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717条记录
高温胁迫下酸枣WRKY转录因子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WRKY是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酸枣的转录组数据,对WRKY转录因子家族的理化性质、基因分类、染色体定位、进化关系、保守结构和启动子区进行分析。共鉴定出63个酸枣WRKY转录因子,按染色体定位顺序命名为ZjWRKY1~ZjWRKY63,其中47个ZjWRKY基因不均匀地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酸枣WRKY转录因子家族具有高度保守的结构域,根据WRKY结构域数量及其锌指结构特征将其分为Ⅰ、Ⅱ、Ⅲ三大类,同一类中基序结构与CDS和内含子结构相似。此外,WRKY转录因子存在响应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顺式作用调控元件,55个ZjWRKY基因在高温胁迫下的表达量发生变化,表明它们参与对高温逆境的响应。本研究为后续酸枣WRKY转录因子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酸枣 生物信息学 WRKY 转录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杏果切分去核机构优化及作业参数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根据杏离核特性,优化切分去核机构研究及确定最佳作业参数,降低果肉损失率。【方法】优化改进去核机构的作业参数及去核刀具,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不同去核刀具类型、曲柄转速、刀头与刀片的距离以及杏离核特性对杏肉损失率的影响,结合正交试验分析得出作业最佳参数组合。【结果】最佳参数组合为圆形刀头刀具A1,转速为36 r/min,刀头与刀片距离为20 mm,离核型杏作为试验材料时,杏肉损失率为2.53%;相对于原有设计的鲜杏切分去核设备,杏肉损失率降低了1%。【结论】采摘期早的杏离核力F峰值大,离核性较差;采摘期晚的杏离核力F峰值小,离核性较好。黑叶杏相对于其他品种离核特性较差。当选用刀头刀具A1,转速为36 r/min,刀头与刀片距离为20 mm与离核型杏进行组合时,作业参数最优。

关键词: 鲜杏 去核 优化设计 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芯卷膜式残膜打包装置设计与试验

农业工程学报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残膜打包装置工作中存在残膜包密度不合适、打包室空间不合理、结构复杂、残膜成包率低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无芯卷膜式残膜打包装置,利用V字形布置的前后打包带代替辊筒构成打包室,结构简单,解决了辊筒缠膜的问题。建立了机具完成一行作业时打包装置生成的残膜包直径与农田每行长度的理论模型,并进行田间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打包室空间应满足完成一行作业时打包装置生成的最小残膜包直径大于0.45m。通过分析打包室内残膜包成型过程和运动过程,设计以残膜包密度和成包率为指标,打包前角、打包带表面状态和打包带线速度为因素的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机具较优作业参数组合为打包前角35°,打包带表面状态为粗糙面,打包带线速度1.167m/s。利用较优参数组合进行田间验证试验,残膜成包率为100%,残膜包密度平均值为121.137 kg/m~3,满足设计要求,该研究结果可为残膜打包装置的设计与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机械 设计 试验 残膜打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结果高度对‘厂’形栽培葡萄果穗微域环境、果实发育及酒品质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极端干旱区‘厂’形栽培条件下,结果高度对酿酒葡萄果穗微域环境、果实发育及酒质的影响,为极端干旱区陈酿型酿酒葡萄原料品质提升及‘厂’形标准化栽培适宜结果高度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吐鲁番地区‘厂’形栽培的6 a生赤霞珠葡萄为试材,设置不同结果高度(40、60、80、100 cm),分析不同结果高度葡萄生长期果穗微域环境、果实发育、成熟期果实品质及葡萄酒品质差异。【结果】结果高度不同,葡萄生长发育阶段果穗微域温、湿度、光合有效辐射存在差异。40 cm平均温度较80、100 cm分别降低0.84℃(2.77%)和0.73℃(2.42%);40 cm超过35℃温差总和、≥35℃高温时长较80、100 cm分别降低7.58%、13.39%和10.54%、13.87%;40、60 cm相比80、100 cm果穗微域平均湿度分别提高8.86%、4.90%和15.40%、11.21%;40cm中午至夜间温度处于最低水平,湿度全天均处于较高水平;40 cm较60、80、100 cm平均光合有效辐射降低20.81%、21.85%和37.95%,全天光合有效辐射值一直处于最低水平。果实发育后期结果高度越高果粒质量和果粒体积降低越显著,果实失水萎蔫程度越高,造成糖、酸及部分酚类物质浓缩。采收期果穗质量随结果高度增大而减小,100、80 cm的果穗质量较40 cm分别减小45.38%和20.75%;100、80 cm果粒质量较40 cm分别减小16.67%、10.78%。40 cm的果穗紧密度表现为适中稍偏紧,相比80、100 cm萎蔫率降低91.41%和76.87%,种皮颜色、果皮颜色值亦相对较低;40 cm相比60、80、100 cm还原糖质量浓度降低6.32%、8.76%和13.35%,相比60、80 cm总酸质量浓度提高6.46%,果皮总酚含量较60、80、100 cm增加6.84%、13.02%和8.63%。40 cm的葡萄酒酒精度、花色苷含量低,但酸度高、单宁含量较为丰富。【结论】极端干旱区采用低‘厂’形(40 cm)栽培能够有效改善果穗微域环境,避免高温、低湿、强光造对果实不利影响,有效改善葡萄糖分积累和有机酸降解过快、酚类物质积累不足的现象,提高酿酒葡萄及葡萄酒品质。

