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水稻群体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新疆南疆水稻群体生长及产量特征的影响,为生产中合理密植与优化氮素优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用新稻36号品种,设置主区为4种施氮量(纯氮0、120、240和360 kg/hm~2,以N0、N1、N2和N3表示),副区为5种栽插密度(13.89×10~4、16.67×10~4、20.83×10~4、27.78×10~4和41.67×10~4穴/hm~2,以D1、D2、D3、D4和D5表示)的裂区田间试验,分析茎蘖动态、干物质积累、产量构成与米质特征。【结果】(1)适当增加栽插密度和施氮量有利于提高水稻群体茎蘖数,以N2D4的最终茎蘖数最大,达412.80×10~4个/hm~2;(2)南疆水稻群体干物质快速增长期在拔节前后至灌浆中后期,且随施氮量增加有延长趋势,其最终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N3>N2>N1>N0。密度过高不利于群体干物质积累,其最终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D4>D5>D3>D2>D1;(3)N2和D1的穗粒数最大,施氮量过高,对提高结实率、粒重和分蘖成穗率不利。随施氮量及栽插密度增加,有效穗数和产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以N2D4的有效穗数和产量最大,分别达399.08×10~4穗/hm~2和13.61 t/hm~2,其次是N3D4,为371.46×10~4穗/hm~2和12.94 t/hm~2;(4)密度对米质影响不大,增施氮肥利于蛋白质含量、糙米率、精米率增加,提高品质。【结论】施氮量240~360 kg/hm~2、栽插密度27.78×10~4穴/hm~2(30 cm×12 cm)可获得较高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番茄果实性状遗传多样性及聚类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97份番茄品种果实性状,分析解番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筛选具有特异性状的番茄品种,为番茄品种资源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生长相同条件下的97份不同番茄品种为供试材料,在番茄生长发育时期,每个品种调查21个果实性状指标;其中数量性状指标14个,分别是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形指数、果肉厚度、心室数、果柄长度、果梗洼大小、叶长、叶宽、第二花序节位、首花序节位、单花序果数、小区产量和单株产量;质量性状指标7个,分别为叶片类型、叶片形状、成熟果色、胎座胶状物质颜色、果面茸毛、果实横切面形状和果形;进行番茄果实形状的遗传多样性、相关性、通径和聚类分析.[结果]97份番茄材料的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在0.89~2.29,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为11.17%~54.03%,其中单花序果数的变异系数最大(54.03%),第二花序节位的变异系数最小(11.17%);与果实横径以及果实形状之间具有相关性的性状最多,有14个,与成熟果色之间具有相关性的性状最少,有1个;通过聚类分析以及依照同一类群的品种遗传相似性较大,不同类群的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则,将97份番茄资源分为5大类群.[结论]97份番茄资源果实性状遗传多样性丰富,聚类分为5大类群,性状各有优异,通过对优异性状挖掘,用于鉴别特异种质资源,筛选核心种质库及提高番茄的产量、品质、商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促干剂对无核白葡萄干燥速率及感官品质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促干剂对无核白葡萄干燥速率、色泽及感官品质的影响,为优化促干剂配方提供一定参考和指导。【方法】以4种自制的促干剂和从市场购买的伊兹木牌复配葡萄促干剂为材料,处理无核白葡萄,定时称量并计算水分比和干燥速率,干燥结束后测定色差数据、理化指标,分析感官品质,分析不同促干剂处理无核白葡萄的表现。【结果】干燥速率C1>C2>K>C3>C4;绿值C1> C2>C4>K>C3;使用C1和C3促干剂的葡萄干色差值明显高于促干剂C2、C4和K,促干剂K的色差值最小,C1和K的色差值差值为2.53,C3和K的色差值差值为1.85,都是较小色差,颜色区别明显;5种促干剂处理的无核白葡萄干重金属含量、微生物指标、水分、总糖和总酸等理化指标都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且无显著性差异;感官品质评价,K>C4>C3>C1>C2。