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施氮水平对旱地菊芋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定芋1号"菊芋为试材,采用田间小区种植试验,设置3个施氮水平,分别是667m~2施氮20kg(N1,低肥)、40kg(N2,中肥)、60kg(N3,高肥),以不施氮(N0)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菊芋植物学性状、干物质分配、块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大庆地区菊芋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N2和N3处理菊芋平均株高分别为256、276cm,均显著高于N1处理及对照(P<0.05);单株块茎鲜质量的大小顺序为N3>N2>N1>N0;茎和叶的干物质量占整株的比例均为N0>N1>N2>N3,根的干物质量占整株的比例基本一致,块茎的干物质量占整株的比例为N3>N2>N1>N0;N1、N2、N3处理667m~2平均产量分别为615、934、1 235kg,与对照(667 m~2平均产量391kg)相比,分别增产57%、139%、216%。研究结果表明,氮肥的施用能够促进菊芋的生长,增加植株的开展度,缩短茎节间的距离,增加叶片数量,有利于菊芋生殖器官(块茎)膨大,达到一定的增产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干旱地区膜下滴灌对土壤和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为实现玉米栽培节水高产高效,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采用膜下滴灌方式,设置不同灌水处理方案,研究膜下滴灌不同灌水处理对土壤物理性质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20cm土层苗期时灌水量高的(W2)土壤含水量最高,CK土壤含水量最低,处理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20~40cm时不同处理苗期土壤含水量差异不显著,拔节期和抽雄期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说明灌溉对土壤含水量影响巨大。(2)拔节期和抽穗期不同处理间温度差异不显著,但覆膜处理的低灌水量W1和高灌水量W2处理5cm温度高于对照CK处理。10cm和15cm温度无明显差异。(3)拔节期和抽穗期时高灌水量W2株高高于其它处理,均是W2>W1>CK而灌浆期时无明显差异,可得出灌溉对玉米株高前期发育有影响,后期趋于相同,差异不明显。(4)产量在不同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高灌水量W2的最高,低灌水量W1的次之,CK处理最低。而水分利用率则是低灌水量W1处理的最高,顺序为W1>W2>CK。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米蛾人工饲料配方筛选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为解决米蛾饲料匮乏和研究基础狭窄的现状,开展了米蛾的人工饲料配方筛选试验。进行了5种不同饲料配方对于米蛾生长以及产卵量的调查。配方E(70%玉米面+20%米糠+7%白砂糖+3%酵母)繁育的米蛾生长周期(35d)明显短于配方A(94%米糠+3%白砂糖+3%酵母)、B(97%米糠+3%白砂糖)、C(100%米糠)和D(70%玉米面+24%米糠+3%白砂糖+3%酵母),平均出蛾数量(4 969只)显著高于配方A、B、C和D;配方E饲喂的雌蛾、雄蛾平均质量分别为40.47和16.70mg,明显高于其它配方。配方E繁育米蛾的产卵量最高(503粒)。筛选出配方E最适合米蛾繁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松花江佳木斯段北岸耕地水旱田土壤要素指标变迁
《农业与技术 》 2017
摘要:研究松花江佳木斯段冲积平原上水田和旱田不同断面土壤的pH及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磷的含量。通过实地采集、土壤自然风干、化学试验方法进行有机质、氮、磷和速效磷含量以及pH的测定,对不同深度土壤各指标含量进行分析。土壤中各指标测定结果为全氮、有机质含量由表层至底层逐渐减少;全磷、速效磷含量由表层至底层先减少后增加;pH值接近中性,并由表层至底层pH值逐渐增大。佳木斯段松花江冲积平原上水田和旱田不同断面土壤的pH值及其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的含量均处于正常值范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三空栽培模式技术研究与集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7
摘要:为了在不降低玉米整体种植密度的条件下降低倒伏率和含水量,同时增加玉米产量,研究了玉米田的三空栽培模式技术,即:间隔空垄、割秆空顶、横向空地相结合的栽培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在间隔空垄数:播种垄数=2:12,割秆处理垄数:未割秆处理垄数=2:4,垄长大于1000 m,每隔500 m,田间垂直于垄向空地2 m的三空栽培模式下,玉米倒伏率降低11个百分点,玉米籽粒含水量降低9个百分点,玉米增产20.32%。玉米三空栽培模式能够显著降低玉米倒伏率和籽粒含水量,同时增加玉米产量。玉米三空栽培模式是适宜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的栽培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瓜新品种龙早1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龙早1号是以自交系H1121和12-9配制而成的旱黄瓜一代杂种,雌性系品种,早熟,植株长势中等,主蔓结瓜为主,瓜条顺直,长22 cm左右,果皮浅绿,白刺稀少,果肉浅绿,清香味浓。耐低温弱光,丰产性好。高抗枯萎病,抗角斑病及褐斑病。每667 m2产量3 000 kg左右。适合黑龙江省春保护地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