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水稻秸秆还田下氮肥对土壤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

摘要:为完善黑龙江省水稻秸秆还田下施肥技术体系,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土壤不同层次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结果表明:同一施氮量下,与无秸秆还田比较,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秸秆还田条件下,0~10cm土层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大于10~20cm土层含量,且各土层总有机碳、活性碳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随着氮肥施入量的增加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处理Ⅴ(水稻秸秆还田配施氮肥用量为133kg·hm-2)的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最高。

关键词: 水稻 秸秆还田 土壤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农业界限温度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黑龙江省78个站点1965~2014年日平均气温数据,采用五日滑动平均法、线性倾向估计法、距平分析法和SPSS相关性分析法,分析黑龙江省稳定通过≥0℃、≥3℃、≥5℃、≥10℃农业界限温度起止日期及持续日数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1965~2014年,≥0℃、≥3℃、≥5℃、≥10℃界限温度起始日期均呈提前趋势,每10年分别提前1.2、0.8、1.1和1.6 d;终止日期呈延后趋势,每10年分别延后1.5、1.1、0.9和0.8 d;对应的界限温度持续日数依次为209.9、191.5、179.0和141.1 d,界限温度持续日数呈增加趋势,每10年分别增加2.8、1.8、2.1和2.4 d。界限温度空间变化随纬度降低起始日期呈提前趋势,终止日期呈延后趋势,持续日数从北至南呈U型增加趋势,其中东南部大庆地区和西南部牡丹江地区起始日期出现较早,终止日期延后较多,持续天数普遍高于北部地区。除≥10℃界限温度,各界限温度起止日期及持续日数与年平均气温均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

关键词: 农业界限温度 起止日期 持续日数 特征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豆多酚类物质研究进展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从黑豆多酚类物质的分类、提取工艺、生理功能、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目前多酚类物质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黑豆多酚 生理功能 提取工艺 应用现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蚜虫中携带马铃薯卷叶病毒检测方法的改进

广西植物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roll virus,PLRV)对马铃薯生产的危害极大,是一种极为重要的马铃薯病毒病。RT-PCR是马铃薯卷叶病毒检测较为常用的方法,该方法检测准确率高、成本低、适用范围广。但在实际生产中其检测对象多为染病植株,对PLRV传播的主要介体桃蚜(Myzus persicae)的检测,则由于蚜虫体积小、RNA提取难度大、成本高、且不能复检,因而在生产中不能被广泛使用。该研究以马铃薯感病植株和带毒蚜虫为材料,利用改进的RNA提取方法从它们中提取到PLRV的RNA,并以CP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的RNA完整性好,可用于蚜虫中PLRV检测,且同样适用于对马铃薯感病植株的检测。另外,通过对田间有翅蚜和无翅蚜携带PLRV情况进行检测发现,无翅蚜PLRV检出率为100%,有翅蚜PLRV检出率也高达60%,证明该体系在生产中的实用性。该研究使用改进的RNA提取方法,提取蚜虫中RNA,并利用RT-PCR进行了PLRV检测,与以前的方法相比简单实用,可被应用于生产检测中。该研究结果为马铃薯生产中PLRV的防控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关键词: 马铃薯卷叶病毒 蚜虫 CP基因 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有效磷含量对大豆植株磷素含量和土壤有效N、P、K含量的影响

大豆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有效磷含量影响大豆植株对N、P、K的吸收利用,进而影响大豆植株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以吉育89为材料,在大豆不同生长时期测定大豆植株磷素含量和土壤N、P、K含量,研究其随土壤有效磷含量升高而发生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在取样的4个时期里,植株磷素含量均随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升高呈单峰曲线变化,在土壤磷素水平为30 mg·kg~(-1)时,植株磷素含量达到最大;5个处理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趋势都是先下降,在收获期由于土壤自身的磷素补偿作用而有所升高;在各生育时期的土壤中的硝态氮和速效钾含量最低值都出现在有效磷含量为30 mg·kg~(-1)处理,而土壤速效磷含量为10和50 mg·kg~(-1)两个处理的硝态氮和速效钾含量一直较高,说明低磷和高磷土壤对植株氮素吸收有抑制作用。土壤有效钾含量的变化情况与硝态氮相似,均是随土壤有效磷含量升高而呈单峰曲线变化。说明N、P、K肥的合理配比均能够提高肥料的作用效果。