关键词: 酿酒葡萄 结果高度 果穗微域气候 果实品质 酒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Ca2+浓度对蒲公英和橡胶草种子萌发及根系生长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黄蒲蒲公英和科根橡胶草2个品系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对不同Ca2+浓度的响应,分析其种子及根部对Ca2+的响应特征。【方法】以新疆当地黄蒲蒲公英、科根橡胶草为材料,2020年设置室内试验。设0(CK)、0.04、0.08、0.12、0.16 mol/L 5个Ca2+浓度处理。【结果】与CK相比,0.04 mol/L Ca2+处理未显著影响黄蒲蒲公英和科根橡胶草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其余Ca2+处理下的种子萌发参数均随着浓度增加呈降低趋势。根系参数与种子萌发参数表现一致,根系总长度、表面积、体积均随着Ca2+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科根橡胶草的细根长度(直径(d)<0.5 mm)在0.04、0.08 mol/L Ca2+浓度处理下大于黄蒲蒲公英。【结论】黄蒲蒲公英和科根橡胶草在不同的Ca2+浓度处理下的根系生长适应性不同。尤其在0.04、0.08 mol/L Ca2+浓度处理下科根橡胶草细根长度要大于黄蒲蒲公英,发芽率也要大于黄蒲蒲公英。

关键词: 黄蒲蒲公英 科根橡胶草 Ca2+ 根系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53份新疆冬小麦品种3个条锈病抗性基因的分子检测

新疆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条锈病抗性基因Yr 9、Yr 26、Yr Tp1在新疆153份冬小麦品种中的分布,为新疆小麦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SSR分子标记,采用PCR扩增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检测供试材料中是否含有小麦条锈病抗性基因Yr 9、Yr 26和Yr Tp1。【结果】在123份冬小麦地方品种和30份冬小麦育成品种中,Yr 9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78.86%和63.33%,Yr 26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95.12%和73.33%,Yr Tp1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88.62%和60%。在123份冬小麦地方品种中,有87份供试材料能同时检测出3个条锈病抗病基因,占比70.73%;28份供试材料能同时检测出2个条锈病抗性基因(Yr 9+Yr 26、Yr 9+Yr Tp1、Yr 26+Yr Tp1),占比22.76%;1份供试材料只能检测出Yr 9基因;5份供试材料只能检测出Yr 26基因。在30份冬小麦育成品种中,15份供试材料可以同时检测出3个条锈病抗性基因,占比50%;7份供试材料可以同时检测到2个抗性基因(Yr 9+Yr 26、Yr 26+Yr Tp1)的材料,占比23.33%。【结论】携带Yr 9、Yr 26、Yr Tp1小麦条锈病抗性基因的新疆冬小麦种质资源丰富,可以作为抗病育种的中间材料。

关键词: 冬小麦品种 小麦条锈病 抗病基因 分子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果枸杞不同组织内生真菌群落组成及生态功能分析

菌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究了新疆盐生植物黑果枸杞不同组织中内生真菌群落的组成及多样性,为深入研究盐碱、干旱等环境下内生真菌与宿主的互作机制,筛选和开发促生、防病和抗逆等功能的有益内生真菌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利用ITS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黑果枸杞不同组织真菌群落组成及差异,并采用FUNGuild数据库预测真菌群落生态功能.测序共获得高质量内生真菌序列354 058条,涉及291个OTUs,分属于9门、19纲、34目、50科、60属.α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根、果中真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程度较高,叶居中,花的多样性最低,茎的丰富度最低.对黑果枸杞内生真菌群落组成和优势菌群的分析表明,子囊菌门为优势菌门,花、叶、果、茎和根中相对丰度分别为86.85%、72.36%、75.97%、84.44%和85.02%.链格孢属为黑果枸杞植株中的核心属,不同组织中均有分布,在花、叶、果、茎和根中占比分别为85.41%、69.79%、47.07%、79.94%和36.97%.较优势的菌尚有枝孢属、枝顶孢属、新凸轮孢菌属、茎点霉属和楔孢黑粉菌属等真菌.这些菌多具有促生、抗逆等特性,在宿主对盐碱、干旱等极端环境的适应性方面有着潜在功能.各组织独有属的相对丰度均未超过1%.共有菌和独有菌在不同组织中的组成和相对丰度差异较大.经FUNGuild软件平台解析显示,黑果枸杞中病理-腐生-共生营养型的相对丰度最高,在花、叶、果、茎和根中分别为85.41%、69.84%、47.24%、79.98%和37.09%.果和叶中含多种相对丰度≥1%的条件致病菌,而根中腐生真菌种类较多.黑果枸杞中蕴含着功能丰富的内生真菌菌群,在不同组织中的组成及其生态功能差异较大,同时还含有大量未鉴定出种属和未定义的功能菌群,这些可为黑果枸杞功能菌群发掘提供数据参考.