【结论】4种促干剂中用促干剂K处理无核白葡萄的效果最好,干燥速率快且比较均匀,干燥后的葡萄干品质佳、色泽碧绿、感官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极早熟机收玉米新玉110号的产量潜力与机收性能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极早熟复播玉米新品种新玉110号的产量潜力和机收性能,为玉米新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疆南疆复播极早熟玉米区域试验玉米新品种新玉110号为材料,对照为新玉10号,采用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统计系统RCT99分析产量、品质等。【结果】新玉110号复播区试产量522.27 kg/667m~2,比对照新玉10号增产12.13%,生产试验552.67 kg/667m~2,比对照增产17.01%;生育期87.9 d,比对照早熟2.9 d;籽粒容重768 g/L,粗蛋白含量9.9%,粗淀粉含量74.92%,粗脂肪含量4.6%;抗倒伏,抗玉米瘤黑粉病、丝黑穗病和粗缩病,成熟是苞叶自然张开,脱水快。【结论】新玉110号产量高,增产潜力大,属极早熟强优势玉米杂交种,品质优良,适应性广,适宜新疆南疆地区复播和北疆冷凉地区春播种植,所需≥10℃有效积温2 200℃,适合机械粒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对麦长管蚜的耐害性及评估方法
《植物保护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更有效地将耐害性用于小麦病虫害的绿色防控,该文就小麦对麦长管蚜的耐蚜性及其评估方法进行总结.具有耐蚜性的小麦受到一定数量蚜虫为害时,田间产量损失不明显,或能够通过生理生态途径补偿产量损失.耐蚜性不影响蚜虫的取食及生物学参数,对蚜虫进化压力小,因此田间表现更稳定.耐蚜小麦可以允许田间存在一定数量的蚜虫,这不仅可以减轻防治压力,还可以为天敌提供食物,有利于天敌的保护和利用,更符合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理念的核心.然而,目前抗麦长管蚜的小麦抗源鉴选主要是以蚜量为基础的抗生性和不选择性,耐害性被忽视.鉴于麦长管蚜田间蚜量与小麦产量(千粒重)损失率正相关,且峰值蚜量和小麦千粒重受损敏感期在小麦灌浆期重合,因此提出了以耐蚜值(千粒重损失率和灌浆期蚜情指标的比值)为依据计算耐蚜指数来评估小麦耐害性的方法,该方法可弥补抗源鉴选中忽视耐害性的不足,也能克服以田间千粒重损失率为依据评估耐害性时很难实现蚜量统一的不足,同时消除抗生性和不选择性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 小麦 麦长管蚜 抗性表型 耐害(蚜)性 评估方法 耐蚜值 耐蚜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BioSuee膜对葡萄品质的影响及其降解性能研究
《包装工程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探究BioSuee可降解膜对鲜食葡萄采后的保鲜作用,以及在贮藏过程中的降解性能,筛选出保鲜及降解效果较好的BioSuee膜材料.方法 以新疆无核白葡萄为实验材料,采用3种不同厚度的BioSuee膜(B4、B5、B6)及PE保鲜膜进行包装,在(15±1)℃条件下贮藏14 d;将膜分别放置在自然条件和土壤中140 d进行观察.通过分析葡萄的生理品质、包装膜内的气体成分和降解情况,探讨BioSuee膜对葡萄贮藏品质的影响,以及其自身的降解情况.结果 采用BioSuee膜处理均可较好地保持果实的采后品质,且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B4膜的降解率为84.7%,B5膜的降解率为81.22%,B6膜的降解率为92.8%.在贮藏结束时,B6膜处理组葡萄果实的质量损失率为7.62%,腐烂率为8.8%,分别为PE贮藏组果实的75.37%和28.33%;无核白葡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8.8%,硬度为4.94 N,与PE贮藏组相比分别提高了20.44%和10.46%.在贮藏中后期,B6膜包装中CO2的体积分数为3.5%~4%,O2的体积分数在16.6%~16.7%间波动.在降解结束时,土壤环境中B6膜的质量损失率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12.64%和6.84%,表面形态和微观结构均出现了明显的破碎和崩裂.结论 与其他处理组相比,采用B6膜能较好地保持无核白葡萄的贮藏品质,且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5份番茄种质资源在新疆适应性综合评价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现有番茄种质资源生长特性。【方法】以不同生态区引进的15份番茄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在不同生育时期农艺性状、部分外观品质及果实性状等31个性状进行测定,运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综合评价在新疆的表现。