关键词: 有效磷 硝态氮 有效钾 植株磷素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芸豆新品种龙芸豆9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

摘要:芸豆学名菜豆,豆科菜豆属。芸豆膳食结构丰富,营养价值高,但由于东西方饮食习惯不同,我国芸豆主要以出口为主,奶花芸豆则是黑龙江省传统的出口型芸豆品种。目前,农民种植的奶花芸豆大部分是由港口经销商带到当地的品种,品种杂,产量不稳定,商品质量很难达到国际市场的标准,从而导致产品价格低,销售困难。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通过杂交育种手段,选育出龙芸豆9号优良奶花芸豆新品种以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水稻土壤污染现状分析与评价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

摘要:黑龙江省是我国稻米主产区之一,水稻田土壤质量关乎国计民生,对黑龙江稻米产区的水稻土中的砷(As)、镉(Cd)、钴(Co)、汞(Hg)、镍(Ni)、锰(Mn)6种重金属元素,以及666总量(HCH)、滴滴涕总量(DDT)等的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利用Spass软件和Excel对土壤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无机和有机污染物平均含量均较低,但其空间分布具有一定差异,各元素平均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属于未污染,黑龙江省的水稻田土壤质量总体状况良好。双鸭山、佳木斯、鸡西市所属的三江平原和兴凯平原一带,因开矿和污水灌溉,存在重金属污染的风险,违禁农药的施用也导致部分水稻田里土壤DDT和HCH存在残留。

关键词: 分析 评价 水稻土壤 土壤污染 土壤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5年东北地区大豆田病害种类与危害程度调查研究

大豆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近年来东北地区大豆田病害发生的种类和发病程度,于2015年对东北三省部分地区大豆病害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大豆常见有20种病害发生,危害最严重的是大豆根腐病,三省平均的病情指数为49.81,发病率98%;其次是大豆胞囊线虫病,平均病情指数46.53,发病率82.67%;叶部病害以大豆霜霉病发生最为严重和普遍,平均病情指数33.01,发病率64%,其次褐纹病发病率在叶部病害中最高,达70%,但病情指数略低,为18.61。大豆细菌性角斑病有演变成主要病害的潜在风险。个别病害如大豆灰斑病在黑龙江省发生仍较为严重。少数病害仅在单独省份地区发生。本研究结果将为东北地区大豆田病害可持续治理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大豆 东北地区 病害鉴定 病情指数 发病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森林猪”产业化发展初报

猪业科学 2016

摘要:黑龙江省是我国粮食主产区,2015年粮食总产达到684.5亿kg,产量连续12年增长,玉米、大豆等饲料资源丰富,平原广阔、森林茂密,林下资源丰富,发展生猪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16年全省确定把发展龙江畜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很多地区也在着手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尤其是林区,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全面停止,林区经济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富硒酿酒酵母的选育及优化培养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摘要:选育高富硒酵母菌株,优化发酵培养条件,以提高酵母生物富集、转化有机硒的能力,为富硒农牧业生产提供一种安全的有机硒源。通过紫外线诱变、抗性筛选试验,获得富硒能力强的酵母菌株,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培养基及发酵培养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分离筛选得到一株可抗亚硒酸钠5 mg/m L、抗乙硫氨酸10 mg/kg的双抗菌株,经鉴定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最佳发酵配方以葡萄糖、蛋白胨、酵母膏为主,添加少量无机盐。确定最优培养条件起始p H 4.0,装液量50m L/500 m L,摇床转速160 r/min,种子液接种量为10%(V/V),30℃培养28 h,在最优发酵培养条件下菌株富硒能力可达26.75 mg/g干菌体。

关键词: 生物富硒 酵母 有机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