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RZWQM2模型模拟地膜覆盖时间对棉田氮素迁移特征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地膜覆盖时间影响着棉田养分的迁移及氮素利用效率,我们尝试利用根区水质模型(root zone water quality model-version 2, RZWQM2)评估新疆绿洲棉田不同地膜覆盖时间下土壤氮素迁移特征和作物吸收利用率,为优化地膜覆盖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7—2018年在新疆进行了棉花田间试验,设覆膜时间分别为40、55、70、85、100天和常规全生育期覆盖对照共6个处理。在苗期—吐絮期测定0—80 cm土层贮水量和硝态氮含量,成熟期测定棉花氮素吸收量。利用全生育期土壤贮水量、硝态氮含量及植株氮养分吸收量的实测数据校正了基于气候因素的RZWQM2模型参数,利用地膜覆盖时间处理的实测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验证,最后利用建立的模型计算了2017和2018年棉花生长55~105天期间,地膜覆盖每延长3天棉田土壤剖面的氮素平衡和植株氮素利用率。【结果】以全生育期覆盖处理数据校正后的RZWQM2模型,模拟的2017、2018年不同地膜覆盖时间土壤贮水量和土壤硝态氮含量与实测值之间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1.14~2.87mm、2.05~17.28 mg/kg,平均相对误差(MRE)分别在6.61%~20.08%、0.06%~0.57%;与棉株氮素吸收量实测值吻合度均较高,氮素吸收峰值分别出现在94~96和97~99天,最大氮素吸收增长率均出现在85~90天;依据校正后的RZWQM2模型计算,氮素总损失量(氨挥发+反硝化+渗漏)随地膜覆盖时间的增加而下降,地膜覆盖时间达94~99天时氮素渗漏损失最低;氮肥农学效率和生理利用率相较氮素回收率对地膜覆盖时间的变化响应更明显。利用该模型计算的2019和2020年度棉花氮素吸收和利用率随地膜覆盖时间的变化,2020年气温高、降水少,变化曲线趋于抛物线,而2019年更接近于直线。【结论】经过校正与验证,根区水质模型RZWQM2模拟的土壤氮素动态和作物氮素吸收利用值与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相对误差(MRE)值均在允许范围之内。利用该模型模拟的棉花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随地膜覆盖时间变化的差异反映了气象和土壤因素的影响,因而该模型是新疆棉花生产适宜的地膜覆盖时间的客观和可靠的评估方法。在新疆地区地膜覆盖时间为94~99 d时有利于降低氮素淋溶损失风险,提高棉株氮素利用率。
关键词: RZWQM2模型 棉花 地膜覆盖时间 氮素平衡 氮素利用率


不同饲喂下棉铃虫肠道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脱毒效果研究
《微生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研究对比饲喂正常饲料和棉粕饲料下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肠道中可培养微生物的异同,并对筛选菌株进行棉酚耐受及降解作用的研究,为棉铃虫肠道微生物在棉源饲料中的脱毒作用提供理论和实验支持.[方法]通过饲喂不同饲料、醋酸棉酚单一碳源微生物选择性培养,分离饲喂正常饲料和棉粕饲料下棉铃虫肠道可培养棉酚耐受性内生菌,并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在一定浓度的醋酸棉酚液体中培养,对菌株进行脱毒作用分析,复合配比后,研究棉铃虫肠道复合菌在棉酚降解中的效果.[结果]共计分离得到的32株菌株,其中17株细菌可能是新分类单元,其中14株为潜在新种,3株为可能的新属.饲喂正常饲料组棉铃虫肠道中分离出17株分属于3个门、10个属,饲喂棉粕饲料组棉酚虫肠道中分离出15株属于2个门、8个属.随着选择性培养基醋酸棉酚浓度的升高,饲喂棉粕饲料组肠道菌耐受100、300、500、1 000 mg/kg醋酸棉酚的菌株数均比饲喂正常饲料组高.在所有的耐受菌株中棉酚降解率达到50%以上的有15株,对棉酚最高降解率达90.83%.在肠道菌复合降解棉酚实验中,棉铃虫肠道内生菌实验组对棉酚的降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棉酚降解率最高为87.04%.[结论]本研究证明了棉铃虫肠道内生细菌中存在对棉酚具有较高降解能力的菌株,丰富了棉酚降解菌的菌种资源,并对复合菌在棉源饲料开发应用的潜力进行了初步研究,为棉源饲料中棉酚的生物降解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 棉酚;棉铃虫;肠道内生菌;分离鉴定;脱毒


