挂密度越高,增重效果越明显;组合填料能显著降低水体细菌数量,而对水体微生物多样性无显著影响;组合填料明显提高了水体微生物对糖类、醇类、酯类的利用率,降低了水体微生物对胺类和酸类的利用率。RDA分析表明,组合填料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水体微生物代谢多样性存在一定的差异,而DO、pH和硝酸盐是影响处理组和对照组水体微生物代谢多样性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显示组合填料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改善水质,促进罗非鱼生长,降低水体细菌数量,影响水体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关键词: 组合填料 罗非鱼 净化效果 微生物群落 碳代谢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Ecopath模型的大亚湾海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初步分析

南方水产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亚湾是位于广东省东部的重要经济活动区域,渔业资源捕捞和航道运输等行为改变了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因此,评估和可持续利用渔业资源需要计算该生态系统各功能组之间的相互作用。该研究通过Ecopath with Ecosim(EwE 6.4)软件,利用2012年大亚湾海域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将大亚湾生态系统划分为18个功能组和1个碎屑组,整体了解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总体特征和各食物网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大亚湾生态系统各营养级呈现金字塔结构,营养级范围在1~3.29级之间。食物链通道主要有2条,一条为牧食食物链,另一条为碎屑食物链。大亚湾生态系统营养级转换效率较低,生态系统总转换效率仅为8%。大亚湾生态系统总流量为6 249.573 t·(km~2·年)~(-1),系统总生产量为2 827.584 t·(km~2·年)~(-1),总净初级生产量为2 468.36 t·(km~2·年)~(-1),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量(TPP/TR)为2.185,Finn循环指数(FCI)和平均能流路径(MPL)分别为4.8%和3.53,联结指数(CI)和系统杂食性指数(SOI)分别为0.324和0.174。综上,大亚湾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单,稳定性较差,系统处于幼期阶段,亟须加强捕捞限制和资源环境保护。

关键词: 大亚湾 Ecopath模型 生态系统 食物网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