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东北酸菜中产胞外多糖乳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在酸乳中的应用
《中国乳品工业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从东北酸菜中分离出97株乳杆菌菌株,并筛选出两株产酸快、产胞外多糖(EPS)的乳杆菌2号菌株和9号菌株。初步鉴定前者为干酪乳杆菌,后者为植物乳杆菌。在发酵剂(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LS)中混入等量的菌株2或9培养物(脱脂乳),所制备的酸乳中EPS质量浓度达34 mg/L,活菌总数可达2×108 mL-1以上。酸乳物性测定结果显示,产EPS菌株发酵的酸乳弹性好,相对粘度高,持水力强,乳清析出少。感官评定结果显示,与没有添加产EPS菌株发酵的酸乳相比,产EPS菌株LS+2与LS+9组合发酵酸乳风味分值较高,组织状态的分值差别较大,而酸度上没有显著差异。与物性测定结果一致。


把抗风险能力建设作为支农政策的重点
《新长征 》 2009
摘要:与一般产业相比,农业更多地面临着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的侵袭。建设现代农业,不仅要创造高度发达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也要创造相对稳定的农产品供给能力与机制。因此,抗风险能力建设应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干酪加工专用凝乳酶及其基因工程酶的研究
《中国乳品工业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凝乳酶是干酪加工中必须用到的酶制剂。本文详细的介绍了凝乳酶的结构,凝乳酶的不同来源,凝乳机理以及影响凝乳酶活性的因素等内容,并阐述了基因工程凝乳酶的研究现状及凝乳酶的发展前景,为解决我国凝乳酶的短缺问题提供思路。


接种根瘤菌和施磷肥对公农1号紫花苜蓿的影响
《中国草地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紫花苜蓿进行接种根瘤菌和施磷肥处理,结果表明:基施磷肥提高了公农1号紫花苜蓿的结瘤率、单株根瘤数、根瘤重和分枝数,增加了干草产量。比较各施磷水平,以施过磷酸钙300kg/hm2效果最好。接种根瘤菌剂结合施磷肥的效果比单施磷肥和单独接种根瘤菌的效果好,各不同处理中以接种根瘤菌3.75kg/hm2配合施过磷酸钙300kg/hm2效果最好。


牛凝乳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重组表达
《生物工程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PCR技术从克隆载体pMD18T-Prochy上扩增牛凝乳酶原基因,双酶切后定向插入到酵母表达载体pPICZaA中,构建表达质粒pPICZaA-Prochy,线性化后电转化毕赤酵母GS115,经PCR和测序鉴定凝乳酶原基因成功插入到毕赤酵母的基因组中。在甲醇诱导下进行凝乳酶的表达,SDS-PAGE分析证明重组凝乳酶的分子量约为37 kD,培养基上清液中凝乳酶的活性为12.2 SU/mL。本研究首次应用毕赤酵母表达牛凝乳酶,在培养基中获得分泌表达的重组凝乳酶,为干酪工业提供了新型及优良的凝乳酶来源。


东北地区玉米田长期免耕土壤碳氮及微生物活性的剖面分布特征
《玉米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东北玉米田长期定位试验,比较分析了免耕和常规耕翻下土壤碳氮及微生物活性的剖面分布差异。结果表明:长期免耕显著提高了耕层(0~20cm)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其他各层差异不显著;免耕和翻耕之间,土壤总氮(TN)的浓度在各层次上差异均不显著;长期免耕下耕层土壤的碳氮比显著高于翻耕土壤,但其他各层差异不显著;长期免耕下耕层土壤的微生物活性略比翻耕的高,但其他层次基本一致。SOC、TN和微生物活性在整个土壤剖面上呈现类似的趋势,均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耕层土壤的SOC含量是底层(60~100cm)的近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