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717条记录
茶翅蝽成虫对不同植物种类的选择偏好性

植物保护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茶翅蝽是一种重要的农林害虫,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生为害程度呈现加重趋势.本文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行为研究,评价了茶翅蝽成虫对不同植物种类的选择偏好程度.在田间25科115种植物中,84种植物上调查到茶翅蝽成虫,种群发生密度整体较低,但寒麻、芝麻、红麻、籽粒苋、向日葵、大豆、白花菜等植物上成虫密度相对偏高.在室内Y型嗅觉仪测试中,与空白对照相比,茶翅蝽雌雄成虫对苗期和花期的向日葵、大豆、白花菜植株气味均表现出了明显的趋好行为.上述研究结果为深入解析我国茶翅蝽区域分布与发生消长规律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茶翅蝽 成虫密度 寄主偏好 行为选择 植物挥发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雌、雄先型核桃品种花芽分化过程比较研究

果树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新疆主栽核桃品种‘温185’与‘新新2号’雌、雄花芽在不同时期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变化的差异以及二者的相关性。了解花芽分化机理,为新疆核桃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法对雌、雄花芽进行切片观察。用解剖针解剖雌雄花芽,并观察其外部结构特点。【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温185’、‘新新2号’雌花芽分化过程划分为:形态分化临界期、雌花分化初期、花原基分化期、花柄、雌蕊分化期、雌花形成期共5个时期。(2)‘温185’、‘新新2号’雄花芽形态分化过程包括雄花原基分化期、花萼、雄蕊分化期、花药分化期、雄花形成期4个时期。(3)‘温185’、‘新新2号’雌雄花芽外部形态大小与内部解剖结构具有相关性。【结论】‘温185’、‘新新2号’雌雄花芽分化时期特征基本一致,时期分化时间存在差异。从雌雄花芽外部形态特点推测内部分化时期具有可行性,可方便快速判断雌雄花芽分化状态。

关键词: 核桃 花芽分化 内部解剖结构 外部形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盐胁迫对7个玉米品种萌发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出适合新疆盐渍化土壤种植的耐盐玉米品种.[方法]利用田间自然盐渍土配置盐溶液,对7份玉米材料进行萌发期耐盐试验,测定发芽势、发芽率、胚根胚芽长、胚根胚芽鲜重等指标种子萌发期耐盐性.[结果]在盐胁迫下,7个玉米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发根数、胚芽和胚根的长及重量等指标随盐分浓度的增加逐渐下降,在不同品种之间下降幅度有较大差异,其中新玉102号和新玉110号品种的相关指标在同等盐分浓度下各项指标与对照相比下降幅度较少,对盐分的耐受能力较强,而KWS3376和KWS2564品种的指标与对照比降幅较大,对盐分较为敏感,表现为不耐盐.[结论]筛选出较耐盐的玉米品种是新玉102号和新玉110号品种,在此条件下含量超过0.9%时,玉米的发芽势、发芽率、胚芽和胚根长度及重量等指标都有明显的降低,影响玉米萌发.

关键词: 盐渍化 玉米 萌发 盐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长绒棉育成品种演变趋势及综合评价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挖掘新疆长绒棉已育成品种的特异性状及遗传潜力,选用38个2010-2019年育成的长绒棉品种为材料,应用系统聚类和灰色关联度等方法对其产量水平、早熟性情况、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及抗病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8个长绒棉育成品种的产量均高于同期对照,皮棉产量为1 778.75 kg/hm2,平均增产达12.39%.生育期平均为136.82 d,霜前花率平均为93.74%.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7个农艺性状与38个育成品种皮棉产量的关联度由高到低为铃重>衣分>子指>株高>始节位>果枝数>铃数.育成品种纤维长度变幅为36.4~41.4 mm,纤维长度≥37 mm的品种有32个,占育成品种总数的84.21%;断裂比强度变幅为42.8~48.8 cN/tex;马克隆值变幅为3.6~4.5;整齐度指数变幅为87.4%~90.1%.年际间枯萎病病情指数变幅在0.05~10.68,38个品种均为高抗、抗和耐枯萎病类型;属高抗黄萎病(病情指数≤10.0)的品种有17个,约占育成品种的一半.将38份长绒棉品种的7个农艺性状和4个纤维品质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并划分成了 4个不同类群.综上,2010-2019年育成品种产量总体趋势表现较为平稳;生育期呈现出逐年缩短的趋势;霜前花率总体表现为逐年升高趋势.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铃重、衣分与皮棉产量的关联度最大,关联系数达到0.79.长绒棉育成品种纤维长度呈现逐年增长趋势;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和整齐度指数均无较大突破,但维持在了较高水平.38个育成品种分属高抗、抗或耐枯萎病类别;黄萎病病情指数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通过聚类分析将38个育成品种分成了 4类,第Ⅰ类主要属于植株高度较高的品种,第Ⅱ类主要属于衣分较高的品种,第Ⅲ类主要属于铃重较大的品种,第Ⅳ类主要属于植株高度较矮的品种,生产中可根据特定育种目标选择杂交亲本进行改良.

