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可食性包装在冷却肉保鲜中的应用
《食品工业科技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系统阐述可食性包装的特点以及在冷却肉保鲜中的应用。介绍可食性包装减少冷却肉中水分和汁液损失,抑制油脂氧化和微生物生长繁殖,以及提高冷却肉品质和延长其货架期的研究进展,并提出目前可食性包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密闭材料硫包衣尿素氮素释放特性及对夏玉米生长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静态水溶法和田间土培法,研究了分别采用石蜡和脲醛树脂作为密闭材料的硫包衣尿素养分释放特性;并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这两种硫包衣尿素对夏玉米生长、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土壤硝态氮残留和净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石蜡和脲醛树脂作为密闭材料制造的两种硫包衣尿素SCUA和SCUB,其养分释放趋势均呈直线形,养分释放速率达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中硫包衣尿素(Ⅰ型)的条件指标。由于肥料所处环境条件的不同,SCUA和SCUB均表现出静态水溶法氮素养分溶出速度快于田间土培法的测定值,且SCUA养分释放速度略快于SCUB。利用脲醛树脂作为硫包衣尿素的密闭材料较石蜡制造每吨肥料原料成本降低49.39元。夏玉米田间试验中SCUA和SCUB减量30%处理玉米的植株生长及产量与普通尿素当地习惯施肥无显著性差异,且可以显著提高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达到了40.45%和42.59%;收获时普通尿素当地习惯施肥处理(CK1)及减量30%处理(CK2)60—10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硫包衣尿素处理。SCUA和SCUB在相同用量的情况下,净收益差异不显著,且减量30%的情况下仍可获得与普通尿素当地习惯施肥量相当的净收益。以脲醛树脂替代石蜡作为硫包衣尿素密闭材料是可行的,能达到节本增效的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板栗雄性不育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概述了板栗雄性不育的研究进展,包括板栗雄性不育的细胞学研究,生理生化因素与板栗雄性不育的关系,以及不完全雄性不育板栗(短雄花序板栗)与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关系及相关基因的定位、克隆等,并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板栗雄性不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重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京沟域产业融合发展机制与路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沟域经济是北京提出以山区沟域为单元,在生态保护前提下,通过产业融合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驱动产业融合是沟域经济发展的动态特性。笔者运用自组织的竞争和协同理论,阐述了沟域产业融合机制、产业融合模式和演变趋势,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各类产业融合模式和实现路径。研究显示,北京沟域经济已经迈入产业融合发展阶段,主导产业发展、产业间的关联和外部环境变化是产业融合的内在主要动力。因此,实现沟域发展就是要加强三次产业高度关联度和深入挖掘农业多功能性,促使产业结构朝纵深"两维"方向发展,可采取服务型融合和生态型融合2种路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与辣椒抗根结线虫基因Me1紧密连锁的EST-SSR标记开发
《核农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含抗根结线虫病基因Me1的PM217与感线虫品种茄门,及其F1、F2作为试验材料,采用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人工接种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利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analysis,BSA)建立抗感池,共筛选到3对(118、141及211)多态性EST-SSR引物在抗感池间存在差异。利用Joinmap3.0软件,结合抗病性鉴定,对F2群体进行SSR分析,研究3个EST-SSR标记位点与根结线虫抗性基因Me1的连锁关系,结果表明,EST-SSR标记141、118及211与Me1的遗传距离分别为6.984、18.684和29.310cM。本研究得到的与辣椒抗根结线虫显性单基因Me1紧密连锁的EST-SSR标记,为Me1基因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麦穗特征的小麦品种BP分类器设计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的穗部形态参数是直接反映小麦生长状况的重要参数,也是育种和考种专家关心的重要参数。但由于小麦的品种繁多,发展新型技术快速识别小麦品种是减少工作人员工作量的有效措施。基于数字图像分析,利用小麦穗部芒个数、芒长、穗长、RGB颜色的外部形态特征,对新疆的4个春小麦品种共40个样本进行了分类识别。利用提取的其中8个特征参数,设计了一个3层的BP神经网络分类器,平均准确识别率在85%以上,其中2个小麦品种的准确识别率达到了100%。通过图像处理的方法提取小麦的芒长、芒个数和穗长并基于这些参数来识别小麦的品种完全可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彩色马蹄莲2n花粉诱导及其三倍体植株的获得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n配子介导的有性多倍化因其具有染色体重组创造新型变异的机会而越来越受到育种家的重视。本研究用化学试剂秋水仙素处理彩色马蹄莲(coloured Zantedeschia hybrid)二倍体栽培种幼蕾诱导2n配子,并对2n配子形成的细胞学特征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显示,秋水仙素处理可以诱导彩色马蹄莲2n花粉产生,2n花粉的花粉粒明显变大,适宜的秋水仙素处理浓度为0.15%;配子形成过程中出现平行、融合等纺锤体定位异常现象,四分体时期出现二分体、三分体,产生减数分裂异常的多核细胞、小孢子形成过程中核融合等异常现象;诱导的2n花粉与正常1n雌配子杂交,杂交后代经染色体鉴定筛选获得三倍体后代(2n=3x=48)。本研究结果表明,人工诱导2n花粉是培育彩色马蹄莲有性多倍体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色荧光蛋白技术在益生菌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中国畜牧兽医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畜禽生产中,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在畜禽产品中极易形成抗生素残留超标的安全隐患,不仅威胁人类健康,也制约着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益生菌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抗生素的有效替代品应用于动物饲料中。但是,有关益生菌制剂发挥益生作用的机理还不是很清楚,而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对有益菌株进行遗传标记,是研究和阐明其在动物体内作用机理的重要技术手段和有效途径之一。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作为新的报告系统,已开始逐渐应用于饲用微生物的动态监测和作用机理研究中,且已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