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134条记录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影响因素的研究与分析

经贸实践 2016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得以凸显,人们也渐渐意识到了会计基础工作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此我国特别出台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来实现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种种因素影响着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本文笔者将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 会计基础工作 影响因素的研究与分析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整改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紫花苜蓿与草地羊茅单、混播越冬期根系生理变化及抗寒性

草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更好地提高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抗寒性,本研究以紫花苜蓿公农1号、Wega7F、WL319HQ及草地羊茅(Festuca pratensis)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苜蓿单播区与苜蓿-草地羊茅混播区,于2013年10月15日、10月30日、11月15日、2014年3月30日、4月15日、4月30日对苜蓿根系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4项指标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并对苜蓿越冬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品种不同,苜蓿单、混播越冬率表现不一。苜蓿与禾草混播效果好于单播,混播越冬率超过90%,公农1号单混播越冬率差异不显著(P>0.05),其它单、混播处理及品种之间差异显著(P<0.05)。各品种单播区与混播区苜蓿根系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随气温下降而增高,翌年春季随气温回升而降低,其中可溶性糖含量在11中旬达到最大值,单混播处理差异显著(P<0.05),可溶性蛋白含量在10月末达到最大值,除WL319HQ单、混播处理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它两个品种单、混播处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WL319HQ单、混播处理在10月末游离脯氨酸含量升到最高,其余各处理均是在11月中旬升到最高值,且同一观测期内,单、混播处理显著差异(P<0.05);POD活性则是随着温度变化在整个越冬期呈现先升后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各处理均在11月中旬升至最高。通过越冬率调查和运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寒性综合评判得出,苜蓿与草地羊茅混播处理的越冬率略高于苜蓿单播的,供试材料抗寒性大小顺序为公农1号+草地羊茅>公农1号>Wega7F+草地羊茅>Wega7F>WL319HQ+草地羊茅>WL319HQ。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草地羊茅 混播 抗寒性 越冬率 生理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为什么刚摘下的新鲜黑木耳不能吃

农村百事通 2016

摘要:对大多数食物而言,越新鲜,其营养价值就越高;颜色越诱人,味道越好。长期放置,其色、香、味、形等会变差,质感降低,营养素流失。然而,这一般规律却不适用于所有新鲜食物,黑木耳便是其中之一。刚摘下的新鲜黑木耳不建议食用,因为新鲜黑木耳里鞣酸的含量较高,吃的时候口感发涩。鞣酸又名鞣质、单宁,它具有收敛作用,能使皮肤变硬,从而保护黏膜、制止过分分泌及止血;能减少局部疼痛,减少受伤处的血浆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农球盖菇1号大球盖菇生产技术要点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

摘要:大球盖菇,又称酒红球盖菇,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蕈菌之一~([1])。该菇种1922年由美国首先发现并报道,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才由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栽培研究并示范推广~([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2009年从我国南方引进,经多年研究和生产推广,形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播种适时性损失规律试验研究

大豆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究大豆产量与播种日期的变化的关系可以为确定最佳播种期、合理安排大豆播种作业提供科学依据。本文设计大豆播种适时性损失试验流程,采取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确定每日播种小区分布位置;按设计日期在相应小区播种大豆、采取相同的田间管理方法,所有试验小区大豆同日收获。在收集到每个小区大豆产量的数据后,采用格拉布斯准则剔除数据,并采用SPSS 22.0回归分析得出大豆适时损失率随播种日期呈抛物线规律变化,试验地区大豆最佳播种日期为5月16日。

关键词: 大豆 播种 适时性损失 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4个抗瘟基因与哈尔滨市稻瘟病菌互作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24个抗瘟基因与哈尔滨市稻瘟病菌的互作情况,应用田间自然感病结合室内接种的方式完成试验,得出以下结论:(1)2012年有Pi-12(t)、Pi-7(t)、Pi-9(t)、Pi-z5、Pi-20、Pi-ta2和Pi-sh 7个基因对稻瘟病表现免疫,2014年又新增Pi-km和Pi-5(t)2个基因表现免疫;(2)Pi-i和Pi-k是植株发病率和叶片发病率上升幅度最大的基因,Pi-t和Pi-z是植株发病率和叶片发病率下降幅度最大的基因;(3)2012年病情指数最高的3个基因为Pi-z、Pi-kh和Pi-k,其病情指数分别为14.04、13.50和12.40,2014年病情指数最高的3个基因为Pi-k、Pi-a和Pi-i,其病情指数分别为65.39、33.64、29.38,叶片发病率与病情指数相关度最高;(4)从室内接种结果看,24个抗瘟基因都存在被稻瘟病菌侵染的风险,其致病性相似系数介于0.20~0.75之间。综合分析,24个抗瘟基因对稻瘟病的抗性在年际间存在波动,稻瘟病菌的致病性呈集中化趋势。

关键词: 水稻单基因系 抗瘟基因 稻瘟病菌 病情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氮处理对绥粳4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稻米 2016

摘要:以绥粳4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处理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可提高绥粳4号的产量,以施氮量162 kg/hm2、基蘖肥和穗粒肥比例为8∶2时产量最高;增施氮肥可提高绥粳4号的加工品质,但食味品质降低;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为7∶3时绥粳4号的加工品质最好,比例为10∶0时食味评分最高。

关键词: 氮肥用量 绥粳4号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种业 2016

摘要:从黑龙江省育种水平、育种单位发展变化、新品种推广形式、管理水平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阐述了育种状况,分析了黑龙江省品种现状,高新育种技术应用滞后,种业规模小、科研投入少,忽视基础研究,耕作栽培环境恶化,优良品种少等目前黑龙江省玉米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黑龙江省 玉米 育种 问题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除草剂对寒地水稻的生理效应研究

植物保护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出适宜在寒地粳稻本田使用的除草剂,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进行了3种除草剂2个施用剂量对水稻生理指标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3种除草剂对水稻氮代谢、抗逆性、形态特征和产量构成等影响各异,与清水对照比,30%莎稗磷EC显著增加水稻前期MDA含量,并显著降低水稻前期的NR活性、收获期有效分蘖数、穗长和小穗数;60%丁草胺EC和50%丙草胺EC高剂量处理效果相近,均对水稻体内的NR活性、MDA含量影响较小,但显著增加了穗粒数和穗粒重。粳稻本田施用60%丁草胺EC和50%丙草胺EC高剂量处理效果好于30%莎稗磷EC,与后者相比,施用60%丁草胺EC和50%丙草胺EC高剂量可诱导植株的NR、GS、CAT活性显著增加,而MDA含量显著降低,这种效果一直延续到生长后期,使穗长、小穗数、穗粒重及稻谷产量均得到显著增加。

关键词: 水稻 莎稗磷 丁草胺 丙草胺 生理特征 产量构成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繁大豆播种深度及除草剂使用技术

中国农业信息 2016

摘要:为了明确南繁条件下适宜的播种深度,对大豆播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播种后对土壤表面压实好于不压实处理,播种深度在4~6 cm时为最佳,并对播后苗前封闭除草进行了尝试。初步结论,采用先正达生产的金都尓+75%噻吩磺隆进行封闭,可以有效地抑制尖叶及阔叶类杂草,减少大豆生育期内除草2~3次。

关键词: 大豆 南繁 播种深度 除草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