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134条记录
寒地不同积温带野生大豆表型性状研究

大豆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在黑龙江省13个行政区原生境采集和异地繁殖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寒地不同积温带野生大豆植株的表型性状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积温带野生大豆表型性状存在差异,各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不同,存在多样性丰富和多样性单一的性状。叶片表型性状中叶面积和叶柄长度的多样性最丰富,在第一、三、五积温带采集的野生大豆分别在叶片形状、叶片大小和叶片颜色上的多样性最丰富。根系表型性状中根干重的多样性丰富,根直径多样性较单一,第六积温带根系表型性状较丰富,第一、二积温带采集的野生大豆根系表型性状较单一。在各农艺性状中,百粒重在各积温带群体中的变异极大,多样性最丰富,第二积温带采集的野生大豆百粒重的均值最大,第五积温带的百粒重的均值最小。在活动积温较高地点采集的野生大豆单株荚数、每节荚数、分枝数较多;不同积温带茎长的差异不明显。

关键词: 寒地 积温带 野生大豆 表型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LTE系统中基于缓存信息的非实时业务调度算法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LTE系统中非实时业务调度算法比例公平PF(proportional fair)算法在分组数据业务模型下性能一般的问题,结合分组数据业务特点,在有限缓存队列模型下,提出一种兼顾系统吞吐量和用户公平性的非实时业务调度算法-基于缓存信息的调度BIBS(buffer information based scheduling)算法.该算法综合考虑了用户信道条件和缓存区内待传送的数据包信息.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平均速率的业务下,与PF算法相比,本文提出的算法在有效地提升系统吞吐量的同时,用户间公平性和通信中断性能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关键词: LTE 分组数据业务 基于缓存信息的调度算法 吞吐量 公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问题研究

全国商情 2016

摘要:在企业中,会计基础工作影响着整个公司的会计工作和经济管理工作,使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背景的变化,我国会计基础工作在规范化上面临着一些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可以使企业会计工作和经济管理工作有序进行,促进企业的发展。本文对会计基础工作相关概念进行了介绍,对我国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会计基础工作 规范化 问题和原因 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土壤硒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土壤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黑龙江省处于全国缺硒带的始端,为研究黑龙江省土壤全硒(Se)的含量、分布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在全省采集400余个农业土壤0~20 cm耕层样品及主要类型土壤剖面样品(共21个剖面各发生层次土样71个),分析了土壤全硒含量、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土壤全硒含量变幅为0.008~0.660 mg kg~(-1),平均值为0.147 mg kg~(-1),总体上处于缺硒及潜在缺硒土壤范畴,几乎不存在高硒土壤与硒毒土壤。不同类型土壤中以盐碱土含硒量最低(0.097 mg kg~(-1)),而泥炭土最高(0.273 mg kg~(-1));硒在土壤剖面中主要呈现表聚型分布,也有少数呈现双峰型和心土聚集型分布;不同区域以大兴安岭地区为最低(0.115 mg kg~(-1)),小兴安岭山地最高(0.198 mg kg~(-1));不同行政市以大兴安岭地区最低(0.115 mg kg~(-1)),黑河市为最高(0.228 mg kg~(-1))。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全硒含量与土壤有机碳(SOC)、黏粒含量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区表土层土壤SOC、黏粒含量与pH是影响土壤硒含量的主要因素,此外土壤母质也是影响硒分布的重要因素;而土壤SOC含量对硒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与富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土壤硒 分布特征 土壤剖面 土壤有机碳 黑龙江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橘红芯黄瓜秋延后栽培技术

中国园艺文摘 2016

摘要:从品种介绍、播种时间、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橘红芯水果黄瓜与橘红芯旱黄瓜在黑龙江省区域,采用秋延后栽培方式时的主要栽培管理技术。

关键词: 黄瓜 秋延后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肥耦合对寒地粳稻养分吸收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

摘要:为了研究水肥耦合对寒地粳稻养分吸收的影响,以寒地粳稻东农428为试验材料,设置控灌方式、氮肥水平2因素处理,研究了水肥耦合对寒地粳稻养分吸收,以及对最终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灌溉模式均在N3处理下水稻含氮量,含磷量以及含钾量最高,且产量达最大值;而在N3处理下的两种灌溉模式相比较,在节水灌溉(W1)水平下水稻产量最高,且氮、磷、钾含量都处于最高水平,说明N3是水稻增产最佳施氮水平,节水灌溉较常规灌溉促进了产量的积累。

