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福建省设施农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以中以示范农场为例
《福建农业学报 》 2013
摘要: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标志之一,具有典型的现代农业模式特征。福建设施农业在建设配套、建设质量、产品包装分级和冷链物流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和以色列工贸部合作建设的中以示范农场为例,分析智能化设施农业的主要特点,提出福建设施农业的发展对策,即:加快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智能温室,建立技术集成示范区,加强自主装备研发与生产扶持,创新设施农业的运营管理模式。


海西区域科技合作: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
《福建农业学报 》 2013
摘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所涉及的4个省份中,福建省的经济总量、科技创新能力等都处于弱势,牵头推动区域科技合作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应充分发挥国家支持政策,挖掘对台合作潜力,扬长避短,研究更为有效的发展机制和政策措施,才能确立区域科技合作的主体地位。


双孢蘑菇W192菌株液体发酵培养的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 2013
摘要:采用响应面法对双孢蘑菇W192菌株液体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子试验,确定最佳摇瓶培养基的碳源为玉米淀粉、氮源为黄豆粉、无机盐为K2HPO4和MgSO4·7H2O,最佳发酵条件为25℃,摇瓶转速180r·min-1,发酵时间7d,起始pH6.5。在此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对影响其菌丝体生物量的8个考查因素进行评估并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玉米淀粉、黄豆粉和摇瓶转数为影响试验的3个重要因素。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建立模型,确定发酵培养的最适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玉米淀粉43.67g·L-1,黄豆粉13.78g·L-1,KH2PO43.0g·L-1,MgSO4·7H2O 1.0g·L-1,发酵温度25℃,摇瓶转速200r·min-1,初始pH 6.5,发酵时间7d。在此条件下,每100mL菌丝体生物量可达2.58g,与初始培养条件下的菌丝体生物量相比提高了2.35倍。


台湾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经验
《台湾农业探索 》 2013
摘要:台湾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取得良好成效,动物疫苗和植物种苗产品已处于成熟期,技术成熟度高,生物性肥料和生物性农药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经验在于当局制定了农业生技产业的奖励措施,并利用农业生技园区促进生技产业聚落效应,同时也辅导民间产业投入农业生物技术研发,且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农业知识经济化。


短肽佐剂增强PRRSV弱毒疫苗免疫保护力的研究
《中国兽医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采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CH-1R株单独(单独免疫组)、CH-1R株与短肽佐剂共同(共同免疫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接种仔猪,接种后4周以高致病性PRRSV(HP-PRRSV)TJ-F5攻毒,利用ELISA方法测定攻毒前后外周血IL-4、IL-18、IFN-γ、IL-12/IL-23P40浓度。免疫后共同免疫组更多猪(80%)产生更高浓度的IFN-γ、更早(第3天)产生更高浓度的IL-18,于第7天都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同时IL-4含量升高至6.2ng/L;单独免疫组、对照组仅有40%、0%的猪产生了IFN-γ,但IL-4始终为0ng/L。攻毒后共同免疫组IFN-γ、IL-18更早(于21d)降为0ng/L,临床症状和各组织器官病理变化轻微;单独免疫组于28dIL-18降为0ng/L而IFN-γ仍很高(63.8ng/L),临床症状和各组织器官病理变化比共同免疫组严重,但比对照组明显减轻;单独免疫组、共同免疫组及对照组的攻毒保护率分别为40%、80%、0%。结果表明,短肽佐剂配合CH-1R弱毒疫苗免疫可增强IFN-γ、IL-18介导的细胞免疫及IL-4介导的体液免疫、减轻攻毒后IFN-γ、IL-18介导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提高免疫保护力;在抵抗HP-PRRSV TJ-F5攻毒时,共同免疫组的免疫保护力明显高于单独免疫组。
关键词: PRRSV CH-1R弱毒疫苗 短肽佐剂 增强免疫保护力 细胞因子


CMS-FA胞质不育恢复系金恢3号配制系列杂交稻组合产量结构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 2013
摘要:为了解金恢3号配组杂交稻的增产潜力,选用7个CMS-FA胞质不育系配制成的7个CMS-FA胞质杂交稻组合及对照汕优63为材料,分析金恢3号配制系列杂交稻组合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及各构成因素在产量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金恢3号配制系列杂交稻组合产量水平平均达7 877.8kg·hm-2,多数组合产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产量与每穗粒数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之间相关不显著;每穗粒数对产量形成起正向直接作用最大,而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对产量起较大的负向直接作用;利用金恢3号测配组合时,以选择具有一定有效穗数,千粒重不宜过大的不育系为宜。


荚果期福花5号主要器官的蛋白质亚基组分及相关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 2013
摘要:为深入研究荚果期花生各主要器官蛋白质亚基组分分布特点,采用SDS-PAGE电泳法,分析珍珠豆型花生福花5号荚果发育过程,植株主要器官各类蛋白质亚基及其相对浓度分布和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荚果期,不同时期花生主要器官蛋白质谱带数差异较大,各主要器官蛋白质谱带数为籽仁>叶片>茎部=果针>根部>果壳;各器官蛋白质组分不同,分子量在32~238Ku,34Ku谱带表达的频率最大,在各主要器官都有表达,不同器官的蛋白质组分有特异性.不同器官总蛋白质亚基相对浓度差异较大,开花40~90d各器官总蛋白质平均相对浓度以籽仁最大,茎部最小.福花5号各器官总蛋白质亚基平均相对浓度排序籽仁>果针>叶片>根部>果壳>茎部.不同器官、不同分子量条带的蛋白质亚基相对浓度差异较大.根、茎、叶、果针、果壳和籽仁的蛋白质亚基相对浓度分别分布在0.01~1.84、0.01~1.47、0.02~1.57、0.01~1.94、0.02~1.43和0.01~4.59.福花5号的根、叶、仁的蛋白质中,除仁80Ku和仁的33Ku亚基与其他亚基无相关外,其他亚基间均有相关,亚基相关类型有正负相关、只有正相关、只有负相关和只有单个相关.


‘福眼’和‘东壁’龙眼果实贮藏性与采后品质变化比较
《热带作物学报 》 2013 CSCD
摘要:比较研究了福建省主栽品种‘福眼’和‘东壁’龙眼果实在(8±1)℃、85%相对湿度条件下贮藏的果实贮藏性和品质变化差异。结果表明:与‘福眼’龙眼相比,‘东壁’龙眼果实贮藏性较好,采后贮藏期间的‘东壁’龙眼果实好果率较高,而果实失重率、果皮褐变指数、果肉自溶指数、果肉褐变度较低。采收当天的‘东壁’龙眼果实的果肉可溶性固形物(TSS)、总糖和维生素C含量都高于‘福眼’龙眼。采后贮藏期间,‘东壁’龙眼果实的果肉TSS、可滴定酸、维生素C和总糖含量的变化比‘福眼’龙眼果实少;在同一贮藏时间,‘东壁’龙眼果实的果肉TSS、维生素C和总糖含量都高于‘福眼’龙眼果实。因此认为,‘东壁’龙眼果实的贮藏性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