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微塑料对海洋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海洋渔业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塑料制品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和医疗等众多领域,由此产生的塑料垃圾,特别是粒径小于5 mm的微塑料在海洋中不断累积.微塑料因其粒径小、分布广等特点,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威胁;其还可沿食物链进行传递,进而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因此,海洋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国内外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从海洋微塑料来源和污染现状入手,综述了微塑料对海洋浮游生物、甲壳类、贝类、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的影响,重点关注了微塑料与其他污染物的复合毒性效应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参考方向,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微塑料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物联网在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分析
《渔业现代化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物联网技术在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不断应用,有利于养殖信息采集的自动化、养殖设备控制的智能化、养殖过程管理的科学化.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及实地调研数据,从通信技术、设备和智能化管理3个方面分析了物联网在工厂化水产养殖物中的应用现状,总结出当前发展趋势为NB-IoT无线通信技术、低成本免维护传感技术、基于模型预测的设备控制、全系统架构的低功耗发展模式、高集成度的养殖管理系统,并从国家政策、设备国产化、示范基地建立、应用系统性能、人才培养、企业信息化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为物联网技术在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海北部近海竹荚鱼资源密度的概率分布型特征
《中国水产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竹荚鱼(Trachurusjaponicus)是中国南海北部近海主要渔获物之一,其空间分布具有非均匀性。根据2014—2017年南海北部近海两个周期(2014—2015年为第1周期, 2016—2017年为第2周期)的底拖网调查数据,以单位捕捞努力量(catchperuniteffort,CPUE)表征资源密度,采用柯尔莫可洛夫-斯米洛夫检验(Kolmogorov-Smirnov,K-S test)探索了11种概率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南海北部陆架区竹荚鱼不具明显的概率分布特征,而北部湾海域竹荚鱼资源密度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型且第二周期较第一周期更为显著。同时,采用基于对数正态理论模型法(对数正态模型与Delta模型)与调查设计法(均值法)对该海域进行资源密度估值比较,发现基于对数正态理论模型更切合竹荚鱼资源密度结构分布特征,而在对数正态理论模型中Delta模型法更适用于该物种资源密度估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翘嘴鳜转录组测序及SSR新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翘嘴鳜转录组测序及SSR位点的分布和序列特征,为翘嘴鳜的SSR新标记开发及遗传研究提供便利,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Illumina HiSeq 2500对翘嘴鳜(Sinipreca chuatsi)肌肉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及数据组装和分析,并对获得的Unigenes进行SSR检索和分析。研究共获得41 533 736条高质量Reads,组装为138 728条平均长度为808.94 bp的非冗余Unigenes,其中57 009条(41.09%) Unigenes至少于4个蛋白数据库(Nr, Swissprot, KEGG和COG)中的一个库内获得注释,7 125条(5.14%) Unigenes在4个数据库中均获得注释。采用Misa、mreps和trf软件对上述138 728条Unigenes进行检索,3个软件均能检索到的SSR位点共4 692个,分布于4 662条Unigenes,出现频率为3.36%。其优势重复基元为单核苷酸、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分别占转录组总SSR的62.66%、24.87%、10.83%。二核苷酸重复基元中又以AC (CA)/GT (TG)为优势重复基元,三核苷酸重复基元则以AGG (GGA, GAG)/CCT (CTC, TCC)为主。使用Primer 5.0对这4 962条SSR序列进行引物设计,随机选取80对进行扩增有效性和产物多态性检验。结果显示41对引物可以扩增得到清晰稳定的目标条带,有效扩增率为51.25%;其中23对可扩增得到稳定可重复的多态性产物。利用此23个SSR位点对24份翘嘴鳜材料进行遗传参数分析,期望杂合度(He)和多态信息含量(I)分别为0.198~0.888和0.175~0.857。本研究结果表明,翘嘴鳜转录组测序产生的Unigenes信息既可实现批量功能基因的挖掘,也可作为SSR标记开发的有效来源;新开发的翘嘴鳜SSR位点可应用于翘嘴鳜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种质资源保护以及遗传育种等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Nisin、ε-聚赖氨酸和温度对枯草芽孢杆菌失活动力学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源自熟制对虾虾仁的优势腐败菌枯草芽孢杆菌为对象,对温度(25、37和45℃)、Nisin和ε-聚赖氨酸在酸性环境(p H=5)作用下其失活效应进行分析,并采用线性模型、Weibull模型、Log-logistic模型对不同处理条件下枯草芽孢杆菌的失活动力学进行拟合和评价.结果表明:25~45℃时,枯草芽孢杆菌失活量随Nisin和ε-聚赖氨酸的浓度变化而变化.温度由25℃升高至45℃,Nisin和ε-聚赖氨酸作用下枯草芽孢杆菌失活量呈先升后降趋势,37℃时失活效果最佳,25℃和45℃时,ε-聚赖氨酸作用下的失活效果优于Nisin,37℃时,两者差异不显著.处理180 min终点枯草芽孢杆菌数均降至0.Log-logistic模型与Weibull模型均能很好拟合其失活过程,而线性模型难以描述失活动力学,Log-logistic模型拟合优度优于Weibull模型.通过构建虾源枯草芽孢杆菌在温度、Nisin和ε-聚赖氨酸作用下失活模型,为优化靶向生物杀菌和延长水产品货架期等提供依据.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Nisin ε-聚赖氨酸 温度 失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怒江上游裸腹叶须鱼的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
