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莲种胚在温度胁迫下的逆境生理研究
《广西植物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莲种胚对不同温度胁迫的耐受能力,探索莲种胚细胞在逆境胁迫下的生理响应规律,该研究以成熟莲子为材料,从形态学、抗性生理和抗氧化相关基因表达定量3个层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莲子对于高温与超低温具有较好的胁迫耐受能力,经70℃高温与-196℃超低温处理后,其发芽率和种芽长相比对照组无显著变化;80℃及以上的高温处理会使莲种胚吸水萌发迟缓,发芽率降低50%及以上,种芽萌发变慢.(2)高温处理后,莲种胚细胞中抗氧化酶活性随吸水萌发过程呈上升趋势,非酶促抗氧化剂含量下降,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逐渐减轻,质膜完整性有所恢复.(3)高温处理下,莲种胚氧化应激相关基因(DHN Rab18、Cu/Zn SOD、Mn SOD、POD41、POD73、CAT1、GR、APX)积极参与胁迫响应,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调表达,100℃处理组中DHN Rab18、Cu/Zn SOD、POD41、GR与APX上调表达幅度较大.综上结果认为,莲种胚具有良好的高温与低温胁迫耐受性,在不同温度胁迫下抗氧化系统与抗逆保护类蛋白对维持莲种胚的细胞活力可能发挥重要保护作用.


间歇热处理对西葫芦冷害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间歇热处理对减轻西葫芦果实冷害的作用及其机理.该试验以"盛美一号"西葫芦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连续热处理(40℃/10 min)和间歇热处理(40℃/200 s+20℃/10 min+40℃/200 s+20℃/10 min+40℃/200 s+20℃/10 min)处理,以室温20℃清水浸泡10 min为对照,处理后于温度为(3±1)℃,相对湿度80% ~85%的冷库中贮藏.结果表明,在贮藏结束时,对照组的西葫芦冷害指数为71.30%,而连续热处理组和间歇热处理组的冷害指数分别为53.70%和45.3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连续热处理组相比,间歇热处理组能够更好地维持果实的细胞膜的完整性,抑制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升高,各含量分别比连续热处理组低22.96%、9.25%,间歇热处理组还具有较高的活性氧清除能力,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分别为连续热处理组的1.04、1.24、1.09倍,从而显著减少H2O2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superoxide anion free radical,·O2-)的积累.综合来看,间歇热处理对西葫芦的低温贮藏保鲜效果优于连续热处理.该研究为间歇热处理在采后西葫芦低温贮藏保鲜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借鉴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西葫芦 间歇热处理 热处理 冷害 活性氧代谢 贮藏品质


不同配比复合基质理化性质变化及对草莓子苗生长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我国草莓主栽品种'红颜'苗为试材,采用泥炭、椰糠和珍珠岩按照不同配比制成10种复合基质的方法,研究复合基质重要理化性质指标变化以及对草莓子苗生长指标的影响,以期筛选草莓育苗最优基质配方.结果 表明:复合基质的pH、EC值、电导率、真密度、气孔率、空隙率、气相率、液相率、固相率、水固比和饱和度百分比等主要理化性质指标均显著性影响草莓子苗的生长.草莓子苗生长的复合基质pH范围为4.90~7.16,EC值范围为0.22~0.30 mS·cm-1,电导率范围为504~686 μS·cm-1.在草莓苗扦插后第30天,S9复合基质子苗的成活率81%,株高14.2 cm,新叶片数目4.6个,根长13.71 cm,根茎粗7.15 cm,新叶叶绿素含量40.17.进一步分析发现S9基质的pH为6.23,EC值为0.24 mS·cm-1,电导率为605 μS· cm-1,基质真密度7.699·cm-3,气孔率为95.76%,空隙比22.62%,液相率63.20%,固相率4.23%,气相率32.56%,水固比14.92%.表明S9复合基质更适合草莓子苗繁育.
关键词: 复合基质;基质苗;理化性质;基质三相


不同颜色糯玉米子粒中花色苷组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玉米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5种颜色糯玉米子粒为材料,测定其总花色苷含量、6种花色苷组分含量和色度以及总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深紫灰色、深红色和灰紫色糯玉米子粒中天竺葵色素含量均显著高于淡黄色和淡黄绿色糯玉米子粒中天竺葵色素含量,糯玉米颜色红绿度(a*值)与天竺葵色素和矮牵牛色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深紫灰色糯玉米子粒中矢车菊色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种颜色糯玉米子粒矢车菊色素含量,糯玉米子粒总抗氧化能力与总花色苷含量、矢车菊色素含量、天竺葵色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可通过提高糯玉米子粒矢车菊色素和天竺葵色素含量,选育高抗氧化能力的深紫灰色糯玉米品种.


