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硅对甘薯前期生长特性和主要矿质元素积累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甘薯品种白星为材料,设置5个硅元素水平(0、0.5、1.0、1.5和2.0 mmol/L),探讨了硅对甘薯前期生长特性和主要矿质元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参试浓度范围内,处理21 d后,甘薯植株主蔓长度、鲜重、干重以及钙、镁、钾元素的积累呈现先扬后抑的趋势;而磷元素的积累则随着硅元素浓度的升高逐渐降低。另外,硅元素浓度高低并未对甘薯前期叶片叶绿素含量产生影响。

关键词: 甘薯 生长 矿质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季节与饲养密度条件下发酵床养殖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家畜生态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系统研究不同季节(春、夏、秋、冬)与养殖密度条件下(2.7、3.6、4.4只/m2)发酵床养殖对樱桃谷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较传统的水养模式,不同季节发酵床养鸭均可显著改善肉鸭的成活率、出栏重和饲料报酬(P<0.05);夏季肉鸭成活率、出栏重与采食量均为最低,秋季肉鸭成活率、出栏重与总料重比为最优;不同饲养密度条件下,发酵床养鸭较传统水养均可显著提高肉鸭成活率和料重比(P<0.05),且肉鸭生产性能随着养殖密度的降低而提高。结论:不同季节和饲养密度条件下,发酵床养殖均可改善肉鸭部分生产性能,肉鸭生产性能随饲养密度降低而改善。

关键词: 发酵床 肉鸭 季节 养殖密度 生产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彩棉新品种选育及其产品开发

棉纺织技术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探讨优质彩棉新品种的选育及其制品开发。在优质彩棉新品种选育方面,成功培育出了棕絮棉新品种"苏彩杂1号",该品种的上半部平均长度(HVICC)29.8mm,断裂比强度30.4cN/tex,马克隆值4.3,达到了优质纤维Ⅱ型水平;在绿絮棉育种方面,选育出了绿絮棉新品系"苏绿137",其上半部平均长度(HVICC)29.4mm,断裂比强度27.1cN/tex,马克隆值2.8,纺纱均匀性指数达152。通过与相关纺织企业合作,试制了"苏彩杂1号"纤维纯纺9.8tex彩棉线衫。认为:两个彩棉品种单产水平较高,纤维性能优良,适于推广种植及产业化。

关键词: 彩棉 品种选育 苏彩杂1号 苏绿137 马克隆值 产业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农业园区“十三五”科技服务发展思路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十三五"是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也是农业科技发展、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江苏省农业园区经过过去几年的发展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园区的科技服务工作是保障农业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带动农业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笔者在回顾科技服务工作的基础上,提出新时期江苏农业园区科技服务发展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十三五”时期 农业园区 科技服务 江苏省 发展思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根部拮抗枯萎病菌或黄萎病菌的可培养内生细菌多样性分析

棉花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析棉花内生细菌的种群结构,更好地开发利用生防内生细菌,以棉花枯萎病菌、黄萎病菌为指示病原真菌,对常抗棉和泗棉3号根部分离获得的内生细菌进行拮抗活性筛选,获得87株至少对其中1个指示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ARDRA分析(Amplified ribosomal DNA restriction analysis)和16S r DNA序列测定表明棉花根部可培养内生拮抗细菌可分为13个ARDRA类群,分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短芽孢杆菌属(Brevibacillus)、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农杆菌属(Agrobacterium)、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7个属。其中常抗棉根部内生拮抗细菌分属于芽孢杆菌属、短芽孢杆菌属、伯克霍尔德氏菌属和农杆菌属,而泗棉3号根部内生拮抗细菌则分属于芽孢杆菌属、伯克霍尔德氏菌属、中华根瘤菌属、不动杆菌属和假单孢菌属,二者的优势种群都是芽孢杆菌属细菌。BOX-PCR分析显示这些内生拮抗细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测定这些内生拮抗细菌对棉花黄萎病菌和棉花枯萎病菌的拮抗力大小,以及是否具有产纤维素酶、几丁质酶、蛋白酶和嗜铁素的活性,表明这些内生拮抗细菌具有不同的生防作用机制。

关键词: 棉花 内生拮抗细菌 多样性 枯萎病菌 黄萎病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试验优化莲蓬壳总黄酮超声提取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

