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对虾工厂化养殖研究进展

山西农业科学 2019

摘要:工厂化对虾养殖通过处理和调控养殖用水能维持良好而稳定的生态环境,是解决我国对虾养殖污染环境、病害频发、资源锐减的可行途径,但目前还没有达到智能化应用水平.国外设施化对虾养殖已经将信息感知、模型构建、自动化装备结合起来,智能化水平较高.我国可通过构建智能化工厂化对虾养殖系统,串联各养殖环节,自动监控养殖参数,进一步实现节水节地、降低人工投入、精准自动控制、提前预警病害、绿色高效养殖.

关键词: 工业化养殖 智能化 对虾 水产养殖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荸荠加工废弃物混合发酵法制备水产益生菌的工艺优化

食品工业科技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通过筛选合适发酵菌种,以荸荠的废渣和废水为发酵基料,以发酵后的活乳酸菌数和酵母菌数为指标,考察不同发酵条件对发酵液中活菌数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L_9(3~4)正交试验确定荸荠加工废弃物制备水产益生菌的工艺方法。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BL191)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C187)为合适的发酵菌种;最佳混合发酵工艺条件是:荸荠渣、荸荠废水混合比例1∶2 (g/m L),BL191和SC187混合比例3∶7 (g/g),接种量12%,发酵温度34℃,发酵时间48 h,制备得到的水产益生菌中BL191菌数为33.9×10~8CFU/g,SC187菌数为15.9×10~8CFU/g,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氨基酸总量较发酵前提高了1.8倍,8种必需氨基酸均增加了48%以上。本研究有助于解决荸荠加工过程产生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为水产养殖减少抗生素滥用等方面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荸荠加工废弃物 植物乳杆菌 酿酒酵母 工艺优化 水产益生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冲水灌溉对西北硫酸盐型土壤中盐分离子变化的影响研究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9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盐碱土壤有效的治理措施一直是盐碱土壤综合利用的瓶颈。本研究选择西北内陆硫酸盐型盐碱地为对象,研究采用冲水洗盐方式对表层土壤中盐碱离子含量消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土壤中主要盐碱离子消减效果明显,关键盐碱离子Na+、SO_2-4和盐度、电导率与总溶解性固体物含量降幅明显。试验期间,表层土壤Na+、SO_2-4平均含量分别从35. 39cmol/kg、36. 94 cmol/kg降为6. 56cmol/kg、16. 25cmol/kg;土壤盐度从初期的16. 58‰降为末期的8. 14‰,降幅为51%;电导率从初期的6314μs/cm降为末期的2454μs/cm,降幅达61%。土壤p H值变幅较小,不超过1个p H值单位;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碱度不是单纯的由土壤中CO_2-3、HCO-3影响,而是受土壤中Mg2+、Na+、SO_2-4等离子组成与含量综合影响。相较于Na+的易洗脱性,土壤中SO_2-4较难洗脱,也表明盐碱土壤治理不但受土壤质地影响,同时土壤盐分离子组成对土壤碱度消减具有较大的影响。研究表明盐碱地中土壤改良,需要对土壤中关键盐碱离子进行消减、土壤盐度下降后,才能达到预期的盐碱土壤综合改良的目的。

关键词: 盐碱土壤 硫酸盐型 盐碱离子 土壤盐度 碱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于水生病原菌的3种高通量活菌计数方法的比较

渔业科学进展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一株副溶血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了MTT[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比色法、ATP生物发光法和高通量生长曲线法在活细菌高通量计数上的应用效果.用96孔培养板进行不同浓度细菌活菌计数,确定了上述3种方法在副溶血弧菌活菌计数的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结果显示,副溶血弧菌的MTT比色法以DMSO溶解的MTT产物甲瓒在555 nm的吸光度(OD555 nm)为计数依据,活菌数的对数(Lg C)与Lg OD555 nm线性关系的标准曲线为Lg C=(1.0439±0.0200)LgOD555 nm+(8.0565±0.0125),相关系数R2=0.9965,线性检测范围为7.8*106~2.5*108CFU/ml;ATP生物发光法以ATP产生的相对发光度值(RLU)为计数依据,Lg C与LgRUL线性关系的标准曲线为Lg C=(0.9590±0.0065)LgRLU+(0.9949±0.0366),相关系数R2=0.9994,线性检测范围为1.0*104~3.0*108 CFU/ml;高通量生长曲线法以生长曲线达到拐点的时间(Ts)为计数依据,Lg C与Ts线性关系的标准曲线为Lg C=-(0.8727±0.0230)Ts+(9.0128±0.1572),相关系数R2=0.9924,线性检测范围为1.0*100~1.0*107 CFU/ml.用3种方法对实际菌液测量并与平板计数法比较表明,ATP生物发光法与高通量生长曲线法有很好的准确性,MTT比色法准确度稍差,而高通量生长曲线法有最宽的线性范围,也最适合高通量测定.