棉花枯萎病菌突变体库的构建及分析
《微生物学通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棉花枯萎病逐渐成为威胁新疆海岛棉产业发展的主要病害,但关于棉花枯萎病菌的致病力、产孢量、生长速度及颜色变化等相关功能基因目前还不是十分明确。【目的】通过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protein,GFP)标记棉花枯萎病菌突变体库,筛选出由于T-DNA的随机插入而导致性状发生变异的突变体,为棉花枯萎病菌功能基因筛选和研究提供材料。【方法】通过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mediated transformation (ATMT)构建了GFP标记的棉花枯萎病菌的突变体库,检测分析T-DNA插入情况及转化子稳定性,对随机选取的突变体菌落形态、生长速率、产孢量、萌发率、T-DNA插入拷贝数及致病力进行分析,从而筛选获得变异明显且稳定的突变体。【结果】利用优化后的ATMT介导体系转化获得了1 600株GFP标记的棉花枯萎病菌转化子;转化子在不含潮霉素B的PDA培养基上连续转接7代再转到含潮霉素B的培养基上仍能正常生长,说明潮霉素Hyg基因成功插入野生型基因组且稳定遗传。最终筛选出17株菌落表型与野生型有差异的突变体,其中包括生长缓慢型、菌丝深紫色型、菌丝淡紫色型、菌丝浅黄色型;突变体A-1致病力相较于野生型增加了21.98%,A-1产孢量相较于野生型增加了103.54%,C-6、C-7产孢量相较于野生型降低61.90%。【结论】构建了农杆菌介导GFP标记的棉花枯萎病菌突变体库,筛选分析获得了菌落形态、生长速率、产孢量和致病力发生变化的突变体,为进一步研究棉花枯萎病菌相关功能基因筛选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棉花 棉花枯萎病菌 ATMT 突变体库 绿色荧光蛋白


2种增效剂对春玉米田除草剂的减量增效作用
《植物保护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2种增效剂对除草剂的减量效应,为除草剂科学减施及增效剂安全使用提供数据基础,2019年在西北荒漠绿洲生态区春玉米田,以38.5%硝·精·莠去津CS和26.7%噻隆·异噁酮SC作为茎叶处理剂,测定了激健和辉丰2种增效剂在不同施药剂量下的除草效果。结果表明:在38.5%硝·精·莠去津CS 2 310 mL/hm~2和26.7%噻隆·异噁酮SC 120.15 mL/hm~2的推荐剂量下,或在它们减量15%和30%单施的情况下,38.5%硝·精·莠去津CS对玉米田杂草的防效均优于26.7%噻隆·异噁酮SC;2种药剂减量15%和30%后,在同等剂量下添加增效剂的处理优于药剂单用,激健的效果优于辉丰;药剂减量15%的处理效果优于减量30%的处理。因此,在该生态区春玉米田茎叶处理除草剂可选用38.5%硝·精·莠去津CS,推荐有效剂量为1 617~1 963.50 mL/hm~2,增效剂选用激健,推荐商品用量为120.15 mL/hm~2。


新疆荒漠绿洲区越冬亚洲玉米螟病原真菌种类鉴定及多样性分析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新疆荒漠绿洲区越冬亚洲玉米螟病原真菌多样性,2019—2020年采集了新疆5个地/州6个县/市185个样点的越冬玉米螟幼虫,进行病原真菌分离、鉴定.2年共获被感染越冬玉米螟幼虫534个,分离出136株昆虫病原真菌,隶属于7目7科9属14种.其中,红绶曲霉Aspergillus nomius(22.1%)、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19.9%)、镰孢霉Fusarium sp.为优势种,相对分离频率(RDF)分别为22.1%、19.9%和13.2%;花腐镰孢菌Fusarium anthophilum(9.6%)、波兰青霉菌Penicillium polonicum(2.9%)、雷斯青霉菌Penicillium raistrickii(1.5%)、渐狭蜡蚧菌Lecanicillium attenuatum(6.6%)、木贼镰孢菌Fusarium equiseti(3.7%)、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2.2%)、多头被孢霉Mortierella polycephala(5.9%)、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5.2%)、直立枝顶孢霉Acremonium strictum(2.9%)、C.perangustum(3.68%)为常见种;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0.7%)为稀有种.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昆虫病原真菌相对多度最高(41.4%),昌吉州昌吉市次之(21.4%),喀什地区疏勒县(11.4%)最低;伊犁州霍尔果斯市病原真菌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较高;昌吉州昌吉市与乌鲁木齐新市区、伊犁州新源县与昌吉州昌吉市及伊犁州霍尔果斯市与喀什地区疏勒县的越冬玉米螟病原真菌中等相似.2年真菌致死率最高的均为乌鲁木齐新市区,分别为28%和14.6%,2019年各采集地区间亚洲玉米螟感染优势病原真菌致死率差异性均显著,2020年各采集地区玉米螟感染白僵菌属致死率差异性显著,而曲霉属和镰刀菌属无显著差异性.本研究结果为保护与利用当地真菌资源,促进亚洲玉米螟绿色可持续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疆;玉米螟;病原真菌;多样性