食品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莲蓬壳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和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超声辅助提取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工艺条件为液料比40∶1(m L/g)、乙醇体积分数48%、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10 min。在此条件下测得莲蓬壳总黄酮提取率为8.32%。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莲蓬壳总黄酮具有较强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能力和还原力,同时可显著性抑制H2O2诱导的人皮肤纤维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天然抗氧化剂。

关键词: 响应面分析法 莲蓬壳 总黄酮 超声提取 自由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樱桃番茄新品种金陵小玉

中国蔬菜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金陵小玉樱桃番茄果实椭圆形,成熟果粉红色,酸甜适中,口感佳,综合品质好;抗TYLCV、ToMV等病害,每667m2产量4200 kg左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蚜虫病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褐飞虱的杀虫活性初探

农药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寻找有效防治褐飞虱的病原微生物,采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法,从感病死亡的蔷薇蚜虫体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对褐飞虱具有较高致病性的菌株JSA1;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对菌株JSA1进行了初步鉴定;采用盆栽法和稻苗浸渍法,对其杀虫活性进行了测定。鉴定结果显示菌株JSA1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杀虫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菌株JSA1对褐飞虱具有杀虫作用,且致死率随菌液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提高,但致死率低于40%;菌株JSA1发酵液的上清液和沉淀破碎液对褐飞虱3龄若虫均具有致病力,72 h后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30.72%和82.53%,表明铜绿假单胞菌JSA1在褐飞虱的生物防治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褐飞虱 分离 鉴定 生物防治 杀虫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H值调控对秸秆两阶段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两阶段厌氧发酵产沼气是秸秆沼气化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秸秆厌氧发酵过程包括水解产酸和产甲烷两个阶段,水解产酸是秸秆沼气化的限速步骤,也是目前的研究重点。pH值是影响物料水解产酸的重要因素,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酸性环境对物料水解产酸的影响,碱性环境对物料水解产酸的影响还未见研究报道。在实验室条件下,每天调节水解产酸反应器发酵液pH值至8.0(T1)、9.5(T2)和11.0(T3),CK在实验过程中不调节水解产酸反应器发酵液pH值,水解产酸反应器排出的水解酸化液直接用蠕动泵泵入产甲烷反应器内产甲烷,分析了发酵过程中水解产酸反应器日产气量、甲烷含量、水解酸化液pH值、COD浓度以及产甲烷反应器产气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调节水解产酸反应器水解酸化液pH值条件下,秸秆两阶段厌氧发酵可以正常进行,秸秆干物质(TS)产气量为281.28mL·g-1,平均甲烷含量为47.36%;T1水解产酸反应器内水解酸化液pH值稳定在7左右,系统累积产气量、总产甲烷量和平均甲烷含量分别较CK大幅增加了24.51%、29.39%和2.5个百分点;T2和T3水解产酸反应器产气明显受到抑制,水解酸化液后续产甲烷亦受到明显抑制,产甲烷反应器累积产气量分别仅为CK的89.97%和17.48%,总产气量仅为T1的67.67%和10.20%;维持水解产酸反应器至碱性条件促进了秸秆中半纤维素的溶出和木质素的破坏,但不利于纤维素的溶出,TS损失率的结果与产气的结果一致。综合以上结果,调节水解产酸反应器水解酸化液pH值至8.0对提高秸秆两阶段厌氧发酵产沼气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农业秸秆 两阶段厌氧发酵 pH值 产气量 水解液

不同类型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氮转化及环境因素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4种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漂浮植物凤眼莲、浮叶植物睡莲和菱角、沉水植物黑藻)为供试植物,在植物生长旺盛期(8月)和缓慢期(10-11月),通过静态模拟试验,综合考察4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和总氮(TN)去除能力和水体通过微生物代谢活动释放气体(包括脱氮气体N2O、N2)及水体理化环境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8月份各处理TN浓度下降速率显著高于10-11月份,且凤眼莲对水体氮素的去除能力最强。种植不同类型水生植物的水体中NO-3-N、TN下降速率为凤眼莲和菱角处理下降最快,黑藻处理下降最慢,睡莲处理略高于黑藻处理。不同类型水生植物释放气体量的顺序为黑藻处理>对照≈睡莲处理>菱角处理>凤眼莲处理。4种植物对调节水体理化环境因素的能力有所差异,这会间接导致其调节水体氮生物转化过程的程度差异。

关键词: 水生植物 富营养化水体 植物修复 反硝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