关键词: 寒地粳稻 水肥耦合 养分吸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石灰对秋葵幼苗生长的影响

中国瓜菜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解决秋葵育苗中死苗的问题,以秋葵为试材,研究了在秋葵育苗过程中施用石灰对其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一定浓度的石灰能促进秋葵根系发育,提高根系活力、根系质量、根冠比、侧根数;能显著地增加秋葵幼苗的叶面积、植株高度和茎粗度。其中以采用4%的石灰均匀拌入土壤的方式效果较好,根系活力、根系质量、根冠比、侧根数分别较对照提高19.17%、62.86%、65.78%、67.27%、4.61%。

关键词: 秋葵 石灰 根系发育 幼苗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纬度半干旱地区年际间气象因子变化及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

摘要:制定半干旱地区玉米栽培技术措施以及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对连续6a玉米产量和气象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气象因素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近6年生长季气温变化幅度较小,活动积温受霜期影响较大;降雨量高于往年平均水平,各月份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匀,易发生春旱、夏涝现象。降雨量的多少及其时空分布情况、个别年份的早霜和晚霜等灾害性天气是玉米年际间产量波动的主要限制性气象因素。

关键词: 高纬度半干旱地区 气象因子 玉米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龙葵E2泛素结合酶基因SorUBC克隆及表达特性分析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龙葵Sor UBC基因克隆并分析其在多种非生物胁迫处理下表达特性,为E2泛素结合酶在植物逆境胁迫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电子克隆结合RT-PCR方法从龙葵中克隆得到泛素E2结合酶UBC基因编码区序列,命名为Sor UBC,登陆Gen Bank,编号:KU233684。Sor UBC基因编码区全长888 bp,编码295个氨基酸。进化树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与马铃薯、番茄同源性最高,为95%,其次是烟草,为91%。该蛋白在第266~284氨基酸位具有1个跨膜螺旋区域,泛素化位点预测表明其含有8个泛素化位点。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Sor UBC基因在龙葵各器官表达特征和不同非生物胁迫处理下(干旱、盐、碱、高温和低温)根部和叶片表达特性,同时测定龙葵叶片生理响应。结果表明,SorU BC基因表达具有组织差异性,在叶片和果实中表达量较高。非生物胁迫处理(干旱、盐、碱、高温和低温)后根部和叶片基因表达情况显示该基因存在早期(3或5 h)应答上调表达,且根部与叶片基因表达量和变化趋势差异显著,根部表达量变化比叶片显著,推测Sor UBC基因在龙葵早期响应干旱、盐、碱、高温和低温非生物胁迫中起调控作用。生理特征数据表明,在干旱、盐和高温胁迫中龙葵叶片MDA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POD和SOD活性总体呈先降后升趋势,说明其在胁迫后期(9 h)对活性氧造成的损伤起缓解作用。

关键词: 龙葵 SorUBC 克隆 表达分析 非生物胁迫 生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不同积温带水稻品种对不同时段低温冷害的适应性研究

中国稻米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覆盖黑龙江省三个积温带的123个水稻品种(品系)为试材,将6月30日-7月29日每10天为1段分3个时段对水稻进行低温处理,以研究冷害发生规律。结果发现,水稻在6月30日-7月19日受低温易发生延迟型冷害,7月10日-7月19日受低温易发生障碍型冷害,证实了低温对水稻冷害的时段效应;第一积温带水稻在7月10日-7月19日受低温易发生延迟型冷害,第一积温带水稻在6月30日-7月9日受低温易发生障碍型冷害,第二、三积温带水稻在6月30日-7月19日受低温易发生延迟型冷害,第二、三积温带水稻在7月10日-7月19日受低温易发生障碍型冷害,体现了水稻应对低温的生态区效应。这对黑龙江省抗寒水稻品种的选育以及抗寒措施的提出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水稻 低温 抽穗期 结实率 延迟型冷害 障碍型冷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