亏缺灌溉下外源钙对番茄幼苗抗旱特性的影响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外源钙(Ca2+)对番茄抗旱性的调节作用机制,选取干旱地区荒漠土为供试土壤,以番茄品种"粉保利"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程度亏缺灌溉(90%FC、60%FC和30%FC,FC为田间持水量)及不同质量分数Ca2+补充(0、50和100 mg/kg)对土壤肥力指标、设施番茄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亏缺灌溉下土壤中总盐、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常规灌溉.亏缺灌溉抑制了番茄幼苗的生长,显著降低番茄幼苗的含水量、干物量、总根长和根表面积,提高了过氧化氢酶活性、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轻度亏缺灌溉下,叶面补充50 mg/kgCa2+提高番茄叶片气孔开度、增加叶肉细胞中淀粉粒数量和提高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重度亏缺灌溉下,叶肉细胞结构破坏严重,叶绿体被膜解体,基质片层松散,Ca2+补充对气孔调节和叶绿体结构无显著影响.生产中可通过叶面喷施50 mg/kgCa2+缓解荒漠土轻度干旱胁迫对设施番茄幼苗生长的抑制.


香菇菌丝后熟转色形成的活性氧作用与自噬特征
《菌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在香菇菌丝后熟转色形成中的作用及其自噬细胞学特征,以香菇工厂化菌株KS11为研究材料,分析其在菌丝后熟转色过程中4个时间点(30、45、60、75 d)的活性氧含量(ROS)、丙二醛(MDA)含量、NADPH氧化酶浓度、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外源活性氧和DPI对其影响的表型试验,利用透射电镜观察该过程菌丝细胞自噬特征变化,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自噬基因Atg8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 H_2O_2作为主要的活性氧因子在菌丝后熟转色形成中呈现显著动态变化,后熟转色过程中不断升高,并在转色中第60天呈高峰值。(2) NADPH氧化酶浓度与H_2O_2含量变化呈紧密正相关。(3)外源施加一定浓度H_2O_2显著促进香菇菌丝后熟转色,且DPI作为NADPH氧化酶抑制剂显著抑制了香菇菌丝后熟转色的发生。(4)香菇菌丝后熟转色过程中,细胞自噬特征逐渐增强,并在转色中后期最显著。上述结果表明以H_2O_2为主的活性氧在香菇菌丝后熟转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且可能参与了香菇菌丝后熟转色过程中的自噬进程。


萱草属DUS测试中数量性状的测量方法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减小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istinctness,uniformity and stability,DUS)测试中的数量性状观测误差,提高测量精度,本研究以种植于上海的30个萱草品种为试材,比对了定植时间、测量时期和观测部位对DUS测试数量性状的影响,分析了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探讨了通过其它性状推测花直径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定植时间主要影响叶丛、叶片和花葶3个部位的数量性状;移栽会影响其性状表达,第2个生长季叶丛高度和直径、叶片长度和宽度、花葶长度和粗度及花数量均明显大于第1个生长季观测值,大部分性状第3个生长季观测值均等于或小于第2个生长季的观测值;随着花序向上开放,花葶长度、花葶粗度和花数量基本无显著差异,其余5个性状不断变小;叶相关数量性状在营养生长期与盛花期测量无显著差异;所有数量性状与2~11个其他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3个数量性状就能区分所收集的30个品种;通过外花被片长度和花型可以推测花直径.综上,萱草DUS测试需在休眠根状茎定植后的第2个生长季进行观测,前3朵正常开放的花均可为观测对象,叶相关性状可以改在盛花期测量,该结果可为萱草属数量性状的准确采集提供参考.
关键词: 萱草属;数量性状;测试时期;花着生位置