关键词: 活菌计数 MTT比色法 ATP生物发光法 高通量生长曲线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HPLC-AFS技术研究南极磷虾油对大鼠脏器中砷形态分布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动物组织脏器中砷形态的分析方法,探讨摄食南极磷虾油尤其是砷甜菜碱对大鼠脏器中砷形态分布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大豆油对照组(7 d组、30 d组)、南极磷虾油组(7 d组、30 d组)、添加100 mg/kg砷甜菜碱的南极磷虾油组(7 d组、30 d组),每组5只,灌胃剂量2.625 g油/kg·bw,喂养7 d或30 d后,剥离肝脏、肾脏.采用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经Hamilton PRPx-100色谱柱分离,磷酸二氢铵缓冲液洗脱,对脏器中砷甜菜碱(AsB)、二甲基砷酸(DMA)、一甲基砷酸(MMA)、亚砷酸盐(AsⅢ)和砷酸盐(AsⅤ)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大鼠脏器中五种砷形态的检出限为0.35~0.50μg/L,定量限为1.0~2.0μg/L,加标回收率为80.2%~113.0%,RSD为1.34%~3.97%,方法线性良好,R~2> 0.999.采用该方法测得,大鼠肝脏和肾脏中主要砷形态为AsB和DMA.与对照组相比,大鼠摄食磷虾油和砷甜菜碱磷虾油7或30 d后,脏器中总砷、AsB、AsⅢ、DMA、MMA和AsⅤ含量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摄食南极磷虾油后,大鼠肝脏和肾脏中不会出现砷蓄积现象.南极磷虾油及其砷甜菜碱不会对大鼠脏器中砷形态含量以及各砷形态之间的转化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可为南极磷虾油食用安全性的科学认识及其应用领域拓展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南极磷虾油 砷形态 脏器 转化 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亚湾黑鲷标志放流及回捕率调查

中国水产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大亚湾海域黑鲷(Acanthopagrusschlegelii)增殖放流效果,使用塑料椭圆标志牌(plasticovaltags,POTs),开展了黑鲷幼鱼标志保持率与生长实验。结果显示,背鳍鳍棘基部第4~6鳍棘下方5mm左右的背部肌肉为最适标志位置, 90 d后标志保持率为81.76%。POTs标志黑鲷幼鱼45 d内生长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90 d后标志组生长显著缓于对照组(P<0.05)。并于2014—2016年每年1次在大亚湾开展黑鲷幼鱼标志放流试验。采用有奖回收方式进行标志鱼回捕,测量体长、体重,收集回捕日期、回捕地点、回捕方式等信息,整理分析相关数据。3年共放流标志黑鲷幼鱼60115尾,共2758尾回捕标志鱼被定置网、流刺网及垂钓捕获(总回捕率4.59%);大规格放流苗种回捕率高于小规格放流苗种;垂钓回捕鱼数量占总回捕数量的比例为62.08%。通过对反馈信息的分析,认为放流后的标志鱼最初主要沿湾内和湾外两个方向呈近岸辐射状扩散,最远扩散距离约70 km。放流后1~2个月标志黑鲷生长较慢,随后相对加快,放流5~7个月后,黑鲷幼鱼体长、体重分别增长59.51%~127.20%和322.75%~989.83%。结论认为,POT是黑鲷幼鱼体外标志的适宜选择;在研究海域,放流后的标志黑鲷更易于被垂钓方式捕获;丰富的食物和可供躲避敌害的空间是影响其扩散、生长的因素。

关键词: 大亚湾 黑鲷 标志回捕 移动分布 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关于水产品中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比较分析及对策研究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以我国GB 2760-2014和CODEX STAN 192-1995(2018年修订版)作为标准资料,采用逐级对比方法,分析水产品及其制品的分类、食品添加剂功能分类、种类和数量、使用范围和限量标准的差异.发现我国和CAC在水产品分类上还存有差异,但涵盖基本水产制品种类;我国对水产品中添加剂使用要求较CAC严格,并且我国水产品添加剂限量指标中有95.9%的可比指标值已经达到或超过CAC标准的要求.通过梳理我国现行关于水产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对比分析我国与CAC国际标准的异同,从促进产业发展、保护消费者安全及有效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角度提出对策.

