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棉秸秆降解高温菌株的筛选及产酶分析
《微生物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新疆地区分离具有降解棉秸秆纤维素功能的菌株,得到4株耐高温真菌(50°C)。纤维素酶学性质分析表明,该4株菌的纤维素酶具有良好的耐酸性(最适pH为4.5)和耐高温性(最高达60°C)。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微结晶纤维素、棉花、滤纸、淀粉、果胶为底物测定酶活力,滤纸酶活力(FPA)最高达2.63 U/mL、淀粉酶活力最高达6.17 U/mL、果胶酶活力最高达5.86 U/mL。4株真菌酶学特性分析表明,该系列菌株在秸秆生物质利用方面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秋水仙素诱导天山雪莲四倍体的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组织培养附加秋水仙素的方法对濒危药用植物天山雪莲(Saussurea involucrata Kar.et Kir.)进行多倍体诱导,结果表明:(1)与种子作材料相比,采用秋水仙素处理无菌苗是获得天山雪莲多倍体植株的最佳途径.(2)二倍体植株的叶片薄、平展、较细长、色绿、尖齿不明显、根细长;经秋水仙素处理诱导得到的植株叶片变宽、变肥厚、叶色深绿,尖齿明显、根短粗.(3)染色体计数、气孔分析及流式细胞仪倍性综合检测表明,诱导得到的多倍体变异苗为纯合四倍体.


不同冬油菜品种抗寒性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不同冬油菜类型和品种在新疆旱寒区越冬抗寒性、适应性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冬油菜北移的可行性。【方法】对10份不同类型和来源冬油菜品种(系)的抗寒性、农艺性状、含油率和产量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在新疆旱寒区甘蓝型、白菜型冬油菜均能够越冬,且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农艺性状,生育期在280 d左右,含油率36.77%~41.53%,产量2 307.44~3 010.07 kg/hm2。【结论】冬油菜北移进入新疆旱寒区种植能够有效地增加该区冬春季植被覆盖度,同时为该区发展一年二熟耕作制创造了条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促进新疆旱寒区冬油菜生产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桑椹制作果冻的技术方法
《现代园艺 》 2011
摘要:以桑葚果汁、魔芋精粉为主要原料设计出桑葚营养果冻的实验方案和工艺流程,采用该配方制备的果冻,营养价值高、果香浓郁、口感爽滑。


种植密度对新葵18号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密度下新葵18号的干物质积累、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产量和含油率,分析种植密度对新葵18号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方法】调查不同种植密度下新葵18号的生长数据,计算不同处理的干物质积累、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和产量,并测定含油率。【结果】种植密度对新葵18号的生长发育有着显著影响,低密度处理(4 000株/667 m2)的单株叶面积较高,高密度处理(5 500株/667 m2)的叶面积指数较高,产量、含油率和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方面以处理5 000株/667 m2的值最高。产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但是密度超过5 000株/667 m2后,产量则表现出减少的趋势。【结论】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调节新葵18号个体发育,最大发挥群体效应,在新疆5 000株/667 m2是新葵18号的适宜种植密度,可以取得较高产量和品质。


枸杞优选优株快繁体系的建立及优质种苗繁殖技术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以枸杞宁杞1号优选优株嫩枝为外植体,研究影响枸杞离体快繁的各种因素,建立优选优株快繁体系,以期达到大量培育枸杞优质种苗的目的。【方法】通过观察采集优选优株,进行外植体的灭菌方法、侧芽诱导及继代培养、生根培养基激素的筛选,确定出相适应的培养基;同时对试管苗的移栽基质也进行了筛选。【结果】加用青霉素注射液500 mg/L浸泡5~8 min后进行外殖体进行表面消毒时,易获得无菌外殖体。适宜培养基:侧芽诱导MS+6-BA0.5 mg/L+IAA0.1 mg/L;增殖培养基为MS+6-BA0.5 mg/L+IAA1.0mg/L;生根培养基1/2MS+IBA0.3 mg/L;移栽基质泥炭∶珍珠岩2∶1,成活率96%。【结论】枸杞优选优株快繁体系的建立,对于加速育种进程和新育良种的繁育、推广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通过优选优株进行枸杞优质种苗的培育是可行的。


南疆扁桃品种自交不亲和S-RNase基因型鉴定
《新疆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鉴定南疆扁桃品种自交不亲和S-RNase基因型,可为科学合理地配置授粉品种提供依据,有效提高南疆扁桃的产量。【方法】以南疆10个扁桃品种的叶片为试材,利用蔷薇科通用引物PaConsⅡ-F+PaConsⅡ-R、EM-PC2consFD+EM-PC3consRD对叶片基因组DNA进行S-RNase特异性扩增,将克隆测序结果在GenBank上进行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10个扁桃品种均获得2条带,共20条带,包含16种不同的S基因核苷酸序列,其中4个为GenBank上登录的已知S-RNase基因序列,分别为S1(1 370 bp)、S12(2 479bp)、S14(740 bp)、S52(1 626 bp),12个为新的S-RNase基因序列,暂时分别命名为SA(780 bp)、SB(530 bp)、SC(1 261 bp)、SD(432 bp)、SE(1 266 bp)、SF(270 bp)、SG(1 263 bp)、SH(272 bp)、SI(690 bp)、SJ(1 523bp)、SK(755bp)、SL(1 486 bp)。【结论】鉴定出10个品种的S-RNase基因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