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响应面优化甜高粱汁酶解工艺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甜高粱汁最佳酶解工艺参数,为甜高粱相关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新疆3号甜高粱为材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分析试验因素果胶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解pH对甜高粱汁的酶解效果的影响,用Design-Expert 8.0建立二次多元回归模型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果胶酶添加量0.06%、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4 h、酶解pH值4.0,在该条件下,甜高粱汁透光率为85.54%、粘度为1.30 mPa.s,与预测模型值(85.71%、1.23 mPa.s)吻合度高.[结论]经过响应面试验优化酶解工艺条件,甜高粱汁澄清度显著提高,最大程度保持其营养价值.
关键词: 甜高粱汁 酶解工艺 透光率 粘度 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


不同穴播模式对玉米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相同密度下不同穴播模式及株行距配置对新疆玉米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方法]以玉米品种新玉59号为材料,在覆膜滴灌条件下,分别设置相同密度的1穴1株(H1)和1穴3株(H3)2种穴播模式,分析不同穴播模式及株行距配置下,玉米生育期内生物学性状指标及产量构成的变化.[结果]在同一种植密度下,H3处理在拔节期的叶面积显著大于H1处理.H3在抽雄期、灌浆期的叶面积指数比H1处理分别高16%、9%,光合势比H1处理分别高18%、25%;H1处理的株高为227.70 cm,茎粗为18.01 mm,比H3处理高11%和5%.H3处理的有效穗数、穗粒数比H1处理高10%、7%,差异达到显著水平.1穴3株(H3)处理的产量为11825 kg/hm2,较H1增产16%,且显著高于H1处理.[结论]1穴3株种植模式显著促进了玉米叶面积的增长,延缓后期叶片的衰老,有助于后期光合产物的积累,抽雄期后叶面积指数、光合势提高,促进了玉米的生殖生长,提高了穗粒质量和玉米籽粒产量.在新疆玉米主产区,密度为139500株/hm2(9300株/667m2)下,1穴3株种植模式及适宜的株行距配置有利于实现玉米高产.


288份陆地棉种质资源主要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本地棉花种质基因库,筛选适于作优异亲本的种质资源。【方法】以288份种质资源为材料,对4个农艺性状和5个品质性状进行变异、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结果】变异系数分别为单铃重(9.14%)、衣分(8.34%)、单株铃数(14.03%)、果枝数(6.26%)、上半部平均长度(4.50%),整齐度指数(1.56%)、马克隆值(6.43%)、伸长率(1.99%)、断裂比强度(7.26%);单铃重与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伸长率及断裂比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衣分与单株铃数、上半部平均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整齐度指数、马克隆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上半部平均长度与伸长率、整齐度指数及断裂比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马克隆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前3个成分特征值累计贡献率达到61.68,第1主成分主要跟单株铃数有关,第2主成分主要与纤维品质有关,第3主成分主要跟衣分有关;聚类分析将288份陆地棉种质资源在遗传距离为11.5时划分为4类,第Ⅰ类群包含88份材料,马克隆值最好的材料。第Ⅱ类群包含75份,类群材料衣分平均数为43.2,4个类群衣分平均里是最高的;第3类群包含124份材料,材料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都相对较好;第Ⅳ类群材料稀絮H10属于特异种质资源,被单独分为一类。【结论】288份种质资源变异系数幅度较大(1.56~14.03)。单株铃数变异系数最大为14.03,样本间差异较大;其它性状变异系数均小于10,材料纤维品质性状间差异不大。


马铃薯瓢虫的发生与危害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马铃薯种植区科学识别和防控马铃薯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maculata).[方法]采用普查和定点调查,研究马铃薯瓢虫在新疆的发生分布和危害情况,描述其形态特征;提出阻截策略和应急防控措施.[结果]2020年6月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发现马铃薯瓢虫,发生面积6.12×10 hm2,主要寄主为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以及龙葵Solanum nigrum L.等,其中马铃薯上危害较重,平均发生虫量5头/株,最高达27头/株.[结论]马铃薯瓢虫在新疆首次发现,其局部为害较为严重,应加强其识别与早期阻截防控.


新疆海岛棉胚性愈伤组织培养体系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海岛棉不同材料愈伤组织培养体系,筛选再生能力强的海岛棉材料,为新疆海岛棉基因工程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105份新疆海岛棉为材料,利用改良后的MS培养基对下胚轴共培养,在2,4-D诱导培养基中诱导分化产生愈伤组织,浸染农杆菌介导的红色荧光蛋白,验证转化效果.[结果]海岛棉材料愈伤组织的增殖速率与其基因型有关,改良后的MS共培养基、2,4-D诱导培养基可有效用于新疆海岛棉共培养和胚性愈伤组织增殖;愈伤组织增殖的适宜培养时间为4个月,时间过长不利于其增殖;愈伤增殖速度与转化率呈正相关,增殖快的材料其红色荧光蛋白的转化率较高;筛选出2份增殖快且转化率好的海岛棉材料.[结论]建立了新疆海岛棉胚性愈伤组织培养体系与鉴定方法,筛选出9份愈伤增殖好、且能够有效转化的海岛棉材料.