花菜类SSR分子标记筛选及其在品种鉴定上的应用
《分子植物育种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青花菜(B.oleracea var.italica)和花椰菜(B.oleracea var.botrytis)均为以花球为产品的甘蓝变种,亲缘关系较近,生产上常以花菜类来统称。为筛选出一套花菜类品种简单重复序列的鉴定引物,分三批从已公布的SSR引物中挑选出70对引物,以8份品种为材料,根据扩增多态性好、稳定性高、染色体上分布均匀等原则筛选出36对引物,用于花菜类品种鉴定。经173份品种验证,该引物组合可以很好地区分花椰菜与青花菜,能鉴定出绝大部分品种,只有3个品种相似系数达1,无条带差异,无法区分开。形态性状观测发现这3个品种差异极小,验证了本研究建立的SSR标记鉴定品种方法的准确性。36对引物中只需要10对核心引物就可以达到最大区分能力,不同组合理论分辨力不同,最大可达2.92×10~(12),推荐染色体上分布均匀的组合作为花菜类品种鉴定的最优组合,其理论分辨率为1.09×10~(12)。本研究表明SSR分子标记可以用于花菜类品种鉴定,可为今后花菜类产业化中种苗纯度和真实性鉴定及种质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不同粒度双孢蘑菇粉制备食用菌溶豆的食用品质比较
《现代食品科技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双孢蘑菇粉为主要添加料制备冻干型食用菌特色溶豆,分析了不同粒度(20目、60目、100目、超微粉)的双孢蘑菇粉对溶豆的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双孢蘑菇粉后,溶豆的色泽明显变暗变深,挥发性风味成分含量显著升高,水合能力和质构特性变化明显;随着添加双孢蘑菇粉粒度的降低,溶豆色泽显著变亮变白,挥发性风味成分含量逐渐增大;溶豆的水合能力及感官评分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复水时间及韧性、硬度和粗糙度等指标则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研究发现,添加双孢蘑菇粉超微粉可显著改善溶豆的色泽,但对最终产品的口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当双孢蘑菇粉粒度为100目时,溶豆的食用品质最佳,其水合能力为2.82 g/g,复水时间为51.38 s,韧性(距离)为0.20 mm,最大穿刺硬度为1083.00 g,粗糙度为26.40.100目的双孢蘑菇粉适宜用于制备食用菌特色溶豆,可较好地保证产品的食用品质.该研究可为双孢蘑菇特色食品的开发及综合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溶豆;双孢蘑菇;超微粉碎


三种不同灭活剂对猪细小病毒和猪圆环病毒的灭活效果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使用不同浓度的甲醛、β-丙内酯(BPL)、二乙烯亚胺(BEI)对猪细小病毒(S-1株)、猪圆环病毒2型(JSM株)进行灭活处理,采用灭活检验试验[血凝(HA)试验和IFA试验]和无菌检验试验检测不同时间段采集的灭活样品,研究不同灭活剂对猪细小病毒和猪圆环病毒的灭活效果,筛选最佳灭活条件.结果表明:盲传3代后,在37℃条件下,0.2%的甲醛灭活48 h、36 h可彻底灭活S-1株和JSM株;在32℃条件下,BEI终浓度为0.1%时,对S-1株和JSM株的最佳灭活时间分别是84 h和60 h;在4℃条件下,BPL对S-1株和JSM株的灭活终浓度分别为0.03%、0.05%,灭活时间分别为72 h、48 h.HA试验结果显示:使用甲醛灭活后,猪细小病毒血凝效价由211下降至26-25;使用BPL与BEI灭活对PPV血凝活性无明显影响.灭活终止程序中,BEI需要添加总体积10%的硫代硫酸钠,BPL在37℃、2 h即可完全水解.本研究最佳灭活条件为:在4℃条件下,终浓度为0.05%的 BPL 灭活 48 h.
关键词: 甲醛 3-丙内酯 二乙烯亚胺 猪细小病毒 猪圆环病毒2型 灭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