关键词: 长绒棉 品种 发展趋势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GIS的塔额盆地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塔额盆地耕地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以及变化.[方法]基于该地区2010年和2018年2个时期的样点养分数据(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利用统计学、地统计手段,与GIS技术相结合,分析耕层土壤的时空变异性.[结果]2010~2018年期间耕层土壤指标都处于中等强度变异,其中变异系数最高的为2018年的有效磷为85.79%.2018年各项指标的标准化Z值均低于2010年,近年来以下指标的空间自相关呈现减弱趋势.养分指标含量整体呈现四周低中间高.在不同土壤类型下潮土的养分含量增加最少,其余2种土类下都存在较大幅度的增加.在不同灌溉方式下,滴灌和漫灌的灌溉方式养分含量都有所增加,但出现漫灌方式养分含量增加较滴灌下增长较低的现象.[结论]2010-2018年5种养分指标都呈中等程度变异,人为活动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较大;各养分含量都有所上升,有效磷与速效钾上升最为明显;不同土类养分含量均为增加趋势;滴灌和漫灌下养分含量有所增长,但畦灌条件下养分有所下降;耕地质量处于中等偏下.

关键词: GIS 空间变异 半方差函数 灌溉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长特性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喀什泽普县阿依库勒乡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其生长特性.[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结合柯赫氏法则、显微形态和16S rDNA等方法,分离鉴定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分析菌株对不同碳源、氮源的利用能力,以及不同pH的生长能力.[结果]新疆泽普马铃薯疮痂病的病原菌为疮痂链霉菌(Streptomy-ces acidiscabies),产白色光滑呈自由弯曲状的孢子,能产生黑色素和可溶性色素,可利用葡萄糖等8种碳源和甲硫氨酸(Met)和组氨酸(His)2种氮源,接种健康马铃薯块茎上能产生网纹状甚至凹陷裂口状病斑.[结论]该地区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pH为7,最适碳氮源为葡萄糖和甲硫氨酸,全黑暗利于菌株的生长.

关键词: 马铃薯疮痂病 分离鉴定 杀菌剂 拮抗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浓缩还原苹果汁加工过程中物料感官品质的变化

新疆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非浓缩还原(NFC)苹果汁加工过程中引起物料感官品质变化的关键环节,为调控果汁内在品质和延长果汁货架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NFC苹果汁的加工各加工环节中果汁样品中颜色、浊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的含量以及风味的变化.[结果]榨汁后NFC苹果汁亮度值L和色泽h下降了30.99%(P<0.01)和13.45%(P<0.01),但色度C升高了27.62%(P<0.01);护色使得亮度值L和色泽h升高了6.75%(P<0.01)和10.79%(P<0.01),色泽C降低了18.26%(P<0.01);均质环节使得果汁物料的亮度值L降低了6.76%(P<0.01),色度C升高了14.33%(P<0.01);灭酶、杀菌、超声和均质均使果汁的浊度显著升高8.20%(P<0.01)、4.62%(P<0.01)、3.80%(P<0.05);均质和杀菌环节使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1.54%(P<0.05)和2.04%(P<0.01),且整个加工过程中,可滴定酸的含量没有显著变化.护色使果汁物料的NEBI值降低46.73%(P<0.01),灭酶使得NEBI值升高15.5%(P<0.05),均质也因为部分氧气再次混入果汁使NEBI增加.护色、杀菌和灌装使得果汁物料溶氧量显著降低.灭酶和灭菌环节对果汁风味损失较大.[结论]NFC苹果汁加工过程中的各加工环节对果汁理化特性均有影响.