【结果】31个性状可简化为6个主成分,分别为果实外观、叶片性状、产量因子、品质因子等,累积贡献率达到87.9%;利用欧式距离、类平均法将供试材料分为3个类群,第I类群包括7个品种;第II类群包括6个品种;第III类群包括2个品种(丽妃2号和香妃3号)。【结论】第I类群株高较矮,心室多,单株产量较高。该品种株高适中,茎秆粗壮,单果重大,横径和纵径大,叶长和叶宽较大、单株产量高,该类型品种整体表现较好;第四类群单株产量和单果重较低,株高较大、叶片数多,果梗洼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没有果面棱沟、果面茸毛和裂口,该类型品种外观品质较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80份葡萄品种叶片包裹和食用特性评价
《中国农学通报 》 2022 CSCD
摘要:研究旨在筛选叶片包裹特性、营养品质、适口性能够满足消费需求的葡萄品种,为新疆叶用葡萄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以80个葡萄品种(鲜食品种69个、砧木品种11个)成熟叶片为试材,对12个与包裹特性相关的指标进行测定,使用上裂刻深度、柔韧度、叶脉和叶背绒毛4个关键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对叶片包裹特性进行评价,筛选符合包裹特性要求的品种。进一步通过测定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单宁、总酚和总黄酮等5个理化指标对筛选出品种的营养、适口性等品质进行评价。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里扎玛特’、‘优无核’、‘脆香宝’、‘101-14’、‘5BB’等包裹特性与‘无核白’类似的葡萄品种15个,16个品种单宁含量均较低,均能满足适口性要求。16个品种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为52.46~123.45 mg/g,可溶性蛋白为57.09~75.99 mg/g,总酚为2.20~6.81 mg/g,总黄酮为1.05~4.30 mg/g。‘优无核’、‘里扎玛特’、‘脆香宝’、‘早玛瑙’、‘新雅’、‘无核翠宝’等6个鲜食品种,‘5BB’、‘101-14’、‘110R’、‘SO4’等4个砧木品种可作为叶用备选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采收时间对油葵种子质量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采收期对油葵种子质量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67×早R、36×早R和早熟矮大头3个油葵材料为研究对象,于开花后30、35、42、47 d收获种子,对相同条件下晾干的种子进行活力相关指标和品质指标测定。结果表明,67×早R和早熟矮大头在开花后42 d收获的种子,活力较高;36×早R以开花后47 d收获的种子,活力较高。随收获期延长,油葵籽仁中油酸和含油量降低,亚油酸含量增加。利用隶属函数法对3个油葵不同时期采收的种子进行活力和品质的综合评价,表明延迟7 d左右收获有利于获得高质量的种子。因此,在中南地区种植向日葵可用开花后天数作为收获时间的参考指标,在天气适宜(即非阴雨高湿)或后茬安排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比成熟期延迟1周左右收获,能有效提高种子质量。本研究可为我国中南部地区种植向日葵的科学收获和安全保存种子提供指导与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增温水滴灌对棉花生物量、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田间增温水灌溉下滴灌温度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增温水灌溉(ZW)和井水灌溉试验(CK),测定棉花生长、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养分吸收、产量指标,分析增温水灌溉对棉花生长的影响.[结果]增温处理各生育时期株高明显增加,茎粗略有增加,叶面积在蕾期和初花期时显著增加,除盛铃期外,其余时期比叶重也有所增加.增温处理可以促进棉花各生育时期各部位的生物量积累,对生物量分配格局产生影响,蕾期和花铃期茎重比增加,其余降低,初花期与之相反.增温处理下植株对养分吸收的能力增加,整株棉花N吸收量较CK增加57.4%(P<0.01),棉花生殖器官铃中P2O5吸收量较CK增加了33.0%(P<0.05);棉花各器官中K20的吸收量与CK比分别增加了23.62%、53.81%、62.99%、33.95%,茎、叶中增幅明显(P<0.01).增温水滴灌处理下铃数增加18.54%,单铃重减少8.86%,籽棉产量增加7.29%.[结论]增温水滴灌可以促进棉花生长发育、生物量的积累养分的吸收及产量的形成,但在盛铃期不灌溉增温水.
关键词: 滴灌;增温;棉花;生物量;养分吸收;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