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微波消解-ICP-AES法测定新疆玉米矿物元素含量及主成分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地区玉米籽粒中矿物元素的含量,为提高新疆玉米营养品质及加工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新疆地区23份玉米籽粒样品,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AES)法分析钙、铁、锌、镁、磷等5种元素的含量,运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23份新疆玉米籽粒品种镁的含量变动范围为92.65~138.26 mg/100g,磷的含量变动范围为158.91~282.71 mg/100g,钙的含量变动范围为8.22~17.15 mg/100g,锌的含量变动范围为0.84~1.95 mg/100g,铁的含量的变动范围为0.36~1.29 mg/100g。【结论】矿物元素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登海8883>新玉54号>新玉9号>2564>新玉47号>新玉80号>新玉87号>新玉84号>新玉41号>3376>农润919> KX9384>禾玉187>新玉60号> M753>新玉74号>新玉59号>新玉29号>9384>335>新玉77号>新玉13号>新玉65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肥配施有机肥提高玉米产量、氮素吸收量和籽粒锌含量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化肥配施有机肥的条件下,分析有机无机配施对玉米生长与营养状况,为玉米减施增效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设5个处理,3次重复,CK:不施肥;PK:施用磷钾肥,不施氮肥;NPK:施用氮磷钾肥;NPKZn:施用氮磷钾肥和锌肥;NPKM:施用氮磷钾肥和有机肥。【结果】与常规施肥相比,化肥配施有机肥提高了玉米产量,平均增产6.5%,N素吸收量增加4.5%,籽粒Zn浓度增加3.25 mg/kg。【结论】化肥配施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N素吸收量和籽粒Zn浓度,是化肥减施增效的有效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58份小麦品种(系)抗病性状功能基因的KASP标记检测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小麦品种(系)抗病性状功能基因的分布状态,分析小麦品种(系)的抗病功能基因,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KASP技术通过1个抗白粉病分子标记(Pm21)、1个抗条锈病分子标记(Yr15)和2个抗叶锈病分子标记(Lr14、Lr68),检测458份小麦品种(系).[结果]筛选出携带Pm21标记材料2份,Yr15标记材料14份,Lr14a标记材料22份,Lr68标记材料48份.[结论]新疆小麦品种(系)中抗病基因的分布频率较低,约为5%.筛选出的86份材料可以作为新疆小麦抗病育种的亲本材料加以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春小麦新品种(系)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优质亚基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春小麦及CIMMYT引进材料的HMW-GS组成差异,为新疆春小麦杂交选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DS-PAGE电泳技术.分析新疆春小麦192份材料中的HMW-GS的组成及分布频率.[结果]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13种HMW-GS等位变异,Glu-A1位点等位变异Null亚基频率最高(64.06%),其次为1亚基(21.35%)和2*亚基(14.58%).Glu-B1位点等位变异类型表现最丰富,其亚基频率高低顺序为7+8(39.58%)>7(17.19%)>7+9(13.54%)>17+18(11.46%)>22(9.38%)>13+16(7.29%)>6+8(1.04%)>14+15(0.52%);其中7+8、17+18、14+15和13+16亚基为优质亚基,频率为58.85%.Glu-D1位点检测2+12(49.48%)和5+10(50.52%)频率较为接近.在Glu-A1、Glu-B1和Glu-D1位点的优质亚基比例均表现为新疆春小麦品种(系)>引进CIMMYT材料.[结论]全部HMW-GS共形成32种亚基组合,品质评分平均分为7.04分,其中新疆春小麦近年育成的新品种(系)表现出品质评分较高平均分为8.12分,明显高于引进CIMMYT材料品质评分平均为6.09分.评分为10分的材料有25个,评分在8分以上的有90份材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增效剂对双氟·氟氯酯防除春麦田阔叶杂草增效作用评价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价增效剂对春麦田除草剂增效作用,为安全高效应用除草剂及其减量增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方法,定点取样调查各小区的杂草株数、鲜质量,评价增效剂对双氟·氟氯酯防除春麦田阔叶杂草的增效作用及安全性.[结果]20%双氟·氟氯酯WG添加增效剂甲基化植物油、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或有机硅对春麦田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分别为95.63% ~100.00%和96.91% ~100.00%,显著高于20%双氟·氟氯酯WG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但添加增效剂各处理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添加增效剂各处理增产率为5.33% ~6.29%,增加效益为819.44~964.54元/hm2,但各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生产上可用20%双氟·氟氯酯WG 15.00 g/hm2+甲基化植物油225.00 g/hm2,或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67.50 g/hm2,或有机硅225.00 g/hm2,防除春麦田阔叶杂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镉污染对稻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镉胁迫对稻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影响,为阐释镉胁迫对稻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湖南某镉矿周边3个镉污染程度(高、中和低)的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对比分析不同镉污染组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差异.[结果]稻田土壤的真菌α多样性随着镉污染水平升高逐渐降低,高镉组(总镉含量>3.0 mg/kg)α多样性显著低于中镉组(总镉含量0.3~3.0 mg/kg)和低镉组(总镉含量?3.0 mg/kg)(P?0.05,下同),但中镉组和低镉组之间的差异较小.高镉组与中、低镉组土壤样品间真菌群落具有显著差异.在门水平上,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在所有样品组中均属优势菌门,相对丰度在51.09%~81.93%.韧伞属(Hypholoma)、篮状菌属(Talaromyces)、Meliniomyces属在高镉组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中镉组和低镉组,可能是潜在的耐镉菌.有机质、pH、碱性氮、有效磷、有效钾、总磷、总镉及有效镉均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高浓度镉污染可降低稻田土壤真菌群落α多样性并改变土壤真菌群落结构.pH、碱性氮、有效磷、有效钾、总磷、有机质、总镉及有效镉均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显著相关,是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驱动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茉莉酸甲酯对红地球葡萄采后贮藏品质和病害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茉莉酸甲酯(MeJA)浸泡处理对葡萄采后病害的控制及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新疆红地球葡萄为试材,采用50、100和200μmol/L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室温(25℃)浸泡处理葡萄,(0±1)℃贮藏,每隔10 d测定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及腐烂率的变化;果实采后损伤接种Botrytis cinerea,统计病斑直径和发病率的变化,测定不同处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CHI)、β-1,3葡聚糖酶(GLU)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变化.[结果]MeJA处理可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维持葡萄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能抑制果实的腐烂;MeJA处理能有效抑制Botrytis cinerea侵染造成灰霉病发病率上升和病斑直径的扩大,与单一接种病原菌和MeJA处理相比,先用MeJA处理后接种Botrytis cinerea葡萄果实展现出更强的抗病反应,PAL、CHI、GLU和PPO活性显著提高(P<0.05).[结论]葡萄采后MeJA处理对于保持红地球葡萄贮期果实品质和灰霉病病害控制效果显著.