关键词: 植物内生真菌 生态位 群落多样性 ITS rDNA FUNGuil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驼乳制品中抑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乳酸菌的筛选及益生特性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研究以新疆阿勒泰地区的驼乳制品为研究对象,筛选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有抑制活性的优良乳酸菌.方法: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纯化菌株,DNS和pNPG法筛选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有抑制活性的菌株,通过耐酸性、耐胆盐、模拟胃肠道环境耐受性、抑菌性、抗氧化活性实验评价菌株的益生特性.结果:从驼乳制品中共计获得34株菌株,其中6株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有抑制活性,经过形态学和16S rRNA分子鉴定,确定有4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2株为副干酪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aracasei.6株乳酸菌对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都达到50%以上,其中X34对α-淀粉酶的抑制率最高达到88.59%.本实验中筛选的乳酸菌对 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在11%~16%之间,X31抑制率最高为15.43%.6株乳酸菌在不同pH(1.0、2.0、3.0)和不同浓度胆盐(1、2、3 g/L)的培养基中均可存活.6株乳酸菌在模拟胃液和肠液中的存活率分别达到83%和90%以上.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超过90%以上,其中X29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为92.43%,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最强的是X33清除率达到94.04%.6株乳酸菌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X31对大肠杆菌的最大抑菌圈直径为19.63 mm,X23对沙门氏菌抑菌圈最大达到19.85 mm,菌株X3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最大为19.17 mm.结论:从驼乳制品中筛选到6株具有潜在降糖活性的乳酸菌,对强酸、胆盐和胃肠液有一定的耐受性,抗氧化能力较强,具有抑制致病菌的效果,为后期研发功能性降糖饮品提供益生菌株.

关键词: 驼乳 酸驼乳 乳酸菌 α-淀粉酶 α-葡萄糖苷酶 抑制活性 益生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生防菌防治棉花黄萎病效果的制约因素

新疆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田间利用生防菌防治棉花黄萎病效果的制约因素,为完善新疆棉花黄萎病的生物防治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库尔勒棉区棉花黄萎病为研究对象,采集田间调查黄萎病发生情况及数据,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土壤中棉花黄萎病菌微菌核,以gfp-AL7为标记菌株分析其在土壤中的定植能力及对黄萎病菌微菌核的抑制能力.[结果]库尔勒棉区随水滴施生防菌剂时间为6月中旬,迟于棉花黄萎病侵染和发生时期.土壤中90%以上的黄萎病菌微菌核分布于0~20 cm耕层,少量存在于20~40 cm耕层中.棉田土壤浸提液对菌株AL7的生长无抑制作用,但是标记菌株gfp-AL7在土壤中自然增殖能力较差,其定植数量随着时间延长开始下降,主要定殖在0~20 cm的土层中.生防菌AL7发酵原液对土壤中微菌核的校正抑制率为70.5%,而200倍发酵液对微菌核的校正抑制率仅为5.5%;生物菌剂对黄萎病菌微菌核没有抑制效果,相反还促进了微菌核数量的增加.[结论]生防菌株AL7在土壤中的增殖能力以及对棉花黄萎病菌微菌核的抑制能力较差;生防菌施用技术需根据棉花黄萎病发生规律进行调整.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生物防治;微菌核;定植;抑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PCA-BPNN的温室番茄果实直径预测模型

新疆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温室番茄果实直径变化量的动态预测模型,为番茄所需水肥规律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择番茄果实横径为研究对象,以5株番茄果实膨大期的数据建立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植物生理生态信息和环境信息进行分析,提取主要成分,以主成分为自变量,输出变量为因变量,建立一个包含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含水率、叶片温度及果实横径的BP神经网络回归动态预测模型,并以3株番茄果实膨大期内所测的数据作为测试数据进行预测,比较预测值和实测值.[结果]第1株番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为(R2)0.964,均方根误差(RMSE)为0.238,第2株番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为0.960,均方根误差(RMSE)为0.051,第3株番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为0.951,均方根误差(RMSE)为0.047.[结论]该模型可以预测温室短时内番茄果实直径变化量,可以用于新疆连栋温室内的秋季番茄果实直径变化预测,可根据预测量与实测量之间差值对水肥实行微调.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回归模型;神经网络;温室番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