《淡水渔业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017年5-6月和9-10月在怒江上游察瓦龙县至那曲县江段采集的225尾裸腹叶须鱼(Ptychobarbus kaznakovi)为研究对象,对比脊椎骨和微耳石两种鉴定年龄材料,分析其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结果显示:微耳石判别年龄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精确度。裸腹叶须鱼优势体长为101~250 mm,占总样本的78.48%,优势体重为0~150 g,占总样本的91.11%。裸腹叶须鱼种群由1~10龄和13龄11个年龄组组成,优势年龄组为3~5龄,占样本总数的66.22%,其中4龄鱼数量最多,占样本总数的27.56%,高龄鱼较少。体长与体重的拟合关系式为:W=2×10~(-5)L~(2.864 4)(R~2=0.989 3,n=225),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生长系数k为0.061 5,表明怒江上游裸腹叶须鱼为缓慢生长型鱼类。拟合生长速度方程,生长加速度方程得出年龄生长拐点t_i为16.27龄,对应的体长l_i为455.36 mm,对应体重w_i为823.42 g。
关键词: 裸腹叶须鱼(Ptychobarbus kaznakovi) 年龄结构 生长特性 怒江上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Ⅱ型草鱼呼肠孤病毒三种定量检测方法的比较与评价
《淡水渔业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决Ⅱ型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 genotypeⅡ,GCRV-Ⅱ)含量和滴度测定方法的选择问题,本研究利用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qPCR)、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mmunoperoxidase monolayer assay,IPMA)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ndirect fluorescent assay,IFA)三种方法来对GCRV-Ⅱ进行检测和含量测定,从特异性、敏感性、可靠性和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来比较这三种方法对于GCRV-Ⅱ定量检测的差异.结果显示:qPCR、IPMA和IFA三种方法检测GCRV-Ⅱ的最低限分别为8.6、86和86拷贝/μL,qPCR的检测灵敏度比IPMA和IFA高一个数量级;特异性分析表明,qPCR、IPMA和IFA三种方法均只能检测出GCRV-Ⅱ型分离株,而其它病毒和未感染病毒的阴性对照细胞均为检测阴性,表明这三种方法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3种方法分别检测60份已知临床样品,qPCR、IPMA和IFA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7%(29/30)和100%(30/30)、100%(30/30)和93.3%(28/30)及100%(30/30)和100%(30/30);三种方法对于GCRV-Ⅱ的定量检测结果中病毒拷贝数和病毒滴度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拟合曲线分别为:Y(IPMA,TCID50/mL)=23.629X-536 174(qPCR,拷贝/mL)(R2=0.996)、Y(IFA,TCID50/mL)=20.318X-575 062(qPCR,拷贝/mL)(R2=0.995)和Y(IPMA,TCID50/mL)=1.161X-1 176(IFA,TCID50/mL)(R2=0.999).结果表明,GCRV-Ⅱ病毒滴度的测定,除了用IPMA和IFA外,也可以采用qPCR方法通过测定病毒的核酸拷贝数来测算其病毒滴度.
关键词: 草鱼呼肠孤病毒 荧光定量PCR 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病毒滴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弹状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研究进展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弹状病毒是一类重要的共患病病原,可引起人、动物、植物等多种生物的严重疫病。该病毒属不分节段的负链RNA病毒,其基因组相对简单。近年来,随着基因操作技术的发展,弹状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技术研究取得显著成果。本综述从弹状病毒概论、弹状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及其疫苗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概述其反向遗传操作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弹状病毒防控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滑舌鳎gata5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 2019
摘要:【目的】研究半滑舌鳎(Cynoglossussemilaevis)gata5基因(csgata5)的序列特征及该基因在半滑舌鳎性腺分化、成熟过程中的表达模式。【方法】通过克隆获得csgata5编码区序列,利用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检测csgata5 mRNA在不同类型性腺、胚胎和性腺发育中的表达模式,借助原位杂交技术定位csgata5 mRNA表达的细胞类型。【结果】克隆获得csgata5 cDNA序列1 777 bp,包含1 167 bp的编码区(Coding sequence,CDS),262 bp的5′UTR和348 bp的3′UTR区,预测csgata5编码388个氨基酸残基(aa),分子质量为41.9 ku,等电点为8.90,在C端含有两个典型的GATA锌指结构域;基因组分析显示csgata5位于半滑舌鳎10号染色体上,包含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区。RT-qPCR分析显示csgata5 mRNA在2龄雄鱼和伪雄鱼精巢中表达高于卵巢;csgata5m RNA主要定位在卵母细胞、精原细胞和精子中。胚胎发育过程中,csgata5m RNA表达在1细胞期至囊胚期呈下降趋势,之后上升,至原肠胚期达到峰值,随后降低并维持较低水平至孵化出膜。在精巢发育过程中,csgata5m RNA表达水平呈升高趋势,在1龄达到检测的峰值;在卵巢发育过程中,csgata5m RNA表达趋势类似精巢,表达水平低于同期精巢。【结论】csgata5参与半滑舌鳎原肠胚期的组织器官分化,具有促进原始生殖细胞向雄性生殖细胞分化及雄性生殖细胞发育的作用。
关键词: 半滑舌鳎 gata5 RT-qPCR 原位杂交 性腺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大家鱼自然繁殖对水文过程的响应关系研究
《淡水渔业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长江中游监利江段四大家鱼繁殖行为对水文过程的响应关系,并了解水文过程刺激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的生态水文指标量化范围,于2014—2016年的每年5—7月,在长江中游监利断面进行鱼类早期资源调查,同时,对采集到的四大家鱼卵苗与流量以及水温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水温在20~24℃,流量日增长率为1125 m3 s-1 d-1及以上,涨水持续时间为3 d及以上的涨水过程情况下,可刺激家鱼发生大规模繁殖.而两次涨水过程间隔仅为1d时,涨水持续时间和流量日增长率无论高低,持续2次涨水过程对家鱼繁殖行为也有刺激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