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葡萄白粉病发病规律研究及防治技术
《新疆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在哈密地区葡萄白粉病发病规律研究,摸清葡萄白粉病发病规律及生物学特性,明确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进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筛选试验,为葡萄白粉病的防治提供技术保障。【方法】2003~2009年,定点对葡萄白粉病发病时间、发生规律、筛选药剂进行试验。【结果】葡萄白粉病初期发病为6月下旬~7月初,发病高峰期为7月下旬~8月中旬。温度20~30℃、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有利于病害流行。杜邦福星、敌力康、40%信生防效,分别达86.89%、1.84.02%和81.32%。【结论】加强葡萄防病栽培技术的应用,在葡萄白粉病发病初期采用杜邦福星、敌力康、信生高效低毒农药进行统防统治,喷药2次,间隔10 d喷一次,可以有效控制葡萄白粉病。


新疆绿洲棉花种植体系土壤氨挥发损失原位监测
《西北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通气法对盐化潮土-棉花种植体系的CK(种植不施肥)、T1(基肥撒施机械翻耕,追肥沟施灌水)、T2(基肥撒施机械翻耕,追肥撒施后灌水)、T3(与T1、T2等氮量包膜尿素一次基施)4种处理的田间土壤氨挥发进行原位监测。结果表明,在施N量均为275 kg.hm-2条件下,CK、T1、T2和T3处理基肥NH3-N损失分别为0.621、1.191、1.191和0.826 kg.hm-2;追肥NH3-N损失分别为1.088、1.773、2.804和1.374kg.hm-2。T1、T2和T3来自氮肥的NH3-N损失分别为1.255、2.286和0.491 kg.hm-2,分别占施氮总量的0.46%、0.83%、0.18%。在新疆南部绿洲农田,基肥深施后覆膜、追肥结合灌水条件下,棉田土壤氨挥发不是氮肥损失的主要途径;与等氮量传统肥料相比,应用包膜肥料一次施用可明显降低氮肥氨挥发损失。


新疆伊犁河流域沙质薄土层新垦耕地春小麦喷灌生产技术规程
《现代化农业 》 2011
摘要:伊犁河谷是新疆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为了指导和规范新疆伊犁河流域沙质薄土层新垦耕地上从事春小麦种植生产的广大农户和团体,针对伊犁河流域水土开发区域面临沙质薄土层的灌溉问题和春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依据国家、行业标准,在春小麦生产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进行品种选择、培肥地力、平整土地、灌溉管理和配套栽培措施等进行了具体的规定,该生产技术规程的实施将实现春小麦生产的节水、节肥高效优质可持续发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和新疆农业结构战略调整布局。
关键词: 春小麦 喷灌 技术规程 伊犁河流域 新垦耕地 沙质薄土


番茄枯萎病菌拮抗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新疆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番茄枯萎病是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发生尤为严重,严重影响番茄的产量与品质。筛选拮抗菌,为生物防治番茄枯萎病原菌提供新的选择。【方法】采用平板分离培养、16S rRNA系统发育分析、平板对峙培养实验、发酵液拮抗实验等方法。【结果】从新疆多年种植番茄的土壤中分离出64株细菌,初筛有7株细菌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复筛得到2株对番茄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Sch1)f.sp lycopersici)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拮抗菌B-5、LYT-5,初步鉴定为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Bacillus velezensis的近似种;对峙实验结果表明:B-5、LYT-5对番茄枯萎病菌的生长均能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菌带较宽;发酵液拮抗实验表明:B-5、LYT-5对于番茄枯萎病菌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对番茄枯萎病菌的抑制率在一周内都保持较高的水平,前5 d内的抑制率达到100%,后5 d仍然能够保持在98%以上。【结论】所分离获得的2株拮抗菌对番茄枯萎病菌表现出较好的拮抗作用,对番茄病害的生物防治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温度与取食对越冬后马铃薯甲虫飞行能力的影响
《植物保护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马铃薯甲虫的迁飞规律,为防止马铃薯甲虫的扩散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昆虫飞行磨系统测定温度和营养条件对越冬后马铃薯甲虫飞行能力的影响。[结果]马铃薯甲虫雄虫飞行能力稍大于雌虫,但无显著性差异。温度≤25℃时,越冬后饥饿3 d马铃薯甲虫的飞行能力大于越冬后补充营养3 d的成虫,在30℃和33℃时饥饿状态与补充营养的马铃薯甲虫飞行能力无明显差别,35℃和38℃越冬后补充营养的马铃薯甲虫飞行能力大于饥饿3 d的马铃薯甲虫。饥饿3 d的马铃薯甲虫在常温下更容易迁飞。[结论]温度对越冬后马铃薯甲虫的飞行能力影响较大,越冬后马铃薯甲虫起飞温度为23℃,25~33℃是越冬后马铃薯甲虫的最适飞行温度。


吐鲁番地区葡萄生长期果实腐烂病研究初报
《植物保护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葡萄果实腐烂病田间发病情况调查与症状观察,并对发病果穗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和回接试验,结果表明,葡萄果实腐烂病的病原是Aspergillus nigerv.Tiegh,其菌落呈黑褐色,分生孢子头球形,直径200~500μm,分生孢子梗壁光滑,带黄色。顶囊球形或近球形,直径35~70μm,褐黄色,全部表面可育;产孢结构双层,瓶梗8~10(~12)μm×2~3μm。分生孢子球形或近球形,直径3~5μm,孢子壁表面粗糙,有的生有小疣。


有机与无机肥配施对小麦土壤速效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土壤速效养分、酶活性以及土壤中微生物总量与有机肥的关系,为提高农田土壤生物肥力、培肥土壤、实现土壤可持续利用及有机肥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在控制条件下研究有机与无机肥配施对小麦土壤速效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1)通过有机肥的施用可明显提高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2)通过有机肥的施用可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和土壤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结论】施用有机肥除了直接增加土壤有效养分和改善理化性质外,还对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特性有明显的影响。


“玉米秸秆饲料袋装加工机械化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究与示范”通过鉴定
《新疆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4月20日,自治区科技厅组织专家对我院农机所主持的自治区科技兴新项目、乌鲁木齐市科技局项目"玉米秸秆饲料袋装加工机械化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究与示范"进行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审阅了项目完成单位提交的全套技术资料,听取了项目负责人的汇报,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质询,经充分讨论,结合现场勘验意见,认为项目研究有重大创新,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