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吉林省甜菜育种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中国糖料 》 2009
摘要:回顾和总结了吉林省甜菜育种研究的历史、现状以及所取得的成果,对今后甜菜育种研究面临的挑战和甜菜育种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发酵豆粕在仔猪生产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饲料研究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发酵豆粕能降低抗营养因子水平,提高豆粕的利用率,因而作为一种新型蛋白源在断奶仔猪生产中进行应用,就发酵豆粕在仔猪生产中应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简单介绍,为发酵豆粕在仔猪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中国杂交高粱育种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信息 》 2009
摘要:中国高粱生产中应用的细胞质有A1和A2两种类型。不育系的细胞核有南非高粱核体系、中国高粱核体系、倾向南非高粱核体系和印度高粱核体系。恢复系的种质主要是中国高粱和倾中国高粱类型。杂种优势利用模式由南非高粱×中国高粱、中国高粱×中国高粱、倾南非高粱×倾中国高粱,发展为印度高粱×倾中国高粱。植株高度由高秆改良成中秆,使产量大幅度提高。温度是影响不育性的主要因子,在自然条件下,A2不育系雌蕊败育轻或不败育,雄蕊遇高温可散出花粉,使不育系产生少量自交结实。粒用高粱育种近年来进展不大,其主要原因是遗传基础狭窄,株型不理想,耐密性差,抗性育种重视不够,杂优利用模式有待创新。今后应:协作攻关,加强基础研究,创造新种质;不同类型间亲缘关系要清晰,以保持和提高两亲间的杂种优势;保证新品种的繁制质量和数量,加快其推广速度。


吉林省高粱如何在春旱条件下一播全苗
《中国种业 》 2009
摘要:吉林省大部分地区降水500~600mm,总量可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但是高梁主产区大多处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春季降水量较少,春风大,素有十年九春旱之称,春旱现象连年发生,土壤含水量较低,对于播种出苗极为不利;因此,抓好整地保墒,是春播的头等大事。要实现一播全苗,达到苗齐苗壮的目的,必须采取有效的


栽培措施对“沈稻9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水稻高产条件下的栽培模式,增加水稻产量,改善稻米品质,试验采用规范化设计,以"沈稻9号"为材料,研究了氮、磷、钾施用量及水稻播种量和移栽密度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米的品质性状中,垩白度、垩白粒率受处理因子影响变异较大,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差异较小。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是施氮量,增施氮肥穗数增加,但同时千粒重降低。施氮有利于糙米率和精米率的提高,但同时稻米垩白粒率明显增加,食味值下降,蛋白质含量增加。增施钾肥有利于提高食味值、降低蛋白质含量。增加插秧穴距,穗数和穗粒数都有增加的趋势,有利于提高碾磨品质,同时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各处理因子对碱消值和直链淀粉含量影响均不显著。群体净同化率与抽穗后干物生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最大叶面积指数与总干物重之间呈二次抛物线关系。


吉林省菜豆种质资源的研究
《吉林农业科学 》 2009 CSCD
摘要:收集种质资源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它们育成新品种,用材不当必然影响育成品种的推广价值。要做到对原始材料的正确恰当利用,关键在于对种质资源应有深入的研究,可以说知之越深用之越当。但是在开始利用之前,至少对它们各自的特点应该有所了解,才能取长补短。


食用酿造兼用型中早熟高梁杂交种吉杂307选育
《安徽农学通报 》 2009
摘要:吉杂307以自选不育系507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581-2为父本,于2004年杂交组配育成的高粱杂交种.该品种中早熟,抗叶斑病和高抗丝黑穗病,在中等肥力条件下,产量8451.1kg/hm^2,在较高肥力和栽培条件下,产量9000kg/hm^2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