宽幅播种对枣麦间作模式下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宽幅播种对新疆南疆枣麦间作模式下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在枣麦间作模式下,设置宽幅播种和常规条播2种不同的播种方式,分析不同播种方式下冬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规律.[结果]与常规条播相比,宽幅播种处理有利于枣麦间作模式下冬小麦叶绿素含量(SPAD值)的提高,增大了叶面积指数(LAI),促进干物质的积累,有效提高了籽粒产量.与常规条播相比,2018年、2019年宽幅播种冬小麦的有效穗数分别降低了5.31%、4.78%;穗粒数分别增加2.73%、3.47%;千粒重分别提高了4.00%、5.13%;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2.36%、6.10%;2018年宽幅播种的生物量降低了5.23%,但2019年宽幅播种的生物量较常规条播却增加了2.90%.[结论]枣麦间作模式下宽幅播种增加了冬小麦叶绿素含量,提高了LAI,促进了干物质积累,提高了籽粒产量.
关键词: 枣麦间作;宽幅播种;冬小麦;产量


南疆地区春玉米脱水特征与适宜收获期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9-2020年调查52个玉米品种,按生理成熟时间顺序分为9月初(PD1)、9月中旬(PD2)、9月末(PD3)和10月初(PD4)4个生理成熟段,分析不同阶段成熟的玉米品种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差异和生理成熟后脱水速率,以此分析不同成熟阶段玉米适宜机械粒收时期.结果表明:春玉米籽粒脱水分为快速脱水期和缓慢脱水期,其中快速脱水期日均脱水速率达0.388%~0.850%、缓慢脱水期脱水速率达0.051%~0.501%,且不同生理成熟段籽粒含水率差异不显著.PD1、PD2、PD3、PD4成熟段玉米籽粒含水率由28%降至20%历时时间分别为14~15 d、32~35 d、31~34 d、46~50 d,所有玉米成熟所需时间约14~50 d.研究建立籽粒含水率动态变化及其适宜机械粒收时间的预测方法,为南疆地区合理配置玉米粒收品种及确定适宜机械粒收时间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方法.


10种杀虫剂对番茄潜叶蛾防治效果评价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评价10种杀虫剂对番茄潜叶蛾的防治效果,为研究番茄潜叶蛾种群的化学防治以及综合治理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依据。【方法】测定10种药剂在田间喷施后对其防治效果。【结果】34%乙多·甲氧虫48 mL/667 m~2、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50 mL/667 m~2与0.05%有机硅助剂15 mL/667 m~2组合、 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50 mL/667 m~2与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6.7 mL/667 m2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 mL/667 m~2在药后14 d,其田间防治效果分别可达94.59%、93.10%、90.97%、91.29%。【结论】生产上使用34%乙多·甲氧虫SC48 mL/667m~2或6%乙基多杀菌素SC 50 mL/667m~2与0.05%有机硅助剂15 mL/667m~2组合交替进行防治。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虫口减退率 药剂选择 化学防治 田间防效


盐碱胁迫对花生种子发芽特性影响及盐害综合鉴定评价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土壤盐碱地面积不断扩大,盐碱胁迫成为影响花生萌发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探究花生品种耐盐碱特性,筛选耐盐碱花生品种,以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盐害率为指标,益花1号、花育25号、花育39号、汾花1号、豫花37号为试验材料,分析NaCl、NaHCO3和NaCl+NaHCO3(1:1)3种盐碱类型,4种胁迫浓度(0.3%、0.6%、0.9%、1.2%)对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对比分析各指标间的差异,并进行耐盐碱能力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盐碱胁迫抑制种子萌发,随着盐碱溶液浓度增加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呈下降趋势,盐害率呈上升趋势,且NaCl+NaH?CO3(1:1)胁迫程度大于NaCl和NaHCO3,0.9%和1.2%浓度下种子不萌发.盐害等级划分结果与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益花1号在3种盐碱胁迫下耐盐碱水平均较高,花育39号在各盐碱胁迫下耐盐碱性最差;益花1号为盐碱胁迫下的优势品种;新疆盐碱土壤类型主要为混合盐碱,综合各指标考虑,0.6%的胁迫浓度可作为评价各品种的耐盐碱性强弱的参考浓度.


干旱胁迫对中亚大麦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中亚大麦农艺性状和品质的影响,为大麦耐旱育种以及干旱条件下提高产量与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2个不同抗旱性的中亚大麦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设3个水分处理,测定大麦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籽粒总黄酮含量和总多酚含量.[结果]干旱胁迫对测定的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1)随着干旱胁迫增加,所有参试材料的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2)随着干旱胁迫加剧,吉引2013-7-DM-005、吉引2013-7-DM-045、吉引2013-7-DM-072、吉33、吉引2013-7-DM-088总黄酮含量显著升高,吉引2013-7-DM-71、吉引2013-7-DM-046、吉引2013-7-DM-051、吉2、吉35和哈3总黄酮含量先显著升高后降低;除吉引2013-7-DM-051总多酚含量先升高后显著减低,哈3总多酚含量先升高后略减低,其他10个中亚大麦籽粒总多酚含量均表现为显著升高.(3)总黄酮含量与参试大麦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总多酚含量、株高、穗长、穗粒数呈正相关,与千粒重呈负相关;总多酚含量与穗长和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穗粒数呈正相关,与株高和千粒重呈负相关.[结论]干旱胁迫可不同程度的增加中亚大麦籽粒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