关键词: 非浓缩还原(NFC)苹果汁;加工;感官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miR169/NFYA模块响应植物非生物胁迫的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micro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小RNA,通过剪切mRNA或抑制翻译调控与其互补的靶基因.近年来,已发现miRNA及其靶基因组成的调控模块广泛且深度地参与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植物miR169及主要靶基因Nuclear Factor Y-As(NFYAs)家族会通过脱落酸介导的激素信号通路参与植物抵御非生物胁迫过程.本文阐述了miR169/NFYA模块在植物非生物胁迫及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机制,为抗性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 miR169 NFYA 非生物胁迫 植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潘那利'番茄碱性螺旋环螺旋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碱性螺旋环螺旋(basic/Helix-Loop-Helix,bHLH)转录因子是植物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其广泛参与植物逆境胁迫响应.该研究从野生'潘那利'番茄(Solanum pennellii Correll)中成功克隆出bHLH转录因子基因SpbHLH89(Sol Genomics登录号Sopen04g001150),采用qRT-PCR分析其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并利用异源表达初步分析其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1)SpbHLH89编码区包含684 bp,编码227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碱性螺旋环螺旋区,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进化树结果显示,SpbHLH89转录因子高度保守,与拟绒毛烟草NtbHLH94(Nicotiana tomentosiformis)存在高度相似性.(2)qRT-PCR结果显示,SpbHLH89在'潘那利'番茄的茎、叶和花中均有表达,其表达量受干旱胁迫诱导.(3)SDS-PAGE与Western bloting结果显示,pET-30a-SpbHLH89重组蛋白大小约为31 kD.(4)在盐胁迫(400 mmol/L NaCl)和干旱胁迫(600 mmol/L甘露醇)条件下,异源表达重组蛋白的E.coli BL21(DE3)重组菌生长速度提高,说明异源表达SpbHLH89转录因子基因可提高细菌对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

关键词: ’潘那利’番茄 SpbHLH89 亚细胞定位 表达模式 原核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野生阿魏菇原生质体的再生与单核菌株交配型测定

新疆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阿魏菇(Pleurotus ferulae)新菌种,为新疆野生阿魏菇新品种的保育及产业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原生质体制备技术获得阿魏菇单核菌株并进行交配型测定。【结果】酶解3.5 h时,PL01、PL163与PL176等3株野生阿魏菇亲本菌株的原生质体释放量最大,浓度最高达20.6×10~5个/mL,通过优化的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最终获得50个单核菌株,亲本菌株PL163、PL01、PL176原生质体单核化率分别为25.68%、12.8%、10.8%,获得率较低。对其进行了交配型测定,每株亲本菌株得到2种交配型的单核菌株。其中,菌株PL01与PL163、 2种交配型获得比例均为1∶3,而PL1762种交配型获得比例为1∶4。每个亲本菌株与获得的单核菌株在菌丝长速、菌落形态方面均具有差异。以不同交配型的单核菌株PL01-P16、PL01-P49、PL163-7、PL163-24、PL176-23、PL176-39作为杂交育种材料进行配对,获得12株性状优良的杂交菌株。拮抗反应表明,12株杂交菌株与亲本之间形成明显隆起的拮抗带,与亲本菌株显著不同。【结论】3株阿魏菇野生菌株在原生质体再生单核获得率、长速、形态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获得的杂交菌株为新疆阿魏菇新品种的保护奠定了基础,并为选育优良阿魏菇杂交品种提供了良好的种质材料。

关键词: 野生阿魏菇(P.ferulae) 原生质体单核化 杂交育种 交配型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