关键词: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 水产品 食品添加剂 标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南黄海沉积岩心中氮同位素重建海水 营养盐利用率的历史变化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9 CSCD

摘要:基于2006年黄东海航次获得的表层沉积物和2009年航次南黄海3个柱状沉积物岩心,分析了表层沉积物总氮(TN)、C/N比值和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5 N)的分布特征及南黄海柱状沉积物中这些参数的长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黄海、东海表层沉积物TN含量、C/N比值和δ15 N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023%~0.33%、1.4~50.3和4.0‰~16.0‰.其中,TN与C/N比值存在较显著的负相关性,而TN与δ15 N以及C/N比值与δ15 N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这反映出黄海和东海陆架边缘海中氮循环的复杂性.对南黄海柱状沉积物的分析结果表明:3个柱状岩心中的TN、C/N比值和δ15 N随年代的波动均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变化趋势.3个岩心中TN随年代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100 a来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3个岩心中C/N比值也呈较为类似的变化趋势.柱状沉积物中δ15 N的平均变化周期约为24 a左右.由此,重建200 a来南黄海海水中营养盐利用率的历史变化,并初步探讨了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关键词: 沉积岩心 南黄海 C/N δ15N 营养盐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连素对海水病原菌的杀灭效果及药效稳定性

水产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黄连素对主要海水养殖病原菌的抑菌作用,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黄连素对迟缓爱德华氏菌、哈维氏弧菌等10种病原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并以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为指示菌,研究黄连素在不同温度、存储条件和金属离子影响下的药效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黄连素对10种海水养殖病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及杀菌作用,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64~256mg/L,最小杀菌质量浓度为256~1024mg/L。其中,黄连素对大菱鲆弧菌和溶藻弧菌抑菌作用最明显,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64mg/L;对鳗弧菌、大菱鲆弧菌、迟缓爱德华氏菌、溶藻弧菌、鲨鱼弧菌和轮虫弧菌杀菌作用最强,最小杀菌质量浓度为256mg/L。质量浓度为512mg/L的黄连素溶液分别在20、40、60、80、100、121℃处理下作用30min,对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的杀菌率均超过99%,将20、60、100℃处理的黄连素溶液于室温下避光存储35d,对指示菌的杀菌率依然大于99%,显示其良好的药物稳定性。金属离子的影响试验也证实,水环境中的Na+、Mg~(2+)、Ca~(2+)、K~+等离子对黄连素的杀菌效果无显著影响。因此,黄连素适宜作为防治水产动物细菌性疾病的临床药物。

关键词: 黄连素 海水养殖 水产病原菌 抑菌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虹鳟伪雄鱼与正常二倍体群体血清类固醇激素含量的季节变化

水产学杂志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用17ɑ-甲睾酮混合饲料投喂诱导2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伪雄鱼(三、四龄,平均体质量分别为2 200 g和3 056 g),以正常二倍体群体为对照(三、四龄平均体质量2 510 g和3 600 g),采用组织学和放射性免疫(RIA)方法,每2个月采血一次研究伪雄鱼和正常二倍体血清中性类固醇激素雌二醇(E2)和睾酮(T)的周年变化。结果表明,正常虹鳟和伪雄鱼精巢的组织细胞结构没有明显差异,伪雄鱼性腺组织形态与卵巢相似。3龄和4龄伪雄鱼血清中E2含量均在12月达到峰值,而3龄鱼的T浓度在12月达到峰值,4龄则在翌年2月达到峰值;3龄雌鱼血清中E2含量在10月达到峰值,4龄则在8月达到峰值,而T浓度均在12月达到峰值,进入繁殖期后E2含量开始下降;3龄和4龄正常雄鱼血清T浓度均在12月达最大值,E2在10月达峰值。结果表明,测定血清性类固醇激素浓度可用于准确判断鱼类的生殖状态,为正确利用虹鳟伪雄鱼提供参考。

关键词: 虹鳟 伪雄鱼 血清 激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