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浅析花香型白茶发展前景
《福建茶叶 》 2014
摘要:花香型白茶即工夫白茶,系应用高香型乌龙茶品种(如:金观音、黄观音、金牡丹、紫牡丹等),按白茶标准采摘鲜叶原料,同时又按白茶的基本加工工艺原理加工而成的特种白茶。该茶色泽墨绿带白毫,外形自然,硬实,汤色杏黄透亮,滋味醇厚,甘甜,具有乌龙茶本身所固有的天然花香。近年来,花香型白茶一经推向市场,颇受消费者的青睐,价格一路飙升,供不应求。但其工艺较一般的白茶更为复杂,也更难掌握。品质风格较传统白茶更为独特。


沼液灌溉对砂培黑麦草种子发芽与生理效应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 2014
摘要:为研究沼液灌溉对砂培黑麦草种子发芽及生理效应的影响,设置4个梯度沼液灌溉量分别灌溉砂培黑麦草,分析种子发芽情况和幼苗生理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处理均能正常发芽,黑麦草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随着灌溉沼液量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以T1试验组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显著高于T3、T4试验组(P<0.05);沼液灌溉能促进黑麦草幼苗苗高和根长,试验组T1的促进效果最好;各试验组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均随着沼液灌溉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且二者的峰值均为T1试验组;不同稀释比沼液试验组间黑麦草幼苗POD酶活性、MD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SOD、CAT酶活性随沼液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和趋势存在差异。综合分析认为砂培模式下黑麦草种子能很好地发芽并快速生长成幼苗,且最适灌溉的沼液与蒸馏水的稀释比为1∶3。


不同播种时间对多花黑麦草生产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 2014
摘要:研究了福建省在9~11月不同的播种时间对多花黑麦草株高、分蘖密度、叶片密度和枯黄叶比、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和茎叶比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克斯和海克里斯在9~10月中旬播种较适宜,全生育期均能刈割5次,茎叶比小于0.42,分蘖密度大于430个/0.3 m2,鲜草产量大于94 t/hm2,干草产量小于24.91 t/hm2。


鳗鲡疱疹病毒ORF51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鳗鲡疱疹病毒(AngHV)福建株(AngHV-FJ)ORF51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中,构建表达质粒pGEX-4T-2-ORF51,将其转化至表达菌株E.coli BL21(DE3)中,IPTG诱导后,收集表达菌体,进行SDS-PAGE分析和免疫印迹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获得了高效表达的AngHV-FJ ORF51融合蛋白.经割胶回收纯化,获得高纯度的融合表达蛋白.用纯化的表达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了高效价的兔抗ORF51多克隆抗体.这为进一步研究ORF51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及开展AngHV病的防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关键词: 鳗鲡疱疹病毒 ORF51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多克隆抗体


基于二代测序数据开发以93-11为亲本的水稻SNP-dCAPS标记的研究实例
《分子植物育种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为第一个全基因组序列被测定的籼稻材料,93-11,已成为开展水稻分子遗传、功能基因定位和克隆等研究的最重要亲本之一。公共数据库公布的93-11序列为开发水稻SNP标记奠定了重要基础,但其序列中存在的部分错误,也给相应研究工作带来困扰。本研究通过双重参考日本晴序列和93-11序列,进行候选SNP位点碱基多重比对,建立了一个推测、甄别93-11公共数据库误差序列,开发SNP标记的实践方法。基于本研究建立的方法,针对一个涉及稻瘟病抗性材料P400突变基因所定位区间,结合d CAPS策略,展示了高效开发SNP-d CAPS标记的实例。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对利用93-11为亲本,开展水稻功能基因分离等工作,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水稻 93-11 单核苷酸多态性 衍生剪切扩增多态性


福建省茶叶主产区茶叶质量安全管理与隐患点比较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 2014
摘要:通过查阅文献、调研茶企、走访茶农、咨询专家等方式,比较分析福建省三大茶叶主产区(安溪县、福安市、武夷山市)茶叶质量安全管理现状及模式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消费者对茶叶质量安全的重视,目前大多数茶农自觉放弃高毒、高残农药。政府茶叶主管部门对茶叶种植、加工、销售过程的监管力度明显加强,建立了比较全面的茶叶质量安全监控体系。但是,在散户茶农监管、茶叶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等领域还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对此,本文提出相应的监管建议。


含硒饮水生产富硒鸡蛋的技术及安全性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 2014
摘要:以研究蛋鸡饮水中添加亚硒酸钠生产富硒鸡蛋的技术及应用安全性为目标,分别采用1.00、1.25、1.50、1.75和2.00mg·L-1等5个不同亚硒酸钠浓度的饮用水,产蛋期蛋鸡持续自由饮用30周;期间,定期检测鸡蛋硒含量;试验结束时,测定硒在蛋鸡的鸡胸脯肉、鸡骨和鸡肝组织中的沉积量。结果显示:持续饮用5周后鸡蛋出现富集效果,1.00~1.75mg·L-1亚硒酸钠饮用水平的鸡蛋平均硒含量分别为0.321、0.441、0.470、0.355mg·kg-1,分别是普通鸡蛋的1.8、2.4、2.6、2.0倍。持续饮用含硒饮水30周,蛋鸡总体产蛋能力未呈现明显差异;各处理组的鸡肉的硒含量均达到0.02~0.50mg·kg-1富硒、安全标准,但作为硒储存和运输的肝脏、骨组织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