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转CP4-EPSPs基因大豆杂交后代对草甘膦的抗性水平与遗传背景的相关性
《作物学报 》 2016 CSCD
摘要:第一代抗草甘膦转CP4-EPSPs基因大豆GTS40-3-2是国际上应用时间最长、种植面积最大的转基因作物。本文以6份GTS40-3-2衍生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新品系为亲本,配制4个杂交组合,利用抗性分级法和相对株高法鉴定杂交亲本及其F2:3子代对草甘膦的耐受性差异,分析其抗性水平与遗传背景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以1230 g a.i.hm–2草甘膦喷施处理时,转基因亲本及其F2:3子代的苗期生长受草甘膦抑制不显著,而当喷施浓度提高至3690 g a.i.hm–2和4920 g a.i.hm–2时则抑制作用显著。供试的6个杂交亲本中以ZLHJ06-1568、ZLHJ10-713和ZLHJ06-698对草甘膦的耐受性相对较强,而4个F2:3组合中以ZLHJ10-713×ZLHJ06-698后代在草甘膦喷施后株高受抑制最小,对草甘膦耐受性最强。不同组合后代对草甘膦的耐受性普遍优于其双亲,呈现出杂种优势。各组合后代与亲本之间对草甘膦的耐受性均呈正相关,但由于亲本间互作效应的不同,导致后代抗性水平产生差异。本研究表明草甘膦抗性基因CP4-EPSPs在大豆中的表达水平与其遗传背景相关联,为利用转基因大豆新种质培育转基因大豆新品种过程中目标基因的定向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日光温室蓝莓物候期及生长、果实特性的调查
《北方园艺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5种蓝莓品种为试材,在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调查了"伯克利"‘MN5415’"慧兰""奥尼尔""黑珍珠"蓝莓品种的物候期及其生长规律和果实特性。结果表明:"奥尼尔"从萌芽至果实成熟期历时最短,一年生枝条较粗,果粉厚,果实整齐度较其它品种好,综合表现最好,其次依次为"伯克利"‘MN5415’"慧兰""黑珍珠"。其中"伯克利"平均单果质量大,一年生枝条最壮,果粉厚,味甜,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少;"黑珍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果实颜色特殊,但从现蕾至末花历时最长,平均单果质量最小,果粉薄,一年生枝条长势过强,易发生徒长。


果渣袋料栽培黑木耳试验
《中国食用菌 》 2016
摘要:为有效利用农业废弃资源,使用苹果渣进行袋料栽培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试验。根据栽培料中苹果渣比例(20%、35%、50%、65%、78%)的不同设置5个处理,以无苹果渣为对照。结果显示,栽培料中添加苹果渣替代木屑栽培黑木耳是可行的。当苹果渣含量为35%时,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及绝对生物学效率最高,污染率较低,耳片黑厚,无"流耳"现象,商品价值高;其黑木耳子实体的主要营养成分与对照相比,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总糖的含量有所升高,灰分、钙、磷、铁的含量有所下降。


苜蓿种质资源的分布、育种与利用
《科学通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苜蓿作为最重要的豆科牧草,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牧草之一.由于其产草量高、营养丰富,且具有根瘤固氮等优点,被誉为"牧草之王".在我国,苜蓿不仅栽培历史悠久,经济价值高,而且种质资源丰富,据记载苜蓿属内植物种有46个.然而,我国苜蓿育种工作开展较晚,建国以后才有较快的发展.截至2015年,我国苜蓿登记品种共有80个.苜蓿不仅是重要的高蛋白饲草,同时又是水土保持植物,因此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与生态功能.发掘优异苜蓿种质资源,培养优良苜蓿品种不仅可以增加优质饲草产量,促进奶业等草食畜牧业健康发展,而且苜蓿根瘤肥田,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我国苜蓿种质资源育种及利用现状,重点综述了国内苜蓿种质资源的分布、类型、遗传育种及综合利用情况,以期为今后苜蓿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利用寄生性天敌防治青杨脊虎天牛研究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青杨脊虎天牛(Xylotrechus rusticus L.)是中国重大森林蛀干类害虫之一,由于其生活隐蔽、难以防治,对造林绿化和林业工程建设造成严重危害,笔者采用以花绒寄甲室内外寄生青杨脊虎天牛的方式研究其生物防治效果。结果显示:温度对花绒寄甲卵孵化有明显影响,室内投放花绒寄甲卵的方式对青杨脊虎天牛幼虫具有较高的寄生率,以寄主、寄甲的数量比为1∶100进行木段模拟投放时,花绒寄甲对青杨脊虎天牛幼虫的寄生率达到86.67%;在木质部裸露状木段上投放花绒寄甲成虫或卵,对天牛幼虫的平均寄生率分别为81.83%和83.29%。因此,室内释放管氏肿腿蜂对青杨脊虎天牛老龄幼虫和蛹具有较高的寄生率,建议以1∶3的比例进行投放。野外防治时选用花绒寄甲卵卡防治法更为便捷,管氏肿腿蜂释放的最佳时期为青杨脊虎天牛的幼虫和蛹期。


美国矮源间接利用与半矮秆大豆合农76创新
《中国种业 》 2016
摘要:利用国内优良大豆种质垦农19与含有美国矮秆基因的大豆种质合农57杂交,在窄行密植条件下,结合品质分析与抗病鉴定,经过11年连续定向选择,创新出半矮秆耐密植、蛋白质含量高、抗病能力强的大豆新种质合农76。该品种适宜垄三栽培和窄行密植栽培,垄三栽培密度为35万~40万株/hm~2、窄行密植栽培种植密度40万~45万株/hm~2;蛋白质含量41.98%,脂肪含量为20.43%,为油饲兼用型品种;高抗灰斑病;在窄行密植条件下参加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046.5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0号平均增产15.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311.9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0号平均增产16.1%。合农76是我国自主育成的第一个适合干旱、半干旱地区应用的半矮秆耐密植型春大豆种质,对推动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抗性候选基因GmMIOX4的表达分析、克隆及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大豆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两个不同抗性大豆品种灰皮支黑豆和辽豆15人工接种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SCN3),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SCN3侵染后的早期和线虫完成一个整个生活史时的Gm MIOX4基因相对表达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SCN3侵染下,辽豆15根内的Gm MIOX4基因在25 dpi时,相对表达量升高,而灰皮支黑豆根内的Gm MIOX4基因在10 dpi时被诱导表达,相对表达量达到最高值,表明该基因在此时期发挥一定作用。线虫侵入大豆根内10 d是其通过合胞体吸取寄主营养从而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的时期,在10 dpi该基因被诱导表达,使其合胞体结构发生改变,从而抑制线虫发育,最终导致死亡或使灰皮支黑豆根内成虫数量减少,起到抗病效果。随后以抗性品种灰皮支黑豆根系总RNA为模板,利用RT-PCR技术获得了939 bp的Gm MIOX4基因的CDS序列,克隆得到质粒p GEM-MIOX4,再以得到的Gm MIOX4序列为材料构建过表达载体p CAM-MIOX4,为进一步研究Gm MIOX4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Gm MIOX4基因 大豆胞囊线虫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克隆 过表达载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