解淀粉芽孢杆菌B1619对加工番茄幼苗促生及培育壮苗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B1619对加工番茄幼苗促生和苗期病害防控的综合作用,为培育壮苗,提供绿色的管理技术。【方法】采用室内穴盘育苗试验,分别用基质拌药和苗期喷雾法,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B1619对加工番茄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以及对苗期病害的预防作用,研究其促生和防病的效果。【结果】各处理的出苗率达到稳定状态,呈现出现先抑制后促进的生长态势。1∶150出苗率最好、1∶100次之,1∶200出苗率较差,拌土法比喷雾法对番茄株高的促生作用更强。以1∶150拌土对番茄茎粗的促进作用最强。不同拌土量处理的叶绿素含量与对照之间具有极显著性差异,叶绿素含量比对照增加7.68%~10.20%,拌土法对幼苗猝倒病具有较强的预防作用,1∶150和1∶200拌土发病率只有0.00~0.08%。【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B1619能够改善加工番茄育苗穴盘的土壤生态环境,施用后土壤蓬松,对番茄根系和幼苗的生物量比对照有显著性增加;叶片颜色较深,叶绿素含量增加。能够提高番茄免疫力,增强抗病性,对加工番茄幼苗猝倒病具有较强的预防作用。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B1619 加工番茄 使用方法 促生作用 病害控制


日光温室无花果生长和叶片光合性能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出适合新疆和田引种的无花果优势品种.[方法]在和田地区日光温室内,以引进的5个2年生无花果品种和1个当地品种为研究对象,调查枝叶生长指标,采用PP-Systerm公司的TPS-2光合仪测定叶片光合作用,运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叶片光合作用和光合有效辐射强度进行拟合分析.[结果]金傲芬品种在上午时的净光合速率最大,达到23.4μmol/(m2·s);新疆早黄、布兰瑞克、金傲芬3个品种的光补偿点较低,分别为30.0、27.5和30.0μmol/(m2·s);布兰瑞克、日本紫果、金傲芬、新疆早黄4个品种的饱和光强较大,分别为2277.2、1939.4、1929.4和1899.4μmol/(m2·s);在上午时金傲芬和美娜亚具有较高的内禀量子效率,为0.062和0.054μmol/(m2·s);表观量子产额也相对较高,为0.126和0.049μmol/(m2·s);在下午时金傲芬和日本紫果有较高的内禀量子效率,为0.051和0.048μmol/(m2·s);日本紫果的表观量子效率也较高,为0.040μmol/(m2·s);上午时新疆早黄的暗呼吸速率最低,为0.86μmol/(m2·s),下午时布兰瑞克的暗呼吸速率最低,为0.57μmol/(m2·s).[结论]布兰瑞克、青皮枝条节间较短、叶片较小、生长势中庸,较适宜温室栽培;金傲芬光合性能最优;美娜亚、青皮、布兰瑞克、新疆早黄4个品种光合性能次之;日本紫果的综合光合性能较差;布兰瑞克、金傲芬较耐弱光.综合比较,金傲芬、布兰瑞克较适宜和田日光温室栽培.


不同种植密度对3个复播食葵品种植株形态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新疆南部地区开展麦收后复播食用型向日葵试验,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 3 个食葵品种(SH363、JK601 和 XF3939)为材料,分析 5 个种植密度对不同食葵品种植株形态特征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和密度均对产量、茎粗、花盘直径、单盘粒重和千粒重的影响显著;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 3.00 万株/hm2 种植密度下的产量均达到最高;株高和籽仁率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有所增高;粒宽、单盘粒重和千粒重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在低种植密度下(2.50 万株/hm~2)最大。综合来看,SH363 由于植株较高,后期容易出现倒伏,因此不宜在漫灌地块上复播种植;JK601 和 XF3939 均可作为南疆地区冬麦收获后复播的食葵品种,JK601 和 XF3939 的适宜种植密度范围分别是 2.75 万~3.25 万株/hm~2和 3.00 万~3.25 万株/hm~2。


一氧化氮对无核白葡萄果梗贮藏品质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NO处理对贮藏过程中无核白葡萄理化品质、色素物质积累和微观结构的影响,本实验以无核白葡萄为研究试材,分别采用500μL/L NO和空气熏蒸葡萄2 h,在0±0.5℃下冷藏25 d后,并模拟货架条件下放置3 d,货架温度分别为8±0.5℃和20±0.5℃.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NO熏蒸处理显著减缓了葡萄果梗失重和电导率的增加,抑制了叶绿素降解和花青素的积累;NO处理减少了果梗表面裂纹数量、开裂强度、木质部中无机物的消耗,从而减缓了局部组织的凹陷程度.组织染色分析发现,NO维持了果梗表皮细胞的体积,减缓了细胞壁增厚及其木栓化,抑制了表皮棕色物质的积累.综上所述,NO处理有利于保持葡萄果梗品质,通过抑制叶绿素降解和花青素积累来延迟果梗的褐变,保持葡萄果梗微观结构的完整性.
关键词: NO 果梗褐变 无核白葡萄 色泽 微观结构 贮藏品质


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发展回顾、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新品种保护是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和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原动力。通过回顾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发展历程,结合对我国主要农业科研单位、高校和企业的相关调研结果及历年来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数据,总结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现状及研究进展。针对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中存在的保护意识淡薄、申请主体结构失衡、保护水平低、保护力度弱、维权难、取证难、执法难等问题,从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科技管理、制定激励措施等方面提出促进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与创新工作的对策和建议,为进一步发展我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有效提升种业监管治理能力、建设种业强国提供重要理论支撑和参考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