关键词: 茉莉酸甲酯;红地球葡萄;贮藏品质;灰霉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园脐腹小蠹伴生(共生)真菌群落组成及功能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果树脐腹小蠹伴生真菌种类或类群,分析其功能,为脐腹小蠹为害机理和伴生真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信息.[方法]在新疆疏勒、英吉沙等地采集被害果树上的脐腹小蠹成虫,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室内分离培养的方法,鉴定其伴生真菌种类或类群,通过FUNGuild功能预测和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其功能.[结果]脐腹小蠹伴生真菌主要由7个门、24个纲、66个目、124个科的221个属组成;体表和肠道伴生真菌群落无显著性差异,体表伴生真菌优势菌群为Geosmithia、Saccharomycetales、Byssochlamys和Wick-erhamomyces,分别占群落的29.55%、19.50%、8.20%和6.07%;而肠道伴生真菌优势菌群为Geosmithia、Pleos-porales和Gibellulopsis,分别占42.14%,15.61%和6.97%;伴生真菌以腐生营养型、植物致病性、病理-腐生营养型和动物致病性为主,且不同果树脐腹小蠹均携带植物病致病性真菌,其中桃树脐腹小蠹携带植物致病型真菌比例最高,为19.06%;室内分离鉴定出伴生真菌13种,其中Geosmithia pallida、Yamadazyma mexicana和Cladosporium macrocarpum为植物病原菌,Wickerhamomyces silvicola、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Rhodotorula mucilaginosa和Aureobasidium pullulans为多种植物病原菌的拮抗菌.[结论]新疆果树脐腹小蠹普遍携带、传播植物病原真菌,在防控脐腹小蠹的同时应注重果树枝干病害的防控,防止2类有害生物协同为害,加重危害;而伴生真菌中的有益拮抗菌可作为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菌被开发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采前喷施水杨酸对红地球葡萄采后果实软化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采前喷施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处理对红地球葡萄采后果实软化进程的影响,以红地球葡萄为材料,采前喷施1.0 mmol/L SA处理,采收预冷后在常温(22±1)℃贮藏,分析果实品质、原果胶(protopec-tin,PP)、纤维素、水溶性果胶(water soluble pectin,WSP)含量、细胞壁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SA能有效延缓失重率、腐烂率和果梗褐变指数上升,硬度、PP和纤维素含量的下降以及WSP含量的增加;抑制果实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果胶甲酯酶(pectin methylesterase,PME)、纤维素酶(cellulase,Cx)、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β-Gal)和 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β-Glu)活性上升及其相关基因(VvPG、VvPME、Vvβ-Glu和Vvβ-Gal)的表达.采前喷施SA处理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壁代谢途径延缓葡萄果实采后软化,PG、PME、Cx、β-Glu和 β-Gal参与了红提葡萄果实的软化过程,可延长葡萄的货架期,减少采后因软化和腐烂等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提高葡萄采后食品安全性.
关键词: 采前喷施;水杨酸;果实软化;红地球葡萄;细胞壁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腐胺处理对黄皮甜瓜采后冷害及品质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外源腐胺(Putrescine,Put)处理对黄皮甜瓜冷害的控制效果,筛选适宜的外源腐胺处理浓度,为生产中甜瓜果实采后冷害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皮甜瓜新密3号为试材,分别用0、1.0、1.5和2.0 mmol/L 4个不同浓度外源Put处理后,置于5℃、相对湿度75% ~80%条件下贮藏,定期统计黄皮甜瓜果实冷害指数,测定果实失重率、色泽、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抗坏血酸和细胞膜透性等指标.[结果]2 mmol/L外源腐胺可显著控制黄皮甜瓜采后冷害发生,维持其果实硬度,延缓色泽变化,抑制细胞膜透性的增加,使果实可溶性固形物(SSC)和抗坏血酸(VC)含量保持较高的水平.[结论]2 mmol/L外源腐胺处理可有效控制黄皮甜瓜果实采后冷害的发生.
关键词: 黄皮甜瓜;外源腐胺;冷害;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